zs730712 发表于 2015-2-27 23:16:00

【zs730712“教学相长”系列】142、关于“内弧外弧”的个人观点之十:盖棺定论(手腕“转动多”算内弧、手腕“转动少”算外弧)

<p>&nbsp;</p>
<p>关于“内外弧”这个话题,今天我写了自己的9个观点,但是没凑足10点的话,总觉得美中不足(国人喜欢“十”这个数字,因为它寓意着完美,呵呵)。</p>
<p>&nbsp;</p>
<p>刚才我突然想到前面我写的一个灌水贴,倒是和这个话题相映成趣。</p>
<p>&nbsp;</p>
<p>那个帖子中我说到手腕动作大利于摩擦,手腕动作小利于撞击。</p>
<p>&nbsp;</p>
<p>回到“内外弧”这个话题,我觉得同样适用:</p>
<p>&nbsp;</p>
<p>以反手为例,台内球的处理,尤其是现在拧拉这一较先进的技术,如果非要划分的话,应归为内弧,因为这个技术要求手腕动作大;反手前冲,内外弧都行,内弧手腕动作大点,弧线好点,但是速度差点,而外弧前冲速度强,但是对身体协同发力要求高点;</p>
<p>&nbsp;</p>
<p>以正手为例,台内球挑拉大体属于内弧,而出台球的前冲,同样可以内弧、外弧,各自特点和上述相同。</p>
<p>&nbsp;</p>
<p>结合前面所说的,最终就可以总结为:<strong>手腕“转动多”算内弧、手腕“转动少”算外弧。</strong></p>
<p>&nbsp;</p>
<p>道理前面多次提到,实际很简单:<strong>手腕转动少或基本没转动是为了确保发力集中、手腕转动多是为了调节弧线</strong>。</p>
<p>&nbsp;</p>
<p><strong>至于挥拍轨迹,是为了击球时是为了“发力集中”还是“调节弧线”服务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动作的“外观”,而不是“本质”。</strong></p>
<p>**** Hidden Message *****&nbsp;</p>
<p>关于“内外弧”话题我的个人观点到此基本阐述完了,也希望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告一段落。</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修订说明:</p>
<p>原文我说的是“手腕动作大/小”,刚才想来一下,觉得改成“手腕转动多/少”似乎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3/1 9:25:38编辑过]

qiuguhan 发表于 2015-2-28 10:48:00

<p>注意到一个中西动作的明显差异,不知道与所谓“内弧外弧”与什么关系?</p>
<p>&nbsp;</p>
<p>像波尔等欧洲运动员,拉球时大臂与前臂的夹角变化不明显,给人一种夹着手臂的感觉,而国人拉球则基本上是打开大小臂,有的引拍夸张到手臂快伸直了,当然,欧洲人高马大,天生力量占优,不大幅打开手臂可以拉近击球点,增加击球稳定度,而国人通过伸缩手臂可增加拉球力量,中西双方就此取得力量和稳定的协调。前文提到的水谷隼,从小到欧洲留学,东施效颦,这可能就是导致他力量不足的原因。</p>
<p>&nbsp;</p>
<p>似乎看到过一种观点,欧洲拉的是内弧,弧线好稳定度高,外弧则差些,与这个差异有没有关系?若加上楼主说的手腕动作,怎么理解?</p>

marxgqy 发表于 2015-2-28 08:26:00

let me see

niexiaoer 发表于 2015-2-28 00:29:00

向楼主/版主 学习!

zs730712 发表于 2015-2-27 23:30:00

这种很粗的分类也许不太科学,但是对于加强各位的理解似乎更容易些。

zs730712 发表于 2015-2-27 23:29:00

<p>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再粗略地分为:台内球用内弧,出台球用外弧。</p>
<p>&nbsp;</p>
<p>这样应该更好理解吧,呵呵。</p>

陪你看流星雨 发表于 2015-2-28 07:15:00

好东西,收藏

zs730712 发表于 2015-2-27 23:19:00

换句话说:手腕动作大了之后,必然会影响击球瞬间的发力集中。

zs730712 发表于 2015-2-27 23:18:00

补充一下:外弧击球瞬间,实际也有手腕动作,只是动作较小,而且这个动作也是为了摩擦调节弧线的。

zs730712 发表于 2015-3-1 09:33: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qiuguhan</i>在2015/2/28 10:48:00的发言:</b><br/>
<p>注意到一个中西动作的明显差异,不知道与所谓“内弧外弧”与什么关系?</p>
<p>&nbsp;</p>
<p>像波尔等欧洲运动员,拉球时大臂与前臂的夹角变化不明显,给人一种夹着手臂的感觉,而国人拉球则基本上是打开大小臂,有的引拍夸张到手臂快伸直了,当然,欧洲人高马大,天生力量占优,不大幅打开手臂可以拉近击球点,增加击球稳定度,而国人通过伸缩手臂可增加拉球力量,中西双方就此取得力量和稳定的协调。前文提到的水谷隼,从小到欧洲留学,东施效颦,这可能就是导致他力量不足的原因。</p>
<p>&nbsp;</p>
<p>似乎看到过一种观点,欧洲拉的是内弧,弧线好稳定度高,外弧则差些,与这个差异有没有关系?若加上楼主说的手腕动作,怎么理解?</p></div>
<p>我个人觉得这和中西动作没多大关系,比如老瓦的拉球动作就应该是很明显的外弧动作,至于水谷隼,他似乎不是大小臂夹角的问题,而是拉球时大臂动作不够舒展,所以我前面才会说到相对而言,外弧动作大臂动作会大一点。</p>
<p>&nbsp;</p>
<p>我提供的这个思路实际上和大小臂关系不大,而是你击球前就想好我这一板是进攻还是调节,也就是击球瞬间手腕是确保发力集中还是通过转动调节弧线。这样一来,会带来挥拍迎前动作在外观上有差异,就成了大家所谓的内外弧。</p>
<p>&nbsp;</p>
<p>也就是在我个人看来,本来就无所谓内外弧,你所有的动作都是为击球那一瞬间服务的。</p>
<p>&nbsp;</p>
<p>个人观点,仅供参考。</p>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zs730712“教学相长”系列】142、关于“内弧外弧”的个人观点之十:盖棺定论(手腕“转动多”算内弧、手腕“转动少”算外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