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原创]SRIVER第三代大頭目G3. [打印本页]

作者: 桂花田    时间: 2008-9-15 15:38
标题: [原创]SRIVER第三代大頭目G3.
 

 高彈性高磨擦膠皮的瑜亮情結。
 自 1967 年 SRIVER 這張畫時代產品面世後,一般的球友跟選手都對他在當時來說相當驚人的彈性敬而遠之。直到 SRIVER 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後桌球愛好者方能無奈的接受它超高的性能。
 好景不常,1969 年MARK-V也光榮問世,所以 SRIVER 僅能獨領風騷兩年光景,就開始跟MARK-V捉對廝殺,說是瑜亮情結也好,恩怨情仇也罷,兩者的良性競爭在當時對桌球運動的發展有著正面的意義。
 這個競爭,竟持續到2008的北京奧運才劃下句點。

 在其間,快速膠水的出現使得略顯老態的 MARK-V , SRIVER 就像老漢吃春藥,有了第二春。並得以跟後進高張力膠皮繼續抗衡,同時也扼殺了嫡系 SRIVER G2 的發展。
 老子 SRIVER 吃春藥比兒子G2(G=Generation)更勇猛長壽情何以堪。
 北京奧運後,ITTF正式對快速膠水吹起了熄燈號。
 SRIVER跟MARK-V就像走出香格里拉仙境的少男,一夕間腰桿都挺不起來了,更不必說舉起軍令大旗衝鋒陷陣。
 所幸,SRIVER 後繼有人,還有個孫子G3。

 先來看看 SRIVER 歷代的數據延革,以下海綿跟面膠硬度(C型硬度計):
SRIVER EL   :海綿50度.  面膠52度.
SRIVER       :海綿52度.  面膠53度.
SRIVER皮付 :海綿57度.  面膠54度.
SRIVER G2  :海綿51度.  面膠52度.
SRIVER G3  :海綿48度.  面膠49度.

 以上可看出 SRIVER 一代比一代軟,除了皮付外。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面膠一定比海綿硬,皮付除外。仔細看上面數據我們可看出 SRIVER 系列跟 MARK-V 的不同在哪裡, MARK-V 是張海綿比面膠硬的膠皮,剛好跟 SRIVER 系列相反。




  
講座專欄  更換球具的最高指導原則 :
          理想「擊球感」的尋找方式 :
    在 這個企劃當中. 我們將球友們各方面的需要分類成「速度」、「迴轉」、「控球」與「聲音」等四大要素. 並且介紹更換球具的概念及推薦球具. 最後再加上絕對不可或缺的「擊球感」.儘管性能再好的球具. 若是自己拿起來使用沒感覺的話就沒意義了. 為了讓各位得到至高無上的擊球感. 在此介紹一些重點給各位 :
    <膠皮篇>
   膠皮的擊球感會隨著面膠與海綿的搭配不同而有所差異. 整體的軟硬度可在購買時. 大部份都可以透過包裝上的開口處用手指捏一捏進行確認. 而將球拍是否合適該膠皮的搭配也列入考慮重點也是很重要的.
    面膠跟海綿的軟硬 :
★    硬面膠+硬海綿……速度◎=大  ///  迴轉.變化△=小.
★    硬面膠+軟海綿……速度◎=大  /// 迴轉.變化○=中等.
★    軟面膠+硬海綿……速度○=中等  ///  迴轉.變化◎=大.
★    軟面膠+軟海綿……速度△=小  /// 迴轉.變化◎=大.

==============================================================================================
 由以上最高指導原則可知,SRIVER 系列還是注重速度跟旋轉的平衡,到最新的 G3 還是沒變。以往的龍兄虎弟 SRIVER 跟 MARK-V 現今雖已成難兄難弟,但以往的個性是 SRIVER 平衡中速度快一點, MARK-V 平衡中旋轉多一點。
 現在,我們知道 SRIVER 系列膠皮一代代越來越軟,但是 SRIVER 卻一代代的海棉越來彈性越好,也越''韌''。請注意的是,雖然蝴蝶原廠數據海綿一樣是38度,但不知道用何種硬度數據測試, SRIVER G3 的海綿軟,卻彈性更大,代表的是球吃進海綿更深,然後有更長的將球推離行程,有更多的磨擦面積,球會更轉。
 除了海綿吃球更深,SRIVER G3 的面膠有著若有似無的些微黏性,跟 G2 一樣,也跟 SRIVER 一樣,實際上以往 G2 的面膠還蠻黏的。這些微的黏性,會讓 G3 更好拉一些台內球。
 同時,SRIVER 系列膠皮的顆粒排列也一代代越排越稀疏。

圖片附件: [黑的是SRIVER.紅的是G3。可看出顆粒排列較密集.] DSCN3440 [800x600].JPG (2008-9-15 17:31, 46.06 K)


 由以上圖可看出 SRIVER 跟 SRIVER G3 的顆粒排列疏密對比,數據以下:
SRIVER       直排20顆=ˋˊ46MM,   橫排10顆=38MM.
SRIVER G2  直排20顆=48MM,   橫排10顆=39MM.
SRIVER G3  直排20顆=50MM,   橫排10顆=41MM.
 〔顆粒較為稀疏比較咬球,但影響彈性。〕
 看了這些數據,我們知道 SRIVER G3 有著比以往更優良的咬球性能,相對的,手感也更偏〔德系高張力膠皮〕。如果用以往的打法來伺候這張 SRIVER G3 可能會大失所望,可能要調整一下板型。攻擊時不能〔拍球〕,而要〔拍磨一體〕,因為現在的 G3 有了面膠高張力(HIGH TENSION),將有著更強悍的拉攻破壞衝擊力。
 SRIVER G3 有著比 BRYCE SPEED 更詭異的拉球弧線,以及落台後再加速。其實兩者間的差異僅是一個較轉一個較快而已。
 這些,可由一些數字看出:
BRYCE SPEED:
顆粒高 1 MM,  直徑1.6MM, 面膠厚0.75MM, 直拍20顆長度X橫排10=50X41MM , 海綿48度 ,面膠50度.

SRIVER G3  :
顆粒高1.05MM,直徑1.6MM, 面膠厚0.75MM, 直排20顆長度X橫排10=50X41MM , 海綿48度 ,面膠49度.

 看到了嗎?G3 僅面膠比 BRYCE SPEED 軟一度,顆粒長一點點而已,其他都一樣。您說兩者相不像?
 參考上面的〔最高指導原則〕,您就知道〔面膠軟一度跟顆粒長一點〕對速度跟旋轉的影響。
 以小弟看來,SRIVER G3 將直接衝擊到 BRYCE SPEED FX的定位,所以日本不販售。
  

有空再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15:48:49编辑过]

作者: denniswuzh    时间: 2008-9-15 18:28
日本人的商业头脑就是强啊,哪里像红双喜一样,一点头脑都没有?

作者: hhxudidtf    时间: 2008-9-16 07:46
桂大大登场一定是精品给精华了
作者: rivoceanla    时间: 2008-9-16 14:45
赞!这个要赞!
作者: kelvin1212    时间: 2008-9-16 14:58

up


作者: meteor_yang    时间: 2008-9-17 12:36
现在有卖的么?
作者: denniswuzh    时间: 2008-9-17 19:15
好像还要等等,期待啊!!sriver G2垃圾!!

作者: remando    时间: 2008-9-19 16:26

完全看不起DHS,就它那对普通市场的心态,BS之!

G3要什么时候才上市啊?


作者: 明耀天峰    时间: 2010-6-23 15:26

喜欢!


作者: bobjoe    时间: 2010-6-23 23:08
[em1002]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