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我想信可以拉出下旋弧圈球的 [打印本页]

作者: willdo    时间: 2004-6-27 23:07
标题: 我想信可以拉出下旋弧圈球的
看到有关下旋弧圈球的的争论,我相信可以拉出下旋弧圈球的!
可以这样想象一下:1)触球部位在球的右侧下部,此时拍面是朝左侧、上方,
         2)朝左侧前、上方挥拍,磨擦击球,此时拍面依然是朝左侧上方,
         3)逐渐翻腕,拍面由朝左侧上逐渐转为朝左侧下,并向左耳朵方向           挥拍,最后的拍面是朝左侧下方的。
上述方法拉出的球是应该的确是下旋的,并带有逆旋。

相信有很多右手直拍的朋友会发逆下旋球,和上面的道理完全一样,只不过拉下旋弧圈球的动作大一点而已。

如果空间想象力不够,想象不出上述的过程,那还可用蓝球试一下:
  手拖蓝球的底部,手腕朝左侧前上方用力甩蓝球,会不会甩出向自己旋转(乒乓球中这种旋转不就是下旋吗)的球?
作者: 陈海军    时间: 2004-6-29 19:51
呵呵,悟性不错----多练练说不定能练成绝活。
作者: 发泄的老鼠    时间: 2004-7-28 15:43
呵呵 按你的分析好象可以啦 但我看有难度哦 况且不怎么实用吧
作者: hxg2639    时间: 2004-7-28 18:09
按照来球的运动弧线,不可能实现这个过程,球拍了来球没有任何一个相切点,打球时,不可能拉得起来的,不过,理论上想象是可以的,但是,这就要求来球至少是要垂直的,这才有可能,这就又论证了,打球时不可能实现这个过程,因为,打球时,球不可能是垂直运动的!
作者: 潜龙    时间: 2004-7-28 23:24
听你高论,我看未必,因为球的运动轨迹和球的正面是不断变化的。
作者: 潜龙    时间: 2004-7-28 23:25
拉下旋球在球的哪个时间段是拉呀?
作者: 潜龙    时间: 2004-7-28 23:26
可以再充分地分析一下。
作者: 直板爱好者    时间: 2004-7-29 14:48
47届王皓Vs张雁书听解说员说“王皓使用新技术,拉出侧下旋”,可从运行轨迹看,我感觉不是下旋,不管怎么打出的下旋,其运行轨迹、前行速度不可能那样。我当然不敢否认理论上存在可能,期待实战中见到。
作者: 舒马赫    时间: 2004-8-3 23:34
其实这就是削球!
作者: zjw    时间: 2005-2-10 10:40
和反手位的削球的却差不多 只不过一样的拍型放在正手位了 并多了个向侧上的兜 所以动作看上去有点象弧圈球  而且多半有点侧拐
作者: bookstor66    时间: 2005-2-11 21:53
这种球很好拉,个人觉得这球威力不大,也只是侧旋强而已。怎么可以和狐圈球相比。
作者: charlie    时间: 2005-2-12 10:48
各位兄弟,这种球我很有心得,王皓和马琳都能拉出这种球,我也能,因为我们都会直拍横拉呀,实际上这个球很简单,就是顺旋转击球,你想呀上旋球是往下转我们会直拍横拉的只要把来球轻轻的往左侧下一带不就完了吧主要是手腕的问题手腕一定翻的要快
作者: START    时间: 2005-2-12 22:40
这样的球就算是有可能,但是也只会是一个高难度的球.
而且相对来说,这种球的杀伤力不会很高.

实际应用上有一定困难,要是基本功好的话,
打起来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作者: lhcool    时间: 2005-2-23 11:14
这种球实际是侧旋弧圈球,拉的是球的右侧部,所以不太向上走,而是向右拐,接球的时候会下网
作者: 初级阶段    时间: 2005-2-25 20:09
照着楼主的方法一顿狂练,可就是拉不出下狐圈,不解?
作者: 99731081    时间: 2005-2-26 01:10
弧圈球本身就能拉下旋呀!楼主说得太复杂了,就是打球的右下部往左上方拉球,关键是手腕在触球的瞬间要抖一下,好好练吧,太难了
作者: 亮亮    时间: 2005-3-2 15:28
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分析(亮亮转) 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分析(亮亮转) 本文摘自《乒乓世界》,其间有大量连续照片,由于年代教长,且那会的印刷效果较差,图片清晰度不高了,故没有扫描过来,请大家谅解! 作者:史健   一、前言   弧圈球问世已有20年了。它先以强烈的“上旋”面目出观,一改往日旋转要素中“下旋”称雄的局面,并将乒乓球“旋转”与“速度”的抗衡推向了新的高度。随后,在空中左右横飞的侧旋弧圈球和落台后两侧偏拐的顺(逆)旋弧圈球相继诞生,丰富了弧圈球的旋转种类,提高了弧圈球的威力,使得弧圈球成为运动员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之一。   随着运动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弧圈球选手拉远离身体位置的来球时,若用常规动作完成显然已不可能,于是,有的运动员就在跑动中被迫将拉球动作做了些改变。奇怪的是,当对方回击这种来球时,球触拍后的反弹方向并非向上,而是朝下,常造成对方回 击落网的反常现象。这种现象似乎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运动员不仅可以拉出上旋、侧旋或顺<逆)旋弧圈球,而且还可以拉出与上旋性能截然相反的下旋弧圈球。事实若果真如此,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采用相近的技术动作击出两种性能相反的旋转球其威力要比只能击出一种性能的旋转球要高大得多。为了更 好地解释和验证这种现象,本文就下列专题进行探讨:   1.验证“下旋弧圈球”的旋转性能与旋转强度。   2.分析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特点?   3。探讨将这种应急动作变为常规技术的可能性。 二、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图片分析法,对其中两个部分内容进行了图片分析:   ①采用手挡还击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②对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分析   2。研究对象:天津市体工大队男运动员刘X(运动健将)   3.仪器:采用柯达64格/秒快速摄影机   三、讨  论 ·   (一)下旋弧圈球旋转性能与强度的实验结果   图一是采用平挡回击法还击刘X拉下旋弧圈球的结果。图中显示出;当采用平挡还击法还击来球时,球触拍后的反弹方向是朝下的,致使回球未能过网。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刘X拉的弧圈球确属下旋,且有较强的旋转。这个结果经许多在场运动员亲身体验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二)对刘X拉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分析   图三是刘X拉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基本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动作并非是还击远侧来球时仓促完成的,而是较从容地回击近端来球时的技术动作。刘X通过多年运动实践掌握了这一动作,并使其成为自己参加比赛时的主要得分手段的事实说明:将拉下旋弧圈时的一种迫不得已的应急动作练就成可以主动出击的常规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下面,对刘X拉下旋弧圈球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   (二)准备姿势   拉下旋弧圈球时的准备姿势与拉其它弧圈球基本相同。上体略含胸收腹(见图三),两脚平行站立,比肩稍宽,膝关节内扣,脚尖面向前方(见图二)。   从图三可以看出:在拉下旋弧圈球时的引拍过程中,握拍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即食指由拍前移至拍后,与其余三指并排顶住球拍后部。握拍法的这一变化使腕部在特定状态下的完成动作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即当腕关节弯屈并伴有内收的状态时,由于食指移至球拍后部,大大增加了运用手指调节拍形变化的范围,利于击球者将拍形控制在适宜的后仰角度,更好地完成拉下旋弧圈球的技术动作。   同时,图中也显示出:拉下旋弧圈球时自引拍方向是向后方。此时身体略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在引拍过程中,腕部始终处于微曲状态,为下一个击球动作环节的完成做好准备。   (3)挥拍击球   在挥拍击球过程中,拉下旋弧圈球与拉其它弧圈球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击球点较低,距离身体也较近,并且,由于拍形后仰,故而球拍触到球的右侧中下部。球拍触球时的发力方向主要是向前。此时,因手臂摆动速度相当快,使拍这巳超过了球体反弹后向前飞行的速度。待球离拍后,手臂才随势向侧上挥动,由于腕关节仍处于弯屈的状态,当球拍挥至头部前上方时,球拍正面朝向自己,在转体动作进行的同时,重心移至左脚上。至此,拉下旋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全部完成。   四,结  论   土.本文的研究初步证明:下旋弧圈球是存在于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客观事实。发展这项技术动作并提高其技术质量不仅利于加强弧圈球的威力,也可进一步促进其它单项技术的提高。   2.刘X的运动实践证明:经过有目的地训练,下旋弧圈球由过去一种应急动作练就成为运用自如的常规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3.拉下旋弧圈球与拉其它种类弧圈球的某些技术环节有着较大的区别。拉下旋弧圈球时,应在尽力使动作外形与拉其它弧圈球相似的前提下,注意握拍法、击球点、拍面角度,用力方向等完成动作时的特点,使其符合制造下旋球的原理,保证拉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完成和技术质量的提高。
作者: hello411    时间: 2005-3-3 11:00
我有次(去年)看乒乓球比赛时,曾好像(确实)听过解说员(著名运动员)说,乒乓球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流运动员都可以拉出下旋球了。我想应该不错了!
作者: HK人    时间: 2005-3-3 11:24
有創意!繼續努力!
作者: r3037    时间: 2005-4-12 12:19
这不就是削球吗~!/
好复杂啊!~
理论不一定跟的上实践~!
作者: cdsb56    时间: 2005-4-13 17:17
像削球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5-4-14 23:32
有道理,只是实际运用起来难度比较大。只要坚持练习肯定会成功的。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