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有50年历史的“红双喜”,这个上海的老品牌,则承载着中国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双重记忆”。
和“金牌之师”共创辉煌
“看着陈燮霞把杠铃高高举过头顶,那时我激动得无以言表。”说起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所夺取的第一金,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武至今仍骄傲不已。
这份激动和骄傲,因中华民族圆了百年梦想,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因中国体育的更加辉煌,也因作为北京奥运会举重器材供应商,“红双喜”这个民族企业能为国家所贡献的鼎力支持。
比起举重,人们一提起“红双喜”,更容易想到的是“国球”、中国乒乓球的强大和辉煌。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是男乒选手容国团,正是他在凯旋后向周总理提出,如果在我国举行的世乒赛,能用我国自己生产的比赛器材,该有多好啊!于是,在国庆十周年之前,上海乒乓球厂完成了这项光荣的任务,周总理亲自命名“红双喜”。1961年,当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大赛即第26届世乒赛时,“红双喜”代表着中国体育器材首次登台亮相。
在其50年的记忆里,烙印着中国乒乓球这一“金牌之师”持续辉煌背后的点点滴滴。“像王励勤,因力量大,所以他的球拍海绵相对较硬;而马琳的技术要求令他有极其细腻的手感,这也是促使我们为其专门立项,研发出天极的关键……这些国手们会时不时的告诉我们,他们希望做出哪些改变。”“红双喜”研发中心的杨工娓娓道来。天极的出现,正是11分制下,中国队“强化控制、减少失误”这个大背景下的产物。
“红双喜”所见证的,不仅仅是中国乒乓球在一次又一次的主动创新中保持领先,还有他们如何克服外界为抑制其强大所带来的种种困难。
北京奥运会后,“无机胶水时代”的到来,一度给中国乒球和“红双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杨工透露,“奥运会后国际乒联宣布,VOC(有机胶水)的标准要小于5,当时真是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但经过三个月的攻关,横滨世锦赛上,中国队手持“红双喜”,再次囊括全部冠军。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岁月
“我们和国际乒联刚签订了一个新的五年合同,那个数字之大,是我从未签过的。”黄勇武说。
说话间,他想起了1992年春节前的那个下午。那天,时任国际乒联主席的徐寅生在国际乒联执委会的会议间歇,给他打来了国际长途电话。徐寅生告诉他,国际乒联正在向国际奥委会推荐巴塞罗那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指定器材,希望“红双喜”能作为著名的中国体育品牌,进入奥运会。
这对于“红双喜”,对于中国体育,当然是个绝好的机会。而且成功的几率极大,只要能及时汇出所需的20万美元赞助费。钱,也不是问题,这笔赞助费大约只是“红双喜”当年利润的四分之一。兴奋的黄勇武马上向上级汇报并上交相关报告。可是,由于当时实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十几个公章还没盖完,申请截止期限已经过了。“如果体制改革再快一点,企业自主权放得再早一点,我们进军奥运会的时间,可以提早8年。”黄勇武至今仍有些遗憾的说道。
90年代初,“红双喜”签下了第一个品牌代言人、郭跃华。不过,那个时候,品牌不能直接给明星代言费,“我们只好通过一个香港的代理商来进行中转,非常麻烦。”黄勇武笑着说道,如今其名下已有诸多的明星,这在当初是不可想象的。
自品牌诞生起至今,“红双喜”已和共和国一同走过了50年。一路走来,他们不仅见证了中国体育的蓬勃发展,也在亲身感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中,与之一同成长、壮大。
生命力源于不断创新
国力强盛,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持续不断的创新力不可或缺。对于有着50年历史的“红双喜”来说,同样如此。
黄勇武向记者透露,“红双喜”现正在研发一种新球。其中的奥秘,是为了让观众们可以更看得懂,比赛中,为什么有的球会“死得不明不白”。“这种球,可以让观众看清其旋转。而且,我们还希望能研发出一种仪器,就像网球赛场旁的那个测速器一样,能测出运动员所打出的这个球一分钟到底是多少转。”他说。
这种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40毫米大球、彩虹球台等产品上,同时也“隐藏”于其背后的每一个细节。在位于上海市西郊的红双喜厂内,陶厂长骄傲的对记者说:“厂里大部分机器,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像那台在50年代发明的分档机,能够将每个乒乓球按0.001克的差别迅速筛选出来,看似简单,却充满“中国工人的智慧”。
因其创新而带来的生命力,让“红双喜”占据着乒乓球世界中的主导地位,成为这项运动的标准领先者。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力争开拓更多新的领域。譬如,“红双喜”已决定明年推出该品牌的服装和鞋包。这其中,在2007年11月收购其57.5%股份的李宁公司,给了其强有力的支持。
明年的首届青年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指定的乒乓球器材供应商,在国际大赛舞台上频频亮相的“红双喜”,所将继续见证的,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的新篇章。
顶一个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