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的制胜法宝之--搓下旋球(转帖)[em222]
看到有的球友在论坛上提出讨论关于搓下旋球技术的要求,我发表一下我用直板打球几十年对该技术的一点看法,因为直板的反手要是不会反打,不会熟练掌握这个技术就太被动了。
搓下旋球,越来越被很多业余选手认为是被动、过时的技术,实际上正是在业余选手的比赛中,搓下旋球技术往往成为决胜的重要因素。尽管在专业比赛中,这项技术并不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我们还是经常在电视中看见应用这项技术的变化得分的场面。
以下主要是对于业余选手所谈看法:
直板制胜的第一要素:要能搓出强烈旋转的下旋球。
这也有点专业知识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两个因素:
1、技术因素。
(1)爆发力。搓强烈旋转的下旋球同样需要爆发力,我个人感觉,主要是小臂和手腕的力量。搓球前的瞬间,小臂含胸,肌肉比较紧张(相当于引拍,做发力前的准备,时发力充分),手腕向身体方向弯曲。球过来时,手腕猛烈向外弹出,同时小臂与大臂的角度打开,将拍子向前送出,在拍子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速度达到最大时触球。整个动作形成的效果是拍子在做大体上是以小臂为半径的,一个平面上的加速圆周运动。搓球后,拍子自然还原。
(2)触球位置。是搓强烈旋转下旋球的最关键的因素。应该用拍子的前部、远离手柄的位置触球(也就是拍子的前下方搓球)。这点应该比较好理解,原理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在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远离圆心的位置线速度最大。当我们以手腕为圆心旋转拍子时,肯定是远离手腕的拍子的部分速度是最快的,当角速度达到最大时,用那个地方击球效果最佳,反之,拍子上越靠近手的位置击球,越不容易搓转。
(3)拍子的角度(拍型)也很关键。一般的说,越平的拍子搓出的球越转,但是,拍子的角度需要根据对方的来球情况加以调整,来球越不转,拍子的角度越垂直(立起来),来球越下旋,拍子的角度越水平。还有,击打球的位置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和上条结合着看,拍子平,必然要接触球的靠下部分,拍子立起来,就有可能去接触球的中部。
(4)搓球的薄厚。用术语说就是发力的方向和球心距离的关系。这个函数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接近二次的曲线,就是说不是越薄,就越转。因为你必须根据你自己的胶皮、海绵或者套胶的吃球(软硬)情况,来调整搓球的薄厚,过于薄了,不但球容易高(那就没有意义了,再转也没用,等者找打,而且你所做的努力全都变成了加强对手攻击你的结果了),而且速度太慢(打球总没速度建议改打太极拳,速度是造成对手失误的关键因素,速度越慢,对手的准备越充分)还十分容易不过网。一定要调整好速度和旋转的关系,提高在对对手造成最大威胁情况下的成功率。
(5)其他因素。大家可能不信,我罗嗦了这么多还有“因素”。有,而且在战场上更实用。这就是下旋的气势,有点表演的成分。就是在和业余选手对抗时,要让对手感觉到你的搓球是Very ,Very的转,让他根本就没有想进攻的冲动,至少让他心理打怵。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在俱乐部有两个人对我的评价。一个以快攻为特点的选手说“我感到王齐在搓下旋球时和别人不一样,我感到他那么转的下旋球主要在于他的前臂向前的力量十分大……”,实际上,那只是给他的感觉,“那么转的下旋”,光靠前臂怎么行呢。还有一个以稳健正反手弧圈为特点的选手说:“不行啊,他的球太转啊,他搓的太狠,我几次想拉都不敢啊,又快又转……”,这话是他经常在和我比赛的时候说的,我搓的下旋他不敢进攻,他的球我都能冲他,你说他怎么赢,你们说,是不是我的动作太夸张了,但是他们没说我的动作太大啊……
说搓球技术在业余选手比赛中很关键一点不奇怪。大家都知道得分的手段应该是进攻,连我自己都这么认为,在业余选手中有哪个还不会拉两板、扣两板的。关键在于凭什么你就先上手,凭什么你的成功率就高于对手。如果你只会搓,不会攻,就是搓的再好也赢不了。如果你只一味地强调拉,也有你的苦头吃。因为你只发一种球没有构成对对手的“欺骗”,对手无须判断,只想正反手怎么对付你的一种技术就OK了。但是如果你能用基本上看起来是一个姿势发出转、不转的球造成对方吃球或自己进攻机会,你就能多赢几个。如果你还能够发超乎寻常的强烈旋转下旋,你就又多赢几个,因为每增加一项技术你的发球技术组合数就会,你的“欺骗”对手的本领就会大大提高,你就越让对手感到棘手,因为他必须把许多精力都得用到判断接发球上,而不全是进攻上。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道理,不一定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认识不到,他的进步就慢。
2、器材因素。
器材因素其实是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才显得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我有点发言权,因为我自己用过不少各种档次的器材。从小时侯1元一个的正胶拍到银河+729、Palio到低档的蝴蝶板+G888,小蝴蝶到现在用的TAKSIM蝴蝶王+狂飙III、STIGA双碳管道+Bryce大蝴蝶等等,更换过多次,经历了很多教训,积累了很多经验。关于搓球方面,我告诉大家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就是我认为低档次的套胶的粘度要比高档套胶的好。
事实上,就我而言,按照搓球的适宜程度,依次排序如下:
Palio CJ8000 B时的搓球感觉是:胶皮面的吃球度正好,用我的速度发力去搓感到所有的力量都转到了乒乓球上,能搓出又急又转的下旋。当时用这块胶皮时,我最怕有人给我拉出强烈旋转的高吊弧圈,但是我用拍子加力扣杀成功率只有50%。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温度低时,感到很硬,比较容易出借。要是夏天用,效果最好。不过即使这样这也对得起它那30多元(精品)的价格了;
国标狂飙III(40)虽然也能搓出很转的球,照前者的手感稍差。但是防弧效果好多了。然而,我感觉它的弹性也确实太差了,没有了暴冲,搓下旋也就失去了意义。昨天我在狂飙上一气灌了12遍TSP胶水,没想到今天好多了,开始用还不适应,一个劲儿的出界。一会儿适应了,和Bryce相比,反弹能力还是略差一点,总不能叫人家大蝴蝶的工程师白研究几十年吧?
729-3和G888很长的时间不用了,只记得感觉是稍微有点软,但是搓出转球没什么问题。好象事情总是这样,适应了快的板和胶皮就不愿意回头用曾经伴随自己成长的软的了。可能是手感更好了,即使球的速度快也不影响成功率的缘故;
小蝴蝶和大蝴蝶(Bryce)尽管是那么出色的胶皮,在发强烈旋转的下旋球时,转度明显不如前几款,尽管大多数用这样套胶的人都在进攻,并且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高成功率(主动抢拉弧圈,推、打对方弧圈,甚至与对方对拉都占有明显好于前几款胶皮的效果),但是在这项技术的应用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弱点(可能用这样套胶的人用不着经常用下旋防守)。今天我还客观的做了实验,我让我徒弟发下旋球,我在这面打。几次试验结果表明,狂飙III的转度明显好于Bryce大蝴蝶。而且,大蝴蝶发很转的下旋球容易出界。我感到我怎么也不能把速度和力量完全转到球上,自己发完了球心理还很没底,真要命。
3、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战中的效果
几个月的时间证明,在业余选手的较量中,由于器材因素造成的搓球效果上的差距影响很大。通俗点说,自己使用的拍子、胶皮不同,对对方回球成功率影响很大。
什么叫好的技术,怎样才能发挥出好的技术?先不考虑心理因素,好的技术就是能造成对方增加失误可能的技术,这就要求你的球要让对方出乎预料,器材是实现技术的保证。举例说明,现在我发个下旋球要想造成对方失误肯定要有2个条件(对方要是一点不会的就没那么多废话了),第一,让对手认为我的下旋转,但是实际上我发的明显没有他想象的转,他一接,出界了,或者高了;第二,让对手认为我的下旋转,但是实际上我发的明显比他想象的转的程度更转,他一接,下网了;所以,无所谓你能不能掌握发球的技术,关键在于能不能破坏对方的判断,能不能出乎对手的意。如果你发了一个转的下旋,对手判断出来了,采取了他的对策正确合理地回球,那你的下旋转不转有什么意义呢?
实战中,我用Palio 和狂飙III就能达到第二个效果,发出明显比他想象的转的程度更转的下旋;我用大蝴蝶,很少有人再吃我球了,我将必须在第二、第三板靠进攻才能解决问题,相比之下体力上得到了更大的锻炼,吃发球的少了。碰到一个拼命三郎赶上人家打疯了,还有可能输……用Palio和狂飙III这种情况就极少发生,总是能够利用强下旋把水平稍逊自己的选手控制好。
最值有说服力的是有一次和一个现役的专业的打。专业的可能对自己的进攻很有信心,成功率很高的暴冲和大力抽杀是他们的专长。大概有点经验的选手都体会过那滋味吧。比赛我输了,3:4输的,但是我很满意。每局的比分都比较接近,11分的平均7、8分。我利用我多变的发球破坏了他的强攻并造成自己更多的进攻机会,虽然我的进攻(主要是前冲弧圈和扣杀)没有他的暴,但是那一板子下去也让他“基本残废”。发球中我应用最多的就是强烈旋转的下旋。事后他对我的评价是,“你的发球真好,尤其那个下旋,比我判断的还转点……”,就那么一点,是的,再差一点,他那些失误的猛烈的进攻就都落在我的案子上了,我就会遭受更多的另一只蝴蝶王TAKSIM带给我的痛苦了。至少,我没有让他体现出他那专业的高成功率的优势。在这里在废话点而,当时我先赢的他女朋友4:2,也是市队的但不是象他一样是冠军,所以我保证他特别地想赢我,而且从他意图看,是真想教训我一顿啊,我只好被教训了,Wooooo……
学习了,还有这么精彩的文字啊,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