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原创]一个80后菜鸟的乒乓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jinn_007    时间: 2010-12-30 10:58
标题: [原创]一个80后菜鸟的乒乓故事

     21世纪的头10年即将过去,从会打球开始,乒乓球伴随着我走过了近20个年头,在2010年的最后几天,回忆一下这20年来的乒乓历程,与各位球友共同分享。
 
     记得接触乒乓球,还是在小学3年级,90年代初。家就在学校附近,每天放学,拿着2块红双喜成品拍(有块胶皮还是绿色的),就在球台边上等人,任何人来了我都和他打,有同学,有老师,有叔叔,阿姨,还常常被高年级的同学“霸台”。当时还是露天水泥台子,捡球特别痛苦,有时候球打飞到围墙外面,还得跑到墙外去捡球。有时候风大了,逆风怎么发球也发不到对方台面上,特有意思。打累了,就玩玩“摸脚”游戏,一个人钻到台下,其他人都站在乒乓球台上,那个人突然从台下某个位置钻出来,大家都纷纷嬉笑着,尖叫着慌忙躲开,既不能被摸到脚,又不能从台子上跳下来。电视上的乒乓球比赛,记忆最深的就是1995年天津的世乒赛,那时候,几乎是全家从老到小都围在电视机旁,从那时候,认识了刘国梁,孔令辉,丁松,瓦尔德内尔,对丁松崇拜的是五体投地。整个少年时代,虽然对标准技术一窍不通,动作也是随心所欲,非常业余,但是也积累了一定的手感,并且水平也在玩伴中算是很不错的。

 

     后来从2000年左右,初高中,基本也是属于一帮球友瞎打型,当然了,球台也换成了木桌。器材基本上是从管理员那里借,借到什么打什么。当时听说有弧圈球,也不知道什么是弧圈球,以为正手把球拍过去,往上带点摩擦就叫弧圈球。当时水平在同学中也算是不错的,但是技术体系,理论框架也是完全没有。

 

    上大学后,终于报了乒乓球训练班,有每周一次的乒乓训练。满怀信心过去,结果教练比较极品,对男同学口头指导几句,对漂亮的女同学都是从后面把身体搂住,手把手教怎样转腰,怎样收小臂。所以呢,进步可想而知,理论知识也是基本没有,底板就是超市几十块钱的一把红双喜成品拍。

 后来工作以后,基本停止了打乒乓球。直到2009年初,单位突然新增一个高级乒乓球桌,是世乒赛专用的那种红双喜折叠型桌子,这重新点燃了我熄灭已久的乒乓热情,这把火一点就熊熊燃烧起来了。开始几个月,想把以前的水平捡起来,又怕人家比较旋的发球,所以陆续用了2个成品拍,都是正胶的。后来逐渐发现板子太硬,对于板型和击球点击球时间的要求太高,而且控制不行,发球也不转(当时仍然没有理论基础,只是凭直觉这么认为)。
 
     有一次上网偶然看到了“精英乒乓网”,就随便点开来看了一下,我勒个乖乖,这一点就点开了我乒乓之路上最精彩的一页。在精英,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器材厂商,不光光有红双喜。有这么多种打法,胶皮,底板,真是眼花缭乱。看见很多人都在说弧圈球,都在问怎么练弧圈球。于是我也决定要练习弧圈球,接下来就是器材的挑选,可费脑筋了,突然眼前多了这么多种器材,压根就不知道选什么好。我的烧拍路也就开始了。

 

     MC-2:论坛上很多人都说适合新手,适合弧圈球,还有谈论最多的狂飙三。于是我就开始了生平第一次的DIY底板。MC-2当时是单面狂三,反面不贴胶(现在想想真是菜鸟行为,哈哈)。用了一段时间,结合视频,论坛的文字介绍,练习弧圈球,觉得进步不大,失误特别多。而且很震手,攻球也不快(废话,哈哈,当时真不懂)

 

     新阿波罗:后来偶然到单桧版看了下,立刻被金泽洙,柳承敏那种单面拉,全台跑轰的技术所吸引,觉得特别帅气。然后接触了直板需要强大正手和灵活步伐的这一理论。对比单桧高昂的价格,再看到对单阿尤斯底板的描述。为了练就自己的正手和步伐,于是选择了世奥德新阿波罗日式直拍,配上了达克银v套胶。这套配置用了一段时间,还是感觉肉了一点,推挡,速度基本不行,过于依赖正手和步伐。不过也培养了步伐移动和正手攻击的意识。同时也继续乒乓理论的自学。

 

    霹雳重剑:后来换上了世奥德霹雳重剑日直,配上了天翼的胶皮,速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碳素底板的威力果然厉害,台内控制也不错,出球弧线非常低,不冒高。唯一的遗憾就是练了一段时间的正手弧圈能力下降了,因为底板脱板实在太快。

 

     M5:鉴于国际乒坛日直选手逐渐没落,再加上上一块球拍脱板快,正反手转换不便的问题。我在反复挑选之后,看中了银河M5,据说是模仿著名的CL底板,价格也很低廉。不过使用之后,很快就放弃了。因为实在是太硬了,呵呵。不过推挡和速度还是很满意的。

 

     U1:在使用M5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寻找一个比M5稍软一些底板。正在这个时候,银河U1引入眼帘。这块底板给我惊喜,手感柔和,性能均衡。可拉可打。确实是国产底板中难得的好拍。同时,从单位购入球台到现在,也近一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战,我的水平也有了飞跃。基本建立了自己的打法特点,和器材选择方向。

 科贝尔:以前我一直在国产器材中转悠,终于决定开开洋荤。科贝尔配上天极2。(当然早就知道得双面反胶了,哈哈)控制确实不错,打球比较有数。唯一不足的就是退台后攻击力减弱明显。在一次全市业余比赛中被对手的速度冲得七零八落后。也决定为了提高攻击力---换板。

 

     runlox-5:这个阶段,正好国家队许昕的表现十分活跃。简直就是中直球拍,日直全台单面拉打法,虽然偶尔也用用反手。但是他的步伐的正手杀伤力,俨然一个年轻时候的小柳啊。为了强化正手弧圈,同时兼顾推挡,我换上了nittaku runlox-5,配上克拉克sp。攻击力确实提高不少,推挡也很不错。但是这样的配置让我正好遇上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台内球控制问题。仔细寻找原因后,我发现云杉作为力材的底板在提高攻击力的同时,很难兼顾台内控制能力,stiga OC就是一例(虽然我没用过,但是大家都这么说)

 

     CL:在以前为了追求性价比,在国产器材中寻找了无数次CL的替代品之后。终于决定购买传说中的神器---CL。拿到手后,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硬,相反还拥有柔和的手感,凌厉的速度,良好的控制,优秀的弧圈(确实需要腰腿手结合比较协调才行)。真的是一把平时练球,比赛杀人的神兵利器。再加上厌恶了不断换拍带来的水平短时间下降,所以也就定下了把CL作为自己的主战拍。7mm的CL感觉还是有些厚,背面贴上cj8000轻快型通透性还可以,如果换上2.2mm的套胶手感就很模糊了,如果单面贴胶反而觉得手感很生硬。

 

     TO:并不是不用CL,而是正好遇上二手区有价格合理的TO,所以买来试试手感。感觉是外软内硬的感觉。形变到一定程度就像遇上一堵墙,并不是CL那种渐进式形变的感觉。不过台内控制比CL好,有明显短暂吃球时间,台内制造旋转能力还不错。推挡也是亮点,有明显“悾悾”的金属声。所以也是放在家里,偶尔拿出来用用而已。

 

    横滨悦:和球友换来玩玩的。手感,性能就是进口底板的标准。就打了几次,感受也不多,控制很出色,推挡在5夹中算好的,和科贝尔有一拼。全面超越科贝尔,各方面性能都超越科贝尔,打几天就这感受。

 

    奥恰洛夫:呵呵,刚到手上,还没开打。主要是CL感觉还是太厚,不过习惯也无所谓。当然如果不习惯奥恰,还是老老实实打我的CL。

 

    这就是我,一个80后菜鸟的乒乓故事,我乒乓,我快乐,我自由!

[此贴子已经被传说中的狙神于2010-12-30 21:36:05编辑过]

作者: mingfen    时间: 2010-12-30 11:09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wfxypy    时间: 2010-12-30 11:17
[em1001]
作者: xiaodong79    时间: 2010-12-30 11:26

支持一下


作者: xiaoweilong    时间: 2010-12-30 11:28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作者: 甬城乒狂    时间: 2010-12-30 11:31

我也是80后,楼主这经历几乎和我一模一样,看这文章时往日的乒乓回忆全回来了,连打法都一样,顶一个。我也是看了精英网后开始烧拍的,不过想比楼主我烧得还不够哈,才烧了3块MC-2  世奥得的剑 以及YE


作者: 冲    时间: 2010-12-30 11:45
[em1002]
作者: nnmm55120    时间: 2010-12-30 12:00
写的挺好,不错。
作者: blizzard    时间: 2010-12-30 12:00
不会吧,to小球比cl好?
我就是因为to的小球太差才不用的

作者: 弧圈菜鸟    时间: 2010-12-30 12:39
我也是80后的,可能老兄您比我年长几岁,哈哈·~同用奥恰洛夫·~
作者: 发骚友    时间: 2010-12-30 12:46
[em1002]
作者: 灵气乒乓    时间: 2010-12-30 12:59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xiaofansz    时间: 2010-12-30 13:07
文章不错。。。不顶怎么行。。
作者: yccyhb    时间: 2010-12-30 13:20
谢谢分享
作者: 大猫猫    时间: 2010-12-30 13:21

“在一次全市业余比赛中被对手的速度冲得七零八落后。也决定为了提高攻击力---换板。”

这个我个人认为并不仅仅是攻击力问题,如果比赛总是被对方爆冲的话,自身控制球能力,把握机会能力,上手能力和对方是有差距的,还有就是市级业余比赛里面并不都是业余选手……

“我发现云杉作为力材的底板在提高攻击力的同时,很难兼顾台内控制能力,stiga OC就是一例”

如果说R5的台内控制还不行的话,那么只能考虑第一代绝版的棕柄p500了……oc虽然控制差一些,但是比起一些碳素板还是好很多的

最后鄙视一下lz大学的乒乓球教练,人间极品了,无语……


作者: sjqka    时间: 2010-12-30 13:59

确实深有感受

 


作者: tracy0531    时间: 2010-12-30 14:30
好文章,有加精的潜质
作者: wangyize159    时间: 2010-12-30 14:40
标题: 浅谈淘宝购物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个90后的菜鸟前来顶贴


作者: baobao1    时间: 2010-12-30 15:18
真不错,分享了
作者: 西门腊肉    时间: 2010-12-30 16:14
支持哈,都是一个年代出来的,心理感受也一样
作者: jinn_007    时间: 2010-12-30 17:41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76.250.*.*)在2010-12-30 11:22:00的发言:
Man, an amazing story right there...you've got tons of good shit to talk about, haha.

good shit to talk about-----翻译成中文是不是“说得真他妈好”。
作者: jinn_007    时间: 2010-12-30 17:42
QUOTE:
以下是引用弧圈菜鸟在2010-12-30 12:39:00的发言:
我也是80后的,可能老兄您比我年长几岁,哈哈·~同用奥恰洛夫·~

今天中午刚用,初恋的感觉真好。
作者: jinn_007    时间: 2010-12-30 17:42
QUOTE:
以下是引用甬城乒狂在2010-12-30 11:31:00的发言:

我也是80后,楼主这经历几乎和我一模一样,看这文章时往日的乒乓回忆全回来了,连打法都一样,顶一个。我也是看了精英网后开始烧拍的,不过想比楼主我烧得还不够哈,才烧了3块MC-2  世奥得的剑 以及YE

慢慢来,我不是为烧而烧,而是打着提高技术的幌子而烧。哈哈
作者: jinn_007    时间: 2010-12-30 17:43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猫猫在2010-12-30 13:21:00的发言:

“在一次全市业余比赛中被对手的速度冲得七零八落后。也决定为了提高攻击力---换板。”

这个我个人认为并不仅仅是攻击力问题,如果比赛总是被对方爆冲的话,自身控制球能力,把握机会能力,上手能力和对方是有差距的,还有就是市级业余比赛里面并不都是业余选手……

“我发现云杉作为力材的底板在提高攻击力的同时,很难兼顾台内控制能力,stiga OC就是一例”

如果说R5的台内控制还不行的话,那么只能考虑第一代绝版的棕柄p500了……oc虽然控制差一些,但是比起一些碳素板还是好很多的

最后鄙视一下lz大学的乒乓球教练,人间极品了,无语……

主要还是我台内控制一直不行,所以。。。

这方面现在也在加强。

作者: jinn_007    时间: 2010-12-30 17:44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门腊肉在2010-12-30 16:14:00的发言:
支持哈,都是一个年代出来的,心理感受也一样

同龄人真多。互相学习。
作者: 金鑫9    时间: 2010-12-30 17:48
我发现云杉作为力材的底板在提高攻击力的同时,很难兼顾台内控制能力,stiga OC就是一例”

如果说R5的台内控制还不行的话,那么只能考虑第一代绝版的棕柄p500了……oc虽然控制差一些,但是比起一些碳素板还是好很多的


作者: jinn_007    时间: 2010-12-30 17:54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鑫9在2010-12-30 17:48:00的发言:
我发现云杉作为力材的底板在提高攻击力的同时,很难兼顾台内控制能力,stiga OC就是一例”

如果说R5的台内控制还不行的话,那么只能考虑第一代绝版的棕柄p500了……oc虽然控制差一些,但是比起一些碳素板还是好很多的

主要是我功力不行,稍微有一点点弹的都无法驾驭
作者: sgfjez2dj    时间: 2010-12-30 19:37
QUOTE:
以下是引用jinn_007在2010-12-30 10:58:00的发言:

     21世纪的头10年即将过去,从会打球开始,乒乓球伴随着我走过了近20个年头,在2010年的最后几天,回忆一下这20年来的乒乓历程,与各位球友共同分享。
 
     记得接触乒乓球,还是在小学3年级,90年代初。家就在学校附近,每天放学,拿着2块红双喜成品拍(有块胶皮还是绿色的),就在球台边上等人,任何人来了我都和他打,有同学,有老师,有叔叔,阿姨,还常常被高年级的同学“霸台”。当时还是露天水泥台子,捡球特别痛苦,有时候球打飞到围墙外面,还得跑到墙外去捡球。有时候风大了,逆风怎么发球也发不到对方台面上,特有意思。打累了,就玩玩“摸脚”游戏,一个人钻到台下,其他人都站在乒乓球台上,那个人突然从台下某个位置钻出来,大家都纷纷嬉笑着,尖叫着慌忙躲开,既不能被摸到脚,又不能从台子上跳下来。

这段写的很有画面感啊 看来80后的童年乒乓经历都差不多


作者: 传说中的狙神    时间: 2010-12-30 21:33

写的很生动  精华鼓励


作者: jinn_007    时间: 2010-12-30 21:54
QUOTE:
以下是引用传说中的狙神在2010-12-30 21:33:00的发言:

写的很生动  精华鼓励

非常感谢!!!
作者: 天容海色    时间: 2010-12-30 22:54
[em1001]
作者: xiafq72    时间: 2010-12-30 23:23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天木    时间: 2010-12-31 14:08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silverfox1    时间: 2010-12-31 16:34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作者: casa    时间: 2011-1-1 03:53
在下与楼主经历也很一致。
现在打球,也是因为条件设施好,而且手头相对响度以前宽裕一点,允许烧点器械,所以无论是技战术水平的相应提高,还是烧器材时的新鲜感和兴奋劲,都成为乒球运动在近30岁的年龄忽然为我带来极大吸引力和乐趣的原因。
有朋友说,到了一定的年龄后,技术上的提高远不及器材的升级带来的变化有趣。这其中有无奈和感慨的成分,但也确实是很有感触的说法。

还是那句话,打球,运动,就是图个乐呵,只要你能从中获得乐趣,10块钱的成品拍也成,2000块的单桧也没问题。
毕竟,咱喜欢,不是么?

作者: wangxudong    时间: 2011-1-1 07:14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一笑    时间: 2011-1-1 07:31
[em1001]
作者: 乒友羽佳    时间: 2011-1-1 08:46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zzmm    时间: 2011-1-2 17:52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浪漫的蜗牛    时间: 2011-1-2 19:21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乒乓叮当    时间: 2011-1-2 20:53
这得真好。也让我想起了小时的事情。
作者: jinn_007    时间: 2011-1-10 16:10
[em1007]
作者: 梦话王子    时间: 2011-1-11 09:33
    同是80后菜鸟,过来顶一下。小时候记忆中的水泥台,初高中时繁忙的学业,大学时疯狂的足球,工作时重归乒乓!哈哈![em1001]
作者: 狂飙风暴    时间: 2011-1-11 16:42
记得98年的时候初二,什么运动都不会,被一个玩的好的同学拉去玩乒乓球,当时就是会推挡,正手完全不会,下课为了抢台子贴着墙跑的!水泥台!一直用朋友的,后面自己攒钱8块买了对直板。呵呵,当时还DIY过,把人家板上的蓝色反胶给撕下来当正胶用。初中就是这样打了一年。初三为了考试完全不打了!高二又在同学的教唆下,玩起了乒乓球,看了录像后才晓得乒乓球还有个弧圈球!然后买了10个球,对着柴堆自抛自练弧圈球。。。。。感觉不错
作者: selfa3    时间: 2013-2-2 17:22
不错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