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起弧圈球时,很多人都讲“鞭打”试发力。水谷隼和波尔都有一个特点:小臂打不开,即:小臂与大臂之间夹角小。所以水谷隼拉球就显得力量小,不够爆。可是与他相同的波尔,看似同样的发力动作却能把球打得很快很凶,很有杀伤力,这是为什么呢?二者的根本区别就是:波尔是“鞭打”试击球,二水谷则是匀加速(慢悠悠的)击球。不客气的说中国运动员中,只有王涛才是“鞭打”试发力的。
那么,什么才真正属于“鞭打”发力呢?
要点有二:1、引拍时,当球拍引至最后点时,拍型应该是几乎呈垂直状态(把拍面立起来)。2、照着来球挥拍,当球拍快要接触倒球时,调整好拍子的角度,合理的去击、磨球体,更重要的是球拍快要接触球时,用力抖、甩收小臂,也就是突然加速。
大家可以到百度搜看波尔正手视频示范和王涛的正手攻球动作,你就会体会出我以上对“鞭打”的描述了。
当今世上“鞭打”发力的代表唯波尔、王涛是也。
俺看欧洲选手好多是“鞭打”发力。
俺也是小动作拉球,但“鞭打”谈不上,摩擦与击打比例分配不好,爆发力也没那么好。
此看法稍稍片面,王涛的打法是近台快攻结合弧圈球,横板正反反生,打法决定不能退台;不能退台的话唯有加快速度才有杀伤力;他的“鞭打”明显突出速度,手腕爆发力极强。“鞭打”的一瞬间似乎有种弹击的感觉。而且他的技术特点决定王涛的鞭打仅适合近中台,看王涛的视频多了会发现王涛在起下旋球的时候也是尽量摩擦,以强旋转挂起下旋球后进行连续“鞭打”,被逼上远台的话也只有拉开大手拔弧线。他的速度往往压的对手喘不过来气。原来王涛在《乒乓世界》上刊登过“横板快攻打法的发展”,与直板快攻做了比较;列出了横板快攻相对于直板快攻的种种优越性,但不管怎样突出近台速度,也无法掩盖技术的不全面性,大球,无机;快攻少了点正反手强力的弧圈都是没法立足在世界乒坛的,蔡振华也说过,以后的乒坛主要矛盾是上旋球之间的矛盾。因此,像王励勤,马龙,包括张继科这样横板选手,不是没法做到这么完美的“鞭打”,而是他的自身打法决定他的鞭打效果;他们的“鞭打”都是稍稍侧重于旋转,虽没有王涛近台“鞭打”那么美观,可是在这个大球无机的乒坛,却相当实用。
我曾实图练习“王涛式鞭打”,很难,很难确保稳定性;还是留着慢慢观赏吧。
同意6楼的看法
其实手臂张开了为什么要学鞭打?
感谢
感谢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