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吉生谈发力
(1)人体的关节多是杠杆原理,多是速度杠杆,因此分析发力不能脱离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的核心是找到一个支点,所以从发力击球来分析,第一个支点肯定是登地。这也是为什么伤残人坐在轮椅上不容易发力的原因!击球瞬间的支点应该是髋关节,因为登地的力量需要通过髋关节向前传递到击球的手臂上去。如果髋关节不稳定,力量就会向上,传递到肩背。发力不集中,
(2)重心转移在击球前已经开始了,并且贯穿于整个击球过程,问题的关键是在击球瞬间找到一个支点,使击球重心在瞬间保持一个停顿,这和击球的线路有关,以侧身拉球为例,拉斜线时,重心的支点应该在左腿上,拉直线的时候应该在右腿上!
(3)脱节就是因为登地、转腰不同步,不同向。协调的定义就是腿腰手同时向同一个方向集中用力。
上述4句口诀请按顺序查找自己动作中的问题,加以改进,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4)至于换手练习是因为原来的动作定型不易纠正的原因,我认为大可不必,不要把纠正动作理解成改正错误。应该理解为学习一个新的技术,或者新的击球用力方法,这样就不存在心理障碍了。
生理上说:相邻的两个关节同时收缩就会感到收缩无力--称之为主动不足;相邻的两个关节同时收伸张就会感到伸张无力--称之为被动不足。因此肘关节与腕关节、肘关节与肩关节同时动作会出现上述问题--这里讲的是瞬间击球确定“支点”的概念。“协调用力是基础--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讲的是整体过程的“协调”概念。
2、王吉生谈生胶弹击
“弹击”是生胶主要的击球技法,就如反胶的“抽杀”一样,这是其胶皮性能决定的。生胶弹力好,但是摩擦球能力差,对付下旋球、不转球和一般上旋球比较容易,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生胶不必克服对方的旋转——直接给点儿上旋即可保证自己的击球弧线。然而应对强上旋,则比较困难,因为生胶无法靠充分摩擦克服来球的强上旋(与自己摩擦方向相反的旋转),并将其变为自己的上旋转——球在球拍上“打滑”,不能保证击球弧线。所以“弹击”能较好的“避开”生胶摩擦“打滑”的这一不良感觉。
“弹击”意指击球力量透过来球尽量靠近球心——用击球部位和击球用力方向、大小来控制击球弧线。对下旋球击球中部或中下部,对上旋球击球中部或中上部——视旋转强度而定。“弹击”具有瞬间击球感觉——尽量采用“短促持球”的撞击式技法。
对付长下旋来球要保持适当的发力距离,前臂发力为主;对付台内短球,离球较近发力,手腕发力为主。
至于所有的球是否都可以弹击?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一则由于水平的相对性,人们掌握技术水平是无止境的,二是不可能以一项技术取代所有的技术。三“弹击”是一种技法,运用多上视战术需要而定。
3、王吉生谈反手弹击
反手“弹击”一般用于台内球、近台球的突然加力攻击,多是击打不太转的下旋球、和不太转的上旋球。直拍当年庄则栋最善次道,他的握拍较松(小钳式),主要是前臂手腕通过中指发力。具体动作应该是:重心前移离球较近时——肘关节略出前——同时前臂以肘关节为轴向后下方引拍(约离击球点一尺距离左右)——引拍的最后阶段手腕后展——此时食指压拍拇指放松根据来球上、下旋转控制拍形——当球落台时前臂随即以肘关节为轴迎前击来球最高点或下降前期(此时肘关节有后收紧的动作)——即将触球时手腕向前、上方内收弹击——触球瞬间中指将弹击的“击、擦”用力透过球板传到来球球体,注意两点:(1)触球瞬间的身体重心要根据来球的左、右位置,蹬在一侧腿的膝关节与髋关节之间——不要保持在两腿正中间。(2)手腕弹击用力应该首先向前,再根据制造弧线的要求向上摩擦——中指是控制击球弧线的关键。
4、王吉生谈生胶战术
(1)对方下旋压我反手,我到底应该贯彻什么战术?是搓还是弹?还是别的?
答:当然是尽量抢先用‘“弹击”起板,也可以先“搓”一板,只是生胶第一板能搓“转”,第二板就不容搓转了。
(2)我进攻时,应使用什么套路?是发反手下旋,对方搓过来,我用弹还是用拱?还是发反手上旋,对方搓过来,我用弹还是用拱?哪个更有效果?
答:发球与自己的“特长”要紧密结合,你喜欢打“搓球”应尽量发下旋多一些,但是要注意落点变化,不能然对方搓得太舒服了。如果你喜欢打“不转球”应尽量发上旋多一些,迫使对方回球不转。
(3平时练习时,我应针对性的多练什么手法?
答:就反手基本技术的练习而言,应该多练连续“弹击”技术——离台半步,击球高点或下降前期,自主发力(70%)弹击,不断移动步法选择合适的击球位置并保持稳定的击球时间。就针对性练习而言,多练自己的特长技术——比赛中常用的技术,适当多球练习可以得到更多熟练。。
(4)生胶打法,有什么特别的战术组合?
答:战术组合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生胶节奏、弧线速度的特点技术“弹击”与充分发挥反胶旋转速的特点技术“弧圈”相结合。
(5)站位多为近台还是中台?还是随便?
答:以近台为主。
(6)是靠左边还是靠中?还是随便?
答:视你的反手技术强弱而定,反手强站中间,侧身强站左方。
(7)我是中近台正手弧旋球打法,正面是用狂飙3套胶好,还是用狂飙2套胶好?另外,请问友谊胶皮和999胶皮,哪个更适合中近台正手弧旋球打法?
答:用套胶——狂飙3套胶好,用单胶皮可以选729(较快),999(较转),配海绵2.2mm,46度左右硬度。
5、王吉生谈挑短球
(1)挑短球的步法与用力:①启动与移动——左脚踮步启动,右腿跨步移动,注意大腿适当抬高,有利于急停再启动还原;②击球时间——右脚落地,膝关节“前冲”瞬间击球;③击球用力——借助身体重心力量击球——重心前移至右膝关节处——在膝关节弯曲前移使重心具有前“冲力”的瞬间击球,上身前倾尽量靠近来球。④拍形角度与击球部位——因来球旋转和自己球拍性能矫正控制;⑤手腕动作——直拍击球时,使球拍保持在手腕右下方运动,中指用力控制弧线;横拍击球时,使球拍保持在手腕右上方运动,食指用力控制弧线。
(2)需要补充的问题:重心的力量需要从膝关节和髋关节处“直接”传到击球的手腕上。避免从髋关节向上传到背部——这样会使膝关节不能“冲前”用力,影响协调性。
(3)击球力量“传递”始终是击球协调用力的关键,许多时候击球动作反映出的“错误”,其根源并不在可以见到的错误“本身”,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蹬地转腰的力量“上窜”到肩背部。所以强调蹬地的力量通过膝和髋关节直接转移传到击球的球拍上——上体保持足够放松。否则力量“上窜”必然造成上身紧张,破坏击球的协调性和合理性。
上短球时适当抬高大腿,第一要“适当”,第二指“大腿”。目的是将身体的前移惯性从上身通过髋关节压倒膝关节上——使膝关节足够弯曲——产生“前冲力”传递到击球瞬间的球拍上。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判断来球确实是“短球”——可以从对方发球的第一落台点位置(接近球台中部)来提前判断。
接短球右脚上步应该是前脚掌先着地,如果是脚外侧先着地会“崴了脚”!
(4)点直线虽然力量较小,但是可用“滑板”撇一板的方法击出带侧旋的长球,与快点斜线相配合。
6、王吉生谈打高吊
打“高吊”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掌握好了也能办到。应该注意:(1)击球上升期——比网略高时击球;(2)击球中上部靠近顶部;(3)击球力量从后上方向前下方穿过球心——不要太多摩擦;(4)击球前,大臂靠近身体,保证身前位置击球——用转腰(髋)的方法发力击球,不要抡臂打。
特别要注意的是:击球前,大臂靠近身体,保证身前位置击球——因为用“挡”的办法回击也需要主意这一环节。
7、王吉生谈下蹲发球
发球要多练,反复体会,个人的握拍法不要求一致;“下蹲”发球的特点是“上手”——球拍在手的上部位置摩擦球,如何充分加大手腕的动作幅度与速度和手指的传力效率?是练习者的目标,为此需要按照先学发力将球“砍转”,后练“准确性”与“变化”的顺序练习。
“下蹲”发球的时间应在下蹲的过程中能借助身体重心下降力的瞬间发球。
8、王吉生谈发球的顺旋与侧旋
右手的正手发球应该是“顺旋”,顺旋与侧旋的区别是触球部位不同,触球底部或触球后下部向左前下方摩擦是顺旋与侧旋的最大区别。如果是上手发球“下蹲”——触球靠近顶部或触球后中上部向右前下方摩擦是顺旋与侧旋的最大区别
增加发球的下旋成分——应该在向侧用力的同时增加向前用力摩擦球的动作。如果是上手发球“下蹲”——应摩擦至球的右后侧部增加向前下方的用力摩擦球的动作。
总之侧旋或顺旋的成份越多,下旋的成分越少,二者不可兼得。
9、王吉生谈摆短
“摆短”技术运用需要较好的“手感”,这是经过反复训练、深入体会才能获得的。我想有几条注意事项:(1)尽量靠近来球,使击球点靠近身体;(2)离球近发力——当持拍手臂靠近来球时再做手腕引拍动作,引拍距离较短;(3)手腕发力击球——注意将球拍的运动保持在手腕的侧下方位置上;(4)中指控制弧线——食指与拇指控制拍形,中指发力微调控制弧线,注意在向下向前的擦球最后阶段中指有向侧摩擦的“洩力”动作;(5)击球上升后期:借力加(控)力的用力技巧。
10、王吉生谈直板搓加转
直拍搓球加转要用好中指的“加力摩擦”功能——触球瞬间中指尖侧部顶住球板有向球的底部“抠”的摩擦用力。
面对对方变化旋转的搓球——要一种技术对付一种旋转,例如加转弧圈对付加转搓球、前冲对付不转等;同时要根据自己的长处明确主次——有机会充分发挥主要技术的来球要明确“是机会”,运用辅助技术应对变化来球要明确“过渡”。
11、王吉生谈台内短球的球拍迎球问题
击球的手法因人、因球而异:如斜线击球保持“平行”、直线击球略微“高手”(弧线短);对付上旋不转略微“高手”、对付下旋转球保持“平行或低于来球”;希望击球加速时保持“平行”、希望击球减速或“飘”时略微“高手”(可以接出略带下旋的挑球)。当然在实践中还有种种不同如:撇挑、滑板、侧拧的动作迎前时也有不同,需要不同的体会。
实际上技术虽多,但也不能全部集于一身,一则人的能力有限,另一则技术变化越多自己也可能越乱。变化应该与自己后面的技术衔接顺畅才是目的。
12、王吉生谈近台用小动作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发力要领:
(1)协调用力——腿、腰、手同时、同方向(向前为主)用力。
(2)充分引拍——小动作前臂发力为主,支点应该在肘关节,引拍时以肘关节为轴,引拍莫引肘,拉长前臂肌肉以利充分发力。
(3)稳定的用力支点——击球瞬间身体有刹那间的“停顿”成为稳定支点。
(4)力量传递简洁——击球力量通过蹬地转髋直接向前传递到手臂击球瞬间,避免向上绕道后背传到手臂。
(5)注意手指的发力功能——横拍正手食指尖负责击球用力方向的控制调节,直拍中指尖负责击球用力方向的控制调节。
13、王吉生谈回接对方轻挑己方的正手位的方法
(1)近台打回头——击球高点前期,左脚踮步启动——右腿抬起向右前方做大跨步,使击球点保持在右膝关节前方——手臂在身前引拍击球中上部;注意在右脚落地重心前冲的瞬间击球——重心移至右髋关节和膝关节上——保持充分的弯曲和低重心。击球时要适当借来球反弹力和增加自己的重心前冲发力形成合力击球。
(2)近台反拉——击球高点期,左脚踮步启动——同时右脚随即踮步启动(双脚小跳步)——左腿向右并步至右脚侧——重心移到右腿膝关节处——同时右膝关节和髋节向右后方转带动引拍——右腿向右前方蹬地瞬间转腰迎前反拉来球的中上部——随即右腿向右移动恢复重心平衡。
(1)要有预先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准备对方“挑”或是迫使对方“挑”,法球后略退半步离台准备回击对方“挑球”;
(2)起动及时是关键——不要只重视移动步法如:并步、跳步...,更要注意在这些完整的移动步法前的碎步或小跳步、踮步的“启动”功能。没有“启动”步法就没有流畅的“移动”步法。
(3)保持身前的击球位置——所谓身前击球或迎前击球都是要求保持击球的舒服的用力位置,因此对来球飞行路线和飞行速度的预先判断十分重要,根据正确的判断转髋——移动——引拍——迎前——击球。
(4)击球瞬间的支点必须稳定——发力击球必须有稳定的支点,支点是在击球瞬间稳定不动的支撑点,主要表现在蹬地点——转髋支点——击球关节支点的同时、同步支撑以保证击球力量击是稳定传递过程。
14、王吉生谈直拍横打
直拍横拉——注意:(1)引拍充分,在引拍最后阶段至出手击球前的瞬间要有手腕带动拍头后引的“手腕引拍”动作。(2)出手击球点在身前的位置上,初学者先练“下降前期”击球。(3)摩擦球瞬间中指带动球拍用力摩擦,并掌握弧线方向。
15、王吉生谈接侧上(下)旋来球
接侧上旋的“借转拉”球:一定要击球上升期——才能借转,否则到了高点期则来球太转——变成吃转;视来球旋转强度而定——击球中上部或顶部,接上旋来球少摩擦;小动作击球——因为是贴近球台击球弧线距离较短,注意收臂动作。
对反手位急长侧上(下)旋:(1)侧上旋来球——顺旋转“借转快拉”——击球上升后期,左侧旋向中路偏左快拉冲,右侧旋反之。(2)侧下旋来球——逆着旋转搓“以力扶球”----加转劈长或”拧“搓侧旋,也可以侧切.上述接发球的击球位应离身体近一些。
16、王吉生谈一个8天左右的小周期训练方案
第一阶段:用2次训练课,主要任务恢复熟练个人主要技术,如:攻球,推挡,发球,搓球,以安排单线或有规律的结合训练技术为主,每天打3-5局比赛
第二阶段:用4次训练课,重点提高个人主要战术和无规律的结合技术的变化和应变能力。例如:安排有战术目的(落点控制)的发球强攻,搓攻,不定点的正反手结合练习,每天打8-10局比赛。
第三阶段:有2次训练课,安排针对性技战术应变能力,引导进入比赛状态,如:针对可能的对手的发球及接发球抢攻练习。针对个人主要得分手段的熟练性练习,仿照将出现的比赛形式,环境,气氛进行的对抗赛适应性联系。适当连续的训练时间,以保持良好的体力状态。
第四阶段:赛前安排准备会,重点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增强信心,作好准备,如:分析对手的优缺点重点分析缺点,反复牢记自己的特长技战术。适当提醒应避免的弱点问题等。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