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zs730712“教学相长”系列】136、关于“内弧外弧”的个人观点之四:内外弧的核心 [打印本页]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5-2-27 10:45
标题: 【zs730712“教学相长”系列】136、关于“内弧外弧”的个人观点之四:内外弧的核心

 

前面讲了那么多,现在进入最重要的部分:内外弧的核心。

 

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阐述这个核心,而这个核心就是:手腕。

 

或者说:击球瞬间“手腕的作用”是什么决定了你是内弧还是外弧。

 

至于前面的轨迹是上凸还是下凹,都是为了确保这个“手腕的作用”。

 

先给出我的个人观点:击球时,手腕“弹”就是外弧,手腕“裹”就是内弧。

 

说到这,大家应该有这么一个感觉:能来研究外弧和内弧的人,应该有些基础了,至少不是初学者。

 

对于初学者而言,尽责的教练一般不会有意强调手腕的发力,更多的会强调身体的协同发力,至于手腕,在初学阶段一般要求相对固定。

 

但是,对于高质量的弧圈球而言,手腕的发力实际很重要,手腕运用是否合理,是衡量你弧圈球的重要标准。

 

如果击球瞬间,手腕向前“裹”,有一个“转腕”的细微动作,那就是所谓的“内弧”,目的是为了调整击球弧线;

 

如果击球瞬间,手腕向前“弹”,没有“转腕”的动作,那就是所谓的“外弧”,目的是为了通过手腕的“弹射”作用确保发力的集中。

 

至于挥拍轨迹,是一个正常的身体结构或动作的体现,是为了这个“击球瞬间”服务的,比如我要去“裹”球的话,这个轨迹自然像是向上凸的,而要向前“弹”的话,就没有这个“转腕”动作而基本是“直线挥拍”,从外观上看这个轨迹就是一条直线甚至是有些向下凹的。

 

 


作者: mfklwxf520    时间: 2015-2-27 11:10

楼主对于挥拍的轨迹来看球的落台的弧线,这一点深同感受,本人也确确实实地感觉每个人拉球方式不同而球落台后的不同,侧身拉斜线好像是外弧,侧身拉直线是内弧。


作者: marxgqy    时间: 2015-2-28 08:15
let me see
作者: qiuguhan    时间: 2015-2-28 09:23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jjpjjp0606    时间: 2015-2-28 12:48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作者: madafu    时间: 2015-2-28 15:55

专业。


作者: 孤寂寒烟    时间: 2015-3-4 11:16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snjxj001    时间: 2015-3-6 15:17
[em1001]
作者: zxphdzd    时间: 2016-6-24 10:30

作者: bbxiaozhao    时间: 2016-8-17 12:36
不错
作者: bbxiaozhao    时间: 2016-8-17 12:36
不错
作者: 老潘机柜    时间: 2016-10-12 11:20
学习

作者: 隐者归来    时间: 2016-10-19 16:30
学习

作者: zx29103    时间: 2016-11-11 21:36
学习了,谢谢。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6-11-11 22:16

作者: ★红尘有你    时间: 2016-11-14 01:49
学习了
作者: tristan    时间: 2016-11-22 10:19
反手前冲推倒重来之前,系统学习楼主的内外弧系列讲话,好好研究下引拍身侧身前、拍平拍立对反手前冲的发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 飘来移去    时间: 2017-6-16 14:36
学习,看看
作者: shenyg1    时间: 2017-6-16 20:21
学习了

作者: 师尹    时间: 2017-6-17 09:09
学习一下
作者: feiye_cn    时间: 2018-3-16 15:48
谢谢分享

作者: XCZWJJ    时间: 2018-6-13 16:47
学习了。。。

作者: lzllzl    时间: 2018-6-23 22:55
学习

作者: csxxyb    时间: 2020-1-18 12:41
学习

作者: 函授hans    时间: 2020-2-27 10:10


作者: Pingpongsos    时间: 2020-4-14 12:21
精辟

作者: nikochen    时间: 2020-9-30 16:00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