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毛泽东与女演员交往不慎泄密 惊动中央警卫局 [打印本页]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8-3 14:52
标题: 毛泽东与女演员交往不慎泄密 惊动中央警卫局
<table id="pid2088617" cellspacing="0" summary="pid2088617"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postcontent">
<div class="postmessage defaultpost">
<div id="postmessage_2088617" class="t_msgfont">
<div id="contentText" class="\"text" clear\?>
<p><span 楷体_GB2312\?> 原来,汪东兴得知这封信写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之后,把吴旭君找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受了“冤屈”的吴旭君,只好去找毛泽东。在书房内,她指着信封说:“主席,您怎么能告诉小邢这样写地址呢?这可是泄密呀……”</span></p>
<div align="center">&nbsp;  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05年第2期,作者:曹元明,原题:《毛泽东和他的“上海女儿”》</div>
<p>&nbsp;</p>
<p>  1961年10月底,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青年女演员邢韵声接到一封来信。她一看信封上那遒劲、稔熟的字体,就激动不已、幸福万分:是毛主席写来的。她急切地打开信:</p>
<p>&nbsp;</p>
<p>  小邢:我的好孩子……赞成你的计划,立即开始入学考试准备,温习功课。</p>
<p>  ……盼来信!</p>
<p>  信的落款是“父亲”。</p>
<p>  看到金子般的“父亲”两字,邢韵声的满眶热泪再也忍不住了,她在心中轻轻呼喊:毛主席,我伟大的父亲!</p>
<p>  两个月前,她和毛泽东在庐山交往的幸福情景,蒙太奇似的时时闪现在眼前……</p>
<p>&nbsp;</p>
<p>  <strong>舞厅初见</strong></p>
<p>  1961年8月,江南大地仍然酷热似火,庐山却是一片清凉世界。8月23日起,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工作会议。</p>
<p>  晚上9点,“芦林一号”别墅已沉睡在九奇峰的怀抱中,但屋内却灯火通明。踏着华尔兹的节奏,首长们和各自的舞伴跳起欢快而轻盈的舞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们敬仰的领导人早已步入舞池。刘少奇舞步虽然优雅,但满脸严肃;朱老总却总是笑嘻嘻的,有时鞋带松了他也浑然不知;周总理和每位舞伴都不会跳得太久,与这个跳了一阵又和那个跳了起来,生怕冷落了这些从江西各剧团选来给首长伴舞的女演员。</p>
<p>&nbsp;</p>
<p>  毛泽东来到舞厅时已过11点。这位新中国的领袖,脚下穿着当年斯大林赠送的黑色大头鞋,手指夹着香烟,悠闲地走入舞场。四名荣幸地被选做毛泽东舞伴的青年女演员,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谁不想第一个陪伟大领袖跳舞!一个、两个……一曲、两曲……毛泽东心情很好,舞姿犹如他的性格:从容、帅气、潇洒、豪放;舞步矫健有力而又灵活多样。虽然舞伴都是能歌善舞的专业演员,但总是被毛泽东带动着时左时右、时进时退。他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右手,不时还轻轻在舞伴的腰背上打着拍子。舞曲进入高潮时,毛泽东揽着舞伴转了一圈又一圈,一点也不像年过花甲的老人。</p>
<p>&nbsp;</p>
<p>  此时,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女演员邢韵声正坐在角落,默默望着热闹的舞池。能被选中给毛主席伴舞,她感到无比幸福。她几次起身想与毛主席共舞一曲,但只要毛主席一坐下,身边就立刻围满了人。听到他那富有魅力的话音和朗朗笑声,邢韵声不禁把座位往前移了移。那边,毛泽东正和青年舞伴“讨论”他脚下的旧皮鞋该不该换、美庐别墅的蚊子叮人等话题。偶然间,他一眼看见坐得较远的邢韵声,心中似乎有所触动,她长得有些像自己的女儿。于是毛泽东朝她这边招了招手。邢韵声又惊又喜,她犯傻似的用手指点点自己的鼻子,那意思是:真的是在叫我吗?</p>
<p>&nbsp;</p>
<p>  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邢韵声高兴地跑到毛泽东身边,紧张得心里怦怦直跳,两手不停地扭着胸前的辫子。好半天,才红着脸望着毛泽东,声音发颤地叫了一声:“主席……您,您好!”</p>
<p>&nbsp;</p>
<p>  毛泽东和蔼地打量着邢韵声,喜悦地问道:你是哪个团来的?”</p>
<p>  “省农垦厅文工团的。”</p>
<p>&nbsp;</p>
<p>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是时任公安部副部长兼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创办的。它凭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清新的艺术特色,不但在江西红火起来,而且在生活着不少江西老乡的中南海也受到关注和赞扬。毛泽东笑了笑:呵,你们汪部长和我说过农垦文工团。”</p>
<p>&nbsp;</p>
<p>  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朝邢韵声伸出大手说:“咱们来跳个舞吧!”</p><!--page-->
<div align="center">&nbsp;<span 12px\?></span></div>
<p>  邢韵声喜出望外,连忙跟随毛泽东进入舞场。两人欢快地跳起舞来。毛泽东问道:你叫什么名字?”</p>
<p>  “邢韵声……”她还不停地解释着每个字,生怕主席不知道是哪三个字。</p>
<p>&nbsp;</p>
<p>  毛泽东听了说:这名字好。”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p>
<p>  “上海人。”</p>
<p>  “喔,阿拉上海人。”说罢两人同时大笑起来。</p>
<p>  当老人家的手触到小邢手上的老茧时,不禁有些心疼起来。毛泽东慈爱地说:“你还算是吃了苦的孩子……不过,劳动能克服娇气。我有个女儿叫‘娇娇’,就是怕她太娇了……”</p>
<p>&nbsp;</p>
<p>  他俩坐下休息时,毛泽东转过头对邢韵声低声说:“你到休息室帮我拿支烟来。”小邢刚起脚,毛泽东又指指对面坐着的护士长吴旭君,叮嘱她说:“千万不要被她看见。”</p>
<p>&nbsp;</p>
<p>  邢韵声会意地点点头。真没想到,毛主席抽烟还要“偷偷摸摸”。</p>
<p>  毛泽东烟瘾不小,转瞬间一支烟就快抽完了。邢韵声看着毛泽东手中舍不得扔掉的烟头,提醒说:“主席,烟头烧手指了!”</p>
<p>&nbsp;</p>
<p>  毛泽东抽起烟来像任性的孩子,刚刚抽完一支,又要她去拿烟。邢韵声乖乖地帮毛泽东又拿了一支烟。</p>
<p>  当点烟的火柴刚划着,邢韵声突然听到严厉的敬告声:“主席,您已抽了一支烟,不能再抽。”原来,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就站在邢韵声的后面。小邢有些不解地轻声说:真厉害,连毛主席也敢管!”</p>
<p>&nbsp;</p>
<p>  这位护士长耳朵可真灵,她生气地对邢韵声说:“是你拿的烟吧?”</p>
<p>  邢韵声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有些紧张地回答:是我!”</p>
<p>  毛泽东连忙替这位不知情的新舞伴解围说:小吴呀,不关她的事,是我要她去拿的。不知者,不责怪嘛!”</p>
<p>  然后他用带点儿自嘲、带点儿玩笑的口气对目瞪口呆的邢韵声说:“你看,我不自由呀,抽烟都要受管制。”</p>
<p>&nbsp;</p>
<p><strong>芦林合影</strong></p>
<p>  在庐山的那段日子是邢韵声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早年丧父的她真正感受到了父爱的温馨和幸福。毛泽东不但经常和她跳舞,还带她在芦林湖游泳、林荫道上散步、书房中聊天,同桌吃饭,教她做人……陪毛泽东吃饭,就要让他吃得高兴,这几乎成了每位陪同人员不成文的任务。毛泽东十分喜欢邢韵声,还准备把身边的警卫员介绍给她做对象。当她说已经找了男朋友时,毛泽东非常高兴,还想见见她的男友。</p>
<p>&nbsp;</p>
<p>  作为一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她是少有的能得到毛泽东召见的客人。这不仅使邢韵声感到十分荣幸,也叫省各剧团来的同行们无比羡慕。她每次从毛泽东那里做客回到宾馆,都要被姑娘们围着兴奋地问这问那。毛主席喜欢吃什么菜,是不是餐餐离不开辣椒,他喝的是庐山云雾茶吗,毛主席也喜欢唱歌吗,他会训人吗?……似乎领袖身边有数不清的神奇和秘密。</p>
<p>&nbsp;</p>
<p>  记得有一天晚上,邢韵声回来后,一位同事拉着她的手喜悦地问:你经常和主席在一块儿,主席和你照过相没有?”</p>
<p>&nbsp;</p>
<p>  这一问倒提醒了邢韵声,这么久,还没想到和主席一起留影纪念。一起来执行任务的演员们也热切地说出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都想和毛主席合个影。”“能和主席一块照相,那该有多好呀!”</p>
<p>&nbsp;</p>
<p>  邢韵声再次见到毛泽东时,就把大家的热切心愿告诉了他。毛泽东愉快地笑了:“我很高兴呀……你再去问问你们的汪部长……”</p>
<p>&nbsp;</p>
<p>  汪东兴对自己创办的农垦厅文工团本来就十分宠爱,听毛泽东这么一说,自然满口答应。</p>
<p>  第二天上午,芦林一号”还被笼罩在密云浓雾之中。这天,大家像过节般高兴。上面通知这些来自省歌舞团、京剧团、赣剧团和农垦厅文工团的演员把衣服穿漂亮点。有人猜想:会不会是毛主席要来和我们照相?于是,姑娘们尽量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些。看到雾蒙蒙的天气,大家都有点担心,这像能照好吗?</p>
<p>&nbsp;</p>
<p>  9点左右,太阳还躲在云雾中。这时,一辆吉普车飞速开进了“芦林一号”的车道。“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别墅庭院立刻欢呼起来。盼望已久的演员们眉开眼笑地围拢在毛泽东的身边。</p>
<p>&nbsp;</p>
<p>  临时负责的江西省歌舞团的周团长代表大家欢迎说:“主席,您好!”</p>
<p>  毛泽东笑了笑,指了指周团长嘴唇上的小胡子说:“你是个当官的,当小官的,对不对?”</p>
<p>  “主席说对了……”大家一齐笑了起来。</p>
<p>  毛泽东和演员们一一握手。有位年龄较小的演员把手伸过来后,毛泽东问她姓什么?</p>
<p>  小演员回答:“我姓钱。”</p>
<p>  “呀,你可是我们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啊!”</p>
<p>&nbsp;</p>
<p>  毛泽东一句玩笑,使大家哄堂大笑,无拘无束。</p>
<p>  在周团长的指挥下,大家排好队。摄影师望望天,浓云使光线阴沉沉的。他皱了皱眉,举着照相机,又放了下来。但当他重新举起照相机时,太阳的红光忽然驱散了云雾,天空放亮了。阳光下的“芦林一号”显得金碧辉煌,四周青山叠翠,草木吐艳。</p>
<p>&nbsp;</p>
<p>  几十名男女演员真是心花怒放。毛泽东也欢快地望了望天空,微笑说:今天太阳也高兴了,出来笑一笑。</p>
<p>  摄影师对大家喊:“笑一笑……”</p>
<p>&nbsp;</p>
<p>在阳光下,在笑声中,江西的演员们终于如愿和毛泽东合了影,芦林一号外景毛泽东在庐山水库游泳,在年轻人中间,他的心情十分愉快。留下了珍贵的纪念。</p>
<p><!--page--></p>
<p>  <strong>手表和诗稿</strong></p>
<p>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近一个月的时间像庐山的清泉般淙淙流逝。庐山会议一结束,邢韵声想到毛主席也要离开庐山了,阵阵离愁别绪不觉袭上心头。她几次在毛泽东居住的“美庐别墅”旁的林荫道上徘徊,想进去和毛主席道别。</p>
<p>&nbsp;</p>
<p>  其实,毛泽东在百忙中仍然关心着被他视为女儿的邢韵声。就在毛泽东下山的那天早晨,夜色刚刚退去,剧团的姑娘们还沉睡在梦中,毛泽东的警卫员便敲门叫醒邢韵声说:“快起来,主席今天要走了,他想见见你……”</p>
<p>&nbsp;</p>
<p>  她连忙梳洗了一下,跟着警卫员乘车来到“美庐”的二楼。</p>
<p>&nbsp;</p>
<p>  邢韵声一跨进门就看见由于政务繁忙而带着倦意的毛泽东,不禁激动地叫了一声“主席”,泪水立即在眼眶里打转。 毛泽东轻轻叫了声:“小邢呐……”示意她坐下。</p>
<p>  邢韵声坐在毛泽东的身边,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哽咽地说:“主席,您,您今天……就要走呀……”</p>
<p>  毛泽东点点头:小邢呀,你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你会送送我……”</p>
<p>&nbsp;</p>
<p>  这话反而使邢韵声更加难过,眼泪把手绢湿透了。</p>
<p>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在很短的沉默中,毛泽东注视着桌上的手表。这块老掉牙的手表是毛泽东在江西瑞金时指挥作战用的。也可能是感情太深,他一直舍不得换下来。岁月使表壳失去了光彩,时间刻度也模糊不清。邢韵声陪毛泽东聊天时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劝他换个新的手表。当时,毛泽东像呵护着心爱的婴儿,着急地说:“换是换不得哟,这表可是跟随我几十年啰。它为我立了很大功劳哩!”她理解毛主席非常珍爱这只旧表的心情。但是,一位六亿五千万人口大国的领袖,没有一只刻度清晰的手表怎么行呢?万一弄错了时间,受损失的可是国家和人民呀!</p>
<p>&nbsp;</p>
<p>  邢韵声再看看自己手上的手表,可比毛泽东那块表“高级”多了。一年多前,她从上海下放到江西时,母亲心疼女儿,倾其所有,花200多元为她买了一块崭新的“英纳格”手表。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奢侈品哟!现在,要和主席分别了,送什么礼物合适呢?当邢韵声看到毛泽东那块老掉牙的手表之后,她立刻把自己的手表取了下来,双手递给毛泽东说:“主席,你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使。现在要分别了,我没什么东西送给您,这块表就送给您做个纪念吧……”</p>
<p>&nbsp;</p>
<p>  毛泽东并没有立刻接过这块闪亮的手表。邢韵声纯朴的真情使他十分吃惊和感动。凝视片刻,毛泽东双手接过手表,望着这不平常的“礼品”沉思着。分别在即,小邢还有满肚子的话:“主席,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您到了北京,不要忘了我这个江西老表。”她又像女儿叮嘱年迈的父亲,这表……您,您不要忘了上……上弦……”</p>
<p>  邢韵声边说边哭,已成泪人。毛泽东的情绪也有所感染,他像慈祥的父亲哄逗正在哭鼻子的女儿:“不会,不会的。我会每天上弦。”他把手表放在口袋里,还用左手拍了拍说:你看,我把手表放在这里!”</p>
<p>&nbsp;</p>
<p>  看到毛泽东那认真的样子,小邢又像孩子般笑了起来。</p>
<p>  毛泽东也笑着说;“你是个好大方人啰,我也不能小气。”他翻着桌上的诗稿书法作品,从中挑了一幅《七律·长征》对她说:“就送这首诗给你吧!”</p>
<p>&nbsp;</p>
<p>  邢韵声接过诗稿,很小心地把它叠好放进裙子口袋。毛泽东看见口袋外还露出半截诗稿,连忙说:“这样不行。”他把诗稿重新拿在手上,然后从口袋掏出手绢,将诗稿包在里面,再交给邢韵声说:“拿回去放好,不要让大家看见。我是作为朋友送给你的。你有,大家没有,人家会妒忌的,将来对你不利。”</p>
<p>  毛主席想得真周到。小邢感激地点点头说:主席,我记住了。”</p>
<p>&nbsp;</p>
<p>第二年3月,毛泽东来到南昌,住在江西宾馆。已经结了婚的邢韵声又见到了毛泽东。这次重逢,两人都异常高兴。毛泽东先伸出手握住小邢的手,发现她的手上没戴表,就说:“小邢呀,你把手表给了我,你自己还没表呀?”</p>
<p>&nbsp;</p>
<p>  结婚后,邢韵声经济并不宽裕,不打算买表。她只好说:“不着急,眼下我也用不上。”毛泽东认为没表对工作、学习、生活不方便,就把这事挂在心里。不久,他托我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同志买了一块手表。当年5月中旬,在上海再见面时,毛泽东把表送给邢韵声说:你送我一块表,我回你一块表。不过,你千万不要说是我送的,不然,别人会妒忌的。就说是你母亲送给你的。”</p>
<p>  邢韵声至今还珍藏着这块表,手表仍像新的,滴答声十分清脆。</p>
<p>&nbsp;</p><!--page-->
<p>  <strong>毛泽东“挨剋”与“自责”</strong></p>
<p>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做错事的时候。下山前,他曾留给邢韵声一个通信地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p>
<p>  回到南昌后,小邢当然很想念主席,1961年10月10日给毛泽东寄去第一封信。10月21日,她收到了毛泽东以“父亲”的名义的回信。早年丧父的邢韵声捧着领袖父亲的来信,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她读了一遍又一遍,整天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p>
<p>&nbsp;</p>
<p>  后来,毛泽东告诉邢韵声,因为小邢寄去的第一封信“泄了密”,使他挨了护士长吴旭君一顿“剋”。原来,汪东兴得知这封信写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之后,把吴旭君找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受了“冤屈”的吴旭君,只好去找毛泽东。在书房内,她指着信封说:“主席,您怎么能告诉小邢这样写地址呢?这可是泄密呀……”</p>
<p>&nbsp;</p>
<p>  毛泽东看了看信封上的字,不解地说:是这个地址呀,怎么泄密啦?”</p>
<p>  吴旭君只好耐心解释:“这就是泄密,这等于把中央首长的住址公布出去了。”</p>
<p>&nbsp;</p>
<p>  毛泽东恍然大悟:“哎呀,我怎么不知道哇?不知者,不怪罪嘛,小吴,我以后注意,注意就是了。”</p>
<p>  吴护士长像教导学生似的告诉他,外面来信的地址应该写:北京第17支局106信箱吴旭君收。她还反复叮嘱说:主席,要记住,不能写您收,要写我收。”</p>
<p>&nbsp;</p>
<p>  伟大领袖在年轻的护士长面前,乖乖地点着头。</p>
<p>  这年5月,毛泽东和邢韵声在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家又见面了。此时,邢韵声身怀六甲。本来毛泽东想劝她上大学的,这样一来已是不可能了。毛泽东对她说:大学读不成没关系,要好好休息,把孩子养好。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学习嘛……”</p>
<p>&nbsp;</p>
<p>  主人家中有一台高级落地收音机。作为文艺工作者,邢韵声对它爱不释手。她蹲在旁边,摸摸这个按钮,弄弄那个开关,总想打开听听广播歌曲。可能因为收音机太“现代”了,怎么也开不了。主人又不在家,邢韵声还不甘心地在收音机上摸来摸去。</p>
<p>&nbsp;</p>
<p>  毛泽东问她:“你用过吗?”</p>
<p>  “没用过!”</p>
<p>  “那算了,不要动人家的。搞坏了主人不高兴,你交不了差,我也交不了差。”</p>
<p>&nbsp;</p>
<p>邢韵声听话地重新坐了下来。毛泽东给她拿了一个苹果说:“你现在更需要营养,要多吃。”她接过苹果,从盘子里拿起一把小刀。这时,毛泽东正抓住苹果张口在咬。邢韵声连忙伸手拦住说:“哎,慢点,吃苹果应该削皮呀!”</p>
<p>  毛泽东笑道:“我从来就不削皮。你就不知道吧,皮很有营养哩。削皮是浪费,多可惜!”</p>
<p>&nbsp;</p>
<p>  他边吃边说:你也不要削皮,就这么吃!”</p>
<p>  邢韵声第一次津津有味地连肉带皮吃着苹果,还说:“主席,这苹果真甜。”</p>
<p>  “当然甜啰,你应该多吃!”</p>
<p>&nbsp;</p>
<p>  小邢看着盘子里新鲜的苹果,舍不得再吃。她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好的苹果在南昌是看不到的。如果有的话,也很贵,哪里买得起哟!”</p>
<p>&nbsp;</p>
<p>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笑容一下子从毛泽东的脸上抹去了。当时,饥饿、贫困、食物高度匮乏笼罩着中国大地……人民日夜在同灾难、贫穷作斗争……</p>
<p>&nbsp;</p>
<p>  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沉默着在房间走来走去。</p>
<p>  邢韵声第一次看到毛泽东脸上出现了沉重痛苦的表情,她被吓住了,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望着毛泽东没敢出声。</p>
<p>&nbsp;</p>
<p>  毛泽东终于开口说话:“小邢呀,国家很困难,老百姓吃苦了……这些,中央有责任,我个人更有责任……”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低着头在房子里踱步。</p>
<p>&nbsp;</p>
<p>  邢韵声离开上海时,护士长吴旭君送她上车,并且送她一个包说:这是1000元钱,是主席送给你的。他说,再困难也要把孩子养好。”</p>
<p>  ……</p>
<p>  <strong>永远的怀念</strong></p>
<p>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邢韵声离开了舞台,离开了南昌,被下放到九江地区瑞昌县的一个偏远的乡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粉碎“四人帮”后,她才回到南昌市歌舞剧团,恢复了艺术生命。她不仅活跃在舞台上,也参加了许多电视剧的编导、拍摄。后来全家回到上海,2002年又到北京定居。时代变了,但邢韵声对毛泽东的深情没变。每逢毛泽东诞辰,这位与他在庐山结识的“女儿”都会凝视着老人家留下的珍品瑞士手表、包过诗稿的真丝手绢、一封封毛泽东的亲笔信,陷入深情的回忆与怀念之中……</p></div></div></div>
<div></div></td></tr>
<tr>
<td class="postauthor">
<div style="DISPLAY: none" id="userinfo2088617_menu" class="popupmenu_popup userinfopanel">
<dl></dl>
<p><a href="http://www.pingpang.info/bbs/space.php?action=viewpro&amp;uid=93" target="_blank">查看详细资料</a></p></div></td>
<td class="postcontent">
<div class="postactions"></div></td></tr></tbody></table>
作者: 可心1    时间: 2012-8-4 19:17
也不知毛主席他老人家爱不爱打乒乓球哈?
作者: 雪浪    时间: 2012-8-5 18: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8-8 10:18
主席打球的兴趣特别高,工作之余两大爱好就是跳舞和打球,但就是球打得不怎么样。
作者: hengxue    时间: 2012-8-10 00:42
<font size="6">照片呢?照片呢?照片呢?照片呢?[em04]</font>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0:49
<h2>毛泽东怒撕张闻天阻婚信:我明天就结谁管得着</h2>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0:49
江青的出现恰到好处,从私生活上讲正是贺子珍的出走之际,从政治上讲又正是毛泽东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之时(两个月前刚开过六届六中全会),他已有资格与上级和战友们拍桌子。要是在遵义会议前,毛正落魄之时,估计也不会这样发威。毛江结婚这个嫩芽后来结出了什么政治果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毛这一怒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0:49
从来的纪念都是史实的盘点与灵魂的再现。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0:50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了。这是一个欢庆的日子,也是一个缅怀先辈的日子。我们当然不会忘记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使国家独立富强的伟人;我们不该忘记那些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却未能见到胜利的战士和领袖;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那些因为我们自己的错误,在党内斗争中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的同志和领导人。一项大事业的成功,从来都是由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政党的正确思想也从来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产生。恩格斯说,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是苹果。一个九十年的大党,如果没有犯错并纠错的故事,就不可能走到今天。当我们今天庆祝九十年的辉煌时,怎能忘记那些为纠正党的错误付出代价,甚至献出生命的人。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0:50
这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就是张闻天。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0:53
<strong>一把钥匙解党史</strong>
<p>  张闻天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1964年4月16日,毛泽东说,在他之前中共有五朝书记: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实际工作是李立三)、博古、张闻天。张算是第五朝了。毛泽东称张闻天是“明君”,并开玩笑叫张的夫人刘英为“娘娘”(毛还是长征时为张、刘二人牵得姻缘的“红娘”)。因他在张领导下分管军事,就自称“大帅”。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张接替博古做总书记,真正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算到1938年共产国际明确支持毛为首领,张任总书记是四年;算到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正式推定毛为主席,在组织上完成交替,张任总书记是八年。无论四年还是八年,张领导的“第五朝”班子是中共和中华民族命运的重要的转折期。因为中共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取得政权总共才二十八年。</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0:53
现在回头看,张在第五任总书记任上干了三件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一是把毛泽东扶上了领袖的位置,成就了一个伟人。遵义会议后毛的实权并没有一步到位,只是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张闻天是总书记,知人善任,他说“二次回遵义后,我看出周恩来同志领导战争无把握,故提议毛泽东同志去前方当前敌总指挥”。后来又决定毛分工军事,从此毛周就调换了位置,周成了毛的军事助手。毛借军事方面的才能进而在全党一步步确立了权威;二是正确处理西安事变,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并日渐壮大;三是经过艰苦工作实现了国内战争向民族抗日战争的转变,共产党取得了敌后抗战领导权,获得民心,从此取得政权。可见这“第五朝”是从建党到建立新中国的关键一朝,就算这期间毛泽东在逐渐过渡接班,张这个“明君”至少也有半朝之功吧。但是在以往的宣传中,张却几无踪影。他生前被逐渐地闲置、淡化、边缘化,直到悄无声息地去世。可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历史无情又有情。在他去世几十年后,终于潮落石出,他的功绩又渐渐显现出来,他的思想重又得到后人的认同。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0:54
<p>按毛泽东的说法,张是五朝,毛就是六朝。张与毛的交接既是党内政权五、六朝之间的交替又是中共从夺权到掌权、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还是张、毛这两个出身、修养、性格截然不同的领袖之间的交班。在五朝时,张为君,毛为臣,“瓦窑堡会议”两人合作甚冾,完成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的重大转变;到六朝时倒了过来,毛为君,张为臣,两人吵架于“庐山会议”,党犯了“左”的错误,元气大伤。时势相异,结果不同,两人的合作或好或坏,党的工作局面就或盛或衰。可以说毛、张的恩恩怨怨、分分合合是解开党史、国史谜团的一把钥匙,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文化财富。</p>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0:54
张闻天与毛泽东都有强烈的革命理想和牺牲精神,但两人的出身、经历、知识结构和性格都差异很大。张闻天出身书香门第,上过私塾,读过技术学校,留日、留美、留苏,系统研究并在大学讲授过马列,翻译过马恩作品。他爱好文学写过诗歌、散文、小说,也译介过外国文学作品,发表过大量文艺批评文章。1922年诗人歌德九十周年诞辰时他发表了两万字的长文,这是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歌德《浮士德》的论文。他属于开放型的知识结构,性格随和包容,与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同属党内的留洋开放派。毛泽东出身农家,受传统国学教育较深,几乎未出国门。他熟读史书,特别是熟知治国御人的典故,虽思想高远,但性格刚烈、好斗。他自己也知道这个缺点,曾讲其弟毛泽覃批评他说:“共产党员又不是你毛家祠堂。”张、毛两人这种不同的知识背景、性格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命运甚至党和国家的命运。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0:55
毛泽东与张闻天(洛甫)曾有一段合作的蜜月,即1935年遵义会议后到1943年延安整风前。这也正是前面所说张为党建树三大功劳的时期。据何方先生考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38年9月六中全会,两人联名(多署“洛、毛”)发出的电报就有286件。这时期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小心合作,互相尊重。如西安事变一出,毛主张“审蒋”,张主张和平处理,毛随即同意;红军到陕北后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张要向北,毛要东渡,后来张又同意了毛的意见,并率领中央机关随军“御驾亲征”。向来历史上“明君”与“能臣”的合作都是国家的大幸,会出现政治局面的上升期,如刘备与诸葛亮,唐太宗与魏征,宋仁宗与范仲淹的合作等。当毛称张为“明君”,自己为“大帅”的时候,也正是中共第五朝兴旺之时,总书记民主,将帅用心,内联国军,外御日寇,民心所聚,日盛一日。这时毛分管军事,随着局面的打开,其威信也水涨船高。张、毛合作的这一段蜜月期也正是全党政治局面的上升期。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0
张闻天性格温和,作风谦虚,绝不恋权。他任总书记后曾有三次提出让位,第一次是遵义会议后党需要派一个人到上海去恢复白区工作,这当然很危险,他说“我去”,中央不同意,结果派了陈云。第二次是张国焘搞分裂,向中央要权,为了党的团结,张说“把我的总书记让给他”,毛说不可,结果是周恩来让出了红军总政委一职。第三次就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会前王稼祥明确传达了共产国际支持毛为领袖的意见,张就立即要把总书记的位子让给毛。因为其时王明还在与毛争权(张国焘这时已经没有多大的力气了),毛的绝对权威也未确立,还需要张来顶这个书记,毛就说这次先不议这个问题。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2
张在后来的《反省笔记》中说:“六中全会期间我虽未把总书记一职让掉,但我的方针还是把工作逐渐转移,而不是把持不放。自王明同志留延安工作后,我即把政治局会议地点移到杨家岭毛泽东同志的住处开,我只在形式上当主席,一切重大问题均由毛主席决定。”那时共产党很穷,政治局也没有个会议室,谁是一把手,就在谁的窑洞里开会。张把实权让掉后就躲开权力中心,到晋西北、陕北搞农村调查去了。而在毛的心里,也就再没有张这个“明君”。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3
<h2>日本人对中国的偏见和积怨究竟有多深</h2>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4
可能,中日难免一战——中国人民想和日本人民谈谈为什么日本不认错?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之间需要一次毫不保留的对话。每隔几年,中日敌对情绪总要有一次几乎打致临界点的时候,2010年是中国船长被捕事件。多年以……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4
说完了人,接下来要说点事。这件事并非历史故事,而是发生在当下,就在“撞船”事件发生后不久。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5
2010年9月29日是中日邦交纪念日。1972年的这一天,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排除了国内种种干扰,进行了来华访问建交的破冰之旅,与中国达成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5
38年后,也是这一天,也就是发生撞船事件17天后的下午3点左右,一辆中国游客乘坐的旅游大巴在福冈市中央区的福冈市议所门前的路上,被日本右翼分子的十几辆宣传车包围住了。这些右翼分子对中国游客乘坐的大巴进行了踢打,并谩骂中国游客。这个过程僵持了20分钟,最后日本警方及时赶到现场,旅游大巴安全地离开。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6
这个旅行团一共是130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国游客。福冈市警方称,正因为这一天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38周年纪念日,所以日本九州各县的右翼团体纠集了50个右翼团体共160人,出动了60台宣传车。这些右翼分子在福冈市内集结之后,在四处游荡的过程当中,碰巧遇到了中国游客的大巴,因此发生了上述事件。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7
当时,其中一位福州游客倪自德看见一群男子包围着大巴,对车上的日本司机叫嚷,踢打车身,还企图上前拉扯旅游团成员。倪先生冒险拍下了一些视频,第二天下午,返回福州的倪先生拨打了《海峡都市报》的热线,他说回想起来仍然后怕不已。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8
那天中午,倪先生所在的旅行团前往福冈市政府楼参观。大巴行驶途中,倪先生警觉地发现大巴后跟着3辆汽车,装扮得跟装甲车一样,车头还插着旗子,倪先生发现车上的男子都身着统一的蓝黑色制服,倪先生示意导游要引起注意,那名中日混血的日籍导游安慰倪先生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9
<p>  倪先生他们到达目的地后,和老伴选择前往市政府楼参观,当他们正观看大厅里播放的电视节目时,突然传出高音喇叭的叫喊声,把他们吓了一跳。倪先生拉着老伴走到门口发现,刚刚遇见的那群男子已经包围大巴,开始踢打车身,倪先生当时便冒着危险举起相机拍摄。</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09
在大约20分钟的时间里,那群男子高声对大巴车上的日本司机叫嚷,踢打旅游大巴,还有人爬到车底想抽取零件,随后有市政府楼里的工作人员冲出制止。倪先生看到,当时已经有一大半的旅游团成员购物后返回大巴内,几名男子还企图上前拉扯旅游团成员,但被几名工作人员扑过去制止,日本警方赶到后,驱散这群男子,护送旅游大巴离开。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0
倪先生和旅行团其他成员交谈得知,除去他们这辆大巴遭到围堵,还有该团的大巴在路上遭到围堵。倪先生表示,这次经历让他以后再也不想去日本了。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1
据凤凰卫视2010年10月16日晚间报道:周六下午,名为“加油!日本”的右翼组织,在东京六本木附近的青山公园集会,要求解散菅直人内阁、公开渔船事件的录像带、反对中国占有。据说此次名为“包围中国大使馆”的行动,由日本保守派人物田母神俊雄和前众议院议员西村真悟等人发起,已通过书面和网络形式号召更多人参与,声称要“表达日本人对问题的立场”。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2
集会上,右翼示威人群分为7个梯队,共约1800人,举着用中、日文写的“中国侵略”、“保卫领土”标语,拿着大喇叭高喊着“反对中国霸权主义、军国主义”口号,向中国大使馆行进。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2
队伍中有不少右翼分子是推着婴儿车、抱着孩子来的。在游行过程中,有两名日本人手持“你们不要对中国人这样”的横幅,打算上前劝说,遭到右翼分子的殴打。下午5时左右,游行人群行进至中国大使馆门前。日本警方在使馆数百米外布置了警戒线,维持秩序。右翼分子叫嚣的“包围中国大使馆”计划落了空,抗议活动从包围改为了眺望。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2
不仅如此,据日本东京池袋警察署确认,为了撞船事件,大约100名日本人在东京池袋地区华人区举行示威游行活动。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3
东京中华街促进会理事长胡逸飞说,池袋地区是中国人在日本最为集中的地区,常住人口有1万人,华人商铺超过200个。当得知日本右翼分子要再次骚扰中华街,他给东京中华街促进会会员及商铺发送电子邮件,希望大家心理有准备。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4
他说,上次日本右翼分子闹事的借口就是说华人商铺把货品摆到了门外。“把货品摆到门外不合法,但同一地点的日本人商铺同样也这样做,这不过是右翼分子的借口。但我们提醒华人商铺,在游行当天不要给日本右翼分子借口。”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4
胡逸飞说,日本右翼势力很小,不是主流。但他们声音很大,媒体往往会注意他们。而且这些人又是不好惹的,如果有媒体批评他们,他们会到媒体单位门口继续闹事。他们背后有某些公司支持,一直以来他们把游行示威当作职业,只有时常出来游行,这样他们才有收入。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5
阳光产业株式会社社长顾梓芹告诉记者:“这几天,东京都警视厅机动队、组织犯罪对策科以及池袋警察署不断来人,说是有4个日本团体递交了申请,准备星期天在池袋车站西口首先举行集会,然后游行。游行的路线有一站就是我们阳光城。”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5
顾社长说:“警方一方面对我们进行保护性指导,要求我们在那一天把现金等物品收管好,让员工也冷静对待,另一方面表示他们当天也会到现场对我们进行保护。”顾梓芹还介绍说,2009年9月26日,曾经有30多名日本人拿着日本国旗和标语到阳光城来骚扰,高喊“坚决反对民主党的外国人政策”、“支那人滚回去”等口号,在这里闹了整整两个多小时,导致商店无法营业。此外他们还在这里动手动脚,拍女店员肩膀,拉扯她们的衣服,所幸这些举动都被警方及时制止。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7
顾社长说:“警方一方面对我们进行保护性指导,要求我们在那一天把现金等物品收管好,让员工也冷静对待,另一方面表示他们当天也会到现场对我们进行保护。”顾梓芹还介绍说,2009年9月26日,曾经有30多名日本人拿着日本国旗和标语到阳光城来骚扰,高喊“坚决反对民主党的外国人政策”、“支那人滚回去”等口号,在这里闹了整整两个多小时,导致商店无法营业。此外他们还在这里动手动脚,拍女店员肩膀,拉扯她们的衣服,所幸这些举动都被警方及时制止。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8
 他说:“阳光城位于地铁池袋站出口旁,位置重要,同时商店用中国红装饰比周围更醒目。右翼分子的目标是骚扰池袋地区的中国人,他们自然会把我们当作目标。”顾梓芹说,“警方来这里还有一个目的是希望我们在周日游行时关门,但我谢绝了警方的建议。”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9
<p>  顾梓芹解释:“这么多人在我们门口,势必会影响生意。但我跟警方说,我不能因为有人在店门口游行就伤害我们顾客的利益,如果一游行就关门,我们的生意不用做了。因此,我们坚持开门营业。”</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19
他介绍,上次右翼分子游行让商店损失上百万日元的流水。他们此前买了停业保险,但保险公司却要求当地警方开受害证明,但警方却表示“你们这是政治问题”而没有给证明。周日的游行正赶上日本三连休,应该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因此他们会再次损失上百万日元,而且向警方要证明也有难度,但他们做好准备,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0
<p>  他说:“周日那天,我们商店1楼将有9名员工。我跟员工说好,做到骂不还口。他们说的脏话非常难听,但如果我们不予理睬,不给他们借口,我想游行人群不会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的。”他强调说:“周日我一定会在店里应对。”中华街200余商铺均表示冷静迎接“骚扰”。</p>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1
骚扰事小,只是我们不由得要问:这么深的偏见和积怨,究竟从何而来?中国人到底做了什么,让某些日本人这么瞧不上眼?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2
 这样的疑问,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水均益也有。他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日本,但是据他描述,很多地方让他非常失望: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2
1995年10月,水均益乘飞机前往纽约采访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纪念活动,途经日本东京成田机场转机。成田机场非常庞大,一个个候机的卫星厅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到了前往纽约的候机厅里,他来到一个环形的问讯处柜台前。柜台里面站了一个头发染成了金黄色的日本女服务员。他将飞机票递过去,用英文问她,飞往纽约的航班几点起飞,在哪个等机口上飞机。?趥?趮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3
那位服务员接过机票,看了看嘴里自言自语道:“beijing。”然后,她把机票放在柜台上,一转身走了。水均益想:她大概是自己不熟悉,去问别人了。于是,他又耐心地等待着。大约过了五分钟后,那位服务员回来了,看表情她似乎已经忘了刚才水均益问她的事情,而是接过他身后一位西方人的机票,开始为那位旅客改签机票。水均益有点莫名其妙地问她:对不起,小姐,我刚才问你们的飞机几点起飞,你还没有回答我呢?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3
没有一点声音。那位服务员低头在写着什么,似乎根本就没有听见他的话。水均益又问她:“小姐,我在问你话呢。”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4
还是没有声音。只见那位服务员改好了机票,双手将机票恭恭敬敬地递给那个西方人,用英文对他说,机票已经改好,祝他旅途愉快。她的脸上堆着卑谦的笑容。这时,水均益忍无可忍,大声对她说:“小姐,现在你是否可以回答我的问讯了呢?”没想到,她眼皮都不抬,一转身又走开了。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4
水均益勃然大怒。找到了在场的值班经理,对这位服务员的行为进行了投诉。事后,一位曾在日本常驻的朋友告诉他,这种事情在日本常有。“有些日本人对中国人极不友好。听到你是中国来的,他们有时就会装糊涂。”那位朋友这样说。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4
水均益想到了那位服务员在拿到机票时嘴里嘟囔“北京”的样子。一位机场问讯的日本小姑娘能和中国、和北京有什么深仇大恨?这让他实在无法理解。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5
水均益想到了那位服务员在拿到机票时嘴里嘟囔“北京”的样子。一位机场问讯的日本小姑娘能和中国、和北京有什么深仇大恨?这让他实在无法理解。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6
一个月后,也就是1995年11月,水均益又一次前往日本。这次是去日本的大阪报道在那里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谈。有一天,他想采访一些日本的老百姓,请他们谈谈对于本次会议的看法。于是,水均益便和摄像记者扛着摄像机来到了大阪市的街头。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6
但他们走了好几个街区,碰上的都是软钉子。给他们的感觉是,日本人都不愿接受采访,而且没有几个人会说英文。在一家饭店门口,他们叫了一辆出租车。上了车,水均益让摄像把摄像机打开,然后拿出话筒,想对司机进行一番采访。那位司机穿着笔挺的西服,手上还戴一双雪白的手套,头发梳得光亮。然而,无论水均益怎么问那位司机,他总是在那里摇头,一句话不说。无奈,他们只好作罢。临下车的时候,那位司机接过水均益给的车钱,脸上一副不满的样子,嘴里嘟囔了两句日语。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7
当天晚上,有一位在大阪的国内朋友来看他。见到这位懂日语的朋友,水均益突然想到了白天那位司机说的那两句日语。就在他说话的时候,摄像机没有关闭,所以,那两句话被录了下来。于是,水均益赶紧把摄像机抱到这位朋友的跟前,想让他听听那位司机到底因为什么而不满。他的朋友耳朵贴在摄像机的小喇叭上听了半天,抬起头来。他瞪着眼睛,脱口大骂:“我操他妈!”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7
 朋友告诉水均益,那位司机在他们下车的时候说:这两个中国来的讨厌记者,还想采访他,为什么当年大日本皇军不把这些中国人都杀光了?水均益猛醒——原来那王八蛋听得懂英语!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8
后来他才知道,日本人普遍都学习过英文。在日本的小学和中学里,英语是必修的课程。但是,许多日本人却只对西方人讲英语。后来他还听说过一种说法,在日本人眼里,亚洲人,包括中国人,都是比他们落后的民族,日本是亚洲最优秀的民族。日本以自己和西方世界同属一个档次为荣,而不耻和亚洲的这些“落后”民族“同流合污”。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8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刘江永研究员曾做过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我们中国过去遭受了日本那么残酷的侵略,受到了那么严重的民族迫害。我们民族身上有疮疤,这个疮疤谁也不愿意去揭,揭了很疼,甚至要疼到骨头里去。他认为,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这些并不良好的看法恰恰是日本人不断在过去的那段历史上大做文章,刺激中国人民的感情。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8
 后来水均益还采访了一位北京的大学生。他问对方,在什么情况下,会和一位日本的青年人交朋友?这位大学生想了想以后说:“如果让我和一位日本青年交朋友的话,我会带他去一些地方,比如卢沟桥的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等,我会跟他谈日本侵华战争,把事实摆在面前。如果他是一个诚实可交的朋友的话,他会正视历史,朋友自然可以交成;如果他认为那场战争不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的话,那,朋友肯定是交不成了。”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9
后来,水均益把对这位大学生的采访放在了那一期《焦点访谈》的最后。因为在他们看来,他的话正反映了今天许多中国青年人向日本发出的信息。根据这些,他们做了一期《日本,听我对你说》的节目。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29
水均益说:“虽然我知道,作为一名记者我当然应该保持客观和冷静。然而,作为一名中国人,面对着这一切,我却无法时常使自己平静下来。想起日本,我的心中总会出现这句话:‘日本,听我对你说。’”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30
水均益说:“虽然我知道,作为一名记者我当然应该保持客观和冷静。然而,作为一名中国人,面对着这一切,我却无法时常使自己平静下来。想起日本,我的心中总会出现这句话:‘日本,听我对你说。’”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31
我想说:日本,听我对你说,你不要太可恨。五十年前,在中国的确发生了惨无人道的侵略和屠杀。几百万、几千万中国人在日本的军刀下成了冤魂。长达八年,日本人在中国的大半个国土上留下了数不清的罪证。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是从未有过的。在中国人的感情上,这是永远也无法抹去的奇耻大辱。中国人善良。这善良就表现在中国人很容易接受曾经凌辱过他们的人的道歉,并与之重修于好。五十年前的事情不仅当时的人不会忘记,他们的下一代不会忘记,他们下一代的下一代,祖祖辈辈都不会忘记。他们会记得,如此泱泱大国被小小日本蹂躏得片片焦土。而时至今日,日本却连一个正经的“对不起”都没有。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31
我想说:日本,听我对你说,你不能太顽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愿在自己的历史上有一个污点,然而,这并不等于可以因此而掩耳盗铃。我们要的其实并不多。我们没有要求你们拿出那一笔天文数字般的战争赔款;我们没有要求你们的首相像当年的前西德总理勃兰特那样在我们的亡灵前下跪。我们要的不多,无非是一个说法。有的日本人认为对战争的反省就意味着你们的“自虐”,然而,你们不是每年都要反省和抗议当年美国人对广岛和长崎扔下的那两颗原子弹吗?你们不是总要为二十多万原子弹下的冤魂鸣不平吗?你们不是还用各种仪式表明你们对和平的热切向往吗?那么,为什么你们就不敢承认当年的日本皇军曾杀害了上千万亚洲无辜的平民呢?日本军刀将中国孕妇开肠豁肚难道不是像广岛长崎的蘑菇云一样残暴,令人发指吗?向往和平的民族应该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应该勇敢地面对一切,它也应该目光远大。然而,日本的顽固却实在无法让人相信它具有如此高尚的品质。去亚洲各国走一趟吧。去问问曼谷的市民、去访访新加坡的职员、去探探南京百姓的心声,看一看有谁会认为那日本式九十度鞠躬的后面包含的是真诚和善良?!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9 01:32
我想说:日本,听我对你说,你不要太张狂。虽然借助于美国人的鼎力扶持,日本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虽然日货铺天盖地,席卷了全世界,也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但是中国人民经过痛苦的思考,还是发出了“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誓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更不能以此而有恃无恐。“抵制日货”的口号并不是某一个中国人凭空杜撰出来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每年参拜靖国神社的抗议并不仅仅是例行的外交辞令;围绕着的愤怒也绝不会像昙花一般转瞬即逝。
<style type="text/css">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
.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1px}
.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
.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
.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
</style>

<style type="text/css">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
.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1px}
.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
.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
.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
</style>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05
<h2>毛泽东亲选接班人王洪文为何迅速失宠</h2>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05
在长沙期间,毛泽东六次会晤外国首脑。继会见丹麦首相之后,那五次会见,也始终没有王洪文的份。王洪文“失宠”,连外国记者都已看出来了。王洪文从1973年8月中共十大成为“第三号人物”,到1974年7月17日受到毛泽东尖锐批评,连一年都不到!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06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73年9月13日——林彪自我爆炸整整两周年的日子,王洪文与毛泽东的合影,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06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新华社9月12日所发出的电讯《毛泽东主席会见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电讯提到了当选才十几天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06
这是王洪文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重大的外交活动。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07
毛泽东主席9月12日下午五时会见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双方在无拘束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07
法国外交国务秘书让·德利普科夫斯基参加了这次会见。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08
贵宾们由周恩来总理陪同来到毛主席住处,首先在门口受到王洪文副主席的接待。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08
毛主席、蓬皮杜总统见面时,双方长时间地握手。毛主席对蓬皮杜总统前来我国访问,表示热烈欢迎。蓬皮杜总统说:我为有机会同你见面,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你使世界改变了面貌。他还转达了戴高乐将军生前怀有的同毛主席会见的愿望。毛主席在随后的谈话中回顾说,十年前在戴高乐将军的推动下,法国在西欧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了完全的外交关系。他请蓬皮杜总统回国以后向所有他见过的法国朋友问候。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0
 会见时在座的有王海容、唐闻生、齐宗华、罗旭。
<p>  《人民日报》刊登了中法首脑会晤时的照片。在中,毛泽东那间堆满古书的书房里,毛泽东、蓬皮杜居中,两侧为周恩来、王洪文。这样的外事安排,最清楚不过地向全世界表明了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p>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0
这一时期,毛泽东总是在中他的书房里会见外宾。美国作家斯诺与毛泽东的长谈,也是在这间书房里进行。斯诺1971年在第四期美国《生活》杂志上曾这样描述过: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1
“毛宽敞的书房里四面都是书架,书架上摆满了数以百计的中文书籍,其中也有少量的外文书籍。许多书中插着注有解释的、作书签用的纸条。大写字桌上高高地堆着报刊和手稿。这是正在从事写作的作家的工作室。通过宽敞的窗户,可以瞥见园景,据说主席亲自在园子里种植蔬菜和试种庄稼。……”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1
当上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初,王洪文进进出出于毛泽东的书房,一次又一次参加会见外国首脑。毛泽东确实把这个年轻人当作助手培养,寄予了厚望。毛泽东让王洪文与外国首脑见面,让他出现在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镜头前,树立他的威信,便于他接班,每一次参加会见外国首脑,都是对王洪文的一次大宣传:他的名字出现在众多的电讯上,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外国首脑的合影,印在中国的大报小报上,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1
随着新闻媒介的传播,原本不名一文,如今在全世界享有颇高知名度。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2
1973年9月23日下午,毛泽东会见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副总统侯赛因·沙菲,进行两小时的交谈。在座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2
1973年10月13日下午,毛泽东会见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总理。参加会见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在中的书房里,特鲁多总理坐在毛泽东和王洪文之间,周恩来反而被安排在一个角落里,他和毛泽东之间坐着外交部部长助理、毛泽东的侄孙女王海容。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2
1973年11月2日,毛泽东在中书房会见澳大利亚总理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陪同会见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3
五天之后——1973年11月7日,毛泽东会见塞拉勒窝内共和国总统史蒂文斯。坐在毛泽东两旁的还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3
1973年12月9日,当毛泽东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陛下和皇后时,王洪文和周恩来在座。这时的王洪文,坐在那格子布沙发上,已不像最初几次那般拘谨,正襟危坐,毕恭毕敬,而是翘着二郎腿,斜倚在那里。
<p>&nbsp;</p>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4
在1973年,王洪文参加了这样六次高级首脑会见。在外国记者的眼里,王洪文也就成了中国的首脑人物。一位英国记者写道:“三十八岁的上海造反领袖王洪文,已明白无疑地成为毛的继承人。毛在中共十大之后每一次会见外国首脑,坐在他的两侧总是周和王。周已七十五岁,是毛的同辈战友。因此,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王是他的接班人。未来的中国,是王洪文的中国。毛显然已经吸取林彪事件的教训,不再把接班人的名字写入中共党章。但是,毛仍明确地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因为毛毕竟已是八十老翁,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毛在生前指定接班人,为的是在他突然亡故时,可以使人口众多、派系纷争激烈的中国,有一个众所公认的领袖,避免中国的内战和混乱。……”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4
这位英国记者是有眼力的,说出了毛泽东没有说出的潜台词。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4
1974年上半年,毛泽东依然采用“毛、周、王”的阵营,十次会见外国首脑: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5
1月5日上午,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5
2月22日下午,会见赞比亚共和国总统肯尼思·戴维·卡翁达博士;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5
2月25日,会见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胡阿里·布迈丁;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6
3月25日下午,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朱利叶斯·克·尼雷尔;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6
4月2日,会见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副首相兼国防大臣、人民武装力量总司令乔森潘;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6
5月7日上午,会见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7
5月11日晚,会见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布托;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7
5月18日,会见塞浦路斯共和国总统马卡里奥斯大主教;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7
5月25日,会见英国首相希思;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8
5月29日下午,会见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8
这样的“毛、周、王”模式,在会见外国首脑人物时,总共进行了十六次。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8
1974年6月1日,就在会见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之后,周恩来病重,不得不住入北京医院。他在5月19日、23日、25日曾三次发生缺氧病状,大夫劝他必须入院动手术。从此,周恩来总是在北京医院会见外宾。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9
1974年7月5日,报上刊登周恩来会见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和夫人时,首次披露了会见地点是北京医院。周恩来病重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
作者: 烟酒人生    时间: 2012-10-10 00:19
毛泽东也许久没有露面。1974年9月4日,毛泽东在书房会见多哥总统埃亚德马时,坐在毛泽东之侧的,不再是王洪文,而是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
<p>&nbsp;</p>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