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转载]惊为天人--STIGA--非全序列底板通俗演义-AC OC EG CL (2012-12-12 )转载 [打印本页]

作者: yaya1991    时间: 2016-6-20 22:24
标题: 转载]惊为天人--STIGA--非全序列底板通俗演义-AC OC EG CL (2012-12-12 )转载
转载]惊为天人--STIGA--非全序列底板通俗演义-AC OC EG CL 红 (2012-12-12 22:54:48)[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url]


标签: 转载分类: 乒乓

很棒啊,把斯蒂卡的几款经典基本都提及了,不错...原文地址:惊为天人--STIGA--非全序列底板通俗演义-AC OC EG CL 红黑碳王作者:雨轻叹
非全序列底板通俗演义
ac: allround classic 全能经典(系列) STIGA
初次把ac拿在手里 可以感受到底板深厚的持球感 柔和的底劲从中透出来 配上硬度较高的狂飚系列套胶 静静地躺在你手中的就是一块纯粹的弧圈板 温文尔雅 就连暴力都是从温柔中来
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好的人使用 即使只是在旁观看 都是非常令人沉醉的事情因为它的弧线实在是非常的纯正 我曾经见过一个发力很好的人(直板) 正手的连续拉冲质量非常地高 站在他对面 必须要小心 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他不可以算多厉害的高手 但身体素质和步法在业余范围内可算优秀
ac柔软但不软弱 底劲一旦被适合它的人激发出来 立刻变成一把利剑 柔和的手感更提供了稳定的命中率 但这一切的前提 就是基本功和体力的保证 舍此ac可能更适合放在橱窗里 用来记忆曾经的传奇
ac也几乎是手感的代名词 但手感确实是因人而异的 你可以说它梦幻 但拖泥带水同样也是正确的答案之一 当对手手中的ac轻松化解掉你以为已经得分的暴冲弧圈时 没什么好惊讶的
oc:offensive classic 进攻经典(系列) STIGA
没有哪块底板像oc这样 同时承载着这么多的赞誉 这么多的贬损 这么多的希望最后大多数又变成失望 似乎大家约好了 一起把它抬上云端 又一起喊一二三把它摔到地下 其实oc一点也不神秘 它最为人称道的中远台底劲并不是说 你站在两米开外球就自己从球拍上弹射过去了 即使没有一击必杀 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客观地说 oc的近台暴冲下旋的犀利和中台冲球时非常实在的发力感以及扎实刁钻的弧线不说无与伦比 至少是少有其匹的 尤其是侧身近台冲下旋这个使用率最高的正手进攻技术 腰腿发力充分的情况下再结合不必太大的手臂动作 过去的球其旋转和速度真的很完美 防守起来难度极大 配合质量高的不出台纯下旋为主的发球就形成一套简洁而具实效的进攻系统 中台的拉球相比较而言 防守的难度反而稍小(这一点我承认 说的比做的容易) 因为这个时候时间比较充裕 而近台的暴冲使对手常常来不及寻找防守点 最可怕的是 oc这样即使在瞬间也能做到极深吃球的底板常常能把看似不可能进攻的低球冲过去 这一点是很多以暴力著称的底板无法做到的 这个时候作为oc的对手 也许只能乞求对方失误了 关于oc的性能 知道这些大约足够了吧
如果一支相对许多其他名品售价如此低廉的球板 正手能有这样的表现 再去要求它的反手像王励勤那样“对任何人不落下风” 那岂非苛求么 我想说的是 无论你想出多好的配置方案去加强oc的反手 有一点必须知道 oc是以正手取胜的 换言之整天想着自己的oc反手如何如何不好打的人 我想是不适合用它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如果适应了硬板 比如芳碳的手感和发力方法 那么最好不要尝试了 等待你的恐怕只有失望 天然木材辅以高超的贴合技术提供的至柔成刚 和借助人造纤维产生力量 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也会形成不同的动力定型
(用oc已逾三年 每当把它握在手中 看着林巴面材柔和的纹路似乎流过深藏在暗色外表下的手柄 流进自己掌中 酸甜苦辣 尽归平和)
eg:energy wood (wrb) STIGA
剑眉星目 握拳怒吼 大刀阔斧 酣畅淋漓 任何情况都发力也好 失误频频也好 没有这些 乒坛将失去一道最眩目的光芒
我相信从理性上说 陈杞的教练一定为此头疼了不知道多少次 我也更相信 他比我们所有人都更害怕有一天 再也看不到那些不可思议的绝美弧线
亚运会 朱世赫 世乒赛 男双决赛 希望这些都可以成为请观者原谅我在这个器材帖子里面的跑题行为的理由
很明显 以我的可怜爆发力想要搞出点杀神那样的动静 即使只是一次 都有不小的困难 加上习惯了oc 所以第一次使用eg的过程 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 借力比oc好 反手比oc好 相比oc稍欠凌厉感 就是这样
一次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受伤之后 拿起我觉得对发力要求不是很高的eg 慢慢地恢复打球 由此发现了eg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无论是发中等力量 还是大力的暴冲(包括反手的大力进攻 这是一个较特别的优点) 几乎没有什么失误 再加上反手很不错的防守手感 结果就是eg成为非常合格的弧圈打法用板——连续性和杀伤力得到兼顾 正反手得到兼顾 那些希望oc使用者在面对不容易借力的软弱来球失误较多的对手 会发现面对eg时这些都没有用
回到本小节的第一段来 我们可以看到 eg为它酷酷的主人提供了多么好的力量缓冲库 那么狂暴的发力 能够有相对来说很高的命中率 eg功不可没
那么它对没有那么好爆发力的业余爱好者 是否就没有意义了呢 综观stiga所有的纯木作品 在弧圈打法的意义上 eg具有最好的容错性 即使步法不很到位 即使发力不很充分 eg 都会最大限度地保证正反手的命中率
eg是一块非常独特的底板 它不属于stiga的任何系列 只有空心柄版本 作为纯木底板 它的甜区范围比oc大很多——这是oc的一个明显缺点 带来的后果就是在发力的要求之外 oc还对找准击球有很极端的要求——较高硬度的横向纤维次外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它的底劲远在很多纯木板之上 而且几乎不用费什么力气 就能够制造很强的旋转——起下旋的能力也强于其他的五夹板 和oc的瞬间爆发不同 eg提供的是“稳稳的”持球感
请允许我来句“广告” 无论您是初学者 业余弧圈爱好者 乒乓健身论者(很广泛的人群) 体校的小朋友 还是陈酷哥本人 eg都能为弧圈打法的您带来无比的自信(汗 我被个小朋友用eg冲惨了)
cl:clipper wood (系列) STIGA
某种意义上来说 基于时代 地域 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等等原因 allround classic之定义 实在应该让位于cl——一块“全能”的底板 而ac本身 毋宁叫做loop classic更为合适——用来画圈的很经典的东西
我曾经有这样一种想法 cl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国家爱好者的标准配制 正胶 反胶生胶 长胶 横拍 直拍 无一不可胜任(恩 除了削球) 如果有身边的球友请教经常上网“看理论”的你配底板的问题 你来个一律cl 不会有大错 oc们就不行了 半路出家的爱好者 会觉得“手感很奇怪 一点都不好打 还这么贵”
为什么是我们国家呢 欧洲人不行 在骨子里 他们还是把乒乓球当成一种游戏 cl显然太过严肃了 韩国人也不行 他们把乒乓球当成网球来打 固然也豪情 但是那些四两拨千斤的高超技巧 是他们想破脑袋也弄不明白的 (这方面老瓦是一个典范 但他是职业范围内的代表 而我们民间的技巧高手数不胜数 如同NBA和街球的区别)
cl的球质是快速的 但和avalox P-700不同 在快速之下 底板深处仍然传来隐隐的柔和感 而后者的刚(不是弹)性更加明显 对动作和手感的要求更高 cl则多了一份柔弹的特质(这也是STIGA的一个品牌特质) 表现在击打方面 尤其是推挡之类这种纯击打技术 cl的出球迅速而反弹直达深层的性能我认为是独步天下的
提到手感 虽然被成为梦幻手感的无外乎P500之类的经典纯木五夹 但cl的手感更加偏向实用——没错 软五夹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来球的旋转 力量等等性质 但是手感是为回击来球服务的 而不是单纯的数据显示器 c l的台内控球 比如搓球 其质量并不亚于五夹板 而在主动制造旋转变化上 尤其是下旋转上旋(挑打等)时 由于优秀的借力性能 远比后者来得更加容易和有效 这一点 我想在同为经典的五夹兄弟oc面前 尤为明显 许多质量稍差的下旋短球 oc们只能忍气吞声地先糊弄回去 等待更好的机会 而cl会很不客气地告诉对手 在我面前出现这样的球是多么不严谨的行为
处在弧圈时代 cl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制造旋转的能力 即使新版本的cl注意加强了柔弹性 快速出球的性能还是使“七夹版”的弧圈球不可能像五夹那样随心所欲地搞出旋转的变化 也很难制造刁钻的弧线 但是有一点 cl的弧圈球很“顶” 就是说 对手来不及做出防守动作 球已经到了 一个字 还是快 起下旋时可以通过板型来控制弧线 使球不至于下网——许多下旋球 用cl是可以直接“打”过去的 完全以力量来克服旋转 这也是作为七层纯木板相对的深层吃球(异于碳板的特性)所带来的优势
cl是真正为全面压迫式打法而生的武器 这里的压迫式 并不是说 完全强调进攻而是在几乎任何情况下 对手最好不要希望cl会“放自己一马” 即使是防守 cl也是进攻式的防守——借力弹击甚至打回头 刚中蕴柔的特性保证了成功率(这一点P700同样对手感要求更高)
cl一切特性的的核心就是速度 但并不是绝对快速 而是最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式的技巧型的快速 不以绝对暴力为诉求 但同样不畏惧任何暴力的来球 甚至让对手后悔“太暴力”
身具最优秀的性能 cl将自己的门槛放得很低 普通爱好者完全可以驾驭 从初中级水平到业余高手 cl足以一路相随 布衣帝王 当之无愧








作者: 小旺皮皮    时间: 2016-6-24 11:10

作者: 农夫三拳526    时间: 2017-7-8 22:33
强!
作者: 全台拧拉    时间: 2017-7-13 11:50
只有发力爆冲才能感受到EG的魅力
作者: 基本控球    时间: 2017-8-16 14:20
红黑碳王carbo 7.6(系列)STIGA

红黑像彩虹 绚丽但不可及(这个是对我而言) 这样形容看起来有些过 事实上 红黑确是我心目中最接近完美的底板 这个隔在红黑与完美之间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重量

无论还有多少新的科技成果面世 无论还会有多少新的人造纤维被开发 carbo 7.6都将是非纯木乒乓底板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七层木 六层含碳粘合层 将天然木材的持球感和底劲整体提升加强 避免了直接加入碳层的突兀感 仿佛将纯木球拍进行了如炼铁为钢般的升华 从结构到外观 烈火的激情澎湃和黑夜的深沉高贵完美融合在一起 每次面对这样的作品 我总是油然敬畏

红黑不会像直接增加碳纤维层的底板那样 产生非常快的撞击脱板速度——往往快到来不及加力的程度 也不会像芳基纤维底板那样 被人工成份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反弹范围内——发力不大 力量也不会小 发力再大 力量也不会随之大到哪里去 红黑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和偏向于高端的发力空间 cl以速度的理念贯穿整个技术结构 红黑则体现出无处不在的力量感 不发力时 含碳粘合层的微量参与避免了软弱球的出现 发力时 木材层仍然可以做到充分的形变——并没有整块的编制碳纤维去阻碍这种形变——而可迅速回复的深层形变正是底劲的源泉 综合的体现是 中等力量相持中 红黑可以有效地减轻沉重感 以便使用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落点和节奏的控制上去(当然 扎实感会略逊于cl 就像前面所说 垂直力作用的深层弹性方面 cl是独步天下的)这个时候 红黑的突然加力弹击或者变线往往致命(这是它胜于cl的地方 多了一份爽脆的感觉) 在横拍的反手相持中 这个优势非常明显 而在较大发力的情况下 红黑的底劲就完全释放出来 出球的力量和前冲性可以轻松做到使用oc需要很好的发力才能达到的程度 当然 后者的弧线更加诡异一些

这种小发力时省力 大发力时不用担心底劲枯竭的特点 使红黑在进攻手段上非常丰富 几乎没有进攻的死角 台内球的挑打很轻松 中近台冲球力量充足 球质很重 一个明显的优点是 被动相持中 红黑随时可能强力反击的性能将迫使对手加大进攻的速度 旋转和角度 增加失误率

红黑是实力型打法的顶级武器 以速度 力量取胜 借力优秀 底劲充足 一个不足是适应期比较长 达到最佳契合度需要比较多的磨练 一旦将手中的红黑调教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状态 红黑就可以让对手疲于奔命而又无可奈何





关于调教自己球拍的问题 我一直有或者说支持这样一个观点 就是即使同一块底板 在不同的人手中使用一段时间之后 会产生不同的应激性能 这就像乐器 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中使用 会达到不同的发声状态 音量 音色 都会不同 庸手使用 可能会废掉一件乐器 当然 纯机械的可能会不同 这也是水平越高 对新板的适应期越长的原因 同样 作为业余爱好者 在较系统地练习(一般谈不上训练)而产生动力定型之前 并不需要太担心搞乱手感的问题 毕竟 选择自己最可能适应的球拍也很重要 而一旦选定 就不要轻易更换 因为没有哪一款专业的器材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在你和它产生共鸣之前就丢弃 是对器材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个人浅见 欢迎批评





STIGA整体的品牌特点 就是偏向于激发使用者自身的力量 即使是以速度快为标志的cl 相对而言也需要正确的发力机制才能发挥威力 如oc等 更是给许多爱好者“似乎很弹 但是手感却很奇怪的感觉” 借力普遍较差 打好STIGA 相对来说要求略高

作为最成功的乒乓球品牌 蝴蝶不乏经典之作 而蝴蝶的理念之一 我的理解就是对使用者的需要研究得相当细 排除明星效应 蝴蝶的球拍往往拿到手里第一感觉就是“非常好用”

蝴蝶的另一个特点 就是几乎所有的经典都有一个最佳的配置方案 以适合技巧型打法的细腻手感造就的底板 配合威力巨大的套胶 蝴蝶给业余爱好者到运动员提供了全套服务 且不说那些漂亮的服装和鞋子了 而STIGA似乎把对乒乓运动的所有理解都灌注到底板的设计制造之中 “力量来自于底板” 这是我所理解的STIGA真正的品牌内涵

作者: jinyinchen    时间: 2017-12-15 15:11
好的写手
作者: lbm83105133    时间: 2018-1-6 07:25
好的写手
作者: sungm    时间: 2019-1-13 16:25
好贴,顶起来
作者: 高田    时间: 2020-5-15 17:03
写得好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