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快、弧线低、借力中发力,落点变化多。主要用于对付弧圈球,降低对方的回球质量,以便从相持或被动中转变为主动。
左脚稍前,站位近台,上臂靠近身体。手臂自然弯曲并作内旋使拍面前倾,几乎是原位迎球(向后引拍很少)。手臂、手腕向左前方迎球,腰、髋开始向左转动。当来球跳至上升期,拍面前倾,球拍高于来球,击球中上部,借助腰、髋的转动,利用身体重心和手臂向前的力量,在借力中发力,击打中有稍向前摩擦的成分,手腕保持相对稳定不宜晃动。
(1)站位不要远离球台,引拍动作不宜过大,否则会贻误最佳的击球时机,破坏整个动作的节奏,击球点偏后易导致失误。
(2)手腕如果乱晃,拍形就不易固定,如此将难以控制来球的旋转。
(3)不需突然的爆发力,而是用力比较平均,否则会影响击球的稳定性。
(4)主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快带只能作为过渡,目的是为了争取进攻的机会。因此,快带时须有清晰的战术意图,并且不宜过度使用,否则易导致被动。
请大家注意:下面的两个战例中,不是全部动作都是快带,马龙的第一个动作是快带,快带只是一个过渡,后面马龙立刻转为了反拉,正手暴冲弧圈球。
马龙快带弧圈球后,马上形成连续反拉,连续进攻,直至得分;
快带,其实就是没有引拍的反拉,由于没有引拍,故撞击和摩擦都小,但是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