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一个鸡蛋的马拉松

hanha 2011-11-14 07:27:00
我写这封邮件,是希望大家在看完下面的邮件之后,再决定是否要参与”一个鸡蛋的马拉松”这个项目。

首先跟大家来分享蛋鸡的一生,让大家来了解一下我们平常从超市购买的鸡蛋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这些饲养的方式又如何能够保证我们的健康。第一天要对生下来的小鸡先做性别的分辨,雄的小鸡,因为没有办法生蛋,肉质又比较不好吃,所以雄鸡第一天就被碾死。而雌的小鸡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之下被剪掉嘴巴,我们叫喙,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之下把喙剪掉。嘴巴剪掉之后,各位同事,我们要晓得,这不是长痛跟短痛的问题,剪掉之后,虽然当时很痛苦,可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只鸡一生就要用残破的嘴巴来觅食,来吃东西。他在吃的时候会一边洒在外面一边吃进去,他要用这个残破的嘴巴来喝水,一边在外面,一边在里面。 为什么要把嘴巴剪掉?就是因为在养蛋鸡的过程,每只鸡的空间都很狭窄,是并排的,所以怕鸡跟鸡之间,因为安全距离很短和环境恶劣而打架然后啄伤对方并引起感染,因为这个考虑,所以就把他的嘴巴给剪掉。到十四周的时候进行第二次的去喙,因为十四周之后嘴巴又会长出一点出来,然后他又要忍受第二次剪掉嘴巴的状况,同样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到十六周的时候,鸡慢慢长大了,就把他们放到极为拥挤的笼子里面,终生没有办法把翅膀展开。这么拥挤的情况,环境非常的恶劣,许多的鸡严重的贫血,甚至于眼睛瞎掉。为什么眼睛会瞎掉?因为饲养的环境的粪便会形成一些有害化学物质挥发到空气中,然后在这么高浓度的有害物质的不断刺激物下,很多的鸡的眼睛就会肿得很大,最后导致鸡的眼镜完全瞎掉。 他在这么痛苦的情况之下来产卵,我们来看一下,到了一年的时候,为了提高第二年鸡蛋的生产率,必须强制鸡饥饿二到四周,让他的体重下降百分之三十,引起脱毛。为什么要让他脱毛?因为饲养的过程当中不希望这只鸡把养分分散到他的鸡毛里面,要集中所有的养分让这只鸡下蛋,所以让他所有的毛脱光。经过饥饿二到四周的情况之下,把他的毛全部脱光,整只鸡体重下降百分之三十 ――― 只是为了提高他的产蛋率,逼他下很多的蛋,这是第一年。到了将近两年的时候,因为鸡的产蛋率已经没有办法再提升了,他的身体已经透支的太厉害了,养殖场主就开始计算他的产蛋率跟他吃的饲料,如果计算结果是投入大于产出,在已经没有办法再赚钱了的情况下,一只鸡在结束了两年的摧残之后,最后被送入屠宰场。这只鸡已经非常的脆弱了,他的肉质也不是非常的鲜美,怎么办?把他做成鸡肉汤、做成鸡肉罐头,方便面的汤料,鸡胗、鸡心、鸡翅等一下加入很多添加剂的零食等等的一些副产品。为什么要加添加剂?因为要把这些劣质的鸡肉加工成色香味都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各位同事,这就是蛋鸡的一生。而这个蛋鸡,为了我们要采收鸡蛋的方便,他的笼子是十五度的。为什么要十五度?因为在这个倾斜的度数下,他下蛋之后这个蛋会自动的滚下去,方便采蛋。但是十五度角的倾斜,我们有没有想过,一只鸡要终生的站在倾斜十五度的地方,他很痛苦!由于养殖的密度非常高,一只鸡生病就会造成成片的感染,因此不得不在鸡的饲料中大量的使用抗生素,据统计,中国每年产抗生素21万吨 养殖业就使用了9.7万吨;为了鸡能够尽快的成熟而尽快的产蛋,还要使用促生长素,据说现在的鸡28天即可以成熟,而他的自然寿命本应该是7年。各位同事,现代物理学中有一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律,这两个力是相等的。今天我们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虐待和剥削那些鸡,就会有怎么样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我们的身上。一个针对日本女性的统计充份的印证了这个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从1875到1974年的一百年中,日本女性的青春期从平均16.5岁,到1974年提前到12.2岁。相信我们身边也都有很多的孩子由于酷爱吃快餐和零食而青春期大大提前的实际案例。再加上鸡在养殖过程中他情绪的痛苦和恶劣的饲养的环境,据说里面有很多五个脚趾的和甚至罹患癌症的等等。各位同事,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蛋真的能给我们的孩子们带来健康吗?印度的圣雄甘地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伟大和他道德的水平,可用其对待动物的态度来加以衡量。”我国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也曾经呼吁:“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亲。劝君莫射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我们都在说我们的社会相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那么,我们又情何以堪去助长这么惨无人道的养殖方式?

中国人五千年来以谷类和蔬菜为主食。肉类,有,但是只有在祭祀、过年过节或是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的时候,一年当中,非常罕见可以有肉、蛋类来食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养生之道也从来没有提出过每天要吃一个鸡蛋,每天要喝一杯牛奶,但是却有非常健康的一个身体,也从来没有当代社会这么多的慢性病。在医书和各种典籍里面我们去找,这个慢性病的记载确实是很罕见的,这是禁得起历史验证的食物结构。而在我们从小学开始的教科书里面却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吃四大类的食物。例如像肉类、五谷类、蛋奶类、蔬菜类这四大类的食物,我们从小到大就被教育,应该吃这四大类的食物。可是在这几年因为科学的进步和临床医学的一些研究,人们渐渐的了解到,肉、蛋,奶类的食物不但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没有积极的作用,反而他们是几乎所有现代文明病的根源,一切的慢性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糖尿病、结石、骨质疏松等,几乎都是因为动物性的食品所造成的。那么我们就要去问,为什么这么不正确的讯息,会被摆在教科书里面?当然这也是有它历史的因素,人类在摒弃了古老的智慧而一切都要以科学研究的结论作为依据之后,客观的说,也需要一段时间来以科学的角度重新认知并重新确立正确的观念。更加不用说,我们目前所接受的很多观念,其实都来源于有关利益群体雇用营养学家和医学家所做的宣传,因为这里面的确有非常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正确的观念由于倡导人们不要花钱买罪受,因而没有利益群体的经济支持,一直以来都非常难以得到宣传和推广,甚至面临被迫卷入昂贵的诉讼之中。下面这个链接的视频是美国的独立调查记者所形成的纪录片供大家参考。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总结说:我们判断一种说法是不是可靠的唯一依据就是要看这种说法对我们有没有经济上的诉求。如果有人说,你每天必须要喝一杯牛奶才能保证健康,那么这个很可能是奶业协会的营销策略。如果有人说,你每天必须要吃一个鸡蛋才能保证健康,那么这个很可能是养殖业协会的营销策略。


针对什么样的观念才是正确的营养观念,让我们先从一段美国历史来探寻一下究竟。美国政府在1956年的时候,公布了一份全民饮食的建议,它建议美国人要以高糖、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并且要以肉类、奶类、蛋类为主食。无独有偶,早期的德国的科学家卡尔沃夫,他是十八世纪末跟十九世纪初的人,他经过独立研究发现,人每天大概需要48.5克的蛋白质,但是他却建议一般的人,每天吃蛋白质吃118克,为什么只需要48克,却建议118克?因为蛋白质太好了,吃再多也都不过分。这是在十八世纪末的观念,于是乎西方就产生这样的文化氛围:欧洲人认为蛋白质的摄入就等于是肉的摄入,吃蛋白质就等于是吃肉,没有吃肉就没有蛋白质。到了十九世纪,更多的人还认为吃肉是文明的象征,当时欧洲人普遍认为如果你是有教养的人,你就应该要摄取大量的蛋白质,如果你是有钱人,你就应该多吃肉;如果你是穷人,你只好靠吃素来裹腹。所以当时吃素,被当成是非常丢脸的一件事情,因为你可能是个穷人,而且你贫穷的原因,是因为你懒惰。当我们然现在看到这段历史,可能都会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到了1961年的时候,美国的医药学会的会刊开始呼吁素食至少可以预防90%到97%的心脏病。到了1992年4月28号,美国政府终于改变了他在过去所发布的错误的饮食建议,公布了新的理想饮食的比例,建议美国人蔬菜、五谷、豆类、坚果类,应该占食物的90%,而肉类、奶类、蛋类只能占10%。然而,我们需要再次问一下:90%和10%的依据是什么?美国政府的这个结论负责任吗?又经过了多长时间实践的检验?

这是我们举西方的例子给大家说明一个错误的饮食观念是如何在半个世纪当中被快速的形成,然而,人类的饮食结构已经在这种错误的引导之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让整整三代人付出了太多的健康、家庭、金钱甚至生命的代价:
?    纽约的卫生局曾经在1907年到1936年之间,对美国疾病成长率去做了一个统计,它发现居于美国十大死亡原因第一位的心脏病,在这三十年的过程当中死亡率增加了60%;而对于第二位的癌症来讲,这三十年当中,死亡率居然增加了90%。
?    从1960年到1997年这三十七年来,美国在投入于医疗的费用当中占GDP的比例,它的幅度增加了百分之三百。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收入每七块钱的美金当中,就有一块钱必须要花在医疗的保健上面。
?    中国卫生部统计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在1957年统计出来,是占死亡比例的23%,推进到2000年的时候,这个比例居然上升到75﹒2%。在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时间,慢性病的死亡率在整个中国大陆居然上升了50%。

美国康耐尔大学的终身荣誉教授坎贝尔教授在1960年的时候曾经参与对于菲律宾儿童的一个营养救助计划。当时菲律宾儿童的营养确实出现了比较缺乏的状态,他做为一个学者参与了这个救助的计划。结果意外的发现了几个不寻常的问题:他发现当地的花生黄曲毒素的污染非常的严重。黄曲毒素是肝癌很强的一个致癌物,所以儿童死于肝癌的比例非常的高。他从对菲律宾儿童营养救助计划的项目当中,观察到菲律宾的儿童,因为在花生酱里面黄曲毒素的污染,而比起一般地区的儿童或者是成年人罹患肝癌的比例超出很多。进一步观察到,比较富裕的儿童,反而罹患肝癌的比率比较高。再加上他阅读到印度的一篇医疗文献,他看到印度的团队在对老鼠做实验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与他在菲律宾所观察到的肝癌的现象不谋而合 ――― 他发现到其实真正癌症发生的关键点,是在动物性蛋白的摄取上,动物性蛋白在整个实验的过程当中,表现出严重的促进癌症的迹象。很多人就讲这是细胞实验,是老鼠动物实验,没有用人来做实验,是不能就此而做结论的。因为从实验室里面得到了结论,还不足以去证实在人类的身体也会产生相同的反应。坎贝尔教授也因为担心外界有这样的疑问,所以他到1981年的时候,决定做《中国饮食调查报告》。所以他进一步的在从1981年到1987年间本人直接来到中国大陆来做这样的田野调查。进入到真实的实际生活里面,去做饮食健康的调查,他用了七年的时间做调查,并投入二十几年的时间做数据的分析、交叉比对,终于证实了他当初在实验室里面用细胞模型和老鼠模型所得出来的结论。首先,先对整个研究做个简单的介绍:他的样品数量非常的庞大,他找了二十四个省,里面挑出六十五个县,这六十五个县每个县又找了一百个人,也就是样品的数量大概是六千五百个人,后来还有追加。这些县分的找寻,他也有他的依据,他找的大概是位处于农村跟城市相交界的地方。为什么要接近农村?因为农村这个地方百姓的生活改变的幅度不大,他在报告中讲到,大约有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四的受测对象,他的一生都没有搬迁过。而且这个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四的受测对象,他的饮食习惯跟生活方式几乎都是不变的。这是他找农村的一个原因。为什么又要离城市很近?因为他采取的血液样本要很快的送到城市里面,他才有能力来做科学性的分析。这些地点的找寻也是大费周章的。他研究的数据变量大概有三百六十七组数据变量,交叉比对之后得到了八千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数据。他在做健康调查的时候,之所以选择中国,是因为二十世纪的70年代,当时中国大陆肿瘤的发病率,居然在某些县分,一个癌症的病历都没有;可是在某些县分,居然可以高达十万人当中有435个人死于癌症,这个数据相差了数百倍,也就是说这个比例是非常奇特的一个比例,并且,从整体来看,中国罹患癌症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这样一个实验被《纽约时报》誉为是营养学的巅峰之作,他本人也被誉为是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其结论总结来说就是:中国人膳食当中肉食吃得愈少,吃得愈素的地方,也就是植物性的膳食吃得愈多的地方,这些地方他的人体里面血液的雌激素、胆固醇水平就愈低。当这个地区的人血液当中雌激素跟胆固醇的水平比较低的时候,这个地方所呈现的成年人的癌症、冠心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糖尿病,这些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愈低。

人类历史上,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有两次被迫的大规模的人群实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丹麦,在遭遇联军的封锁之后,它没有办法得到粮食的补充,当时丹麦的国王就委托非常有名的医生,叫米契尔汉德帝医生来做一个粮食分配的计划。因为粮食禁运,他们又要让人民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吃,怎么办?米契尔汉德帝医生他就跟国王提出这样的建议,他说因为现在食物非常的吃紧,所以我们的粮食不能再拿来喂这些牲畜,我们不能拿这些谷物来喂牲畜。所以把所有的谷物,统统分配给国人去吃。 结果在1917年到1918年这一年的时间,全丹麦有三百万人被迫吃素。在我们看来这三百万人,好像吃得比较差,而事实上一年之后意外的发现丹麦人的死亡率,比过去十八年来,降低34%。各位同事,34%绝对不是统计学上的误差。无独有偶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也是北欧的一个国家叫挪威,它被德国人给占领了,占领之后,德国人控管了全国肉品的供应。所以挪威的人没有办法吃到肉,也是一样,人民被迫吃素,后来发现挪威的人,在那段时间罹患疾病的死亡率,创下新低点。但是战争以后又恢复肉食,死亡率又很快的回到跟战争以前,一样的水平。后来丹麦的科学家就去做延伸的研究,统计在战乱的那个期间,因为饮食结构的改变跟死亡率的下降,跟疾病谱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性,结果他们发现,因为动物的油脂摄取比较少,结果循环系统的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率也跟着降低了。

在近代,1992年耶鲁大学医学院就开始对十六个国家的女性,进行了三十四项有关于蛋白质摄入与骨折发生率的一个独立调查。在十六个国家当中,去做这三十几项的独立调查,他发现蛋白质的摄入,这里讲的是动物性蛋白的摄入,跟骨折的发生率其实是有关的。 这些对象他们找到的是五十岁以上的妇女,研究的成果发表在二十九种医学界知名的刊物里面,这是很有权威的一个数据报告。这些报告都指出,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女性更年期以后的骨折,是由于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蛋白所导致的。钙质不在吃进多少,而在于留下多少。研究显示,当我们摄入动物性蛋白三到四个小时之后,有更多的钙质从尿液当中流掉了。也就是说,这些钙质并不是没有发生作用,吃进去的钙确实可以让骨头更强壮;可是问题是,当我们钙质跟动物性蛋白一起吃进去的时候,这个钙质就很有可能流失掉,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我们来看一下。因为蛋白质本身是属于酸性的,动物性蛋白是属于酸性的物质,它吃到肚子里面去,经过消化之后,它所呈现的状态是酸性的。然而我们身体的体液的酸碱度是弱碱性的,当身体吃进酸性的东西之后,它一定要把这个酸性赶中和成碱性的。 它怎么来中和?它就必须要从骨头当中抽出钙质来平衡体液。因为钙离子抽出来之后,它是呈现碱性的状态。很多人都知道,一杯咖啡造成二到三毫克的钙质流失。但是没有想到,一个汉堡居然让钙质流失的倍数增加到二十八毫克,这是一杯咖啡的十倍,更少有人知道,一客牛排可能造成二百到二百六十毫克的钙质流失。

下面,我们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看号召国人一天一颗鸡蛋的观念对于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大陆如果每人每天吃掉一个鸡蛋,(可能对某一些人来讲,确实这是一个他的生活习惯,)整个中国大陆光要供应这些鸡蛋就要养十三亿只的蛋鸡,才有能力供应这么多的鸡蛋。当然这个是在工业饲养之下所产生的,因为纯自然的养殖是无法满足这样一个需求量的。而起源于现代工业的工业化的养殖的好处是很短暂的,而且都是很表面的。现在的养殖业,没有错,它提供了人类丰富的肉、蛋、奶的供应,可以使现在的人类肉品消耗比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增加了好几十倍。但是它的问题,潜在性的隐忧是非常多的,比如抗生素的残留,荷尔蒙、生长素的残留等等。快速而大规模的饲养的过程当中又牵涉到大规模的饲料的供应。有一个统计,在全球仍然存在1/5饥饿人口的情况下,却有百分之八十的玉米、百分之九十的黄豆,跟百分之九十五的麦子都是做成饲料的,另外,还要消耗大量灌溉用水,科学家观察到,灌溉造成世界上主要的河流有百分之十的水,没有办法到达海洋。而科学家也统计了生产一磅的牛肉,大概需要消耗五千加仑的用水;同样生产一磅的苹果,却只要四十九加仑;生产一磅的马铃薯,只要二十五加仑。也就是说,生产同样重量的苹果,它所使用的水,只是牛肉的百分之一;生产同样重量的马铃薯,所消耗的水是生产牛肉的二百分之一。还有,大规模的种植也导致化肥跟农药的滥用。农药的使用超出我们想象的范围。每年有二十二点七亿公斤杀虫剂排入大自然,它不但造成昆虫和友善的微生物一起死亡,也让土地日益的贫瘠,土地不再肥沃。科学家发现农药让生产率降低三分之一,本来以为喷农药可以提高生产率,结果这几年,科学家也发现其实没有,正好相反,农药的使用让生产率降低三分之一。化肥的使用,让土壤固化、板结化,这个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在固化跟板结化的过程当中,它会把土壤中的水排掉,让土壤干掉,也会排掉热能,散发出热能,还有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氮,这样的一个过程。在旱季的时候会造成大地的发热,蝗虫的繁殖。巴西热带雨林频传人为纵火的这个情形屡见于一些媒体。为什么要人为把这个森林烧掉?因为人类要把这个雨林开垦成农田。这个森林大火过后,我们看到雨林当中有二百五十万种的昆虫、数万种的植物、二千多种的鸟类、哺乳类,是地球生物多样性重要的一个堡垒,一把火就把它烧掉了。烧掉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想要把它用来开垦成农田,然后再拿这些谷物去养这些牲畜,然后我们再吃牠的肉,目的就只有是这个样子。最后,整个的产业链造成大量的原始森林被砍伐和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畜牧养殖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吃一块肉跟温室效应有什么关系?我们来看:
?    养一头牛一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是四千公斤
?    养一头猪一年产生四百五十公斤的二氧化碳
?    养一头羊产生四百公斤的二氧化碳
?    而一个人只有产生三百公斤的二氧化碳
?    一台车子,大概是中型的房车,一年大概也只产生三千公斤的二氧化碳。
养一头牛比我们养一个人所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居然一年高出十几倍,甚至比一台车子的排放量还要高一千公斤。集约养殖牲畜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农场饲养牲畜,在不计算化肥、农药、抗生素、生长素和运输这个产业链的情况下,它的粪便大约会产生全球甲烷比例的15%。而甲烷现在已经被证实,它引起温度升高的效率居然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三倍。在2002年1月31号到2月17号,到2月23号,最后到3月5号,根据从卫星云图上面传来的照片,科学家们发现五千亿吨的南极拉森B号冰架居然在三十五天内完全崩塌,而这么大的一块冰块,五千亿吨的冰块,此前科学家的预估是大约两年的时间。而通过对“绿色和平”组织分别于1968年和2007年考察喜马拉雅山脉时所拍下的图片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在1968年还可以看到整座山峰都是冰川,而在2007年的时候只剩下了山顶处的一点点区域。如果不对冰川融化的趋势加以遏制的话,以喜马拉雅冰川为源头的长江、黄河、恒河和印度河等流域都将受到影响。 下面的链接是一个关于畜牧业的纪录片供大家参考。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uuMQHAAb6w/

过度放牧是这么多肉、奶制品的另外一个主要来源,但是,根据我们国家最新的调查报告,发现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的面积超过二万平方公里,占可利用草原的百分之二十一。而过度的放牧让全国十三亿亩的土地荒芜,水土流失,百分之六十的草原退化。各位同事,为什么会有沙尘暴?这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过度的放牧造成了整个土地的植被大量的减少,大量减少的状况之下,土地就沙土化,然后荒漠化,造成了这些过去所没有的这些现象。现代的人类确实缔造了很多的奇迹,过去没有这么多的现象,在气象学里面没有听过沙尘暴,现在这几年,年年都有沙尘暴,从2001前开始,沙尘暴每年都能够从呼伦贝尔草原跑到青岛,而从2010年开始,已经抵达了上海和香港。还有以前没听过泥雨,现在也有泥雨了,这个雨下下来就像泥巴水倒下来一样,车子开在马路上,我们的雨刷都来不及刷,整个的泥雨就浇灌在车窗上,甚至于造成很多人没有办法上班。网络上曾经有一个帖子,对2007年7月一个月的极端气候进行了一个统计:东北北部在2007年的7月份,有六十七万人因为缺水,造成农田干旱超过四百万公顷;辽宁省两天连续发生十七次雷雨的预警;青岛地区遭受龙卷风的侵袭,千棵杨树连根拔起,过去在中国大陆是没有龙卷风的,现在也有了。济南大暴雨,一场暴雨居然造成三十四个人死亡,这是有史以来单一个小时最大的降雨量;淮河流域降水创历史第二高,分洪的面积到达一百一十五平方公里;浙江省四分之一的县份在七月份极端高温超过四十度;华南地区大范围干旱,福州连续高温三十二天;重庆115年来最大降雨导致五十五个人死亡,这个降雨的量确实是非常恐怖的;云南暴雨引发泥石流,有82个人死亡;内蒙古部分地区遭受冰雹大雨的袭击,三死三失踪;乌鲁木齐降雨创新高,七月份,造成三十个人死亡;北京七月伏天飞雪,过程持续五分钟,七月份是最热的天气,居然在这样的一个气候当中,飘雪飘了五分钟;我们的自然环境的冤情,真的是比窦娥还要更冤。人定真的能够胜天吗?人真的可以悖天而行吗?可以倒行逆施吗?然而这些都跟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我们的用电,我们的用水,我们的日常垃圾的产生,我们的饮食习惯,我们的运输交通的习惯,就是我们开车的习惯,这些都在消耗地球的资源,都在增加温室效应的产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爱因斯坦就直言不讳的提出:“没有什么能比素食,能更改善人的健康,和增加人在地球上生存的机会。”

各位同事,自从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个概念之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为什么?因为是消费需求拉动的,为什么消费会增加?因为人类欲望的提升。一个典型的冷笑话说:现在的人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还没有花完。但是,请大家认真的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我们还有把握在这个地球上再延续几千年的发展吗?您有把握您的下一代,在他们到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还能够呼吸到我们这样相同质量的空气吗?我们有把握我们的下一代,还有同样的水质吗?我们有把握下一代不会骂我们这一代的祖先,说我们这一代的祖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自私自利,最没有良心的祖先?一天一颗鸡蛋好像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它的流弊却是向全国人民传递了一个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的营养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树立起来,又会恶性循环的损害我们的健康和环境。我们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的爱心举动,当然值得提倡,但是,“爱之不以道,是足以害之”。相反的,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去倡导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吃到新鲜无污染的蔬菜瓜果,让他们能够有安全的教室,让他们能够有干净的水源和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并通过倡导国民尽可能的少食用肉、蛋、奶,来达到维护个人和公共健康并改善全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目的。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呼吁我们要感恩、珍惜盘中的食物,每一餐食物都经过上百到上千公里的运送才抵达餐桌。买多少,吃多少,煮多少,点多少,厨房里面的厨余占我们吃的食物的百分之三十,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浪费。而收到冰箱里面的东西,百分之八十会被丢弃,而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看到,种植的时候要花大量的能量,烹调的时候也要能量,垃圾处理的时候也要能量,运输的时候也要能量,我们怎么忍心让它白白倒掉?从我做起,从今天在公司的午餐做起杜绝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想,这才是TERA的宗旨。

但是,仍然有人会有疑问,对于沿海地区已经营养过剩的人群,倡导尽量减少肉、蛋、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似乎应该加一点。其实,只要他们能够保持他们目前的这种纯天然的、新鲜的、植物性的膳食,不仅不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育,反而可以保证他们能够更加健康,更加有益于他们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正所谓:“前文已经说过,由于受到利益行业的干扰,纯天然的、新鲜的、植物性的营养观念很少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一点,大家只要看到连烟草行业都没有被禁止以及各种媒体中少的可怜的禁烟广告就可见一斑了。为了让大家更有信心,我们特意将那些不怎么被人提起的事实整理出来供大家考证:
?    爱因斯坦,我想我们不需要介绍他本人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可见纯天然的、新鲜的、植物性的营养不但不会对智力的发育有不良的影响,事实是有积极的良好的影响。
?    孙基祯先生,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马拉松冠军,享年99岁,而美式足球运动员的平均寿命只有54岁。
?    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田径超级巨星,现代田径史上难得的奇才,非凡的短跑家和跳远名将,被誉为“欧文斯第二”。在1984-1996连续四届奥运会中获9枚奥运会金牌,更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一人独得四枚田径金牌,曾获八次世界锦标赛金牌。到今年他49岁,他不但没有像美式足球运动员那样陷入衰退,反而,他仍然保持着完美的体形和充沛的精力,他甚至要去竞选新泽西州的议员。
?    戴维.斯考特(Dave Scott),在1980, 1982, 1983, 1984, 1986, 和 1987连续六次赢得夏威夷铁人三项赛的冠军,期间他执行严格的素食(即不食用所有动物源性的食物,包括蛋和奶)。他说:“运动员需要动物性蛋白质的说法,其实是可笑的谬论。”
?    埃德温.摩西(Edwin Moses),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无可争辩的世界头号选手,超级田径明星。如果不是美国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1976和1984两度摘金的摩西本有机会完成三连冠。从1977年8月到1987年6月,摩西在他所参加的400米栏比赛中保持了惊人的122连胜,他还曾先后4次打破世界纪录。
?    穆雷?罗斯(Muray Rose),澳大利亚泳坛传奇人物之一、著名的男子游泳运动员。在1956年的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上,17岁的罗斯夺得三个项目的金牌并刷新奥运会的纪录。他曾经先后共6次创造世界纪录。罗斯自两岁起就开始素食,并严格地按规定的食谱进餐。肉、鱼、家禽和砂糖一点也不沾,素菜,麦芽、蜂蜜和海藻为日常主食。参赛期间,因奥运村不能解决其素食问题,故每到用餐时,他父母就开车把他接到外面去吃“特餐”。

西方有一句谚语:“一个错误的观念比暴君还可怕”。暴君还有死的一天,而错误的观念却能够让几辈人都心甘情愿的付出惨重的代价。《中庸》也告诫我们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我们向外界传递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都要确保自己首先要广泛的学习,反复考证,深思熟虑过前因后果,分辨清楚是非再付诸行动。

各位同事,大自然不是一件商品,它不是一个可以不计任何后果,任意榨取,却不尝试着去了解的东西。相反的,在共通的生命网络当中,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由它而来,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们自己。当我们真正的感恩,并关怀大自然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这是我们需要去谨慎而深入的思考并马上付诸行动的问题。
    
如果有讲的不对的地方,或任何需要修正的地方,希望您能够不吝指正。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4 7:31:26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4条评论

星海阳光 2011-11-14 08:59:00
U姐竟然学会排版了 [em1001]
精英世奥得(大连)乒乓俱乐部 QQ一群80593497(已满) QQ二群51760276 QQ三群开发区分部1530429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anha 楼主 2011-11-14 07:32:00
 我一点都不喜欢素食主义,但是肉食太多确实不大对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落梅如雪 2011-11-16 08:05:00
晕,太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焦黄老玉米 2011-11-15 18:21:00
呜呼哀哉,三八路的狗肉下次去,汉斯吃菜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