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如何接暴冲弧圈球

郎非狼 2012-1-26 19:34:00
速度
地球人都知, 要挥拍挥出速度, 在球拍最高速的点上, 击中来球, 要挥出速度, 必须要有一定的加速距离, 力量好的, 加速距离可以少一些, 力量不太好的, 只要加速距离够长, 也是可以打出速度的, 一些女子运动员的力量不太好, 拉球的动作幅度便相应大一些.
位置
假如身体正面是12点, 击球点应在2点钟附近, 太前的位置腰力用得不好, 太后的位置臂力用得不好, 2点钟附近, 即使球的位置略有前后, 都可以包容, 不易漏球.
方向
打过壁球、高球的人都知道, 击球的时候, 不可摩擦, 正面90度击球, 球速才会高, 乒乓球虽然可以摩擦,但摩擦越多, 速度越少, 拉球的时候, 如果拍垂得低低, 那么, 这一球拉出来的速度亦一定不会高到那里, 暴冲需要高引拍.
起动
要在挥拍最高速的点上击中来球, 其实并不容易,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开始时, 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以蹬腿转腰开始, 手臂只是钉死在肩上, 挥臂的速度主要是转腰得来的, 不是很快, 如位置不佳, 也可以适当调整一下, 俗叫以腰瞄球, 当确定必然可以击中乒乓球时, 才暴发手的力量.
前加速
前加速就是在击中球以前的加速. 加速的力量主要来自蹬腿转腰, 部分来的挥动大臂, 尽量以最高的速度击中来球.
后加速
后加速就是在击中球以后的加速. 无论你挥拍速度有多高, 拍在击中乒乓球后便减了速, 拍越轻, 减速越厉害, 所以, 假如你的拍很轻, 虽然挥拍速度是提高了, 可是, 打出来的球的速度, 还是不够理想的. 这个时候, 蹬腿的力量已经用完, 转腰加速也停了, 但是重心仍然向前冲, 腰仍然向左转, 利用重心向前冲, 腰向左转的的惯性, 挥臂并快速收前臂, 半推半摩, 打摩比例, 慢慢多打少摩, 逐渐变为少打多摩, 最后以一甩手腕作为脱拍前的最后摩擦. 后加速的好坏, 决定你这一球暴力程度.
练习
很多人在练习时都喜欢发尽全力, 其实是违反了练习的目的, 练习的目的是改善拉球的效率, 暴力只会将没效率的动作隐藏, 暴力令球有点速度, 你以为自己拉得很好, 实则是勉强拉出来, 比赛时, 勉强得来的东西再折损一下, 根本就不成力量, 下旋稍为重一点便冲不了, 甚至吊也吊不起来.
  拉球的发力技巧
用力和放松
用力和放松, 本来就是一“相对”的名词, 例如要做仰卧起坐时, 前面的腹肌, 绝对没有放松这回事, 放松的是其它的肌肉, 特别是背后腰部的肌肉, 如果腰背肌肉也一起用力, 便会造成前后角力, 增加仰卧起坐的困难. 同理, 拉球收前臂的时候, 手臂前面的二头肌努力地收缩, 手臂后面的三头肌必须放松, 对于这种放松,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很自然地做得很好, 可是在急速的打球当中, 会因紧张而做得不好, 当发大力的时候, 更连肩膀也会抽高, 手不够伸展, 造成效率的下降.
发力时机
用力时机很重要, 就以拉球收前臂为例, 如果开始时是臂伸得比较直了, 太早发大力, 跟据杠杆原理, 力的效率是很低的, 大部分力都作用到关节上, 当臂弯成90度时, 收前臂的效率才最高, 由于肌肉的总力量是有限的, 为了不浪费肌肉的力量, 开始时, 发轻力, 当接近120度时(因为多了大臂的作用, 90度不是最好, 而且手也太不伸展了), 才爆发力量, 这样才会有最高的拉球效率.
协调发力
所谓协调发力, 就是技巧地, 有效地用力. 以挺举为例, 运动员先将要举的重物担在肩上, 用脚发力向上推, 当重物有了向上的初速度后, 才加上手力去举, 将这原理应用到拉球上, 收前臂并不是一开始便努力去收的, 开始时转腰, 利用转腰带动出前臂有一个向前且微微向上的初速度后, 臂弯接近120度时才发力收前臂, 要利用转腰带动出前臂的初速度, 上臂是不能放松让它荡后, 否则转腰的作用是零, 这需要一个“锁肩”的过程, 上臂的力是凝而不发, 也不需要向前发力, 力的大小只要不让前臂荡后太多便可以, 当前臂已发力向上收时, 大臂才放松顺势跟着向上, 这便是所谓的“以前臂带动上臂”, 它其实只是在形容拉球后的放松, 也暗示着“近台”拉球时, 拉大臂的角色不及收前臂重要.
后话: 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很久, 不知五年还是十年, 试过了差不多所有的错误, 最后才明白拉球是什么回事, 在这里给出我对拉球发力的分析, 希望对拉球仍然迷惘的人, 有点帮助.
乒乓球的力量
一个高速前进的乒乓球, 它有很高的动量, 一个高速旋转的乒乓球, 它也有很高的动量, 叫角动量, 乒乓球的力量, 是它拥有的所有动量, 动量从一个个体传到另一个个体的速率叫力, 不过, 打乒乓球的人都不管这些了, 全都叫力.
一吋长一吋强
一个向前冲的相扑手是力, 王励勤的拉冲也是力, 明显相扑手的力要大于王励勤的力, 但用相扑手的力去打乒乓球是绝对不行, 有力却不管用, 王一定是用了某种方法去提升了击球力量, 这个提升的方法, 刘国正也会, 但他仍是不及王励勤的强, 两人的差别, 最明显莫过于手的长度, 其实, 用一块羽毛球拍, 一般人也能打出超过王励勤用乒乓球拍打出的速度.
动量的等价交换
古罗马有一种攻城的器具, 一头缚上大石, 另一头是篓子, 载着攻城的碎石, 中间近大石的一头有一转轴, 大石以低速向下坠的同时, 另一头的碎石却以高速向上冲, 攻城器将高重量低速度大石, 利用杠杆原理, 转换成低重量高速度的碎石.
标枪的方法
运动员手拿着枪, 高速向前跑, 却在将要掷出前急剎车, 既然有了速度, 却又在最后剎车, 目的何在? 原来, 急剎时, 重心依然向前冲, 以脚板为轴, 造成一仿真的人肉攻城器, 重心相当于大石, 枪相当于碎石, 借助重心向前冲的力量, 掷出手上的枪, 虽然跟上面的杠杆有些不同, 但原理是差不多, 标枪其实是利用重心转移的力量去掷.
拉球的重心转移
书上描写的重心转移: “引拍时, 重心移至右脚, 拉球后, 重心移至左脚”. 如果不明白重心转移的的原理, 这样做, 除了增加还原的困难外, 别无作用. 拉球不能像标枪那样十分有效地利用重心转移的力量, 只能以右脚去蹬, 为了加强这个重心转移的效益, 我们加上前倾身体, 转腰, 以脚板为轴, 让重心以一向前突出的弧形路线, 从右脚的上面, 移至左脚的上面, 挥拍的手, 在击球的一刻, 脚板(或两脚的中间)、重心、拍, 尽量在同一条线上(实质是一垂直平面), 整个身体在地面的投影, 是一个扇形, 如能这样做, 再加上鞭打的挥臂技巧, 便可以打出个人至强的拉球力量, 虽然可以依照这方法打出极限力量, 但许多时为了快速还原, 转腰及重心转移的幅度会被迫减少很多.
【楼 主】  拉球的发力技巧三 (鞭打方法)
挥鞭的方法
看别人表现挥长鞭, 表现者都是先用力向前挥出长鞭, 当鞭快要到达目的物前的一刻, 挥鞭者反向急速倒抽长鞭, 长鞭便“啪”的一声, 自己用湿毛巾试试, 发现如不倒抽毛巾, 根本发不出“啪”的一声.
力的对抗
当人在火车上向前跑, 人的最终速度是人的速度加上火车的速度. 同理, 拉球的时候, 大臂向前上发力的同时, 小臂向上收, 挥拍的终极力量等如大臂的力量加上收前臂的力量, 这结论实在太理想了, 可惜事实是: 当火车向前加速时, 例如起动的一刻, 人要向前踏出一步是很困难的, 能站稳已经很好了!
大臂的减速
拉球的时候, 如果大臂一直用力向前上加速, 前臂要收起来是很困难的, 为了前臂可以快速收起来, 大臂需要将加速减少, 甚至减速, 这结论有点震撼, 但却是真实存在着, 找一个“会收前臂拉球的人”, 自己用手按着手臂下肩胛骨侧边的肌肉, 看看收前臂的一刻, 该部分肌肉是否绷紧, 绷紧表示大臂正在减速, 再试一下直臂拉球, 便可以发现没有绷紧的情况发生, 这结论之所以震撼, 是大家都不愿意接受拉球中的减速行为, 不过, 大家放心, 这个减速不但没有浪费力量, 反而向前臂传递了力量, 正如标枪运动员在最后的减速一样, 反而更有效将动量传至枪上.
快速收前臂方法
拿一支长棍, 拿着棍中心向前跑, 假如前面有一障碍物, 固意让障碍物碰到棍的一头, 你会发现, 棍的另一头, 却以双倍的速度向前, 在(收前臂的)拉球的过程中, 大臂的减速, 跟棍头碰到障碍物一样, 造就了另一头(拍)的加速, 而且以双倍的速度向前上, 牺牲了大臂的加速度也是值得, 另外大臂虽然在减速中, 但大臂的速度仍在, 正如减速中的汽车也是有速度的.
后话: 一连三篇的拉球发力技巧, 可能有些深奥, 而且在了解之后, 也不会立即便拉得很好, 只是给大家在练习时的一点信心, 肯定自己的方向. 人体不是一部精确的机器, 在依样画葫芦的过程中, 小朋友普遍都能掌握拉球的发力, 而且一点都不用清楚当中的原理, 可见, 只需跟着标准的动作, 放轻松地练习, 总会慢慢练成, 没练成只因你没有依足标准的动作去练, 需要的只是耐性, 不是悟性, 祝大家早日练成.
暴冲的方法
某天, 经过一电子游戏机中心, 发现有一群青年围着一部游戏机, 原来是测试拳力的机器, 一人一拳的, 打过不亦乐乎, 一般都可以打出7~80磅力, 魁梧的, 勉强可打出近100磅的力, 其中一高瘦青年, 看上去并不魁梧, 竟然打出了130磅的拳力! 听他跟同伴说, 最快的的拳并不是最有力量的拳, 在击中沙包后, 必须继续向前推到底, 拳力才会强, 想想也是, 不管你出拳的速度有多高, 手的总质量不竟有限, 击中沙包后, 拳头速度便大减, 沙包获的速度也很少, 必须继续向前加力推, 沙包才会向前飞出去, 这也许就是拳力的“底劲”了, 如果魁梧的人会这个方法, 相信打出200磅也是很平常的事.
"暴"力"冲"拳, 说穿了其实只是某种用力的技巧而已.
大力弧圈,腿应该如何先发力?我研究的结论是,在转腰的同时,小臂发力之前,身体重心的移转,就必须先行完成!也就是说,右脚往左脚瞪去,腰转的同時,左脚脚跟發力的時間,比收缩小臂的动作 还要来得早!当左腳腳跟發力时,腿腰也就已经带动身体往击球方向前迎,之后才是小臂发力。这样的腿腰发力方式,除了转肩的动作,还会把“右肩”先往击球方向迎去,右肩带动着手臂往左前甩(此时小臂、手腕是放松的),小臂再跟着发力加速收缩……我发现,这样所产生的爆发力是很惊人的!
  
吴敬平教练文章

    乒乓球基本上是一项圆周运动,正手和反手拉球都是以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为轴心、以身体到身体重心的连线为半径进行圆周运动。因此,不管是正手还是反手击球都必须符合这个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手拉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种力的传递。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从力学的原理讲,正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小越好,这是加大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击球时,小臂和大臂之间角度的变化要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进行变化。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转腰,用腰来控制手臂的发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发力来带动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
     总结起来正手拉球应注意四点:
     1、必须注意重心的交换,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
     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发力,而不是用手臂发力,注意拉球时腿、腰、大臂、前臂、手腕发力的协调。
     3、击球瞬间必须快速收缩前臂、手腕发力,前臂收缩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力量就越大。
     4、击球点必须保持在身体的右前方,击球点离身体越近,越容易控制球。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拉球动作,必须和你自身具备的身体条件相符合,只要不影响动作的发力就可以,没有什么固定的动作模式。另外就是在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去击球,而不要让球来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与球拍之间的距离太小,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你的发力。
     正手拉球的结构变化: 对于我国大多数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讲,直板居多,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直板反胶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的直板反胶打法都是从直板正胶演变过来的,在训练的方法上和打球的意识上都是按照直板正胶的路子和意识进行的。因此,在动作的结构上是以近台为主,动作小,击球速度快,摆速快为指导思想。在正手进攻的训练方法上也很少进行大力量的拉球训练,更多地是强调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对于很多曾经经过业余体校训练的球迷来讲,要想对正手拉球动作进行改变就更不容易。这是影响我国直板反胶运动员正手拉球力量不大的主要原因。 在近几年我对直板反胶打法运动员的训练中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马林和王皓的训练中,改变了以前的训练方法,特别强调了正手大力量拉弧圈球的训练,把这个问题摆在了直板反胶打法训练的首要位置来进行解决。把训练正手拉球的意识从动作小、速度快、连续性好改变为拉球动作舒展、跑动范围大、力量大,连续性好。强调了在大力量拉球的基础上提高拉球的连续性和杀伤力,在平时步法的训练中要求马林和王皓加大拉球的力量,练好大力拉球后的衔接。 在实际的训练中我主要采用了发大力拉冲从中台发出的下旋球半高球,要求马林和王皓尽量用最大的力量击球,主要训练拉球时动作的舒展性,并让他们逐渐习惯发大力拉球,掌握发力的技巧,把腿、腰、大臂、小臂、手腕的发力协调起来,主要强调了腰腿的发力和身体重心的转换。其次是进行了全台发力拉冲上旋球的训练,主要解决发力拉冲后的连续性和步法的移动。通过训练,使马林和王皓的正手拉球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比赛的效果来看,我认为在这点上是成功的,这也是在直板反胶训练上的一点突破,打破了直板正胶训练模式的旧框框。对于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讲,要想提高正手拉球的杀伤力,就必须对过去打球的意识进行一些改变,尽量进行一些大力量的拉球训练。
     正手拉球的方法与技巧: 正手拉球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远台拉球,有拉上旋球、下旋球,有近台快带、反拉弧圈球,拉半出台球等等。不管拉球有多么复杂,但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步法。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正手拉球的命中率、力量的大小和拉球时的调节能力。要想练好正手拉球,就必须先练好步法。而在这一点上,是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最大的区别所在,业余运动员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大量的高强度的步法训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击球的技巧。只要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现有的条件,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1、拉好定点下旋球:拉冲下旋球是直板反胶最基础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时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外,要特别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击球的瞬间是用手腕去摩擦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时还要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再加上一定的撞击。就是人们常说的又摩又打。拉冲下旋球旋转弱的来球要连摩擦带撞击,撞击可稍大于摩擦。拉冲下旋球旋转强的来球必须用力摩擦击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来球的旋转。在击球的瞬间要特别注意击球时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力量去硬碰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球”,尽量让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经常这样训练拉球,你对球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好,拉球就会越来越有数,慢慢达到运用自如。训练的方法,在没有多球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拉球一方发下旋球到对方的反手位让对方搓长球到侧身位,然后发力拉冲这个球。拉球时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冲,不要考虑下一板球对方是否能够防过来。要的就是让你防不过来。经常这样训练,你的拉球力量一定会提高。在有多球的条件下,可让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侧身位,定点发力拉冲这种球。拉球时要掌握好击球时间,在对方来球跳到最高点或下降前期击球最好。击球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这样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调节。出界多就向前送一点,下网多就多摩擦一点。在定点拉冲下旋球比较有数的情况下,再把来球的落点扩大到全台的定点拉冲,这样不断加大拉球的难度,拉球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2、拉好定点上旋球: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于撞击球,击球的瞬间一定要往前送。训练的方法基本和抢拉下旋球一样,只是来球的旋转不一样,是上旋球。在推挡后侧身发力拉冲这板球,或对方变你正手位后发力拉冲,反复练习。有多球训练的条件,可以由对方直接发上旋球到你的正手位和侧身位抢冲,落点可以从定点到不定点,逐步提高击球的难度。
     3、练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种高级技术,尤其是业余运动员掌握了这项技术就像如鱼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因为一般的业余运动员在拉弧圈球时拉高吊弧圈球的时候多,你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术,你就站在了比对方高一挡的层次上。反拉弧圈球的要领,首先要自己发力,尽量少借对方的旋转,用自己拉球的力量去抵消对方来球的旋转。其次是在反拉时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顶部,既要借对方来球的旋转的力,还要自己发力摩擦球。越是自己发力反拉,命中率越高。越是怕对方的旋转去碰球,越是容易吃对方的旋转。训练的方法,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反手位,你搓球到对方侧身位,对方拉高吊弧圈球到你反手位,你侧身反拉,这样反复练习,等基本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规律以后,再把反拉扩大到全台和不定点反拉。
     4、近台正手快带弧圈球:这项技术是防守中很先进的技术,也是很难掌握的技术,是9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采用的技术。在这之前人们在正手位的防守都是平挡,借对方来球的旋转把球挡过去,因而在比赛关键的时刻就很容易因紧张而造成失误,即使不失误,防过去的球也没有威胁,很容易被对方连续进攻。到90年代后期,中国的运动员把反拉的技术运用在近台的防守上,特别是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运用更多,加快了攻防转换的节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马林在这项技术的运用上是非常突出的。这项技术要求运动员的对来球的判断要非常快、准确,手上对球的感觉要求很高,因为有很多球是在失去身体重心或不到位的情况下,完全*运动员手上的功夫去完成技术动作。我想虽然目前在业余运动员中能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的不多,但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可以去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这项技术的技巧主要在于掌握好击球时间和手腕的用力,击球时间尽量在球的起跳前期(上升期),当步法实在到不了位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球刚一跳起时就击球。击球时*腰和手腕发力,接触球的顶部。接触球时既要借对方来球旋转的力,同时自己一定要发力去摩擦球,尽量摩擦薄一点,摩擦厚就容易下网,在摩擦球的瞬间一定要把球往前顶。训练方法可采用搓下旋球到对方正手位让对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然后正手近台快带。这样反复练习就会逐渐掌握击球的基本方法,在快带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进行推直线让对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快带上旋弧圈球的训练。这样,你就会慢慢掌握在防守中正手近台快带弧圈球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关键点是在击球时一定摩擦球要薄,而且自己一定要主动发力去带球。 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 业余选手在练习正手拉球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收前臂: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据来球来决定摆臂的大小。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
    2、转腰:由于乒乓球是圆周运动,击球时用腰来控制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击球时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往后拉手,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拉手。就是说,在击球前的摆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拉手。而我们好多球迷们在打球时都是先拉手,不知道转腰,因而在击球时经常出现身体不协调导致发力不集中或发不出力。
     3、击球点:击球点的最佳位置是在身体的右前方(以右手为例),要保持最佳的击球位置就必须学好步法,保持好身体的重心,重心的高低要根据来球来决定。马林经常使用的侧身倒地爆冲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方搓过来的球又低又长,拉完以后不可能再还原,只有搏杀。马林在拉这种球的时候重心低,但是击球点是球的最高点或下降前期。正手位大角度的球击球点要根据自己步法移动的情况来决定击球点的高低。一般情况下是在球的下降中期和后期击球。
     4、手腕的运用:在拉球时,手腕要相对固定,不能晃动太大,击球瞬间用中指顶住球板发力摩擦球。另外手腕还具有击球瞬间的调节功能,比如在拉球时突然感到球的旋转比自己预想的要转时就*手腕来调节击球的力量大小和摩擦球的部位。在不到位和顶住自己的情况下,就要*腰和手腕来调节击球点。特别是在比赛中,很多球都不是很规则,来球的落点也是你最难受的地方,这时候就要*手腕来调节,手腕的调节主要*大拇指和中指用力来完成。其次拉球时板型的控制也要*手腕来完成,有很多的直板运动员正手拉球时吊腕很厉害,这影响发力,一般情况下,手腕和前臂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球板把与手腕之间的角度在45度左右。
     5、吃球:我们看一个运动员拉球的好坏,主要是看他拉球时是否吃球。吃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时间比较长,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时吃球,就必须每一板球都主动发力去摩擦球,在平时的训练中尽量少打借力球。拉球吃球的好坏,在平时训练中不是很明显,但在比赛中就有很大的区别。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完成拉球的动作,就全*你用手腕主动发力去摩擦球来调节,你习惯了主动发力拉球,就能在比赛中控制拉球时力量和击球部位的调节,拉过去很多高难度的球。
     6、抢冲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区别:动作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区别在于抢冲下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中上部,发力的时候根据来球的旋转可带点撞击;抢冲上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顶部,主动发力摩擦球,击球时身体重心也随之向前。特别是在反拉弧圈球时,摩擦薄反而容易过去,摩擦厚或带点撞击就容易失误。
     7、微调:很多球迷朋友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在比赛中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这首先取决于你个人本身的球感,就是你手上对球的感觉。其次是在训练中不断地培养你对球的旋转的理解,要清楚地知道你打过去的球是什么样的旋转,对方回过来的球又是什么样的旋转。只有这样,你才会根据来球的不同,在很困难正常击球的情况下,在来球很不规则的情况下,在球落在边边角角很难回击的情况下,通过手上的调节把球回击过去。因此,对于业余球迷朋友们来讲,最主要的是去琢磨球的旋转变化,把这个规律基本掌握住了,你就具备了微调的能力。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6条评论

郎非狼 楼主 2012-1-27 20:50:00
是晕!!下次看来真得好好排排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车神 2012-1-26 22:29:00
没看都晕
精英广州俱乐部群:82023537 蜜枣家族-刘诗雯球迷会官方群:254453288 http://liushiwen.cnpingpang.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3859998 2012-1-26 20:17:00
完了 瞎了我的眼````[em1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王乒乓 2012-1-26 20:53:00
QUOTE:
以下是引用523859998在2012-1-26 20:17:00的发言:
完了 瞎了我的眼````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看完有点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gjdhb手机认证 2012-1-26 20:48:00
太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鱼迷 2012-1-26 21:05:00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王乒乓在2012-1-26 20:53:00的发言:

看完有点晕!

EG 狂飙3 神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