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质量

老实的友谊 2012-3-29 10:05:00
直板反胶正手拉球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

正手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技术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拉好弧圈球的三个要素就是腿、腰、手;三者要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弧圈球的最大威力。
       从弧圈球的风格上来讲,目前主要分为欧洲派和亚洲派。欧洲选手拉弧圈球的时候,撞击的成分比较多,因此球在飞行的过程中速度快,力量大,弧线低;亚洲选手拉弧圈球的时候,摩擦的成分比较多,因此球在弹起后的过程中速度快,旋转强,弧线低。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目前各国选手都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因此并没有十分明显的风格区别,而是根据不同的球运用不同的技术。
       弧圈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并不难,但是要想拉好弧圈球必须要勤学苦练,才能是自己的技术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何掌握基本的弧圈球技术呢?(以右手握拍选手为例)
一、技术动作分解
1.       准备动作:
      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来说,站位距球台边缘1.5米左右。左脚前,右脚后,两脚间距略比肩宽,右脚尖于左脚脚窝的位置平齐,以两脚前脚掌内侧着地。两腿弯曲,含胸,重心放低,身体与球台边缘的夹角大概为45度左右。
2.       拉球:
      拉上旋球时,右肩略微下沉,同时横向转腰,右臂自然放松,靠横向转腰动作完成引拍的过程。此时,以右脚为轴,重心放到右腿上。然后,右腿蹬地,腰部横向回转,并带动右臂,注意此时右臂仍为放松状态。待腰转到基本与球台边缘平行的时候开始收缩前臂,击球。重心由右腿转移到两腿上,两肩持平。击球时,要找好击球时间。击球时间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来球即将达到最高点的时候,下降期是指来球从最高点刚刚下落的时候。一般来说,来球位于右腹部前方一尺多的距离时击球感觉最好,可以发出力。击球时,要注意摩擦球,主要向前发力。击球后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松,还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关于击球部位,对于以拉打为主和摩擦为主是有区别的。 以拉打为主的选手,击球的部位一般为B点或B、C点之间。以摩擦为主的选手,击球部位一般为C点。
  拉下旋球的动作要领与拉上旋球基本一致。只是拉下旋球时,右肩沉的更低一些,击球的部位一般为B点,且用力的方向向上多一些。
3.       步法
      拉球时,要根据来球的位置,时刻跑动来调节击球的最佳位置。跑动时要保证重心尽量平稳,身体不要乱晃。
二、高吊弧圈与前冲弧圈
      高吊弧圈一般是针对拉下旋球而言的。高吊弧圈以旋转见长,但是弧线略高,速度较慢。高吊弧圈的击球部位一般为B点,甚至是A、B点之间,这要根据来球的旋转而定。拉高吊弧圈,右肩下沉的较低,用力方向向上的比较多,先要制造一个高过球网的弧线,然后用力方向向前,再制造一个向前的弧线。如果一味的向上硬拉,则球很容易出界。
      前冲弧圈速度快,力量大,但旋转稍逊。拉前冲弧圈,击球部位一般为C点或B、C点之间。右肩略微下沉,用力方向向前比较多。若来球的下旋旋转很强,则必须增加转腰的幅度和前臂收缩的速度,以增大对球的摩擦力。
三、台内弧圈球技术
      台内弧圈球的技术难度比较大。首先要判断来球的位置和高度,根据来球的高度来决定引拍的高度。拉台内弧圈球,一般引拍的高度较高,往往与台面高度持平,甚至高于台面。击球部位一般为D点。由于摩擦球的部位很薄,因为对于下旋非常强的台内球,处理起来难度很大。而对于不太转的下旋球来说,台内弧圈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还是很大的。拉台内弧圈球,要注意用力方向向上多一些,继而向前,要把弧线拉短。
四、套胶与弧圈球
      进口套胶与国产套胶的性能不同,对于拉弧圈球的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欧洲人拉球多为拉打,因为欧洲的套胶胶皮黏性差,海绵偏软,但弹性好。使用进口套胶,球在接触到拍子之后,海绵被挤压的程度较深,海绵被压缩的行程长,这样就削减了来球的大部分旋转和力量,因此采用拉打的手法可以很好的控制来球,加之欧洲人身高马大,爆发力非常好。这样的拉球威力不小。
      亚洲人拉球多摩擦,因为国产的套胶,如狂飙系列套胶,胶皮黏性强,海绵弹性非常实在,非常大。在球接触拍子的时候,胶皮给了来球很大的阻力,而海绵被压缩的程度也不大,这样就造成的脱板速度很快。因此只有多摩擦,以旋转克旋转才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所以使用国产套胶对拉球的技术要求较高。
     随着乒乓器材的发展,国内已经生产出很多新产品,兼具了国产与进口的很多优点,对于众多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又多了很多的选择。
五、拉球的常见问题
  1.       重心后坐。重心后坐,自然使腿部力量不能发挥出来,使手臂的走向多为向上,削减了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
  2.       手臂僵硬。引手的过程中,肌肉僵硬,大大降低了控制球的能力,并锁住了力量。击球后肌肉僵硬,使力量不能全部发挥出来,并降低了还原速度。
  3.       转腰不够。只靠手臂拉球,速度、力量、旋转都有很大的损失。
  4.       抬肘、抬肩。使腿、腰、手不能协调一致,当力量从腿、腰传到手的时候,能量中断。
  5.       步法迟钝。等球,使击球点太低,使全身的力量用不到球上。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条评论

wtgzxq 2012-5-4 11:58:00
学习中,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兰山 2012-8-1 13:27:00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