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异质球拍进攻型打法比较头疼的有:
1、接发球时对方发两大角的急下旋长球或者平击不转的快速长球,后面对方就是一板暴打。
2、当对方拉弧圈到我们正手位时,如果弧线低平、质量较高,而低粘性胶面在正手位时,只好挡切或者削球防御,没有较多的变化。
3、当我们用低粘性胶面正手进攻对方追身或者正手位时,对方熟悉后用反胶挂起弧圈或者中等力量有一定质量的弧圈,迫使我方从进攻又转化为防守,将主动权自动放弃,没有体现进攻的连续性以及变化性。
对于这类问题:在反手位,当我们掌握了直拍横打技术后,如果各种衔接已经很熟练,那么反手位可以接发球抢攻,直接反胶直拍横拉,练好可以拉出高质量的球,形成主动。但是到了我们正手位,只有一招用低粘性胶面击提、刮打进攻,或者削球防御。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直拍背面的反胶拉弧圈,效果就不一样。这个问题中华台北选手曾经一直在提倡。但是因为技术质量问题、衔接问题等技术难度的制约,使得进入实用较难。最近看到一篇2001年的文献,发现正手背面拉弧圈的旋转度高于正手正面拉弧圈的旋转度,质量高了接近20%,并且做了理论解释。本人感到非常的好,经过尝试确实很容易做到,等拍了视频一并附上。
由于有了理论的支持以及我们自己实践尝试,我认为直拍正手背面弧圈球主要应当用于正手位与反手位两大角的下旋起板,在接发球阶段对于急下旋长球,除了传统长胶与防弧的接发球技术外,增加反胶直拍横拉与反胶正手位弧圈技术,加大了变化以及对对方的压迫感。此外我们主要训练正手背面上升期快带上旋弧圈球,这样我们就可以部分解决后面两个问题。因为后面两个问题如果用倒拍,因为速度太快,容易出现拍型与指力的不稳,很难保证击球的命中率(技术难度太高)。但是,我又认为倒拍进攻是必要的,这是在我方取得主动,对方回球质量较低、速度较慢时倒拍,这样有充分的时间,而且这时采用正手攻球与扣杀更好,可以打出比直拍背面进攻更高的质量。
这种打法在对付削球手时,可以采取击提、防弧拉假弧圈结合侧拐的真弧圈,估计得分率会非常高。此外用于对付单面长胶打法也是非常不错的,由于速度、旋转的反差非常大,对手比较不容易适应。对付纯反胶选手,如果王秋伊的打法融入这种技术,估计还能够涨2个球。 因为变化增加,除了正手刮打外还可以有正手弧圈接正手长胶打上旋,还有正手弧圈接正手快带再正手长胶吸短等变化。
以上仅仅是本人的初步想法,提供给长胶板网友参考。下面附参考文献(图表部分省略):
直拍四面攻打法的可行及其技术特点的研究
陈 洁, 蔡继玲
(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摘 要: 对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作了实验研究, 并对其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了解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研究表明: 1. 直拍四面攻可以用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的四个面击球进攻, 各个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以及主要技术在比赛综合运用上没有技术死角。2. 在击球速度上正手反面攻球不如正手正面攻球, 正手正面更适合于扣杀。3. 在拉球的旋转上正手正面不如正手反面, 并且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4. 正手正面攻球与反面攻球在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 在发球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要加强发抢意识, 提高发抢命中率。6 . 在相持能力上必须解决好正、反面的拉打转换, 充分发挥反手能用两个面拉打的威力。
关键词: 乒乓球; 创新; 直拍四面攻
竞技体育象社会发展一样,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 才能进步, 乒乓球运动亦是如此。创新是乒乓球技术发展的需要, 只有创新, 才能保持我们在世界上领先地位。所谓创新, 是指凡有别于以往的技术、战术、打法、球拍、训练方法或在上述诸方面以往所不曾出现, 而其功效又有利于提高单个制胜因素( 旋转、速度、力量、弧线、落点) 及其组合水平的, 谓之创新, 或称其有新意。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向近台、凶狠、积极主动进攻方向发展, 这表现在速度上、积极主动进攻意识上, 比起我们当时提倡的"快、准、狠、变、转" 又进了一个高的层次。
因此,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直拍四面攻球拍( 图1) 是一种将传统的横拍和直拍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球拍。它的独特之处是开发了正手位的反面进攻, 因而形成了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均可进攻的“直拍四面攻”。目前尚未见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本文试图通过对直拍四面攻技术, 尤其是正手反面的击球速度、力量、旋转等制胜因素上进行实验分析和研究, 对直拍四面攻的可行性及其技术特点予以论证, 使人们对这一创新技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北京顺义少体校直拍四面攻运动员8 名, 北京什刹海二体校运动员2 名( 直拍快攻和横拍快攻各1 名) 。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实验法 本文采用了个案研究法, 对少数几个水平相对较高的队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实验于1997 年4 月30日在国家乒乓球队训练馆进行。实验目的: 比较直拍四面攻正、反手正、反面在击球速度和旋转上的差异。
实验方法: 1) 选择直拍四面攻者作为受试者。2) 选用多球练习的形式, 由国家体委科研所副研究员张晓蓬供球供球, 频率约60/ 分。为了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实验前给受试者试打10球。3) 采用个案研究的实验方法, 对受试者的击球速度进行实际拍摄。受试者分别用正手正反面和反手反面各攻球10 次,在每10 个球中随机挑出3 个球进行拍摄解析, 由此得出正、反手攻球的球速。4) 受试者用正手正反面连续拉弧圈球50次, 测转仪记录球的转速, 取均数, 由此得出正手拉弧圈球的转速。
实验设备: 1) 由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生产的PD- 1型乒乓球动态测转仪; 2) Mot ion Analysis System Peak 5 录象分析系统, 拍摄频率120 幅/ s, 拍摄位置击球运动员的正侧面, 拍摄距离1 m, 曝光时间1/ 2000 s。
分析方法: 平面分析乒乓球为广州乒乓球厂特制的有色标的黑白球。拍摄现场: 1) 两台高速摄像机放在运动员的左右前方; 2)框架精度: X 方向0. 002 m , Y 方向0. 001 m, Z 方向0. 002m。
1. 2. 2 临场比赛统计法 1998 年4 月~5 月, 分别在东城体校、分钟寺小学和保定体校, 统计了直拍四面攻队员对东城体校, 什刹海二体校、保定体校、大同体校的少年运动员共60 场比赛, 其中直拍四面攻队员38 场, 各体校队员22 场, 了解双方队员在发球、接发球、发球抢攻、相持等主要技术情况, 以此来分析四面攻队员的这些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统计指标有: 发球得分率、发球抢攻使用率、发球抢攻得分率、相持得分率、接发球失分率。
1. 2. 3 调查访问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任务及要求, 走访了国家体委科研所、北京体育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国家乒乓球队、北京乒乓球队、河南省乒乓球队、北京市区少体校的部分教练员以及熟悉直拍四面攻技术的乒乓界人士, 进行了40 余人次的调查。同时, 还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了两种问卷调查。第一种问卷针对直拍正手反面进攻技术进行调查, 发__________放对象为国家队、国青队的教练以及国家体委科研所的科研人员, 共发放问卷14 份, 回收13 份, 回收率93%。第二种问卷是针对直拍四面攻整体技术进行调查, 发放对象主要是见过直拍四面攻球拍及打法的教师、教练和其他人员。共发放问卷23 份, 回收22 份, 回收率96%。
1. 2. 4 数理统计法 1) 采用不相关小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所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选定差异显著性标准??= 0. 05。2) 对比赛统计所得数据, 以场为单位用率的形式进行整理, 按统计学的要求进行显著性T 检验, 选定差异显著性标准( ??= 0. 05) 。
直拍四面攻反手反面拉打动作近似于直拍横打, 击球动作要比直拍横打更自然、舒展。从功能解剖学的角度看, 它在技术动作上不要求前臂做较多的前旋, 前臂和手腕几乎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下就可以调整好拍形, 保证了球拍在任何角度上的前倾。而不容易使技术动作结构遭到破坏。此外, 直拍四面攻反手反面攻球与正手反面攻拉的拍形转换变化较小, 反手反面攻球动作的结束, 正好是正手反面拉打动作的开始, 这样就加快了两面摆速。
2. 1. 3 正手正面攻球与正手反面攻球的击球力量比较 直拍四面攻正手正面与反面攻球在击球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3) 。
正手反面攻球的力量, 并没有受到手腕外旋角度大的影响, 一是因为正手反面攻球手腕内收的力量大, 而且正手反面攻球, 对付一般旋转的球, 前臂和手腕几乎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上就能起板, 拍形比较固定; 二是熟能生巧。他们练习正手反面攻、拉的比例要大大超过正手正面。
2. 2 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击球旋转分析本文对直拍四面攻的击球旋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验分析。直拍四面攻正手反面拉球的转速为103. 5 转/ s, 正手正面拉球的转速为89. 6 转/ s( 表4)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 有53%的人认为正手反面拉球在旋转上不会受影响; 而25%的人认为正手反面拉球的旋转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正手反面拉球的转速要大大超过正手正面拉球的转速。这是因为: 第一、握拍方法的特殊性。正手反面拉球在球拍触球的一瞬间, 手腕的内收角度比较大, 前臂和手腕的摩擦发力动作快速集中。整个动作过程拍形比较固定, 减少了压拍这一动作过程, 因此拉出去的球有较强的旋转; 第二、正手正面拉球因为在接触球时, 手腕的内旋角度太大, 手心几乎是向外,尤其是对强烈的下旋球, 手腕的内旋角度还要加大。这样, 手腕用力摩擦球的力量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同时, 这样的拍形和起板位置, 就迫使前臂在发力前要向上抬,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抬肘动作, 对中、近台拉弧圈球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拉球旋转因此受到影响。
2. 3 直拍四面攻的主要技术特点 本文通过实验分析和临场比赛的统计分析, 试图对其技术特点和有待于改进的问题作一个大概的归纳和说明。
2. 3. 1 扇面进攻 以右手为例, 当使用正手反面击球时, 球拍是从右侧方朝左前方挥动, 大臂、前臂以及手腕的转动挥摆, 不会受肌肉扭转及关节活动范围的限制, 完成攻球动作后, 开始反手位的反面击球时, 手腕的引拍动作无须外旋, 无须刻意调节拍形角度, 只需稍稍内收即是反手反面攻球的起板位置; 同样, 在使用反手反面击球时, 前臂带动手腕从左侧方往右前方挥动, 动作结束时, 前臂和手腕无须内旋, 只须稍稍外展即是正手反面攻球的起板位置和板形角度, 因此, 正、反手反面的两个技术动作衔接得比较自然、合理, 正反手反面击球的这两个技术动作的转换并不是靠食指和拇指的压拍动作来调节拍形, 而是靠大肌肉的顺势来调节拍形, 从而可以加快两面摆速。
2. 3. 2 可以加强直拍近台快攻反手位的进攻能力 直拍四面攻反手位的反面拉打动作, 近似于现在的直拍横打, 但比直拍横打动作的回旋余地更大一些, 动作更自然、舒展。因为, 它在击球时, 前臂处于旋内的位置。而且还可以方便地控制拍面的前倾角度, 有利于回击弧圈球, 尤其是退到中、远台的相持球, 拉打动作更接近于横板的反手拉打, 它不仅可以用反手反面击球, 还可以用反手正面击球, 如果是两面不同性能的球拍, 不用倒板, 运用正面和反面就可以击出不同旋转的球。因此, 直拍四面攻可以克服传统直拍快攻在相持中反手位弱的缺点, 在中、远台的相持球中, 反手位也能占据主动。
2. 4 直拍四面攻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本文对直拍四面攻队员和传统球拍的部分队员分别作了38 场和22 场比赛的观察与技术统计, 以了解直拍四面攻队员的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综合运用能力情况。
2. 4. 1 发球及发抢技术本文就正手反面发球的运用对国家队及国家青年队的教练进行了问卷调查。有69%的人认为正手反面发球的运用, 增加了旋转和落点的变化; 61%的人认为运用正手反面发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发球干扰对方, 而69%的人则认为运用正手反面发球, 能在比赛中给对方以心理压力。直拍四面攻队员在比赛中所运用的正、反面站立式高抛式、低抛式发球和下蹲式发球, 均占了一定的优势( 图4,图5)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直拍四面攻队员的发球得分率为26%, 其中正手正、反面发球的得分率占发球总得分率的14. 7%, 反手发球的得分率占发球总得分率的6. 8%, 下蹲发球占发球总得分率的4. 5%。而相比之下, 传统球拍的队员在比赛中, 发球的得分率为21. 3%, 并且很少使用下蹲发球,直拍四面攻队员与传统球拍队员在发球得分率上有显著性差异。
然而, 直拍四面攻队员的发抢得分率为43. 3%, 发抢使用率为43. 5%; 而传统球拍队员的发抢得分率为48. 8%, 发抢使用率为53. 5%。这两项指标均超过了直拍四面攻队员。在发抢得分率上, 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而在发抢的使用率上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
2. 4. 2 相持能力从比赛统计的数据中, 我们可以看到, 直拍四面攻队员在比赛中是具备一定的相持能力的( 表5) 。通过检验, 直拍四面攻队员与传统球拍队员在相持技术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包括正手相持和反手相持也没有显著差异。
反手反面拉打技术, 从击球的速度、旋转、力量以及动作结构来看, 均没有存在着太大的漏洞, 但在比赛中不稳定, 失误比较多。关键是一些过渡球处理的不够理想, 盲目发力太多, 尤其是中、远台的球, 手上缺乏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攻与拉的衔接技术比较薄弱, 导致无谓失误增加。
2. 4. 3 接发球技术 直拍四面攻队员的接发球技术, 与其他主要技术相比, 显得比较薄弱。本文对直拍四面攻队员和传统球拍队员在比赛中的接发球失分率和接发球的被抢率进行了统计( 表6) 。
直拍四面攻队员平时对接发球技术缺乏系统的训练。击球面的增多, 对技术动作上的要求也就越高, 熟练的程度就要下降, 所以, 如何提高接发球技术, 也是他们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不可缺少的一步。
2. 5 有待于改进的问题
2. 5. 1 握拍方法 “四面攻”的握拍方法, 缺少对手指力量的合理使用, 使手指的鞭打动作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 能否在握拍方法上作一些修改, 即: 将重叠的中指和无名指稍稍放开一些, 中指可以贴在球拍的背面, 近似于传统直拍的握拍方法, 这样, 拇指、食指和中指就可以灵活一点。
2. 5. 2 加强反手正面进攻 直拍四面攻的握拍方法比较适合于反手反面进攻, 但是, 目前它在比赛中基本上都是用反手反面攻拉, 极少使用反手正面攻球。因此, 在练好反手反面拉打技术的同时, 应该加强反手正面进攻的训练, 同时处理好反面与正面的衔接技术, 这也是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一步。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1) 直拍四面攻可以用四个面击球, 而且各个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它的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以及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综合运用能力与同龄的少年运动员相仿,没有技术死角, 所以, 只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 直拍四面攻技术是可行的。2) 在击球速度上正手反面攻球不如正手正面攻球。这是由于手腕的外旋角度比较大, 使肩关节的夹角相对变小, 影响了击球速度。所以, 正手正面更适合于扣杀。3) 在拉球的旋转上正手正面不如正手反面, 并且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这是由于正手反面拉球时, 接触球的中侧部, 在摩擦球的一瞬间, 手腕的内收角度大, 发力快速而集中所致。因此, 正手反面更适合于拉弧圈球。4) 正手正面攻球与反面攻球在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 在发球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要加强发抢意识, 提高发抢命中率。6) 在相持能力上必须解决好正、反面的拉打转换, 充分发挥反手能用两个面拉打的威力。
3. 2 建议 1) 本文认为“四面攻”球拍在造型上还可以作进一步的修改。现在的球拍, 正面的指柄太短, 如果把贴住虎口的拍柄加长, 使虎口能够受力于延长的拍柄, 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 发力可能会更容易些。2) 要形成一个独特的直拍四面攻技术的训练体系, 提高训练水平。3) 要拥有一支各种打法齐全的队伍,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直拍四面攻。
此外, 特别要强调一点, 任何球拍只是一种工具, 是一种外在的因素, 打法先进与否, 是由技术的先进与否所决定的。没有过硬的技术, 哪种握拍都成不了世界冠军。
参考文献:
[ 1] 李富荣. 迎挑战, 抓根本[ J] . 乒乓世界. 1998( 2) : 3.
[ 2] 吴焕群, 丘钟惠, 庄家富, 等. 1959- 1989 年中国乒乓球队夺得优
势的训练学分析[ J] . 体育科学, 1993( 3) , 48-51.
[ 3] 刘建和. 关于技术创新的几点想法[ J ] . 乒乓世界, 1993( 1) : 38.
[ 4] 徐寅生. 更新观念, 跟上形势[ J] . 乒乓世界, 1994( 4) : 6.
[ 5] 刘淑芳, 吴修文, 张若波. 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与发展[ J] . 北京体育
大学学报, 1995, 18( 1) : 54-58.
[ 6] 吴焕群. 论直拍打法创新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J ] . 中国体育科技,
1993( 4) : 1-5.
[ 7] 庄家富. 直拍快攻打法重振雄风的信号[ J ] . 乒乓世界, 1996( 3) :
26-28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