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器材发烧终结篇-----胶皮的搭配

Devil-神祭 2012-11-26 22:54:00
&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我前两天偶然看到的帖子,我感觉说的非常到位,里面提到的很多我都有切身体会,因为自己比较懒的写,所以就转贴上来,供版友参考,目的是希望广大球友能够在挑选器材上节省时间,少花冤枉钱。<br/>&nbsp;&nbsp;&nbsp;&nbsp;&nbsp;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4条评论

Devil-神祭 楼主 2012-11-26 22:54:00
&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说底板选择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过程, 那么胶皮的搭配就更是如此。虽然底板是一块拍子的灵魂, 但作为首先接触球体, 与球有最大作用面积和最长作用时间的胶皮, 它在调节整个拍子的手感和性能上,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块板的优点可能因为不当的胶皮配置而被掩盖, 而另一块板的缺点则可能因为适当的搭配而被淡化。我在挑选底板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对眼花撩乱的各种胶皮的试验和取舍, 间中有不少体会, 想跟网友们分享一下。似乎有无穷多的胶皮, 怎么去选?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vil-神祭 楼主 2012-11-26 22:55:00
&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先要了解自己现有的技术及手感程度及对器材特性和打法风格的追求。这应该在挑选底板的时候就有个明确的概念了。然后是为板搭配。其实只要把胶皮分类, 就能大大简化这个过程。 中国的, 德国的, 日本的, 无论是面胶还是海绵, 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中国的现在有代表性的就是狂飚系列配20号或22号海绵。德国造的最有代表性也最有市场的, 当然是它的Tensor, 如Revolution Fire, Tango Extrem, Rapid D’Techs,Desto F1, Moristo2000等等。 但即使是德国牌子而由德国或日本制造的非Tensor类, 如Tibhar Rapid 和 Donic JO Waldner, 由于设计理念差异, 手感也与“纯日本”的有明显不同, 尤其是在面胶的elasticity方面。日本的又有“Tension”和“非Tension”之分, 前者如Bryce, BryceFx, Cermet;后者如Sriver, MarkV 等等。瑞典牌子Stiga的胶皮虽然基本上都是Made in Japan, 但因Stiga与中国队的历史渊源, 它的胶皮有些异于日本胶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它们面胶的粘性更强些, 反胶颗粒更短些, 有代表性的就是它的Mendo 系列, 包括MP。而Stiga最近搞出的ACS(Air-Capsule-Sponge)更是一种“怪物”。Innova, Innova UL, 在轻力“搓”,“摆短”时, 制造旋转的能力有限, 而在接发球时对旋转不整么吃, 可以放心挑打,几乎有点“Anti-loop”的味道。在防守弧圈时也有这种感觉, 不论来球有多转, 都会被它迅速消化掉。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vil-神祭 楼主 2012-11-26 22:55:00
一. “中国胶”<br/>突出的体会是:中国式的面胶最好配中国海绵。Nittaku日本海绵狂3,Juic999 Elite, 甚至Butterfly Tempest, 都在短球上令人头痛, 特别容易冒高, 而拉前冲有速度缺底劲, 拉加转不易控制弧线的长短,推挡也缺力量。(我最近正手打729英之杰精品日本海绵套胶就是这个感觉,当然也有优点,手感比较柔和,弧线总体比较稳,出球速度比较快(海绵中硬的前提下)。)狂3配中国海绵尤其是20号适应面蛮广的, 在不太硬的七层板及偏软的纤维板上我都能打。但觉得最好是放在象YE这样稍薄的5层板上, 这样吃球更好, 更利于“打磨结合”及制造好的拉球弧线, 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5层板推挡方面的弱点, 尤其是在灌胶之后。狂3带22号海绵则更适合配那些不仅薄而且形变更明显的5层板, 比如, BT555, OC,YAD等, 可以靠底板的形变来弥补22号在蓄能和底劲方面的不足, 也可以用22号在速度方面的优势来改善这些板在借力方面的缺点。(换一个角度说就是,狂飙系列对比较厚,且硬,且不是很重的,击球时形变比较小的底板,可适应性相对其它类型底板来说,是最差的。)<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vil-神祭 楼主 2012-11-26 22:55:00
二. “德国胶”<br/>德国胶皮主要是指上面提到的那些Tensor胶。它们面胶和海绵都很软, 也很有弹性, 出球轻快,中等力量拉球速度和旋转都不错, 但发大力时底劲就有点不足了, 感觉太容易透板了。这在配较硬的碳素或芳碳板时最明显, 比如普碳和TBS,表现在脱板很快, 拉球弧线平直, 旋转很弱, 方向控制很差。而在配软的5层板时, 还是因为太易打透, 会觉得底板变成海绵的一部份, 深不见底的感觉, 影响手感的清晰度和对发力时机的把握, 导致球容易“发飘”, 除了没有底劲, 方向控制同样差。对比之下, 这些Tensor 配略硬的7层板时, 表现却非常不错, 手感, 弧线, 控制都好不少。既能打出Tensor的旋转特性, 又能充分发挥出7层板的那点不多不少的底劲。当然, 偏软的纤维板和略厚略硬的5层板也能有较好的效果。值得特别一提的是Moristo2000这块胶, 顶皮较厚, 磨擦力很好, 在近台时用“纯磨擦”的方式拉球也有相当好的表现, 尤其是在配较硬的板的时候。而在灌胶之后用打磨的方式拉球, 简直就是 “dream come true”;小球方面则有出人意料的控制感, 搓球,摆短很容易能回出又短,又转的球。这些方面实际上有点中国胶的某些特点。而在中台,甚至远台的底劲上, 远远超出其它所有的德制Tensor(不包括3G的Tensor, 因为我没用过, 没法说), 直追灌胶后的传统日制胶皮. 除了有点重及容易“内卷”外, 绝对是Tensor里面我的favorite。(这个Moristo套胶我自己没有用过,但是依据作者所述,应该是德套里面性能比较接近国产套胶的,另外最近听网上许多球友反映Plasma 430和470也很好,性能均衡出众,特点是不灌胶也很好打,以后有机会准备亲自试一试。)<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vil-神祭 楼主 2012-11-26 22:56:00
三. “日本胶”<br/>日本胶的适应范围最广, 与五层板, 七层板 和纤维板都能有很好的搭配。但我的经验,纤维板最好配日本胶,尤其是纯碳素的,其中Tension类的适合配手感更偏软些的板, 厚点也无妨。而那些稍薄稍硬些的板, 则配“Non-Tension”的会有更好的手感。-这类胶里non-tension的我认为有3种(下面的特性都是指在灌胶的情况下):<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vil-神祭 楼主 2012-11-26 22:56:00
1.面胶较“脆”的, 以Butterfly的Sriver系列为代表,需要发力才能打透顶皮而发挥海绵的作用,但蓄能效应最好,底劲最强。适合配较硬的7层或碳,芳碳, 能让这些板的固有底劲得到充分发挥。配稍硬的5层也行。<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vil-神祭 楼主 2012-11-26 22:56:00
2.面胶较“软”的, 以Yasaka的MarkV系列为代表,更易透到海绵而发挥其作用,但没有上面那种蓄能好,需要一点底板的帮助。适合配5层或不太硬的7层,或软一点的纤维(纯Kevlaror 纯芳基)。用Max的也可以配不太厚的碳,芳碳。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vil-神祭 楼主 2012-11-26 22:56:00
3.面胶较“韧”的, 以JO, Coppa系列为代表, 德国造的Rapid也属此类, 面胶既吃球弹性又好,容易透到底板,蓄能在3者中相对最弱,所以更适合放在反手。配各种板都不错, 但最好不要太硬太厚的, 否则弧线不好;也不要配太软太薄的板,不然会象Tensor那样“发飘”,只不过没有那么严重罢了。(关于这里提到的“发飘”,大家有兴趣可观看04年雅典奥运会瓦尔德内尔对王励勤和对柳承敏的比赛中老瓦正手防对手正手大力进攻的几个球来体会。)-而Tension类的Bryce, BryceFX, Cermet, 包括 Stiga 的 Mendo MP, 则是:面胶比上述第一种还要“脆”, 而海绵则更软些, 需灌胶以使面胶和海绵的弹性达到更平衡一点, 这样整个套胶有更好的“一体”感。它们的蓄能效应更接近上面第一种,但出球更快些。适合配吃球时间长但弹性又好的板, 板的面层最好不要太硬,我觉得Hinoki, Limba比 Koto更好。这类胶还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灌胶之后发力击球时“音响”效果巨好, 如果你想分散对手的注意力, 或者吸引旁边MM的注意力, 它们绝对是你最好的选择, 只是不要让自己的注意力先被分散了就行了, 哈哈!(关于这里提到的Bryce系列官方网站对此类套胶的描述是“不用快速胶水”也能达到甚至超越Sriver经典套胶的性能。其实专业运动员在打之前还是要刷胶水的,因为是新的套胶,也与球友反映说Bryce新买后要打一段时间把胶面“打开”后才好打,就是这个道理,通俗地讲就是新的Bryce要么多刷一些胶水把胶面涨开一些,要么打一段时间粘过几次等胶面自然张开一些后才会比较好打。)<br/>实际上, Moristo FG 的手感有点跟这类日本Tension胶近似, 尤其是在灌胶之后。我认为它是Moristo系列里的异类,与Moristo, Moristo2000的手感都有明显不同。以上关于国套日套和德套的性能归类及挑选的评述是我见过的比较全面且恰当的了,不过因为作者的发表的日期是在06年,对于一些新的或者不大常见的套胶还未包括在内,像729最新的一系列产品(相关内容本板之前有人发过帖子或者baidu搜),蝴蝶Tackifire系列等,以后有机会再发一些参考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弹指神通 2012-11-27 10:18:00
学问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