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 从丁松谈削球打法的进攻所想到的

兵乓好友 2010-8-25 06:28:00

         从丁松谈削球打法的进攻所想到的

    《乒乓世界》杂志2009年第4期以“胆大心细,坚如磐石”为题刊登了对丁松的一篇访谈,文中丁松的最后一段话是专谈削球打法的进攻的。他说:“削球打法想创新很难。从技术的角度看,接发球的技术必须强化,目前很多削球选手接发球的手段和质量都不够,我就吃了很多亏,被对方打发球抢攻太多了。……接发球上还要融合攻球选手的一些技巧。……我一直认为削球选手必须加强进攻能力,有时候可以象攻球选手那样,在前三板就把对方置于死地。”

这段话丁松说了三个意思,一接发球要融合攻球选手的一些技巧,二加强进攻能力,三发球抢攻。我针对这三条谈一谈体会:

    1、接发球要融合攻球选手的一些技巧。攻球选手接发球的主体手法是摆短,配合以挑打和提拉进攻,偶尔搓长。凡搓长,下一板都做好了防守或反拉的准备;削球选手接发球手段比较单一,就是削,下一板就准备再削防守,用进攻接发球十分罕见。对方采取的方法如是发下旋,由于削过来的球弧线容易偏低,就拉,如发不转或上旋,削过来的球弧线容易偏高,就发力扣杀。在削球一方接发球不攻的情况下,攻球一方可以放心大胆地发各种旋转球,这就对发球后的抢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记得前几年央视转播了乒超联赛张勇对削球手侯英超的一场比赛,张勇的发球抢攻打得侯英超几近溃不成军。因此,丁松说的削球手接发球要融合攻球选手的一些技巧,确是经验之谈。削球手象攻球手那样接发球摆短,而后再后退准备削,是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如能抑制对方的发球抢攻,避免从接发球开始就限于被动,利还是大于弊的。如果发现对方发不转球,必须大胆改削为攻。

    2、加强进攻能力。削球选手一般习惯削球,喜爱削球,打顺的时候真有乐在其中之感,但也要看场上形势。处于上风多削几板无可非议,如果比分咬得很紧或处于下风,那就不能一味退台死削,可攻不可攻的球应该较多选择攻。比如2009年年初一次国际乒联的分站赛女单决赛,平野早矢香对削球手帕芙诺维奇。平野由于输过帕芙诺维奇,所以这次打得十分小心。场上经常出现平野轻拉高吊,帕芙诺维奇稳削的多拍回合局面。当年的法国名将盖亭曾嘲笑这种高吊弧圈是放高球,在许多达到较高水平的进攻型选手看来,这种高吊简直就是送到嘴边的肥肉。帕芙诺维奇为什么不反攻呢?她没有这个能力吗?不是的,关键还是意识不到位。这场球最后虽然平野取胜,但胜得不容易,帕芙诺维奇只要再增加一些削中反攻,局面肯定不一样,起码平野不能毫无顾忌地稳拉。朱世赫在削球打法中属于反拉技术过硬的选手,在2009年中国公开赛他对马龙比赛的决胜局,有一个球是马龙连续七、八板暴冲朱世赫的中路,朱世赫侧身用正手连续削,最后来了一个漂亮的反拉结束了这一分的争夺。须知朱世赫反拉的是马龙发力拉的前冲弧圈,这种球都能反拉,那反拉高吊弧圈岂不是小菜一碟?从朱世赫以及丁松等人的成功看,削球选手都应该把削中反攻作为重点技术之一练好。

    3、发球抢攻。削球选手最常见的就是发球后退台,准备下一板的再削。进攻型选手则把发球轮看做是得分的主要机会,发球后能抢攻绝不过渡。丁松的发球抢攻应用就较多,朱世赫也打发球抢攻,但总是在比分落后时才用,好像有被逼上梁山的味道。实际上凡专业选手都有较高的进攻功底,但削球选手们“用”的意识太差,也就是古人说的,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削球打法现在面临困境,稳削的后果只是早死晚死,因此乒乓赛场上一切行之有效的得分手段都应该拿来为我所用,能在前三板解决问题的,绝不推后。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条评论

水逸寒风 2010-8-25 08:56:00
学习,谢谢分享
最爱乒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vhscliuxh手机认证 2017-12-21 10:47:36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