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谈乒乓球技术训练---手指运用

bihai100123 2013-4-28 08:07:00
<div class="y">1 手指运用的转变与发展 50年代前期,乒乓界前辈们对直板快攻选手的握板法一致认为:如果拇指和食指的开口过大,虽然有利于中、远台发力进攻,但近台快攻所需的灵活性又受到限制,如果拇指和食指开口过小,灵活性有余,但发力不足。而顶住球板后面的中指如果伸直,虽有利于正手的发力进攻,但反手动作又显得不灵活。若球板后面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完全收屈,手腕虽然灵活了,但攻球又没有力量。因此,拇指和食指既不要在球板前面展开.也不要合拢或重叠,球拍背面的手指也应该不直不拢的半弯屈型为宜。我接受了这些观点,从学打球到50年代中期,一直遵循着这种理论进行训练,技术上有进步,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1957年和章宝梯合作获得全国混双冠军。1959年和李富荣等同志一起横扫了欧洲乒坛,但回国后却惨败给王传耀和容国团:因此,我在技术上感到困惑不安,尤其是两边进攻和左右摆动击球时,要交换拇指和食指的发力,这种仓促中交换运用拇指和食指的发力,常使板型控制不稳,导致失误。根据当时的指法理论,正手攻球拇指要发力压球拍;反手攻球食指要发力压球板。所以,比赛时一度正手进攻好了,反手又差了;一度反手进攻好了,正手进攻却又差了。这种不定的现象,除了令我心情焦虑外,又觉得前辈的指法理论不能解决我当前的矛盾。我既不敢公开突破前辈的理论,又不甘心于名人在学术上划出的雷池。于是,我采取了悄悄地自我变革的探索。针对当时的日、欧选手,我感到有必要突出正手进攻,决定正手进攻用拇指压住球拍,反手进攻也是用拇指压住球板。这样,初步解决了两边摆动击球时,因手指交换发力而带来的球板不稳定。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我分别在北京、天津举行的国家队内部公开赛和邀请各省、市优秀运动员参加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这就更加鼓励我进一步突破和探索。直到第26届世乒赛,我先顺利过了欧洲关,接着又以全新的技术,对日本队以全胜的战绩为中国队夺得了男子固体冠军。然而,在单打比赛中,我遇到了日本的木村兴治,他在中日决赛时两战两胜,保持不败。我和他比赛,先失一局,第二局又以0:7落后,这个劣险的形势,对我来讲如坠深渊,我毅然放弃反手攻球,孤注一掷,全*步伐和正手攻球奋力拼搏,终以3:1反败为胜:这场球我是从薄冰上爬过来的,从心情上讲,我又惊又喜。惊的是虽险而胜了,喜的是没让木村全胜中国运动员。当我心情平静后,感到自己在强手面前反手攻球还是不行,虽然我拿了第26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但成绩和荣誊超过了自己的实力,反手攻球又成了我心目中可怕的阴影。 <br/><br/>1962年10月中国乒乓队访问日本,我败给了木衬兴治和高桥浩,失败的现实告诉我,不继续锤炼、提高、创新,是难以站住脚的,即:“不能新变,难以代雄”。当前,我迫切需要的是反手攻球能打出最大的掸击力,使攻球的速度和突然性加大,除了增强反手攻球威力外,还要为正手攻球创造更多杀伤力的机会。我对反手改球时的指法又有了怀疑,对用拇指压球板和食指压球板又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用食指压球板,其灵活性及发力比拇指压球板好得多。但是,我又想到,如果再次变革指法会不会引起技术上的混乱和成绩下降呢?对我个人来讲,即使变革,探索失败,也没什么。但我是国家队的主力队员,事关祖国的荣誊。为此,我感到心情沉重,压力很大;可是继而又想,如果不变革指法,我的技术出路犹如进了死胡同、到了尽头,没有出路,也不一定能够打出好成绩。权衡利害得失之后,我下定决心,再次变革指法,对反手攻球采取了由食指来压球板。这样弹击力和灵活性有了提高,可是新的矛盾又来了,攻球出界多,同时还发现这样握板,板型很难稳健地前倾,做不好一种必须的压球角度。于是,我又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为闭锁式,握扳的部位又升了一些,成为小钳型状态的握板。这样,爆发力、灵活性、扳型角度的要求都解决了。然而,技术领域的境界也是山重水复,伴之而来的是新的偏颇失调:正手攻球仍然用拇指压球板,必然重蹈覆辙,老矛盾出现。我开始培植正手攻球也用食指压球板的新动作结构,*食指和手腕来控制板型.最大限度地发挥手腕的爆发力和手指弹击力的训练;由于我对技术动作结构进行了变革,动作的形象也改变了,这就引起了一些同志善意的忧虑和议论:我面对种种议论,信念坚定.心中踏实,从1963年第27届世乒赛后,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训练这种新的击球动作。实践证明.从1964—1966年间,我接连3次取得全国男单冠军和l 965年第28届世乒赛单打和固体冠军。我觉得成绩是理想的,而动作结构实用、满意,还达到了新的境界。这个时候的比赛.我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有了一种优越和自信心,这是技术的威力,也是*实力做后盾的:我发现,我总是能打在对手的前面,对方虽然也在力争抢先上手,事实上往往抢不到我的前边:回顾起来.我是在学习、继承老前辈的宝贵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着我的技术动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也才使这种新技术发挥出它的威力,萌发了它的生命力。熔铸古人,自我一家是艺术发展的一条哲理和规律。 <br/><br/>2 手指的功能及运用 <br/>(1)手指是在臂的且前端直接触及球板,所以,无论脚、腿、腰、髋、臂、腕发力攻球时,最终都必须通过手指的调节。发力摩擦后,才通过球扳作用于球,这是每一板球的必经之道。手指的灵敏性很强,令人感到常是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因此.对球的命中率、突然性、方向性以及感觉性,都是技术高、精、尖状态的技巧能力。 (2)对球精调的功能。我做了个比喻,大臂对击球动作是粗调,前臂则是细调,手腕是微调,手指对球的作用可称之为精调。手指与其它部位的技能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细腻性、准确性、灵活性、精密性等优点。所以,手指运用好得运动员,就犹如掌握着最先进的武器,给对方以很大的威胁,它也往往标志着这个运动员已进入了乒乓球技术尖端水准的行列。 (3)隐蔽性。手指在前臂手腕的带动下,可以在发球中制造各种不同的旋转、击球的落点变化大、球路刁钻、动作小、出手快,及时变化球的旋转和方向,常使对手感到来球奇妙莫测,猝不及防。 <br/><br/>3 手指的运用法 手指的分工可谓既是职责不同,又是有机地配合个总的目的,在各尽所能、协调一致地工作着。 <br/>3.1 拇指 对于直板快攻选手来讲,在初、中级阶段,正手攻球运用拇指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是主要的依赖对象、因为拇指租而短、力量大、稳健性好.相对而言,其灵活性又较食指和中指差。从解剖结构看,拇指是2个关节.其它4指是3个关节。拇指握在球板上后,只能使用顶端的第1个关节去调节和驾驭板型.而第2个关节由于紧贴着球扳的柄,只能起到依托、支撑、负荷球板的作用。所以,其灵敏性很受限制。 <br/>3.2 食指 食指是3个关节,它骑跨在球板的外侧,不但具有力量性,而且还有良好的调节能力.因而体现了它巨大的灵活性和技巧机能。我体会到,凡是高、精、尖技术难度很大的动作.食指几乎象中流砥柱般起着作用。然而,正因为它的灵敏性极强,不容易掌握,常导致失误球。所以,有些运动员、教练员望而生畏,不敢大胆充分发挥食指对球扳的驾驭能力。为了求稳而视之为禁区.对有志的运动员来讲,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态度。 <br/>3.3 中指 中指、拇指、食指,在球板上成为了点,牢固地钳住球扳。中指往往象力量的仓库,防守时犹如盾牌,迎受和抵挡着对方的进攻力。当自己要进攻时,中指的力量又如箭发于馅那样,突然释放着强大的能量。中指的第三个作用是它能调节扳型的角度,制造旋转和弧线。第四个作用是加大击球力量的惯性.由于中指比拇指和食指更伸入球板,对于发力来讲,等于加长了轴心和半径的距离,力臂加长,惯性力量就加大了。第五个作用.中指是尝试对手来球的信号器。优秀运动员都知道,通过对方来球给中指的刺激,做为感觉和情报探测出对方来球的旋转和力量,以便对来球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br/>3.4 无名指和小指 主要是配合中指,协助完成防守时的后盾作用合其它手指加转和发力。 <br/><br/>4。手指的技巧及配台 <br/>4.1 技巧要求 要求手指能够具备高度灵敏性、调节能力以及各手指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力求达到随心所欲、运用自如的境界。上述技巧的一个基本素质除技巧外,还必须具备手指的爆发力,而爆发力的基础之一是手指也应通过训练,具有相应的力量和技能。 <br/>4.2 配合要求 反手攻球食指用力,内压球板,形成与中指扣夹住球板。拇指第1节微挺起而放松,中指随着手腕的后收先放松,而后配合手腕共同组织爆发力,向前挥击来球。在正手进攻时,拇指第l节微放松挺起,食指用力压球板.形成与中指扣压夹住球板,中指随着手腕后收而放松.板型略向前倾,在击球的瞬间,随着手腕的向前挥动,食指夹紧球扳,手腕和中指组织最大的爆发力向前挥击来球</div>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