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关于日直反手攻技术

snowttb手机认证 2007-8-25 00:05:00
原创] 直板反手正面攻的运用时机。

直板单面拉风格的球友,一般说来都是反手偏弱些的,所以,在强调步法和正手的同时,我觉得反手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一局比赛中,反手攻运用的机会也许不多,但却是这类打法中的一个形同”软肋”部位的缺口,练好了是一个得分手段的有效补充,练不好就始终会是个漏洞!所以,反手攻非得加强不可,虽然这个技术很难练,却贵在坚持的信念和勇气!

      过多的有关反手攻的技术细节问题,这里不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见以前的这类帖子。这里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反手攻的运用时机问题,既怎么样把反手攻真正的能够容入到单面拉的技术体系当中去。

     我觉得反手攻的运用可以在以下的一些实战情况中展开:

     1、侧身攻扑正手后,反手位的补板攻。这板球可发力攻,也可利用反手“兜球”利于防守,这个可以说是反手攻最常见的情形。
     
     2、我方发侧上短或不转到对方的中路时,对方晃撇我反手斜线大角度时————这也是横板对付直板单面拉惯用的战术,这时可以用反手攻直接拉打。这板球,由于对方是晃撇,角度开,突然性强,所以我若强行侧身势必难度极大,所以最好是用反手直接进攻。
     
     3、我方上步对正手位之短球运用挑打或快点后,对方快压或推挡我反手位空挡时,可以用反手攻快速过度衔接,利于战位调整,形成攻防转换的连续性。当我挑打对方的直线的时候,对方快压我反手空挡,是直板单面拉打法较为难受的一种情形。若用正手连续,则对步法移动要求极高,若用推档回击则又难免会被动转守,连续发力难以为继,所以这时反手攻是最好的手段。
     
     4、推挡中转反手攻。这个可以说是反手攻最难练的一个套路。想当年也只有韩国的刘南奎有此绝技!这个套路说难,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就难在推挡和反手攻,其实是各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技术。二者无论是从站位,重心交换,到步法的移动都不相同。这也是现在困扰有关到底推档能不能容入直板两面攻打法(类似现在的王皓)争论由来以久的话题。推挡中转反手攻,运用的关键是在于步法的移动,这个问题我还在摸索之中。
     
     5、对方发我正手之下旋短,我方回摆或挫长到对方的反手位,对方回搓我反手底线长,这个时候可以用反手直接拉打。这个技术也是极其难练的,记得98年的时候,刘国梁,阎森等人在比赛中还经常运用这个技术。待到后来直拍横打技术成熟以后,国内就几乎没有人再会用这个手段了,现在估计只剩下了韩国人还会继续这么干。这个球虽然难度大,但打上了对对方的威胁也大,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着来摸索练习一下。

      以上是这段时间练习反手攻的一些心得,希望我的这些体会能对坚持打日直的朋友有些许帮助,这也就能够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了。

[ Last edited by 革命军中马前足 on 2006-7-7 at 14:29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5 13:37:54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0条评论

燃木刀 2007-8-25 10:4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了,对精英很失望,还是我认识的精英吗,还是自己眼力有问题...热情,只 会冷却,失望,依旧失望...然而过去,也只是生活的一个插曲而已,不要有牵挂了,老死不相往 来...我无法改变别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论坛依旧是论坛,只是物是人非,香味不在...
snowttb手机认证 楼主 2007-8-25 00:08:00

[转帖]如何练习反手攻 庄则栋如何练习反手攻

庄则栋


反手攻是我国独创的打法,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宝贵的实践经验。我国各种打法不但花色品种齐全,而且具有各种流派的世界水平,这就为直板两面攻的发展与提高创造了条件。

1  反手攻的独特作用


有全台发起进攻的能力   


1.1有反手攻球能力的选手,既能在左方组织进攻.又不会使右方区域出现空当,无后顾之忧:

一旦对方死盯住左方时,则可以用反手发起攻击:这样,两面攻选手的台面是“无被控制区”,也就是说,能够全台发起进攻.就像全天候飞机一样不受制约。另外,由于直板反攻动作小,出手快,突然性强,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1.2  先发制人,打在前头
比赛中,第一回合的较量,很多来球在反手区区域,借以控制对方的攻势。此时.常见两面攻选手都凌厉地用反手起板攻球,这就比用步法侧身让位用正手进攻来很快,缩短了回球时间。从而先发制人打在了前头,形成抢先上手,在节奏、时间、速度上破坏了对方打法的程序,赢得了主动权。


1.3  速度快    快攻打法,贵在神速。前三板争夺往往是习惯于在反手部位进行,用反手攻全身动作小,出手快,即使力量上虽然稍小一些.然而往往在速度上使对手猝不及防,因为很多球不是由于力量稍大而丢失,常是速度稍快,导致跟不上节奏而失误。


1.4  对付弧圈球的积极手段    弧圈球出现后,对来自反手部位的弧圈球最初是用控制性的减力挡.力争少让对方拉出弧圈球。后来又在实践中用吸、挤、推侧旋、变直线等手段。上述方法属于防御性手段,是等着球来碰板,如果能用反手去带、快拨、扫攻去还击球,则能在速度和力量上给对方以极大的威胁,同时,它又是属于进攻性的以球板主动挥击迎击来球,从而进入了反攻和积极攻打弧圈球的一个技能境界。


1.5  由被动变主动的手段    削球选手往往先用削球控制使对方反手,使之不能侧身发动拉杀,然后变线,遇角调动你,乘你弥补空当拉或搓球过渡之际,伺机反攻,使进攻选手显得很被动。此时,用反手突然起板袭击.就能摆脱控制,打乱对方部署.往往变被动力主动:又如,对攻中,对手先打左、后打右.左推右攻者势必扑出去右角对攻,此刻,对方又攻自己左方,左推右改选手只得用中、远台的挡球招架、过渡,从此等于被对方咬住.陷于被动。如果是反手能攻,对来自左方的球用反手进攻,自然比挡球威力大,也可能转化为一种反击的成功。


1.6  抢先破坏对方的战术意图    用发球、发球抢攻、推挡、弧圈等手段先盯住反手区域.实质上是抓住了只能防守和应付,而无法进攻.等待着习惯的搓、挡、推来施展进攻意图。根据此情况.若能以反手起扳进攻,打出对方习惯之外的攻球,必然破坏对方战术意图。

2反手攻打来球的动作结构


2.1  打下旋球    两脚平行站位或左脚稍前,两膘微微弯屈.大臂和肘关节*近腰腹,左肩稍前,右肩略后,板型垂直或赂后仰,由大臂发力牵引小臂,击球的瞬间小臂发力.臂由左后方向右前方挥动,运用爆发力,手腕配合外旋,以肘关节为轴,击球下降前期时球体的中部:高于网的球少摩擦或不摩擦,低于网的球,先摩后拉,制造一定的上旋.其目的是保证球能越网。同时,左右脚平行站位,也是为了能够更快地配合和发挥正手进攻的威力:


2.2攻打一般上旋球


2.2.1扫攻  

右脚稍前.左脚稍后.两膝和腰微弯,大臂和肘关节*近腰腹,右肩略前,左肩略后,小臂与台面平行,以肘关节为轴.肘尖朝下方.大小臂之间的角度约90。左右。球扳略高于来球,由大臂发力牵引小臂,由左后方往右前方爆发用力击球,板型垂直或略前倾,手腕配合外旋.在来球的上升或高点期时,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2.2.2中近台的小臂弹击 

 两脚平行站位,击球之前,肘关节不再*近腹膜,而是先将肘关节向前方支出,后引球板,板型垂直或略向前倾,击球前的瞬间,肘关节用力由左前方往后回收至腰腹,球板都是由左后方向右前方迅速挥击;同时手腕配合外旋动作.击球上升期或高点期,手腕配合前臂,突出发挥小臂爆发力的弹击。根据来球性能,摩擦与打球比例恰当地结合运用,从动作形态上看,一般是尺距击球法。


2.2.3  手就近台弹击  

这种弹击.基本上是小臂配合手腕.以手腕爆发力来击球;来球前.手腕和小臂放松.略往后引,却内涵着爆发力,板型略前倾,根据要求的旋转程度,高低,摩与弹结合运用,动作幅度较小,常用尺距、半尺距法击球。


2,3拨打弧圈球


2.3,1  快拔  当对手把弧圈球拉到自己反手时,要收腹弯腰,右肩略低而稍*前,左肩略高而稍*后,前臂与台面平行.稍借来球的前进力,板型要前倾,按压来球的中上部.击球的时机要拿握在球落台后,刚要反弹之际,用爆发力把球快速拔带过去。触及球时,运用手腕力量对球摩打结合,以打为主;


2.3.2  扫抽  

当对方把弧圈球拉到自己反手时,先收腹弯腰,右肩略低而*前,左肩略高而*后 ,前臂与台面平行,球板向后引伸,高于来球,板型略向前倾,以肘关节为轴,用内台的爆发力弹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2,4  中远台攻球   

 右脚稍前,大臂带动前臂,以前臂为主,手腕为轴,大、小瞥之间的角度约为120’。击球前,肘部先向前方支出,即将击球时.支出的大臂猛往后收,前臂则向前用爆发力击球。运用三尺距法击球,然后刹车,板与球接触的瞬间,摩擦与打击球相结合。手腕配合爆发力弹击,光摩不打稍稳而凶不足,光打不摩康稍凶而不稳,摩打结合,才能凶猛兼备。击球的时机在来球的回落期,除爆发力运用外,腰部也要用粮打式发力相配合:在发力攻时,需要调整好身体重心,对来球呈居高临下之势才能攻击有力。


2.5攻打直线球 

   攻打直线球与攻打斜线球的动作略有变化,球板不再是击球的中部偏左,而是击球的中部偏右,肘关节也不再是紧贴腰腹,而是稍微离开腰腹一些;两脚的站位也有变化,初级训练阶段,应该右脚在前,高级训练阶段,应是两脚平行或左脚在前一点。攻打直线球,主要是以落点变化而取胜的,所以动作应该有隐蔽性。

3 反手攻球的练习步骤和方法


3、1  上台前的训练    初学反手攻球者,可以先不上球台,认真观察击球动作,进行空动作造型练习,然后再上球台。


3.2  从少到多    正确的动作,先攻后打没有旋转落点变化的球,以及力量小、速度慢的球。随后,逐步提高击球的数量。


3.3  从小到大    这里主要是指攻球力量的增加,没有重板是打不死对方的,但是初学发力时,容易使做功的肌肉群紧张、僵硬。因此,要在能打较多回合的基础上,进行发力攻的练习,或用拉中发力抽,连续抽,拉中突击或用多球的方法集中练习。


3.4  由易到难

    不同性能的来球有着不同的规律,相应地要求反手攻球者要用不同的动作去回击。因此,除对各种球的性能和规律能适应和掌握外,只有下功夫分别对各种来球进行难度大、质量高的练习,先由从速度僵、力量小、旋转弱,再逐渐去加速、加力、加转,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5  死线活练 

  线路是固定死的,但球运行的速度、力量、落点、旋转却是变化的。要求制定出提高的指数、质量要求,使之能逐步适应、过渡到进行对攻、反攻的境地。


3.6  正、反手攻球的配合

    反手攻球虽然有时可以直接得分,但不如正手攻球的力量大,杀伤力往往是由于反手攻球以突袭和速度打出了主动性后,再由正手大力扣杀得分。这个有机配合要贯穿在乎时训练中,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要明确:反手攻球是为了全面的最终胜利.而不是为了打反手攻球而去使用反手攻球。


3.7  中路追身球的训练

    中路迫身球是直板两面攻选手感到困难和薄弱的区域,除了运用“三急”法小臂爆发力击球外,还要对腹膜的左、右转体让位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和多球的实践练习。


3.8  反手接发球的训练

    接发球要从稳字上着手、凶字上着眼。要先吃透来球的规律,然后再求适应,用中、小力量去回击力量、速度、旋转、落点变化不同的球,渐渐学会主动抢先上手起板,发挥反手攻的威力。抢攻要注意充分利用仍旋球的反弹上升力。为此,加强攻击力,对来球可使用“弹劈式”(弹击球,使球带下旋)攻击法,但对下旋来球要注意它的下坠力。进攻时应先摩再打,制造出一定的上旋,减少失误。

3.9  反手发球抢攻训练 

   发球抢攻是开路先锋。从自己配套的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前三板争夺,在比赛中可以说是必经之路。本着练为战的原则,发球与反手抢攻必须有几套熟练零握的单个技术,并且成龙配套。对这些内容要有目的、有指数要求地反复练、力求打在前边、直接得分或打出优势效果.


训练中要注意:

(1)看准来球的旋转程度,准确掌握摩与打的比例与配合,

(2)以下旋手法发下旋球,使来球规律化,力争以快速度、抢先上手,然后再伺机扣杀;

(3)用下旋手法的形态,发出不转或则上旋球后,则可以准各采用弹劈式的攻球摧毁对方,(4)发近网小球,使球第二跳不出球台,可以施展台内手腕、手指弹击法抢攻;

(5)抢攻时,收效较大的进攻落点,常在对方中间偏右的部位。


3.10  连续进攻训练

    连续进攻是把激烈的搏斗推向高潮,争取最终胜利的手段。所以,对于反手的连续进攻要有砸!砸!砸!砸透对方防线的气概和实力,这种连珠炮式的连续攻必须以基本功做后盾,只有刻苦训练,没有捷径。


3.11  发力攻和借力攻的单独练习和配合 

   打出大、中、小的力量是反手攻球必不可少的技术。

只会一种发力是不够的.练好拉中突击、搓中突击、发力对攻、杀机会球等是重要的基本功,要反复练。如以100个球为一组,训练时统计出成功与失误的比例以及失误现象(出界、下网),再从失误的数据和现象中找出因果关系,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练,逐渐提高击中的力量和比例。同时,也要注意到发力攻和借力攻的单独使用和配合。

我们常看到,有些运动员打了一板反手发力攻后,对方挡回一个近网小球,无法再连续发力攻,以致出现慌乱,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往往因为发力攻时动作大,还原慢,缺乏重扳扣杀与轻拉的配合练习。习惯意识上也认为,发力重杀之后,生死已定,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另一种现象是连续拉后,却不能在出现机会球时重扳扣杀,而贻误战机,甚至被对方反击。这却反应出发力攻和借力攻的单独使用和配合使用比较差,应当在练习中加以解决。


3.12  斜直线配台的训练   

(1)单线球的训练。在直线、斜线的单线训练中,还要逐步发展、提高对不同速度、旋转、力量、落点来球的适应和进攻能力。 

   (2)对来球进行斜线——直线——斜线——直线的初级配合训练,逐次要求在反复训练中提高质量,接近实战需要。

(3)对来球进行数板斜线——数板直线——数板斜线的训练.再提高为数板不定的无规律变线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

3.13  训练中注窿的问题 

  (1)从简到繁。

逐步适应和提高攻打不转、下旋、上旋、不同力量、不同速度、不同落点的来球,对这些内容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攻打高难度来球,应该埋下头来,由简易内容到繁难内容,步步为营,扎实挺进。   

[2]从有规律到无规律提高。

只有对规律性很强的来球.在旋转、落点、力量、速度等变化适应中掌握.再升华到运用自如,轻松而又有余地时,才算有了一定基础,方可开始摆脱有规律性来球,进入无规律来球的训练。 

  (3)从适应变化到配合使用。

从适应一种单一性能的来球到逐步适应多变来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组织起自成一套或几套的变化球路.综合熔铸,单独运用,组成自己的单个技术。 

  (4)组成以发力攻为主的格局。

发力攻是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攻击和摧毁对方的手段。

借力攻则是作为来球的缓冲、过渡,在相持和由被动转主动时的一种手段。

这两种技术素养缺一不可.而尤应以发力攻为主组成两面攻的格局,切不可平分秋色.更不能本末倒置 。

snowttb手机认证 楼主 2007-8-25 00:06:00
业余选手如何打造自己的技术体系。

  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业余选手跟专业的运动员相比,技术上的差别究竟在哪里?是不是专业的一些技术,业余的就应该都努力的去向专业的靠拢,或者说去盲目的模仿专业?

  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有着十几年球龄的业余高手,有时候居然打不过在业体校训练了几年的大概就是十来岁的孩子。有的即使能赢,也主要是靠经验,靠一手好的发球,正所谓是:上下其手,“骗”赢了再说!但实际上场面还是很被动的,甚至可以用狼狈不堪来形容。很多人不禁感慨:呜呼!自己也是天天打,人家也是天天打,如何水平跟时间的付出如此之不成比例?可仔细一想就会明白了:业余的无论从训练的强度,训练的手段,正确的理论指导,训练的针对性还是到训练的对手,环境和氛围以及来自教练家长的压力等方方面面都无法和那些专业的运动员相提并论。人家之所以叫做“专业”,从技术环节上来讲,每个技术细节都要经过了千锤百炼,始终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刻,从有规律到无规律的训练法则。而业余很多时候则正好相反。所以业余的想打好球,就不能盲目模仿专业的一些相对而言华而不实,没有什么实战价值的技术。而是要针对业余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量身定造出一套适合自己,实战价值高的技术体系。

  大家都在业余的圈子里滚打多年(包括前专业退役),各式高手,各路高人,各式之希奇古怪打法想来一定都见过,经历过不少的。但我们若是抛开输赢不论,有那些人能真正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亦或本地、市各种比赛,总能打入前八之高手们都有什么样的“能力”去赢得比赛呢?他们的技术是否都很全面而没有漏洞?我们常常谈论某某人,正手一板拉冲发力凶狠,或发球变化莫测,或搓球稳健,防守扎实,或推宕过硬,绵里藏针等等。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我们谈论的话题?就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决不是全面到无懈可击甚至是可以说是漏洞明显,但他们在技术上有风格,有特点且很实用,经的住考验。想想这些问题就会给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有相当实战能力的人,必是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打造了一套可行性,实战性,适用性强的技术体系,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技术风格。

  业余如何打造自己的技术体系,又如何去培养自己的技术风格,这是个大话题。而且,每个人的喜好,条件不同,就不能一概而论,通行适用。本帖子只是就这个问题,做些探讨性的开发,以期抛砖引玉,去伪存真。

  业余之实用技术一:摆短不如搓长。
平日里,大家总是喜欢评论马林的摆短如何之精妙,老瓦之控制如何出神入化,但这些对我们业余来说要想熟练掌握起来确是有着极其的难度,即使平时练的很好,你却发现真正到比赛时候你能用到的却不多。这里我们就要面对一个问题:摆短在业余比赛中到底实用不实用。
个人以为摆短是一种非常精致,对判断和手感要求非常精细之高难技术,不经过旷日持久之磨砺是很难熟练掌握的。我们都知道,摆短是用来处理台内下旋短球时的一种控制技术,(接发球时用的最多)而非直接得分之进攻技术。摆短的目的在于抑制对手的进攻,而为我们的进攻创造条件。这就决定了,要想用好摆短技术的前提条件是:(1)对方发球是较强烈之下旋,且不出台。(有人说上旋和出台球也能摆短,就这个问题,属于个别情况,这里不做讨论)(2)摆短后对方回摆或搓长以后必须要有后续的进攻手段,或挑打或抢冲。而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在大多数业余比赛中以发高质量不出台之下旋短者,少之又少。反而以半出台或长球为多。即便有短球发的好,也多是不转或上旋居多,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挑打,为何还要选择摆短?在这里我没有任何贬低摆短在技术上的价值的意思,而是要看运用的时机是否合适。毕竟人家发了个不转的低弧线短球你也要摆短出高质量是有相当难度的,弄不好冒高就会被一板拍死了。况且比赛时候大家手都硬,不如平时放松,即使你平时摆的很好,能保障比赛也运用自如吗?

  摆短说完了,现在说搓长。
搓球技术比较好掌握,简单易用,所以往往为大家所忽略。其实搓球是比赛中非常实用之技术。
对搓球的要求,我觉得首先是稳和低,其次才是转和长。只要你能搓的低,即便是不转对方都很难发力拉打的。另外学好拧搓和撇搓,在实战中将会有很理想的杀伤力,尤其是“拧挫”到对方正手位的球往往可以直接得分。球带外拐,节奏突变,对侧身好的选手,“拧搓”运用的好,能极大的化解其技术上优势。

  业余实用技术之二:快速抢拉半出台球。
所谓半出台有两个含义:一种是球出台了,但出台不多,二跳刚出边线。一种是球没有出台,但球二跳接近底线且偏高。这种球在业余比赛的发球中非常多见。业余的发球没有经过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往往是想发短却发不短,加之比赛的紧张情绪,往往是半出台居多。抢拉半出台球用好了,会给对手的发球伦次造成很大的压力。抢拉半出台球在技术的要求是:1、判断要准确。2、动作要果断,决定出手了就毫不犹豫。3、引拍不能大拉手4、摩擦必须充分。

  业余之实用技术之三:前冲不如高吊。
论坛里讨论如何发力拉冲的帖子很多,大家研究的也很深。这里就技术上的细节,不讨论。前冲想必大家都用的很多了,但不是我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业余中有多少人能真正高质量的前冲,至少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是这样。只有一两个个别的天生爆发力、协调性极好的人,机会好的时候能拉出与专业相比肩的前冲。大多数人包括那些号称冲球暴力的人,和专业的弧圈比起来,那可以说根本就不叫前冲,充其量可以称之为“暴打”或“暴拉”吧。但我却见过,纯业余中高吊拉的极好的人,其高吊之转度,其落点之刁钻,可是说比之专业有过而无不及。高吊拉的好的人并不需要天生的良好爆发力,需要的是出色的手感和击球时机的准确把握。在实战中,高吊的效果也往往比前冲好。比赛时大家都紧张,谁也别笑话谁,胳膊腿都发硬,这样的话高吊一般是很难防守的,一般都会直接得分或架出高球来,下一板被对手发力扣杀。而前冲往往被防回来,自己动作都来不及还原。

  业余之实用技术之四:发球。
发球是进攻的开始,在所有技术里面发球是最不受对手控制,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技术。同时发球无定法,很多时候,教练无法把发球的奥妙完全传授给学生,原因就在于发球的学问最为深奥,很多时候,发球不止要练,更多得还要靠自己去发掘,去探索,去钻研。

  仔细观察自己周围的业余高手们,你会发现有一些人技术上其实没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就是能够赢球,就是很多人都跟他就没法打,甚至有些专业的运动员头一次跟他交手,都不占上风。其实这些人,真正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发球。他发球的时候通常情况很简单:一发,一拍,结束,得分。自己的发球伦次了,好不容易,辛辛苦苦,通过多板得了两分,等到对方再发球的时候,很轻易的又被追上。对方始终都在给自己以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体现在分数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当比分僵持不下,到了关键分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还是发球好的人占优!所以我们不能再对发球的作用有所轻视,在业余的技术体系里,发球要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地位。

  发球的练习,对业余来讲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即便是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用多球来练习。用多球的好处以前很多人都说过,这里就不提了。但多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比较枯燥,能坚持长久需要很大的毅力。其次是检验不到发球的效果。尤其是旋转的效果,不能完全看出来。再次是不能跟抢攻结合起来,配套成龙。所以多球练习以后,还要多打实战,在实战中检验发球的效果,然后找出问题,用多球来改进和巩固。实战中为了检验发球的效果,就必然要舍弃一些自己擅长的技战术,这时自己可能会感到很别扭,也会输一些球,但这时要坚定自己练习发球的信念不动摇,不要太在乎比赛的结果,因为你的目的是为了练习发球。长此以往,循环往复,波浪似前进,螺旋似上升,可以相信你的发球功力一定会日新月异的。

  业余之实用技术之五:快带弧圈。
这个技术之所以要放到最后来说,是因为这个技术最难练,而且单独使用没有意义,一般都要和高质量的搓长配合才能体现实战的效果。另外平时练习可以,真正到了比赛是否敢用此技战术也是个问题。对弧圈的防守大多数人都喜欢挡,但单纯的档在实战中毕竟威胁还不够,因为挡速度慢,落点易判断,对手容易连续进攻。而快带是一项攻守兼备的技术,对质量不高的弧圈,能够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使他不能连续高质量上手,可是说,快带技术是形成攻防转换的重要的环节。但快带也是很难练习的,主要是练习对手的问题。有多少对手愿意配合你练习快带,又多少朋友有耐心陪你拉出各种弧圈和不同落点的球任由你去练习快带呢?

[ 本帖最后由 革命军中马前足 于 2006-9-13 09:00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星使  2006-9-12 21:35  威望  +5  此贴立意深远,内容详实,值得学习与交流 .
星使  2006-9-12 21:35  金钱  +108  此贴立意深远,内容详实,值得学习与交流 .
闪光-8 2007-8-28 08:40:00

楼主辛苦,赞一个!

有一个反手攻威胁那是相当的大。

custard手机认证 2007-8-28 12:37:00
好帖子!!!!!
见试一下 2013-4-23 19:08: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332122 2013-4-24 09:37:00
这个讲得好 打日直必须要有这一板 有时候不用多 就一板足以
球板:一代柳白金、红标柳承敏G-MAX、CYPRESS-MAX 套胶:蝴蝶T64、斯瑞沃M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直板老狠了手机认证 2013-4-24 18:24:00
反手确实很重要,尤其是日直的反手,没有一板很强的反手很难立足
主板:MAX+斯沃瑞L 05 副板:五轮柳+05 备板:五轮金+大巴 clcc vis szlc [replyview][/replyvie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朝鲁 2013-4-25 11:59:00
楼主发的帖子特好了,努力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