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浅谈推挡

bihai100123 2013-4-20 08:03:00
 浅谈推挡
<p><font size="4">直板推挡技术大家并不陌生,但恐有部分刚入门或入门不久的球友对此项技术尚不完全了解。现把本人的一点浅薄所知写出来,希望对直板球友能有些许帮助,横板打法球友有所借鉴,此愿足矣!<br/>一.挡球:挡球技术是乒乓技术的入门基础,动作虽然简单,却是乒乓技术的核心。挡球按技术内容可分为借力挡(也称平挡)和减力挡;按击球位置分为正手挡和反手挡。</font></p>
<p><font size="4">(一).借力挡<br/>1.反手借力挡:指反手正面挡。<br/>基本要领:站位稍偏左,距台45-55cm;双脚分开略比肩宽,左脚稍前,双足跟微虚,双膝微屈,收腹含胸,身体前倾;右臂自然弯曲,引拍至胸前,小臂外旋并配合腕部使拍面稍前倾(约25度,下同)。(这里要说明的是部分初学球友在控制拍面前倾或后仰角度时,不是利同小臂与手腕的自然配合,而是用姆、食指对拍肩的压力大小来调整,这是不合理的,这样会使小臂与腕部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腕部的灵活和及小臂的正常发力,也不利于正、反手的及时转换。正确地方法应主要以小臂及手腕为主,姆、食指只是小范围的辅助微调,这个问题应引起注意。)回到要领上,当对方来球从台面弹起时,用身体控拍迎向来球。(注意:有球友不是用身体带手臂前移,而是伸直手臂去"够"球,是不对的。)在来球弹起的上升后期(高点期已有些晚了),触球后中部,击球时只以小臂和手腕轻微向前用力,主要是借助来球的反弹力将球挡回,击球后迅速还原。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应有重心迎前时左脚前掌及收拍时轻微后移至右前掌的感觉。<br/>2.反手反面挡:是直拍横打技术的必修课,基本要领同前。<br/>3.正手挡:站位及基本要领同正面反手挡,只是来球时右脚需迎前,同时重心也轻移至前掌上,应注意有感觉即可,以利还原。<br/>(二).减力挡:对付弧圈球的一项较有效技术,动作小、力量轻、落点近、弧线低、基本无旋转。<br/>1.反手正面减力挡:在反手位来球上旋较强或力量较大时,可控制和调动对方。<br/>基本要领:站位、引拍、迎前等同反手借力挡。在来球的上升期,以前倾(约50度,下同)拍形触球的后中上部(时钟的1-2点之间,下同),触球瞬间,小臂与手腕轻轻带球后移,以减小来球的反弹力(即减力),使球轻轻地过网后,迅速还原。击球过程中应明显感觉重心迎前时轻压左脚前掌及减力时的轻后移至右前掌的过程。<br/>2.吸短:与搓球技术中的"摆短与搓短"并称为"三短技术"之一,适用于来球弧线较高的上旋或不转球,尤其是对方中远台及远台放高球时,可调动对方被动上前。<br/>基本要领:站位同上。当来球从台面上跳起并落点距网较近时,视来球方向迅速迎前、视来球高度"高手引拍",以前倾拍形(角度同上)从上往下迎球,当来球弹起高度高于网高时,触球上部(时钟1点)至顶部间,触球瞬间,以身体控手臂、小臂与手腕控拍"带球"向后上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应视来球速度而定。速度过快,球会不过网;移动速度过慢则会出现"机会球",给对方造成进攻机会,甚至直接出台失分。注意:引拍高度一定要明显高于来球,故有"压球吸"的说法;移拍速度要适当地快于来球速度,以确保"吸短"的效果。<br/>3.正手减力挡:基本要领同反手减力挡,但要注意步法的移动使身体及时到位,确保迎前。<br/>借力挡与减力挡的重要性前面己经说过,然"借、减"两项不可偏重,须齐头并进、同时掌握。我个人的观点是:不会减力者,必定不会发力。所以借力挡和减力挡一定要极熟练地掌握,没有专项训练过的球友,"不妨回一下头",及时补上这一课。熟练掌握后,定会有新感觉。 </font></p>
<p><font size="4">二.推挡:推挡技术也是在"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借力与自发力的合力回球的一种既可防守和控制,又可辅助进攻的一种基本功底。<br/>(一)基本的推挡技术:<br/>1.快推:动作小、球速快、落点活、稍带上旋,推挡技术中使用率最高。<br/>基本要领:正常稍偏左站位,两脚平行或右脚稍前,双膝微屈、收腹含胸、身体前倾;右大臂和肘关节自然靠近身体右侧;手臂自然弯曲,引拍至腹前或略偏左;前臂外旋与手腕配合使拍面稍前倾 (角度同上);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小臂和手腕向前迎球,上升前期,以稍前倾(角度同上)拍形,推击来球的中上部(同上) ;击球瞬间,前臂与手腕在肘部的"挺伸"及"前送"下,自然地向前兼略上发力,并主要借用来球反弹力快速回球;击球后,随势挥拍并及时还原;击球及还原过程中,重心在双脚上应有由后向前再向后的移动感觉。这里应注意肘部的正确运用。<br/>2.加力推:球速快、力量重、落点活、略带上旋、威力大。<br/>基本要领:站位、控拍同前,身体略左转,小臂外旋使拍面稍前倾(角度同上),收肘引拍至左胸前,应与网高同高或略高;来球弹起时,身体重心略上提;以转髋带腰带手臂控拍迎前,在上升后期至高点期,以前倾拍形(角度同上)推击来球的后中上部(同上);击球瞬间,在髋、腰的协肋下,后中指突顶球板、大、小臂之间夹角快速打开、肘关节快速前送、手腕配合用力向前下方推压;击球后,随势挥拍并及时还原;击球及还原过程中,重心在双脚上应有明显的由后向前再向后的感觉。由于加力推挡的发力方向是由上向前下,身体重心有高低变化,所以也有"高压推挡"的叫法 。这里应注意的是,引拍时与击球时拍形的变化及身体重心的变化。<br/>3.推挤:球速快、弧线低、尤其推斜绒时角度大、带较明显的左侧下旋,由于触球时基本避开了来球的强旋转区,所以常用于对付弧圈球或球速较快且带上旋的发(奔)球。<br/>基本要领:基本站位及引拍同快推,不同处是小臂外旋的同时需上提,但引拍高度又低于加力推。当来球从台面上弹起时,小臂与手腕向左前下方迎球,上升前期,以稍前倾(角度同上)的拍形推击球的中上部;击球瞬间,前臂、手腕控拍向左前下方发力;触球时,手腕与小臂应同时稍有旋内动作,以加强旋转;击球过程中,重心应有前后移动的感觉。这里要注意的是,基本掌握后,击球时间应有灵活掌控的提前,以便借力来制造旋转,同时触球时的起点与借力摩擦过程一定要切实保证。<br/>4.侧推:侧推由推挤有相通之处,即同是尽量避开强旋转区,触球侧面;不同处是可以利用手腕来调节拍面迎球方向,不但可以左推,也可以右推。既可上推,亦可下推。<br/>基本要领:站位与引拍基本如推挤。<br/>(1).将上旋推成下旋:小臂略内旋并提起同网高或略高,使拍面微后仰;来球从台面弹起后,小臂和手腕向前下方挥拍迎球,在上升后期至高点期间,推击球的中部,击球瞬间,大、小臂及手腕同时向前下方用力摩擦。<br/>(2).将下旋推成上旋:引拍稍低,持拍手指稍紧、拍形垂直或微后仰;来球从台面上弹起时,小臂和手腕向前上方挥拍迎球,在上升期推击球的中部或稍下;发力时,体现在手指上的腕力和小臂同时有旋外的吃球动作;击球瞬间,腕力与小臂挥拍先轻上(腕力与小臂)后重前(大臂)顺势用力摩擦;另有一种半推半搓手法,准备在后续"浅谈搓球"中介绍。<br/>(3).推左、右侧旋:与推挤基本相同。在来球上升后期至高点期,用手腕调整球拍迎球方向,以后中部为触球始点,顺旋转或逆旋转摩擦球的左右侧面,以制造侧旋和控制落点;实践中,左侧旋较多。有"滑板推"的叫法。<br/>个人所知的推挡技术介绍至此。还要说明的是:1.推挡技术与其它技术一样,手腕的发力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观点是腕力应明显体现在手指的控拍上,尤以"中指的顶板"最为重要,这样"吃球"才会"实"。2.同样要重视肘部的作用,肘部的"收"与"开"及"前送"是推挡技术发力环节中与转体发力是密不可分的 ,尤其是肘部正确的"前送"动作要注意。3.身体右半部发力时,左肩、左脚等应有相应的"刹车"作用,以利正确发力及还原。</font></p>
<p><font size="4">以上是个人对推挡技术的一点浅见,仅供球友们练习时参考,也请大家点评、</font></p>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