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什么叫“吃球”,如何体会“吃球”的感觉?

卓头 2015-11-15 10:29:01
乓网精华:
摘要:
1)吃球的感觉不是球在拍子上的停留时间的长短,人没有能力辨别0.1s级别的时间差;

2)摩擦越快,吃球时间越短;这和碰撞的结论是一致的;如果把拉球理解成法线上的碰撞和切线上的摩擦,法线上的碰撞决定球的接触时间,也就是摩擦越快,接触时间越短

3)吃球轻重的手感就是取决于球拍和球的相对速度;吃球感的清晰程度由稳定的制造拍速的能力和肌肉放松程度共同决定的

4)稳定的制造拍速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引拍+瞬间发力”,而敏锐的感觉能力来自击球瞬间发力后的放松程度;

5)认识你的发力距离,通过“引拍+瞬间发力”来稳定制造一个合适的拍速在你的有效发力距离处击球,击球后迅速放松,清晰的感受到吃重这个过程就是吃球的技术。

加速追球的一个形而上的逻辑就是,不加速怎么吃得住球?吃住球,有时候也叫做持球,吃重,或吃球(以下简称吃球,此吃球不是吃接发球),持住球(意思是延长摩擦时间)。吃不住球怎么能摩擦?
目前坛子里还木有人给吃球一个定义,大多数人基本上把吃球理解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是一种感觉;而吃球的手法就是加速追球。
乒乓球是科学,没有只可意会不能用文字表述清楚的技术。吃球不仅是感觉,或者说吃球不是一种感觉,是一门技术,可以描述,可以复制,可以传授。

(一) 与吃球相关的概念

1. 吃球 VS. 停留时间
说吃球的时候经常提到的是“尽量延长球在拍子上的时间”,那意味着吃球是一种时间停留。

搓球 VS. 拨球:以同样的速度去搓一个和拨一个,都能找到所谓“吃球”的感觉,实验和“经验”都告诉我们,搓球的触球时间要长,你能感受到搓球的吃球比拨球的长吗?

轻拨 VS. 重拨:重拨的触球时间要比轻拨的短,你能感受到轻拨的吃球时间长吗?

人的时间感觉能力:人的时间分辨率能有多高?轻拨和重拨的时间不一样长,搓球和拨球的时间不一样长,拉球和攻球的时间不一样长,长度差异在ms级别,百分之秒级别,或者说0.1秒级别,人能分辨出来吗?

所以说吃球是停留的时间长,是绝对的感觉,而且是绝对错误的感觉;人分辨不出至少0.1s级别的时间差异(这个是蒙的,没有出处),具体的我不知道,更别说ms级别的了。

2. 吃球 VS. 摩擦

提到吃球,用的比较多的地方是搓球和拉球;虽然攻球和拨球一样有吃球的概念,而且是同样的手感。拉球的流行说法是,吃住了球再加速摩擦,尽量延长摩擦时间,持球的时间越长出球越转。
只要你不是用防弧胶皮,正胶或者极薄的胶皮拉球,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在不打滑的前提下,其他条件相同,持球的时间越长出球越不转。搞错了没有?
没有!大家观察过拉完球的拍子上面的印记吗?不论你怎么拉球,留下的印记大小都很接近,直径在1cm左右,如果用滚动的方法来算转速,大小接近的印记代表滚动的距离接近。


转速 = (Vp - Vs)/ (pi × D)
球上的印记的直径所代表的滚动的距离 = (Vp - Vs)× 持球时间

如果你加速追球,(Vp - Vs)(线速差)变大, 如果转速是50转,Vp - Vs = 6.3 m/s, 你看到的印记是一个园,如果接触时间按是 1ms,滚动的距离是 0.6cm(1cm的印记里,有0.4cm是开始点接触的,然后滚动了0.6cm);如果你能加速到出球100转 Vp - Vs = 12.6 m/s ,这时候,如果接触时间增加到2ms,球上的印记的直径所代表的滚动的距离 = (Vp - Vs)× 持球时间 = 12.6 * 2 = 2.5cm

简单的说,拉的转的时候的线速差在增大,如果同时时间也在增长,会导致滚动距离平方级别的增加,而这个和平常拉球的印记不符。换言之,如果50转的拉球和100转的拉球的印记差异不超过0.6cm的话,也就是没有1.6cm的印记的话,只能是持球时间缩短了。

不好理解吧?换个角度,比如慢拉和快拉的印记一样,接触的时间越短,出球就会越转;或者说,如果快拉你没有发现滚动增加了很多,就是意味着拍子粘住了球增加了其平动速度,反而失去了旋转。结论是,碰撞的速度越大,接触的时间越短,对摩擦也是一样,摩擦的速度越大,接触的时间也是越短。换言之,追球时,时间反而短了。奇特吧?这也就说我以前说的,碰撞和摩擦的特性没有区别,碰撞的实验结论可以复制到摩擦里来,这不好理解,多看几遍肯定能懂,没有任何复杂的逻辑。如果把拉球理解成法线上的碰撞和切线上的摩擦,法线上的碰撞决定球的接触时间,从而得到相同长度的摩擦时间,摩擦越快就意味着碰撞越快,时间久短了,这个看似荒唐的结论就得到理解了。

3. 吃球 VS. 吃重

吃球 VS. 吃人

开车的时候,在加速的过程中人可以明显感受到座椅的支撑,从座椅的触觉来看,它有吃人的感觉;在匀速的行驶时,就没有吃人的感觉,因为没有相对速度。所以吃人的感觉来自相对速度,相对速度越大,吃人的感觉越明显,相对速度越小,吃人的感觉越不明显。

轻拨 VS. 重拨

在反手拨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吃球的轻重感;轻拨的吃重程度显然比重拨的吃重程度要低。这这个轻重的手感就是取决于相对速度,球拍和球的相对速度。球和球拍的相对速度在碰撞的开始最大,如果触球后持续加速,拍速虽然持续增加,但速度差已不如最开始的瞬间的速度差大了;自然,人要是能像车子一样在秒级别里持续加速,自然能持续的感觉的到吃人时间的长短。

试验数据
在乒乓乓球的碰撞试验里,关于碰撞瞬间产生的力量和碰撞速度的关系已经有了基本结论:相对速度越大,瞬间的碰撞力量越大,反之亦然。人手可以感受1分和5分硬币的重量差异,而碰撞的力度在100牛顿级别,如果假设碰撞的时间差异很小,那碰撞力量的差异也就合相对速度成正比,比如相对速度在25米/秒的碰撞力在100牛顿,12米/秒碰撞在50牛顿级别,人手自然可以清晰地分别吃重的轻重差异。

碰撞 VS. 摩擦
同样的速度去垂直撞击乒乓球和有斜碰撞乒乓球的吃重感是有差异的,因为斜碰撞在垂直拍子方向上的压力因为力的分解而变小造成的,就像用一个球垂直的砸到你身上和拿同样的从你身上摩擦过给你的压力差异感一样,当你搓球或拉球的时候,要感受同样的吃重感,就要提高你的拍速。

肌肉的噪音
放松的时候,更能清晰的体会吃球的感觉,而肌肉紧张的时候,吃球的感觉就没有放松的时候清晰,如果把来自球的碰撞的力的感受看成吃球输入的话,肌肉本身的紧张导致的输入就是噪音。当人不够放松的时候,噪音就会淹没吃球的感觉。这也解释了肖丹丹的论文里为什么会有最高速之后击球的系统性偏差的生物力学的结论,因为吃重感是一个人能清晰辨析的感觉,最高速之后的3ms(运拍距离越1寸),不仅相对速度在最大值附近,而且肌肉已经放松,噪音信息较少,吃球感非常清晰,而这个清晰的感觉和出球的质量形成的清晰映射就是专业运动员的动力定型。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业余的拉球吃球感不好的原因,拉球需要高拍速,业余的发力过程比较长,肌肉的紧张时间过长,发力距离过长,导致相对速度差较小的同时,噪音较大,吃重感模糊。

(二)吃球的定义

写到这里,基本可以给吃球感一个大概的定义了:

放松而稳定的制造一个合适的拍速击球的过程中能够被敏锐体会到的清晰吃重感就是吃球感。

吃球感的清晰程度由稳定的制造拍速的能力和肌肉放松程度共同决定的。其中稳定的制造拍速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引拍+瞬间发力”,而敏锐的感觉能力来自击球瞬间发力后的放松程度。

清晰的吃球感是打好乒乓球的最重要的技术,不论是搓球,拨球,攻球还是拉球都需要你需要清晰的吃球感,在练习的过程中,你才能迅速的找到稳定的发力感觉,建立建立清晰的动作和出球之间的映射;比赛中对不同来球,你才会觉得这个球我会打。

发力和放松

“引拍+瞬间发力”是稳定制造拍速的一个手段,所以认识你的发力距离就很重要。比如搓球的拍速要求比较低,靠小臂和腕指发力就足够,这个发力距离相对拉球的全身协调发力的发力距离就要短,你不见得能把你的发力距离感觉到cm级别,但寸级别的距离是完全可以的。这样,你可以用试错的方法在这个距离附近击球找到相对理想的出球效果,也就是唐建军老师在教学录像里提到的慢慢找那个最舒服的击球点的意思。放松是一个极度重要的概念,既是发力瞬间能够紧张的前提,也是紧张后放松导致触觉灵敏的前提。这些感觉都可以在台下徒手的时候寻找,当你能够在一个放松发力放松的 “技术”动作过程中清晰的感受到吃重的感觉,你所有的基本技术就会很快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动力定型。

小结:
最高速击球解释的是最佳的击球时机(timing);吃球的技术则是演绎如何在放松发力放松的模式下制造稳定的拍速建立吃重和出球映射的概念,在这个技术下,我们会得到一个拍速;下一篇讲摆式击球,主要是解释速度的稳定性和方向。这三个概念:拍速的大小,方向和击球时机完备的定义了击球的输入,是所有基础单项技术的基本单元,建立这三个概念的基本意识,是简单快速地打好乒乓球的重要要素。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