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分享]十运“黑马”并不“黑”

风刀霜剑 2009-3-1 10:14:00
世界冠军王励勤和年轻选手刘杉在十运会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勇夺男双冠军,这是上海男子乒乓球队继二运会(1965年)李富荣/徐寅生夺冠后,再次在全运会中登顶,其间一晃已有四十年。下面,笔者总结了王励勤/刘杉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许多教益,或能为双打的训练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度势
  
  鉴于上海男子乒乓球队多年来都是王励勤“一枝独秀”,但又“独木难成林”,上海市体育局又提出在十运会确保夺金的高指标,为了打好“整体战”,笔者对形势作了仔细的分析——
  上海队依赖王励勤打天下,其他选手只是起到辅助作用,郭瑾浩的水平近几年来没有实质上的进步,张洋虽在国家二队,但水平也不突出。如此状况,十运会要想全仗王励勤夺金,难度太大。从王励勤2003年全国锦标赛和历次乒超联赛的发挥看,他的压力确实很大,因为即使他完胜整个球队也未必就能获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能力释放。出路何在?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决定在男双上寻找新的夺金增长点。
  在涉及男子的四个乒乓球项目中,男双的受重视程度仅高于混双。而且,我国许多顶级的男双组合大都是跨省市配对,平时又分在国家队的各个教练组,几乎不能在一起进行系统训练,王励勤也不例外。这就给上海队提供了一个极有利的机会,只要我们选对了与王励勤组合的人选,通过艰苦训练就有可能十运夺冠。
  再者,全运会的赛程与全国锦标赛和世锦赛类似,先团体,再双打,后单打。根据笔者在上海队时带王励勤参加比赛的经验,这种赛会制的比赛对他最为有利,因为可以从“慢热”开始,越赛越好,最后打到巅峰。即使十运会团体赛偶有不顺,若在男双中能够;中顶成功,那单打就会所向披靡,这样我们的十运会夺金指标就有望完成。
  
  选秀
  
  以往上海男队始终把目光停留在队内几名起点较高的选手身上,认为只有这样的配对才能打出好成绩,因此王励勤的双打搭档总是在那几个人中走马灯似地换,结果并不尽人意,证明双打不是单打的简单叠加。笔者通过几个月的训练观察,最终锁定了在队内成绩平平,而又被认为难以“驯服”的年轻选手刘杉。虽然他技术上欠缺的东西很多,但意志较坚毅,有责任感和韧劲,身体素质好,能吃大苦,能胜任大运动量训练,性格内向平和但不乏激情,决定了他在大赛中能沉得住气,能控制住情绪和技术。
  
  定计
  
  为了使夺冠目标落到实处,我们在2003年10月制订了《3000双打攻关计划》。所谓“3000”就是在十运会前必须让刘杉与王励勤或“模拟伙伴”(主要是“模拟伙伴”)打满3000局的指标,因此命名。
  因王励勤常年在国家队训练,几乎没有时间回到上海与刘杉进行配合练习。我们平时只能在上海进行配套的“模拟训练”,有机会时再让刘杉与王励勤真枪实弹地组合。笔者把本队的兰蔚(右手横拍两面反胶/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与王励勤相似)作为刘杉的“模拟伙伴”(模仿王励勤),这样就能让刘杉在没有与王励勤配合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计划中的训练。2003—2004乒超联赛第一场对江苏扬子江药业队,王励勤/刘杉虽以2比3惜败于单明杰/高礼泽,但这毕竟是他们尚未正式磨合过的“处女配”,就一成绩得到王励勤和技术代表国家队教练施之皓的认可,令笔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增添了信心。
  
  强化
  
  在双打比赛中,由于是两人轮流击球,自己很难预料和控制击球方式,对跑动能力的要求很高。为此,笔者请红双喜特制了半张宽度的球台,与常规球台合并成一张半宽度的特殊球台,用以对刘杉的跑位能力进行强化练习。我们还请红双喜特制了网架辅助器,在正常网高15.25厘米上方5厘米处添加了一条网线,要求刘杉的发球和控制球从这个只有5厘米高的间隙中通过,并要有旋转的配合,以遏制高手的直接挑打,加大对方反控制的难度。
  A、对单个技术进行定量训练,逐步提升要求:
  第一步骤:陪练者推挡,刘杉在一张半球台前跑位拉,要求400次/28分钟。
  第二步骤:陪练者快带,刘杉在一张半球台前跑位拉,要求300次/28分钟。
  第三步骤:陪练者一陪二,刘杉与兰蔚(或何海津)在一张半球台前跑位拉,要求300次/20分钟。
  第四步骤:刘杉反拉大角度有质量的来球,统计“一板过”的命中率,练习28分钟。
  B、每天进行40分钟的战术套路训练,由三名选手配合刘杉来完成4种套路的练习。同时,笔者每天放多球加强他掌握细腻技术的熟练性。
  C、观看王励勤/阎森的双打比赛录像,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改进了一些战术。例如,以往王励勤/阎森在比赛中,因阎森常以拧斜线接发球而被对手回击追身,造成让位不及而影响王励勤的下板击球。为此,刘杉接发球时改用反手拧直线,迫使对手无法在王励勤的正手位回击大角度球,十分有利于王励勤看护全台并施展正手强有力的杀伤力。十运会双打决赛第五局3:3、7:8和第七局4:2时,王励勤/刘杉就是用此战术而得分。
  D、增加新技能,保持原有特点。因为刘杉当时的技术平平,且显粗糙,为了取得双打的成功,有许多技术需要学习和掌握,比如近台的强转换、摆短的旋转、落点的严密性、发球的精确、拧球的质量以及前述的大范围跑位进攻和反拉能力等等。同时,中台保留原先弹打的特点,如在决赛第七局3:2关键时刻,刘杉连续两板中台弹击得分,奠定了胜局。
  E、辅助性练习。为了加强拧球、发球和摆短的质量,尤其是拧直线球的精准和力量,规定刘杉每天用1公斤的哑铃做200次拧球动作,到2004年10月前负重已增至5公斤。训练之余补课发球练习,坚持平均每周4次以上,每次一小时。
  F、模拟比赛。从2003年冬训起,刘杉每天必须参加至少6局双打模拟比赛。到2004年全国锦标赛时,他模拟和实战双打比赛的次数已近2000局。
  由于这次双打攻关计划是一项庞大且毫无先例的工程,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少走弯路,笔者坚持按照计划控制训练进度,循序渐进,一个小阶段主要抓1~2项技术,基本熟练后再转入下一项技术,不搞交叉教学,避免煮“夹生饭”。
  王励勤与刘杉的单打实力有较大差距,两人配合能够夺得十运会男双冠军,不免给人以“黑马”之感,其实不然,金牌背后蕴含的是上海队数年的集体心血。借助王励勤对双打的理解和能力,我们只是做好在上海训练刘杉的“模拟”工作,采用双打“分解异地模拟训练”,即两名选手在异地进行分解配套训练(主要借助在上海队的同伴模拟训练),届时伺机搭配投入实战。刘杉的成功可能不具有普遍性,更多地属于个案,但或许能给广大尚未进入国家队的选手、给我们的日常练习带来一些启示。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2条评论

a276307828 2009-3-8 11:55:00
支持一下,谢谢楼主分享!
踩着上帝的头顶爬上天堂的屋顶,向地狱的第十八层堕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jun0509 2010-4-3 23:13: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