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新款专利横拍“闪弧刀”释疑(新增倒板技术)

风萧水寒 2008-5-11 16:58:00

  在与一些球友和乒乓网站的版主交流中才极其吃惊地发现:我们的发明----新款专利横板“闪弧刀”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由于我们解释工作不到位,让球友产生很多误解,以至有人称之为“邪教”!
 这个误解不仅一般球友有,甚至一些颇有造诣的版主也有,在和版主充分沟通后,对
方才明白之间存在沟通问题,并建议我将这些解释整理刊发,故有此文。
  常见误解如下:
1、你的拍子不用学很多技术就会啦?!
比如在本人博客上有人发表评论:尽扯些没边的东西,BS~~~反拉弧圈是需要意识的,随便换个拍子就能反拉弧圈了,搞笑吧
我觉得你的拍子在改进一下就不需要人拿了,放到桌上就能自己打球了
  这位兄球友的逻辑让我哭笑不得---我们什么时候说过换了新武器原来不会的技
术现在就会了?我们始终强调的是:
  有了更先进的武器,能将技术掌握的更迅速和简单,因为我们是让武器适应人而非
相反。
   还有类似的观点,什么:技术好的用什么武器你都打不过等等---似乎那么多器
材厂家没必要存在了?他们孜孜不倦地研究提高器材都是在浪费时间?球变大后刘国梁战绩下降,这难道不是和因为武器的先天局限有一定关系吗?为什么总有人对此视而不见呢?
  技术好的用什么武器你都打不过那是实力相差太悬殊的原因,实力相当,一个细节
的优化就能改变战局----其中武器的优化就是其中一条。


2、竟敢挑战传统的底板理论!你当你是谁?
   这真是无妄之灾呀,我们从来就没有反对过现在的底板理论,我们不是改变底板材料,而是优化发力方式,将传统不稳的点接触升华成稳定的面接触----用手指头和用拳头打人那个更有力呢?
  目前乒乓器材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底板材料和胶皮上,在底板形状的改革改动不大,更不要说对发力方式的优化了。
  一些异型拍虽然也改革了发力方式,但由于变形太大,和传统发力方式不兼容---这意味着要让球友放弃原有经过多年训练才有的发力定势,很难普及。
  笔者十多年球龄,直板、横板、异形拍全部试用过,总不能感到满意,于是,先是在传统拍的基础上改进、改良,终不满意,萌发了发明新拍型的想法。
  为此,查阅了国家专利局的所有发明,并从瑞士军刀、左轮枪、步枪、古代刀剑武器中全面寻求灵感,多次改进,终于发明了这款专利横拍----闪弧刀!
   闪弧刀继承并优化了原有横拍优秀的的发力方式,兼容了传统横拍至少90%的技术和习惯,在不降低甚至提高近台灵活性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中远台的攻击威力,且手感舒适。具有升级传统横拍的潜力。
目前已销售部分产品,用户大多为大学教授和电信白领,反馈后评价很高。我们比较有信心的几点在于:
1、平稳兼容了传统横拍的手感和发力方式,是传统的提升,两者并不矛盾
  一些有30年横拍球龄的第一次使用,稍稍适应就平稳过渡过来了。
一位大学教授收到球拍后说:你还别说,我才握了几分钟,就觉得传统拍不舒服了。
另一位电信的球友也反馈:现在我不愿用传统拍了,感觉握不稳,浪费了N多力量在握拍上。
  这些都是原话。

2、进一步提升了传统横拍的威力:
 在不丧失传统横拍近台灵活性的前提下,明显提升了中远台的攻击威力---这些都是花钱买了球拍球友的真实反应。那位30年球龄的业余高手换了新拍,正手只用一拍就拉死了原来需要4/5板才能拉死的同一个对手。
 我之所以要球友花钱,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得到真实反馈----白送的东西别人不会认真体会,体会了介于情面,拿别人的手短,也不方便说出不中听的实话。
目前球友除了对工艺不满意外(那是介于当时的现实条件所限),对设计很认同。他们的真实战绩已经引起周围球友的关注。
  笔者所在公司,一名直板球友也预定了新品。

3、易上手。
 对初学者很容易上手,那个原来打直板的球友试用后也准备换用新横拍。

  基于以上实际案例,我们对新拍型还是有相当信心的。而且,我们从来就是在不断改进。永不停止。
  我们也理解球友的这些顾虑,毕竟,成功的新拍型毕竟不多,而且,新拍型前期由于没有进入批量化生产,成本难以降低,这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成本高球友不敢尝试,不尝试形成不了批量,成本就越下不来。为此,
  为了让球友极低成本感受发力方式优化后带来的收益,我们计划出一批仅为体会发力方式的极低价格的底板,以近乎成本价销售----不花钱我们得不到真实反馈和改进建议。当然,选用了这些实验拍得也不用担心,假如感觉好,需要买正式的好拍,会将前期购拍的费用优惠掉,并实行积分制。
  对提出好建议的还有奖励---目前已经有一位球友获得VIP奖励了,在新品发售中将公布其业绩和姓名。

关于产品详细介绍和使用技巧,请参见博客:

  http://lfjt.blogcn.com/diary,2367246.shtml

   球友现在看到的只是开始,我们一直在不断优化和改进-----最近,根据用户的反馈,吸取底板专家和工艺专家对新产品进行进一步改进,即将推出新品。
  目前团队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发明专利人、底板专家、工艺美术、销售、管理的一个完整的运作团队,并开始注册商标,为新技术、新器材提供一个展示很运营的平台,打造世界第一人体工程学球拍。团队欢迎有志之士加盟,一起将乒乓运动推向更高境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9 16:29:13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1条评论

风萧水寒 楼主 2008-5-17 14:15:00
新品的一个优化是:将食指台位置适当向下向后移动,解决了反手攻击时支撑和击球的面积矛盾。请已经购买了第一批产品的球友按照这个思路改造,反手会变得更有力且灵活。
zhaimin 2008-5-12 21:52:00

有图吗?

    很想见识新均拍!
风萧水寒 楼主 2008-5-12 21:56:00
谢谢你的关注,具体产品请见我们的博客。目前是第一批产品,我们目前已经根据球友反馈,将细节完善,计划出第二批新品了,相信会比目前的好的多。
 我们真诚欢迎球友对产品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优化,最后让乒乓运动变得简单、有趣,向更高层次迈进

关于产品详细介绍和使用技巧,请参见博客:

  http://lfjt.blogcn.com/diary,2367246.shtml

hi_gz手机认证 2008-5-11 22:57:00
顶,我就是用户之一。产品设计有其特点和优势。第一个有气魄吃螃蟹的人,才会知道螃蟹的是多么的香甜。
风萧水寒 楼主 2008-5-24 22:07:00

说不定以后国际乒联会对球拍的形状做出规定的。

   -----如果这样,乒乓运动可能会失去一定的魅力了。
  乒乓魅力之一就是个性化,胶皮。底板,形状的不同组合,幻化出千变万化的景象和感受,统一了这运动估计也就玩完了
风萧水寒 楼主 2008-5-23 19:34:00

有球友指出:你这个板子,那两个细杆支的老高,不便于携带,一不小心拍子掉地下就可能摔断。另外板本身分左右手,这样在批量生产前市场调研力度会很大,提高了成本。

---我们最欢迎的就是这类对产品本身的学术讨论!非常感谢!

我们将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大家做个探讨和解释,

1、那两个细杆支的老高,不便于携带,一不小心拍子掉地下就可能摔断。

  我们的新品中已经将其中一个控制台用更简洁有效的方法代替了,外形优美简洁了。

另一个控制台也加粗,所以不用担心结实问题。

 2、板本身分左右手,这样在批量生产前市场调研力度会很大,提高了成本。

 其实左右手只是在把手安放和食指台摆放方向而已,底板部分生产上是一样的。成本上提高不了多少。

 购买时只需注明左右手即可、

为了尽量发挥球友的潜能,我们麻烦点值得的。

3、还有,最重要的,也是你板与传统横板比最大的缺点:食指直着指向拍头,必然使该板板型拉长,从而击球点远离手腕端。这样使得本就存在缺陷的横板中路偏正手位球更不易处理,台内小球技术必然受限制。

  新品的一个优化是:将食指台位置适当向下向后移动,这样有效击球面积和传统的就一样了!不用加长底板。解决了反手攻击时支撑和击球的面积矛盾。请已经购买了第一批产品的球友按照这个思路改造,反手会变得更有力且灵活。

 经过这番改造,加上三个控制孔和台的协调作用,台内小球已经超过了传统拍!大家一试即知。

中路偏正手是横板的死穴,该拍也没有解决,但仍然是三个控制孔和台的杠杆加速作用,使得拍面转换较传统的快了一拍,对缓解这个问题有很大帮助。

 欢迎继续探讨

无所事事手机认证 2008-5-24 16:23:00

说不定以后国际乒联会对球拍的形状做出规定的。

RUNLOX-5
风萧水寒 楼主 2008-5-29 16:30:00

  最近,球友在练习闪弧刀时,无意发现:

  闪弧刀不仅能倒板,而且还能当直板用!

  起先我以为是开玩笑---这是传统横板的升级版,一切都是为横板握法设计,为了提升传统经典技术,连倒板技术都放弃了,谈何当直板用?

  但按球友的方法一试验,大吃一惊,果然能当直板用!方法是:用中指勾住原来的食指台,食指勾住拇指台,按直板握法,就是一个完全的直板!而勾住原食指台的中指起到稳定了加强推挡的作用。发球时也更有力和变化大!斜把设计和目前适合直板横打的斜把设计不约而同!

 原拇指台为直板转成横板以及采用变形的横板握法提供技术支持--这又含了马氏球拍的精华。

 握法又可以当四面攻击直板。真是奥妙无穷!有趣之极

 当然,因为原设计完全是为横板设计的,所以作为直板在细节上还不合适。为了专业化,我们已经计划推出三款变形产品:纯横板、直横两用,纯直板!

 太有趣了,呵呵!

风萧水寒 楼主 2008-6-1 18:53:00

  谢谢球友的鼓励,这一定是我们的目标。只是目前由于做工等细节因素,将采用逐步推进的策略。否则,专业的要求很苛刻,一个细节不满意可能就不愿意试用了。我们的新品将送省队使用,根据专业人士反馈,不断在更高层次上改进。

  另外,昨天上海公司打乒乓团体赛,我用新拍子参赛,我们轻松获得团体第二(一共15个队),以绝对优势进入决赛。冠军的是实力太强了--在体校训练过,且年轻的,个高,我个人还近视,球要过网才能看清旋转,也不愿代眼睛,没法打,但即使这样,我也打出过几个超级球,用这个横板的升级版发出让对方直接吃球的效果,但因为将近两年没怎么打球了动作做不到位,分寸感差了一点,否则,还真有可能取胜呢。冠军队后来专门邀请我和他们一起聚餐,有的还有意协助推广发明

   我在决赛前5场一场未败,大家对我的新拍子评介很高,也提了一些优化细节。其中一个曾用过我发明的人要求用我的拍子和对手打,我没有同意----因为他的对手就是我所在的队。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 19:03:2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