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板叟 楼主 2015-6-12 22:50:00

      辨宝路线图166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84----聊聊中国乒乓球权威教科书里的发力认知 29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10
      “教材方法”什么科学态度? 2
    
      躯干前为胸、腹,后为背、腰,腰是躯干的一个构成部分。无疑,躯干的任何作用,或大或小都必然有腰的参与作用成分。但这里有一点应该非常确定,腰决不是躯干。

      腰,是从躯干部位认知需要细化开去的一个科学专指称谓。虽然,腰与躯干的关系密不可分,类似一种子系与母本的关系。但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躯干就是躯干,腰就是腰,二者完全是两个概念。腰是躯干中被细化的局部专指,一个局部、尤其是各具特定职能的局部,能替代整体吗?一叶知秋窥斑见豹推理可以,要说刀是大象、鞭子是大象、墙壁是大象、柱子是大象,这肯定不对。但这决不是大象有错,而是摸象的人有非常状况,人家是盲人。非常简单的道理----腰不是躯干,当然就等同不了、更替代不了躯干。如果谁一定要坚持说腰就是躯干、一定坚持说腰可以替代躯干。那谁就是在秀肌肉、示强横:我是科盲我怕谁! 

      腰处在躯干后下方,是躯干最窄细、肌肉最少的一个部位。依据人体动能来自肌肉收缩,大肌肉群产生大能量的科学原理,说破大天,无论怎么轮也轮不到最窄细、最少肉的这样一个腰,来抢班主事取代躯干成为人体运动的大能量主体,纯粹胡说八道,对吧?

      再说,骨连接方面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有的骨连接不能活动,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有的骨连接虽然能活动,但活动幅度非常有限,如脊椎椎骨、椎体间的连接;活动幅度最大的骨连接,就是人们常说的关节,如上肢肩关节、肘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等。我们腰部的骨连接属于哪种情况?就属于活动幅度非常有限的脊椎骨连接。

      躯干最窄细、最少肌肉的一个部位,
      骨连接活动幅度非常有限的一个部位,

      把这样一个腰说成是和腿、和手臂一样,是人体运动大能量主体;拿这样一个腰取代躯干;拿这种毫无依据纯粹胡诹的破玩意儿充当科学知识教导受众,这不是坑人蒙人祸害人还是什么?做下这种事的,竟然还是顶着国家体育总局名头的乒乓行业顶级权威专业教材。做出这样的事如果还振振有词,还不脸红、不亏心,那可就真没法儿说了……

      有人还会说:这个腰问题,“教材方法”也许就是习惯性地说个行话的问题。

      你要说行话,行。那你就别扯什么“从生物学的观点看”。你关起门来要练此功必先自宫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腰反正正晌午说话谁也没有家么哈么哈你怎么着都行,那是你的一亩三分地儿。你干嘛要给你的行话戴上“从生物学的观点看”的科学帽子呢?戴上科学帽子,俨然一副科学样子,但实际上自己打心眼儿里就瞧不起科学。不但不讲科学,反而要打着科学的旗号否定科学、贩卖伪科学,这不是典型的拉大旗作虎皮盗穿公检法制服兜售瘦肉精假文凭狐假虎威蒙骗老百姓吗?

      要讲“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要扯科学,那就必须老老实实讲科学。讲科学,就得是即是,非即非,每字每词每言每说你所有观点都必须得确切严谨求是求实照着科学尺牍来。首先自己头脑里就得有这样一条规矩:事事严谨、求是,决不盲目、虚妄。必须的!而“教材方法”的态度却恰恰相反----肆无忌惮,恣意妄为,决不严谨、求是。对待“躯干”一词的具体态度,就最清晰地裸示了“教材方法”目无科学的真实面目。
    
      很简单,如果前面没有骆正显方法,或者骆正显方法中也没有确切提出“躯干”一词。那么,你“教材方法”这里把腰和腿、和手臂一起相提并论,把腰看成是人体运动的大能量主体,那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充其量也不过就像史前神农子民把电闪雷鸣看成是雷公电母两口子吵嘴干仗或者打情骂俏,那都只是一种推测、一种想象,都只是一个深深浅浅认知到不到位的问题。这也是任何课题研究过程都难以绝对避免的一种正常现象,完全可以理解。但现在的问题是,你面前已经有了骆正显方法;人家骆正显方法已经真正“从生物学的观点看”,确切并恰当地使用了“躯干”这一科学称谓。社会在发展,乒乓发力认知已经走上了科学大道,对乒乓理论界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你“教材方法”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你不但在这里公然抹去“躯干”这一生物学观点,而且还坚决要用一个局部的腰来取代主体躯干,并且还特别强调自己这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你“教材方法”究竟想干什么?

      或许还会有声音为之辩解:“教材方法”主要是从专业技术方面考虑过多,这就难免有失偏颇。好,尽你的马跑,下期我们就接着聊“教材方法”的专业技术含量问题。

      (待续)

                                                                                                  2015/6/12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5-8-19 18:34:28
      辨宝路线图167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85----聊聊中国乒乓球权威教科书里的发力认知 30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11
      “教材方法”的专业技术含量几许? 1


      我相信,谁就这么大嘴一撇空口白话说“教材方法”专业技术含量低,那不用说,谁都会斥他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吐沫星子能淹死他。为什么? 翻开“教材”看看,那上面赫然在目的编审委员会、编写委员会名单,要说由这样一个鼎鼎专业、巨巨权威、超超豪华的编撰班子打造出来的“教材方法”,会存在专业技术含量问题?这指定是脑子进水了,要不就是萨斯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症把脑子烧坏了!是不是?那么,这样一个几乎使人莫敢望其项背的专业“教材方法”,是不是它的专业技术含量,一定就至高至尊至善至美呢?别不信,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咱们就用骆正显方法作对比。骆正显方法1977年问世,“教材方法”2005年推出。我们可以看一看,四分之一多世纪后,与爸爸级的骆正显方法比较,相差28年的儿子级“教材方法”,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专业技术含量?不过,我在这里先提示一句:如果碰巧您戴眼镜的话,请小心扶好您的眼镜,别让它大跌。


      先看两个方法的第一条:


      骆正显方法第一条---- 击球前,必须以脚步移动来调整击球位置,尽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教材方法”第一条---- 要提高击球的力量。击球前,必须快速移动步法,调整击球位置,尽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


      主题方面,两个方法的第一条,都是强调加速距离对于提高击球力量的重要性。我们看到,在加速距离前面他们都给了同一个定义----“一定的”。那么,这就必然带来一个问题:一个多大的加速距离,才是适合这一需要的“一定的加速距离”呢?当然,这是一个因时制宜的动态状况,不易量化。但是,如何对待这一问题?这就全看两个方法的各自态度了。


      对此,骆正显方法作了这样一个跟进:“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这句话,当然也没有具体说这个距离要远到多少厘米、这个半径要大到多少公分。但它明确给了一个供你参考、助你拿捏的概念思路,对不对?这样一个跟进,是不是能让受众的认识、感觉都更细致、更深入一些?
      就像电视里教人做菜时说的:要放些许盐。这里用“些许”一词肯定没错,但“些许”是多少?谁也没法儿说。这个“些许”和“一定的”是不是一样?一样一样儿的对吧?话绝对没错,但听的人无从了然。而如果,你在告诉人“放些许盐”之后,再跟进一句:你口重就多放一点,要清淡就少放一点。这样一个跟进,虽然也没有具体量化,但,这对于受众,是不是更易于让人走心?这个授受效果,是不是会更实、更好一些?


      我们还必须要认识到,骆正显方法这一跟进,比做菜放盐的重要性大得多。放盐咸一点淡一点那只相关口味,而半径加速距离,直接相关乒乓球运动员的发力击球动作。
      不同的加速距离,就会有不同的力量,就需要有不同的拍形、不同的挥拍轨迹、不同的触球角度。所以,加速距离的把控对于实现击球思想、实施击球技术都至重至要。对吧?
      合适的加速距离、合适的力量,再加上合适的拍形、合适的挥拍轨迹、合适的触球角度,这些加在一起,就是实现理想力道击球的最合适、最佳专业技术方法。对吧?
      这其中每一个问题、每一种因素,你把它讲得越深入、越细致,你这讲义的专业技术含量就越高;反之,如果你讲得粗糙含混、浮皮潦草,那你这专业技术含量还怎么论?显然就肤浅低下成色太差。是不是这个道理?


      眼下还不能确切量化的问题,尽可能把它讲得更深入一些、更详尽一些,尽一切努力让受众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受益。骆正显方法这里就体现出了宝贵的专业技术含量,也彰显出了骆正显方法倾情尽力为受众着想的拳拳之心。是这样吧?
      同样一个问题,“教材方法”却拒绝做这样一个跟进。愿不愿多想着一点怎样更深入、更细致地去帮助受众,这属于德厚不厚、行笃不笃范畴,不在专业范畴,这里就暂不赘言。在有必要、又可以进一步深入的地方你不作深入跟进,让问题停留在更模糊阶段。这与骆正显方法的专业技术含量比较,这差距恐怕就不止一点点,明显差着档次了,对吧?


      事实上,“教材方法”不是没有机会深入跟进。前面骆正显方法已经这样做了,你只要老老实实照抄就行了。偏不!人家的不当措辞“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它愿意毕恭毕敬地照抄照搬;人家特别蕴有专业技术含量的深入跟进,它却偏偏要断然拒绝。这还谈什么专业技术含量?这里,“教材方法”明明白白告诉你的就这几个字:“老子就任性了,咋的!”,是不是这样?




      (待续)


                                                                                       2015/7/2


《辨宝路线图》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5-8-19 18:35:53
    辨宝路线图168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86----聊聊中国乒乓球权威教科书里的发力认知 31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12
    “教材方法”的专业技术含量几许? 2
   
    我们再看骆正显方法第四条:
    “击球时,还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为此,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这是进行猛烈攻球所采用的方法。如进行一般攻球或拉球,则应以手臂发力为主,腰、腿只起辅助作用),使身体重心的移动不致过大”。


    我们可以看到,骆正显方法第四条所强调了这样几个点:
    1. “击球时,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2. “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
    3. “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

    我们再看“教材方法”第四条:
    “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 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并使重心前移。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这里,“教材方法”第四条强调的是这样一些点:
    1. “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
    2. “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并使重心前移”;
    3. “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这里我们还要看到,“教材方法”已将骆正显方法第四条一分为二、已经把骆正显方法第四条,变成了“教材方法”第三、第四两条方法。按照做人要厚道准则,我们再来一个理解万岁,我们把“教材方法”的这个第三条也算进来,合回原处与“教材方法”第四条一起,跟骆正显方法第四条进行比较。这样应该很公道了吧?省得又有人说我佯装糊涂肢解原意,欺负“教材方法”。


     再看“教材方法”第三条:
    “击球时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除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外,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教材方法”第三条强调的几个点:
    1. “击球时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
    2. “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
    3. “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我们再把“教材方法“第三、第四两条方法所强调的这些个点,按照“教材方法”第三、第四位置的排列连在一起:
    1. “击球时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
    2. “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
    3. “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4. “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
    5. “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并使重心前移”;
    6. “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骆正显方法第四条,与“教材方法”第三、第四两条方法的原文、及各自强调的要点,都列在这儿了。对于“教材方法”第一条专业技术含量这么差劲的情况,可能还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或者还要坚持用“行业性偶然”、或这样那样的说道来解释、粉饰。接下来,我们再聊聊骆正显方法第四条,与“教材方法”第三、第四两条的专业技术含量情况对比。大家看看,


    “教材方法”的第三、第四条“方法”,又是一个怎样的专业技术含量情况?
    “教材方法”第三、第四两条“方法”的这样一个专业技术含量情况,是可以认同的吗?
   
    (待续)


                                                                                      2015/7/11


《辨宝路线图》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5-8-19 18:38:02
    辨宝路线图169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87----聊聊中国乒乓球权威教科书里的发力认知 32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13
    “教材方法”专业技术含量几许? 3


    骆正显方法在这第四条之前,
    1. 第一条主要讲加速距离----旨在积极改造、优化外在客观条件;
    2. 第二条主要讲肌肉收缩----旨在充分、最大化利用本身主观条件;
    3. 第三条讲击球点----为获取理想击球效果,精确选择对目标发力作用的最佳切入点;
   
    前面这三条,骆正显方法把击球前几方面该讲的都讲了。到第四条,就讲击球瞬间了。对于击球瞬间,只要是会打球的、无论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都应该知道,击球这一下,真正是定格击球效果能否理想的最终关键节点,对不对?那么,骆正显方法是怎么来讲授这个关键节点的呢?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要点:


    1. 击球时,还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2. 为此,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
    3. 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
   
    骆正显方法这几点讲得怎么样?它的思想脉络是不是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在观点阐述方面,是不是确切、干净,非常清晰? 打乒乓球的,任何一名有抱负、有理想的运动员,谁不是做梦都想自己拥有一板威力强大的杀伤力?连打削球的、甚至业余的都这么想,而且都想得要命!是不是这样?可是,怎样才能获得这样一板杀伤力呢?决定这一板杀伤力的关键点又在哪里呢?骆正显方法这个第四条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把发力动作前面各环节都切实做好,还只是行百里九十九为半。这最后,还“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什么“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呢?因为,


    1. 即使你前面的动作各方面都做得非常规范、非常充分。但是,你本次发力动作加速,还是必须要有一个最高峰值。这一最高峰值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节点呢?就在你的球拍触球那一瞬间;
    2. 你不是想要增大这一击球力量吗?无论你本次发力动作在前面做得多好、多到位,你这一诉求的最终实现点,还是在你所执的球拍击打、或摩擦击球这一瞬间。所以,在这一触球瞬间,你必须要倾尽全力、要以一个最大的加速度击球;
    3. 要点就在这里了----你能不能最终实现增大击球力量这一诉求,就看你在这一触球瞬间,能不能“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能不能以本次发力的最高峰值、以最大的加速度作用于球。


    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骆正显方法第四条“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一说,是不是终极揭示了增大击球力量方法的要义核心?是不是如画龙点睛般,让前三条主题内容的作用顿时鲜活、灵动了起来,让整个儿骆正显方法跃上了一个专业技术思想的顶峰?这样一个发力终极至要,要是套一个江湖说法,这差不多就像是让天下门派血雨腥风争斗杀戮演绎无数恩怨情仇的那个功夫秘籍、制胜宝典呀!是这样吧?


    实际上,无论是你乒乓球项目的加大力量击球、或者其它任何一种欲对目标物实施大力作用的行为,如果你想用最大力量,那么,毫无疑问,在你作用端接触作用目标那一瞬间,你必须竭力让你的本次加速达到一个最高峰值、以一个最大加速度,来实施你本次的力作用行为。只有这样,才可能理想实现你的力作用思想,才有可能最终获得你本次发力作用的预想效果,是不是这样?


    毋庸置疑,骆正显方法第四条“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这一观点非常精彩,精彩就精彩在这样两个关键用语:
    1. “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
    2. “最快的速度”。
    尤其是明确强调击球瞬间要“达到最快的速度”一说,把一个技术环节阐述得如此确切清晰、毫不含混,这坚定、这自信,该是用多少心血、多少艰辛浇铸而成的呀!当然,努力是一回事,关键还在于价值。不能不承认,这是骆正显方法对乒乓球项目增大击球力量方法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骆正显方法对现代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应该值得中国乒坛理论界、值得整个儿中国乒坛为之点赞、为之骄傲!对不对?


    可是,这样一个好观点,悄无声息的,“教材方法”把它给抹掉了……
   
    (待续)


                                                                                2015/7/26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5-8-19 18:42:44
    辨宝路线图170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88----聊聊中国乒乓球权威教科书里的发力认知 33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14
    “教材方法”专业技术含量几许? 4


    我不主张死抱过去。但我认为,任历史沉淀的,应该是已失去价值、已失去意义的过气东东,或者那本来就属于垃圾。你要否定前人已得到肯定的好东东并取而代之,不是不可以。你有新发现了?你有更科学、更先进,更完美、更大益大善泽被业界众生的好东东了?确实如此的话,那是业界福祉,更是历史贡献,必然令我辈今人仰视臣服。而如果你毫无新意,甚至还不如前者、狗尾比貂本身就差着N个档次,可你还硬要狗尾汰貂。还硬要把前人的好东东给一手抹掉!这算啥玩儿?


    别说我瞧不起“教材方法”。请你“教材方法”自己看看,看看你自己做的事,你觉得你把骆正显方法第四条“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这一观点抹去这事儿办得咋样?。


    都可以看得出,“教材方法”在这里把骆正显方法第四条一分为二,改成了“教材方法”的第三条、第四条。“教材方法”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先不聊,我们就看“教材方法”第三、第四条所强调的这些个点:


    1. “击球时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
    2. “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
    3. “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4. “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
    5. “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并使重心前移”;
    6. “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这里可以看到,“教材方法”里,与骆正显方法第四条“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内容大致对应的,是“教材方法”第三条中的第3点----“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这没错吧?


    我们将这两句话比较一下:


    骆正显方法----“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教材方法”----“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教材方法”你自己看看,你这“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与28年前骆正显方法的观点相比较,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新意吗?一丁点儿新意也没有嘛!对吧?


    不但没新意,而且,你这“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观点阐述,是不是太走过场了?本来嘛,整个儿发力动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着要提高挥拍速度,对不对?所以,即使你在这里也使用了“击球瞬间”一词,使得整个儿这句话在意思上也与骆正显方法这里的意思有接近。但是,与骆正显方法“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观点比较,与人家明确提出的极致速度要求----“最快的速度”比较。你“教材方法”的“挥拍速度“有个性吗?是不是太官话套话答记者问,太差着行市了?你的这个“击球瞬间”节点概念,是不是基本上就被“提高挥拍速度”这样一个泛泛概念给淹没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的阐述,本来就面目模糊。可是,你“教材方法”还嫌自轻不够,在讲了“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之后,紧接着还又追加一个说明:“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这是怎么啦?


    “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即”什么意思?表示“是”的意思、“就是”的意思,对吧?前半句刚讲“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讲击球瞬间这一时间节点,对吧?怎么后半句马上又对前半句“击球瞬间”节点概念予以否定,又特别强调你的这个“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实际上讲的还是“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这算怎么回事儿?


    该不会,你“教材方法”本来就不认为“击球瞬间”与“击球前”是两个不同的时间节点概念吧?


    “击球瞬间”什么意思,“击球前”什么意思?
    究竟讲“击球瞬间”,还是讲“击球前”?
    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讲什么,就敢拿这种一脑门子浆糊的破玩意儿,来取代骆正显方法“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教材方法”, 你可真够无惧无畏的!


    (待续)


                                                                                     2015/8/9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5-8-23 17:04:19
    辨宝路线图171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89----聊聊中国乒乓球权威教科书里的发力认知 34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15
    “教材方法”专业技术含量几许? 5

    用“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这样的浆糊,来取代骆正显方法“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这一精彩观点。这里表现出来的缺乏自知已经不止一点点、已经够让人无语的了。但这还并不是“教材方法”第三条晒妄为的全部表现。再看“教材方法”第三条第二点:“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

    在前面,“教材方法”第一条、第二条讲击球前。进行到第三条,就讲击球时了,你“教材方法”第三条一开篇也明明白白就标明了这三个字----“击球时”。既然已经是击球时环节了,击球时这样一个节点该干什么,你“教材方法”不清楚吗?击球呀!对不对?此时此刻,怎么可能还又蹦出一个“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问题呢?

    1. 加速距离与“保持”有关系吗?

    加速距离生成于击球前、生成于动作规划构建之时。
    加速距离的生成只为有一个需要,就是被利用,就是为了扩大挥拍加速半径,有效增大击球力量而制造的一个外部加速条件。因而,只有被利用了,它才是加速距离;如果不被利用,就不成其为加速距离。
    加速距离,是一个只有被利用、不予以利用就不具有任何存在价值的条件因素。你前面忙忙乎乎把它制造出来,临击球了又要“注意保持”它。干嘛!你很很很闲吗?
    无论从哪儿论,乒乓球运动发力动作中的加速距离,与任何形式、与任何理由的所谓“保持”都没有半毛钱关系。

    2. 已经进入击球时,马上就触球瞬间了。这节点,你让乒乓球运动员“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什么意思?

    “保持”,就是维持所指的特定状态,不得被破坏、不得被改变的意思,对吧?
    “加速距离”,无疑是指执拍与球之间有助于增大击球力量的这段距离,对吧?
    这里,你“教材方法”是否可以过过脑子,
    要“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现加速距离空间状态就不得被改变,这加速距离也就不得被动用。因为一动用,现加速距离空间状态就得不到保持,就必然遭到破坏;执拍一触击球,这一加速距离必然就彻底消失就没了,是不是这样?你“教材方法”看看,你这“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是不是将乒乓球运动员推向了一个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
    他是去击这球……击这球……击这个球呢?
    还是在执拍与球之间“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放弃击这球呢?
    你“教材方法”自己说说,这可怜的运动员该怎么做?

    3. “加速距离”,应该是击球前考虑的事,还是击球时应该考虑的事?

    加速距离问题,“保持”也好,制造也好,那都只能是在前面第一、第二两条击球前发力动作规划构建时的内容,对吧?第三条已经进入击球时节点了,你“教材方法”还特别又在这里拿腔拿调地强调要“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你是不是搞笑呀?
    运动员已经挥拍迎球,动作已经做出去了。这时,你要人家“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这怎么弄?只有急刹车速冻动作,停止击球?可是,要让正在迎球挥去的加速动作立即停止,他能停得住吗?太难为人了吧!如果一定要停住,那是不是每个乒乓球运动员每场比赛都还得给他专门配备气功大师如影随形专门贴身跟着专门精确掐时专门给他点穴,或是请孙大圣来吹定身法?不然,你这个“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没法儿操作,是不是?要不,你再给乒乓球运动员攒一套“发力动作触球前如何急刹车”的“教材大法”?反正,只要他们不当场被难死、不当场神经病,那就谁也抓不到到你的责任,谁也拿你没辙。
    当然,我相信“教材方法”能看出这话也是搞笑。不会真的再去攒什么“大法”。

    4. 击球时、击球瞬间了,你要运动员“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

    击球时,运动员就该集中全部精力,调动自身全部能力,利用执拍与球之间的全部加速距离,加速发力击球,对吧?这时你还要保持加速距离,干嘛?保持留着下次用?保持下来能升值?保持年头长了能发芽发酵发成茅台虫草巴菲特?
    球晕菜了了:“咋了!跟我保持距离?玩儿朦胧?受刺激了?对方行大贿了?……”
    你能保持,球能悬停吗?球不是直升机,掉下去了。

    “教材方法”,你“保”什么 “持”,想什么呢?

    (待续)

                                                                                                   2015/8/23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笨熊手机认证 2015-8-25 07:46:24
探索与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低弧手机认证 2015-8-30 21:24:29
分析的够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笨熊手机认证 2015-8-31 13:59: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5-9-7 22:57:07
      辨宝路线图172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90----聊聊中国乒乓球权威教科书里的发力认知 35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16
      “教材方法”专业技术含量几许? 6


      “教材方法”第三条“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和“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只是其专业技术含量低劣状况的冰山一小角、又一小角。我们再看它的第四条,这座外貌光亮冰山的这一部位,究竟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教材方法”第四条强调了这样几个点:
      1、“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
      2、“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并使重心前移”;
      3、“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先看这个第一点,“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
      表面看去,这在说肌肉,像是一个生物学观点。但是我们想想,人体生物学有这说法吗?
      照生物学理论,“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这里应该是发挥人体肌肉收缩做功功能,而绝不应该是什么“击球时要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对不对?
      肌肉是人体附着于骨的皮下软组织。
      肌肉在大脑支配下收缩做功。
      肌肉收缩做功,牵引骨、骨连接运动。
      人体运动系统相关理论,是肌肉收缩牵引骨,牵动骨连接运动。肌肉本身并不直接对外作用,更别说“全身各部分肌肉”都来对外“协调用力”击球。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全身各部位肌肉”都直接对外,那是被扒皮了?在伊拉克被炸了?整个儿人血丝呼啦的,这人还能“协调用力”打乒乓球?活得了活不了还两说呐,对不对?赶快拨打110、120吧!


      很基本的常识:只有肌肉与骨、骨连接构成的人体躯干与肢体各具体部位,才可能对外、对目标物实施力作用。所以,乒乓球运动员击球时,动用全身各部位协同一致加速发力击球的直接动作行为,一定是由人体躯干与肢体的有序协调共同实施完成的。
      肌肉是肌肉,躯干、肢体是躯干、肢体。它们虽然有着密不可分的相生共存关系,但它们确确实实不是一回事。肌肉在皮下做内功,躯干、肢体才具体运动实施对外作用。如此确切不二的科学专义,怎么到了乒乓球项目这里,就可以被任意混淆呢?


      我相信,“教材方法”编撰者也知道人体肌肉不能直接对外作用。但是,既然知道肌肉不能直接对外用力击球,为什么还要说“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呢?
普通的乒乓球运动员这样说说没问题。口语嘛,一般都能意会,这传递的大致就是一个“要充分利用全身各个部位来共同协调发力”的意思,谁也不会认为这是说要把皮扒了然后用肌肉击球。没那事,对吧?
      少量教练员这样说说也不是问题很大。虽然他们身为人师,负有授技传业责任,也负有相应的科学知识、思想文化传递责任。但他们的影响力、影响面相对有限。所以,即便错了,受害的也就他们身边几个小倒霉,一定情况下也难成气候、无碍大局。
      可是,作为《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你是一个什么身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面?连肌肉与躯干、肢体这样的生物学基本常识都没有,或根本就不在你眼里。那你还编什么《教材》?再换一个角度,如果说,你“教材方法”确有肌肉、躯干、肢体等基本常识,那你又为什么坚决不用、坚决不传授这些正确的生物学观点,而坚持要用错误的观点编制教义?你究竟想干嘛?作为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撰的乒乓球项目权威教科书,你应该不会存心误人子弟、坑人爹妈吧?


      “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这里面还有一个“用力”与“发力”的概念问题。
      肌肉收缩生发动能,是发力;
      躯干、肢体运动实施力作用击球,是用力;
      用何种力量击球,是讲究如何将这一力量用得恰到好处,这叫力道。
      把相互关联的这样几个点捋清楚、弄明白了,我们就可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动用全身发力要讲协调,恰到好处地用力叫讲力道。简言之就是:发力讲协调,用力讲力道。


      从你“教材方法”这里的表现来看,你确实不懂肌肉与躯干、与肢体的区别;更不懂发力讲协调、用力讲力道的不同道理。为什么这样看你?很简单,如果你懂得上述道理,你就不可能会说“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就不可能会鼓吹这样一个不仅涂炭科学,在专业技术方面更是让人脑残眼瞎不知所云的乱弹琴。要不,就真不知道该怎么看你“教材方法”的居心了……
      (关于这一发力、用力问题,本〈辨宝路线图〉147期已作过一些探讨,可请参阅。)


      下期接着聊“教材方法”第四条第二点:“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并使重心前移”;


      (待续)


                                                                                                                                  2015/9/7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