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板叟 楼主 2016-3-12 22:47:33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6-3-12 22:49 编辑

      辨宝路线图182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00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26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3


      “教材方法”第一条的改动,有必要吗?

      我们的再盘点、再比较从哪里入手呢?就从两个方法第一条的不同开始。

      骆正显方法第一条:击球前,必须以脚步移动来调整击球位置,尽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教材方法”第一条:要提高击球的力量。击球前,必须快速移动步法,调整击球位置,尽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教材方法”第一条,从“击球前”到“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这一关于加速距离的主题阐述,其内容、文字,几乎都和骆正显方法一模一样。哪不同呢?在一头一尾,“教材方法”作了改动。
      头----“教材方法”加了一句“要提高击球的力量”;
      尾----“教材方法”把骆正显方法的“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改掉了,改成了“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


      我们先来看看“教材方法”第一条起头“要提高击球的力量”这一改动。
      起首加“要提高击球的力量”,这在意思上,与加速距离主题内容的联系肯定没问题。强调加速距离,就是为了“要提高击球的力量”。
      可我们再想想,我们如果把“要提高击球的力量”作为第二条首句,再作为第三、第四、五、六条首句,是不是也与各条主题都能联系?也一准没问题,对吧?
      为什么?因为“教材方法”的名称就叫“提高击球力量的一般方法”;
      “提高击球力量的一般方法”的生成,就是为了“要提高击球的力量”。
      大家看看,这个“提高击球力量的一般方法”题名,是不是已经明确表达了“要提高击球的力量”的意思?之后的六条方法每一条,是不是也全都在深入、具体地讲授“要提高击球的力量”各相关方法要点?
      有这样一个“提高击球力量的一般方法”在前面扛旗,之后跟进的各条具体任务,就只管实实在在地清晰阐述各条具体方法内容要点就行了,对吧?哪还需要另外再加什么“要提高击球的力量”前言呢?不仅后五条没必要,第一条就纯属多余。是不是这样?


      骆正显方法第一条起首说“击球前……”,你会感到它不能够直接跟进“提高击球力量的一般方法”,不是在直接阐述“要提高击球的力量”的具体方法吗?
      骆正显方法这里与科学原理相左,你要拨乱反正?
      骆正显方法这里不切合专业实际,你要清理异说?
      或者骆正显方法这里的观点落后于时代,你要进行更新?
      或者骆正显方法这里的阐述尚不够到位,你要更加精准?
      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你这改动都属于有必要。如不存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你这改动就属于没必要。
      实际情况摆在这里,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看不出“教材方法”“要提高击球的力量”这一改动,存在上述任何一种必要性理由。


      应该肯定,“要提高击球的力量”一语本身没什么错,只是个有没有必要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要提高击球的力量”,并不是“教材方法”自己原创过程中的产物。原创是完全在探讨、摸索中蹒跚前行,诉诸文字时必然有一个从青涩、赘兀,到逐渐条理、精到的过程。如果你“教材方法”第一条是完全原创,那这个“要提高击球的力量”,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生瓜蛋子闯世界的一个难免情节,那完全不是事儿,完全可以忽略。问题在于,这是在改动生成于四分之一世纪前业界发力理论经典,是一个刻意行为;而且这刻意行为是出手于百分百绝对正宗的业界顶级权威班子。照理说,这改动怎么着也得比原作层次更高、更精到更好,对不对?可咋的了!怎么一动手就做没必要的事呢?

      说白了,“要提高击球的力量”这本身不是事儿,不值一提。甚至,我自己都觉得聊这事儿有吹毛求疵、攀附高深之嫌,忒掉价儿。但是,绕不过去呀!“教材方法”对骆正显方法所做的“有没有必要”的改动充斥全篇,这个“要提高击球的力量”就只是一个开始。
      “教材方法”第一条的尾巴----“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有必要吗?
      这条尾巴,还仅仅只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吗?

      我们将它与原创骆正显方法第一条的尾句比较一下,再用我们的10条指标来照照。我们可以来看看,这个“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究竟是一条怎样的“尾巴”?

      (待续)
                                                                                                                                          2016/3/12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铁锁横江 2016-3-15 15:26:01
很有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gksmgk0913 2016-3-16 17:18:48
看到一半,没看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3-23 11:22:37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6-3-23 11:23 编辑

      辨宝路线图183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01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27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4


      10条指标比照下,“教材方法”第一条的尾巴……  1

      使用10条比照指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 乒乓球》前言第6自然段的这样一段话:

      “本教材在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的指导和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管理中心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了全国著名乒乓球教练员和学者参加编写,保证了教材的质量”。

      由此可以确认,我不是在对某一位、或某几位老教练、老运动员吹毛求疵甩吐沫星子。我面对的是今日中国乒乓业界顶级著名的教练员与学者团队,是不折不扣的乒乓业界泰斗、权威们。为了对这样一个团队推出来的“教材方法”进行比照,所以我编出10条指标,我只能倚仗用科学的声音说话,一定要言之有物、言必有据。至于,我编出的这10条比照指标如何?我所进行的比照又怎样?那就属“身后是非谁管得”了,该做的先做了再说。

      我们的比照,先看骆正显方法第一条:
      “击球前,必须以脚步移动来调整击球位置,尽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骆正显方法第一条讲的,与10条指标中第6、7、5、1这4条基本符合:
      1、“击球前,必须以脚步移动来调整击球位置,尽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
      这符合第6条指标:“相对情况下,半径越大、加速距离越长,产生的力量越大”。
      2、“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
      这符合第7条指标:“加速度越快,力量越大”。
      3、“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这阐述基本符合第5条指标:“参与做工的大肌肉群越多,力量就越大。
      同时,“以利于……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其中“各个部分”阐述,也基本符合第1条指标:“人体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大部分共同构成”。


      再看“教材方法”第一条
      “要提高击球的力量。击球前,必须快速移动步法,调整击球位置,尽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
      其中,
      1、“要提高击球的力量。”
      前面已经聊过,这与10条指标内容没有实质关系。
      2、“击球前,必须快速移动步法,调整击球位置,尽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
      这是讲加速距离与加速度,这基本上是从骆正显方法照抄过来的。其中“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自然也同样符合第7条指标:“加速度越快,力量越大”。
      3、“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
      “教材方法”第一条的这一尾句,好像挺全乎。可谁看得出来,这与10条指标里的哪一条可以相符合?


      不错,要提高击球的力量,这一定要充分发挥身体各相关部位肌肉的功能作用。因为人体的任何运动,即使最简单的运动,都要由相关肌肉收缩来完成。
      可是,肌肉就等于力量吗?
      必须肯定,肌肉与力量是绝对关系,但肌肉决不直接就等于力量。


      第3条指标是说了“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的主动部分”。对这一“主动”与“被动”该怎么理解呢?这就有客观全面理解与主观片面理解两种不同走向。
      所谓主动,永远是相对于被动而言。无论什么事儿,都是有被动有主动才成事儿。人体运动系统中肌肉与骨与关节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也一样,是属一个整体的不同功用部分,相拥相成、缺谁都不成。像一台机床,需要有机身、电机和传动多个不同功用部分构成。当然,电机在其中属主动部分,机身、传动属被动部分。但如果没有机身部分、传动部分,你电机再能再强大,你还能直接加工制造产品?天方夜谭,对吧?
      所以,我们如果只看到这里面被区别的“主动”与“被动”,好像“主动”才是“角儿”,“被动”则可以被轻视、甚至无视。那就是被主观片面所左右,无疑就会被带入一个类似盲人摸象的认知误区。


(待续)
                                                                                                                             2016/3/23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uzichago 2016-3-23 14:09:52
佩服楼主!有理有据发人深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pillar手机认证 2016-3-26 04:52:52
洋洋洒洒写这么多,真心的水平不低

想再来看看学点什么,还是有点云里雾里的
☆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 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pillar手机认证 2016-3-26 04:53:46
刚才看到一句话,以拍控腰,拍往哪里去腰就往那里去

赶脚很有道理
☆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 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3-30 18:11:15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6-4-11 23:03 编辑

      辨宝路线图184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02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28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5


      10条指标比照下,“教材方法”第一条的尾巴……  2

      我们在了解“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在了解这里有“主动”与“被动”区别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看到紧跟其后的那个词----“部分”。

      第1条指标说了:“人体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大部分共同构成”。
      由此我们了解,尽管肌肉是人体产生动能、产生力量的最基本条件。但它仍然还只是人体得以运动、能生发力量的三大构成部分之一。这个“主动”,只表示肌肉在人体运动系统中的功用属性。而决不能说因为是主动部分,肌肉就可以直接等于力量。在这里,肌肉只是类似制造产品的机械设备要件,力量则类似产品,肌肉与力量完全是两个概念。从肌肉到力量,这中间还有个必须的、与相关部分共同合作的、类似加工的演化运作过程。


      第2条指标是这样说的:“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

      这个第2条指标,就揭示了人体运动系统这三大部分的各自功用与相互关系:
      1. 肌肉收缩做工作用;
      2. 肌肉“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肌肉收缩作用于骨,是由肌肉、骨、关节共同构成体的整体运作,实现移动“改变位置”;
      3. “改变位置”,就是“产生运动”,就动起来了。
      4. 肌肉、骨、关节共同构成体的整体运作动起来了,这才生发有了与加速距离、与提高击球力量的关系。
      5. 肌肉、骨、关节的共同构成体,可理解为“力量=质量*加速度”公式中的质量体;
      6. “改变位置,产生运动”,可理解为“力量=质量*加速度”公式中的加速度基础形式;
      7. 肌肉、骨、关节共同构成的质量体移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决定力量的大小。


      这才是肌肉与提高乒乓球击球力量关系的科学真实所在,是这样吧?

      依照科学事实,从肌肉到力量,这中间还差着几里地呐!对不对?抛开关节、抛开骨,你怎么可能去“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胳膊脱臼了,你那胳膊还能听使唤、还能抡得动吗?就垂那儿植物臂了,就好像不是你的胳膊了,对吧?为什么?肩关节脱臼了,你整条胳膊就失去支点了。就算你胳膊肌肉再健壮、你胳膊比史泰龙大腿还粗,管P用!


      通过第1、2、3条指标所依托的人体运动系统理论,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为提高击球力量,动用全身各部位发挥作用的这“各部位”,只能是我们的肌肉与骨、与关节这三大部分构成的躯体、肢体,只能是我们的腿、躯干和手臂。是这样吧?

      再稍微细致一点,我们再看第2条指标:“骨骼肌附着于骨,……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
      这告诉我们,肌肉收缩以关节为支点实现牵引作用的,是该肌肉附着骨。亦即腿部肌肉牵引腿骨、臂部肌肉牵引臂骨,实现该部位的移动,产生运动。
      人体各部位肌肉,都只在本部位内对所附着骨实现牵引,对本部位的加速发挥作用;
      自脚启动,每一部位的运动、加速,都是该次人体整体发力动作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最终击球之前,人体各部位都是在依序、错时,此前彼后无隙衔接一环扣一环环环加速,累进加速;
      骆正显方法在这说的就是:“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教材方法”这里说的却是:“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
      请大家看看,也请“教材方法”自己看看,谁的阐述更符合人体运动系统理论?


      抛开骨、抛开关节,怎么“发挥……肌肉的力量”?在击球前,在加速过程中,你要“充分发挥……肌肉的力量”对谁使??上一环节击打下一环节,自己对自己脚踢腰腹、手捶背胸?或者,把全身肌肉堆起来一股脑儿统统砸向乒乓球?真会过日子,球拍都省了!
      击球前全都是在加速。击球刹那间,对球击打迸发作用的,那才叫“力量”。是不是这样?


      教人提高击球力量的方法,就是要教人相关科学知识、教人精准抓住细节,对吧?骆正显方法已经作了基本正确阐述,这里清清楚楚就是指人的躯体、肢体。你“教材方法”干嘛非要改“肌肉”?奇了怪了!怎么你就看见肉?这世界狼才这样,看人胳膊腿儿全是肉。
      教科书啊!不应该吧?

      (待续)                                                      
                                                                                                                  2016/3/30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4-11 22:47:41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6-4-11 22:49 编辑

      辨宝路线图185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03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29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6


      10条指标比照下,“教材方法”第一条的尾巴……  3

      第一条起首就来一个“要提高击球的力量”前言,一动手就干没必要的事。如果是有一个想把这发力方法搞好的初衷,“教材方法”会如此随随便便任意划拉吗?

      “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直接把骆正显方法“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的基本正确阐述抹掉,把基本符合人体运动系统科学的观点一脚踢开。“教材方法”如此手脚,这还可能是出于正能量初衷吗?

      可能有人会说:“教材方法”第一条起首的必要不必要问题、尾巴的踢开科学问题,都只是理论问题,都是虚活儿。作为乒乓球运动员,不一定非要对理论全知全懂。所以,仅凭这样两点就从根本上怀疑“教材方法”非正能量初衷,这有无限上纲之嫌。
      运动员确实不一定非要对相关科学理论全知全懂。他只须踏踏实实照教练的指导去练、去做就行了。但是,教练可以这样要求自己吗?教科书可以这样要求自己吗?
      而且,“教材方法”给人的非正能量初衷之疑,并非仅仅体现在理论上踢开科学。对骆正显方法在科学理论与专业技术动作结合点环节,直接相关运动员提高击球力量发力动作方面的重要阐述,“教材方法”照样坚决删改。特别是重要节点,越给你删得干干净净。


      咱们看事实,还看骆正显方法第一条:
      “击球前,必须以脚步移动来调整击球位置,尽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骆正显方法第一条有两个自然句:
      第一个自然句主题,是讲要制造加速距离;
      第二个自然句主题,是讲越要增大击球力量,就越要拉开加速距离、增大加速半径。
      请大家看看,第二自然句主题,这讲的是不是发力时必须要把握好的关键动作要点?


      第一自然句主题要制造加速距离,是骆正显方法第一条的主体内容。这里告诉你:加速距离,是提高击球力量方法诸要点的要中之要、要中之首。
      既然制造加速距离如此重要,那么,该为挥拍迎球启动点至击球点,制造一个怎样的加速距离,50公分,还是80公分?要拉开一个多大的空间,才算是制造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加速距离呢?这是一个必须要继续跟进阐述的问题。如果,这里不作深入跟进,不给受众一个可供参照的提示,那你所讲的这个要制造加速距离该怎么把握、怎么操作?那你这个加速距离概念到哪去着陆、坐实?那你这个加速距离是不是就成了只是在嘴上吧唧一说耳边嗡嗡一过、就成了一个悬浮云雾之中没抓没挠完全不着边际的空概念?
      所以,骆正显方法紧接着又跟进第二个自然句:“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
      这就告诉你,这个加速距离不是空概念,也不是什么多少多少公分的死概念,而是一个因需制宜、可大可小的活概念。要制造的这个加速距离究竟应该多大?这就看你当时想用多大的力量去击打这板球,完全依据你自己的这一击球力量需求而定。
      我们想想,
      有了这样一个告知,我们是不是就脑洞大开:哦!要用大力,这加速距离就拉远一些,引拍动作就做大些;不需要那么大力时,加速距离就可以小一些,引拍动作也要小一些。
      有了这样一个告知,运动员对这一加速距离的概念、对这一制造加速距离与自己发力动作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就能够心里更有谱儿、手上更有数儿?
      客观事实就是这样:
      这一加速距离多长多短是大是小,全由引拍动作来实施、体现;
      也就是说,这一加速距离长短大小的设定,也就决定了这一引拍动作的实际运作;
      反过来也可以说,这一引拍动作怎么做,基本上就取决于这一加速距离的设定;
      是不是这么回事?


      看看,骆正显方法第一条第二自然句阐述的、依照力作用需求而定的、直接关联运动员发力动作的这样一个临场加速距离概念,是不是特别重要?往大里说,把这视为乒乓球提高击球力量的发力动作尺牍,是不是也名符其实,毫不为过。因为这直接决定你的发力动作怎么做,并直接关系到你接下来发力击球动作的力作用效果,是这样吧?
      谁敢想象,骆正显方法“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这样一个百分百正能量的科学阐述,这一直接攸关运动员发力击球动作的精要技术观点,竟然,“教材方法”就给删改掉了!

      (待续)                                                         

                                                                                                                                 2016/4/11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4-23 22:28:55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6-4-23 22:30 编辑

      辨宝路线图186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04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30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7

      10条指标比照下,“教材方法”第一条的尾巴……  4

      不是说因为骆正显方法经典,它就是金科玉律不可须臾改动,不是这意思。要改,你往好里改,往对乒乓球运动事业发展有利、对乒乓后人有利,往更好的方向改呀!对不对?瞧你“教学方法”干的这事儿,该改的不改,不该改的瞎改!

      骆正显方法“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这样一个将生物力学理论与乒乓球运动员发力动作紧密联系的、对运动员做好发力动作极为重要的科学发力观点,你“教材方法”为什么要把它删除掉?

      难道,你“教材方法”认为:
      乒乓球运动员引拍制造加速距离,不应该按照力作用需求来考虑这一加速距离、加速半径的长短大小?
      乒乓球运动员挥臂迎球加速发力,不应该按照力作用需求来考虑发力动作的大小?
      乒乓球运动员要制造的这一加速距离的长短、加速半径的长短大小,与引拍动作、与击球力量的大小,均没有丝毫关系?
      你“教材方法”敢拍胸脯:我就这么认为的,怎么着!
      不可能吧?你就是敢拍胸脯我也不敢信呀!

      虽然你“教材方法”多处顽强表现自己富有发力认知盲区。但怎么着也不至于无知如斯,会无知到认为加速距离的长短、加速半径的大小,与引拍动作、与击球力量的大小均没有丝毫关系,不可能无知到这样一个程度吧?

      不信又怎么解释呢?如果你“教材方法”并非无知到这样一个程度,那为什么要把这一科学发力认知观点从发力方法中给删除掉呢?并且,你“教材方法”全文,再也没对这一攸关运动员做好发力动作的临场加速距离概念问题作过任何阐述。

      要不,非得逼人怀疑你这是有意?你“教材方法”这就是有意要给广大虔诚受众、给乒乓后人使坏,就是处心积虑、千方百计非要让人们远离科学,不让他们得到提高击球力量的秘法真谛;非要给他们都灌一脑门子浆糊;非把他们都往黑灯瞎火地儿引?

      不过,这好像就更没道理了!就凭国家体育总局这名头,就凭《乒乓球》教科书班子名单里那么多让我们崇拜、让我们敬仰了大半辈子的名字。我们只会相信,他们只会是全心全力做有利于乒乓球运动事业发展、有利于乒乓后人成长的好事儿。怎么可能会对广大虔诚信众、对乒乓后人、对自己的衣食父母使坏呢?打死也不能信呐!对吧?

      或者,我们只能转过头去,怀疑骆正显?
      因为骆正显方法是骆正显平头百姓一个人弄的。
      而“教材方法”,是其时中国乒乓业界一大帮子,都是有身份证的人弄的。
      冲这阵势,好像还是怀疑骆正显方法比较保险?
      可是,骆正显方法的这一临场加速距离概念主体内容,也并不是骆正显自己个儿瞎说胡诌的。半径越大、加速距离越大,力量就越大,这依据的不就是力学理论观点吗?
      这……是不是都得懵圈了?


      摆在我们眼前的这一现实:
      1977年,骆正显方法依据科学理论、并结合乒乓球运动员因球置宜发力需要,提出了这样一个对运动员掌握好发力技术动作极为重要的、如何把握临场加速距离的科学观点。
      28年后,2005年问世的“教材方法”用删改的办法,坚决抹去、否定了骆正显方法提出的这一临场加速距离科学观点。

      一边是依托科学理论生成的专业发力技术观点,一边是顶着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名头、中国乒界泰斗权威、最亮眼教练、诸多著名学者一大帮子与之对立的鲜明态度及断然行动。本应和谐一家、毫不矛盾的二者,怎么就成了一种有我无你、你死我活的不共戴天关系呢?
   
      否定加速距离、加速半径长短大小,与运动员发力击球技术动作的关系,
      否定制造多大的加速距离、加速半径,与最终击球作用力量大小的关系,
      把明确阐述加速半径越大、加速距离越大,力量就越大的科学道理,把利于乒乓球运动员掌握发力动作的临场加速距离概念,从提高击球力量的发力方法中予以清除。
      宣称教人提高击球力量,却完全否定加速距离长短、与击球力量大小、与运动员发力动作幅度的必然因果关系。这样一个“教材方法”,别说你顶着国家体育总局的名头,你无论打什么旗号,也决不可能称之为提高击球力量的发力方法。是不是这道理?


      这事儿干的,你“教材方法”恐怕很需要给乒乓世界一个理由,必须的。

      (待续)

                                                                                                                                2016/4/23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