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板叟 楼主 2016-9-27 18:09:18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6-9-27 18:10 编辑

      辨宝路线图194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12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38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15

      “教材方法”究竟在干些什么?

      骆正显方法第1条确实存在改进空间,这是客观事实。但“教材方法”对骆正显方法第1条的删改行为则完全相反,不但不是追求改进、不是追求更好,而完全就是在开倒车。“教材方法”在这的所作所为,真真实实地给我这样一个感觉:
      骆正显方法第1条当中哪儿跟科学挨边儿,哪儿可能让受众更明白、对受众更有利,“教材方法”就专挑那儿下手,坚决对那儿进行删改!
      我这些话是不是言过其实?是不是太荒唐?或者根本就完全错误?
      不着急,“教材方法”的倒行逆施远不止于此。我们再一条一条接着往下聊。

      又如第2条,骆正显方法第2条起首开宗明义讲的是“击球前”。不客气,“教学方法”拿过来就特别改成:“从生物学的观点看,人体的理论来源于肌肉的收缩”。
      奇了大怪了!谈增大击球力量发力方法,你讲发力,讲发力理论就行了,对吧?怎么还扯上“人体的理论来源”了!人体怎么来的,与乒乓球运动发力方法有直接关系吗?难道,学       乒乓的人还一定要从小就特别学习人类繁殖知识,特别学习怎样怀孕生孩子?
      乒乓球专业《教材》,传道“人体的理论来源”。是不是太不专注,太乱了?

      再看第3条,骆正显方法主要讲击球点的选择。而“教材方法”这里,则对骆正显方法第3条完全弃之不取。难道,选择正确的击球点问题,对增大击球力量发力方法不重要吗?
      纯从技术上讲,
      无论以何种技术、何种力度去击球,这都关系到执拍手挥臂的轨迹,是不是?
      无论以何种技术、何种力度去击球,这都关系到执拍手控制拍形角度,对不对?
      好,就算你挥臂轨迹完全正确,拍形角度极为合适,加速度也十分到位,各个方面一切的一切都做得非常完美了,是不是就一定能得到最大理想击球力量呢?
      可以肯定地说,还不能。因为这里还有一个环节----你前面各环节所作的全部加速度努力,必须还要不早不晚恰好就在最可能实现你发力诉求的那个点上精准迸发,要在那个点上以最大加速度集中释放作用于球。这样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击球点。
      你前期各环节加速全都OK了,你这里还有一个击球时机的把握点问题。这个击球时机的把握点,就是你想获得理想击球效果的最佳击球点。
      你以最大加速度击球,正好精准抓到了那个最佳击球点集中迸发作用于球,你就可以实现你的最佳理想击球诉求。而如果,你在击球点把握上出现任何一丝丝偏差,你对不到点,你没能够实现在那个最佳击球点精准击球。没商量,那你的理想发力诉求就必将功亏一篑。即便你之前蹬腿、甩胯、转腰、挥大臂、收前臂,甚至你手腕、手指,各环节全都做得一等一顶级好,管P用!顷刻间全都会化成无用功,瞎忙乎!是不是这样?
      对于如此重要的“选择正确的击球点”观点,“教材方法”却刀斧相向,坚决将其从发力方法中彻底铲除。

      不错,骆正显方法第3条在选择击球点问题上的表达并非十全十美。其“正确的击球点……正手攻球(削球)时,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右侧前方;反手攻球(削球)时,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侧前方(以右手握拍为例)”这一阐述也实在太糙。
      一般都知道,窄义的击球点选择,主要应该在来球方向,因为你要迎击的是来球。
      来球从桌上弹起后有弧线、有轨迹。回球的击球点选择,必然就在这一弧线、轨迹上,在球的上升前点、上升期、最高点、下降期、下降后期的某一位置点上(实际击球点,应视技术需要、视可能性具体细化)。骆正显方法“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右侧前方……左侧前方”,只强调在以自己身体为坐标的某处方向选择击球点,这显然脱离实际。选择是因事制宜,必然要视客体情况择定应对点。在这里,运动员要紧紧盯住的必然是来球的弧线、轨迹,以从中选择正确的击球点。是不是这样?无视客观,脱离来球弧线、轨迹,你还到哪里去选择、去抓那个正确的最佳击球点呢?所以,骆正显方法“正确的击球点……右侧……左侧前方”这说的,确实跟没说差不多少。
      尽管如此,但怎么说也只是个对击球点“如何选择”的认知问题,丝毫无碍“选择正确的击球点”这一重要观点本身的正能量光辉。是不是这道理?这样一个骆正显方法第3条,再有什么其它认知问题、表达问题,那都只能是白玉微瑕,罪不当诛。你“教材方法”怎么就干净决绝地把它给砍杀除去掉呢?

      或者我这观点、说法确实完全错误。但恐怕你“教材方法”一定得拿出这样一个理由:在增大击球力量发力方法中提出“选择正确的击球点”,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观点。否则,你只能让人们往坏处想……
      “教材方法”坚决不想让人知道增大击球力量的发力方法中,还一定要懂得“选择正确的击球点”这一极为重要的方法要点。这也就说明,你“教材方法”就是在对发力方法使坏,对全国基层乒乓球教练员、对乒乓后人使坏。
      你说说,还能让人怎么想呢?

      (待续)

                                                                                     2016/9/27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10-12 11:31:25
       辨宝路线图195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13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39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16


       “教材方法”究竟在干些什么? 2

       骆正显方法有6条,“教材方法”也是6条。
      “教材方法”把骆正显方法“选择正确的击球点”第3条砍掉了,怎么还有6条呢?
      “教材方法”又弄出了一个什么更好的东东,好到可以取代骆正显方法第3条?
       非常遗憾,你以为“教材方法”会为搞好发力方法动脑子?那就白瞎你的善良了!把骆正显方法第3条砍掉后,又为了像骆正显方法一样也凑足6条,它捎带手儿的把骆正显方法第4条一分为二,放放腰抻抻肩改成两条,变戏法儿似的“教材方法”第3条就不缺了,第4条还照有。
       这算盘珠子抠的,够精的吧?


       我们来看看骆正显方法第4条原文:
       “击球时,还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为此,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这是进行猛烈攻球所采用的方法。如进行一般攻球或拉球,则应以手臂发力为主,腰、腿只起辅助作用),使身体重心的移动不致过大”。
       我们可以看到,骆正显方法第4条第一自然句,是提出本条方法主题任务诉求。第2自然句是第1自然句的跟进,是在讲授如何具体操作,如何理想实现本方法主题任务诉求。
       很明显,这第1、第2两个自然句,前者是认知,后者是行动,二者是属于:因此而所以有彼,是前后承启依偎相生关系,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方法内容。
       可是,“教材方法”却在这里下刀,把一个方法要点中的两个环节,切割成两条方法。

       变两条就变两条吧!只要你心存善念,确实追求向上、向好。那别说1条变2条,你就变10条8条,变多少条都不是问题。但是,
       打球的都可以扪扪心,大家是不是都在追求、都想拥有击球的爆发力?乒乓球运动员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所作的全部加速努力,最终是不是为了“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以实现最大爆发力作用击球效果?骆正显方法第4条第一自然句提出:“击球时……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这话是不是直指发力击球动作最终关键点的核心要点?这话是不是特别明确、清晰、简练,特别易于沁人心脑?
       “教材方法”第3条,却在这儿把“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一整句彻底删去。硬给改成“击球时……除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外,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1、都到击球时了,又倒回去扯加速距离,还又重复那原本就已经错误的什么“注意保持”加速距离。
       2、用“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取代“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使得一个对运动员发力动作极其重要、原本必须要让运动员特别重点认知的这一经典发力方法要点蚀骨化水,毁于无形。
       3、临了临了,最终还把这“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又解释成“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你“教材方法”自己说说,这叫啥玩儿……

       特别强调说明“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 即”字是什么意思?“也就是”的意思,对吧?所以,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在强调:这个“击球时……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也就是指像击球前全程一样的挥拍加速度。该这么理解吧?
       强调整个儿“击球时”、击球瞬间”与“击球前”挥拍加速度全都一样,也就等于是在强调:要全程常规均匀加速直至击球。是这么个意思吧?
       既然是全程常规均匀加速直至击球,那干嘛非绕这么大弯儿,还特别煞有介事的在这儿得吧得、得吧得什么“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
       这不纯扯蛋吗?


       都知道讲爆发力,要用爆发力击球。那么,
       “击球时,还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击球时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除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外,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这两个说法,那个更相近于真实的“爆发力击球”?
       一个悉数为当代中国乒界泰斗、权威、大佬、大咖、以及诸多全国著名乒乓学者组成的团队,一部无疑可以代表中国乒乓顶级专业知识、顶级专业力量打造的国部级乒乓球运动专业《教材》,你们敢说你们完全不清楚、完全不能区分这两个说法的区别?或者,你们还敢说你们心里什么都清清楚楚,但就是要这么干----
       就是要让乒乓后人不可能接触并掌握最最接近爆发力击球的发力方法认知要点?
       就是要让乒乓后人只能接触、只能学习全程常规均匀加速直至击球的发力方法?
       你们脑子里,不会真是这样想的吧??


       (待续)

                                                                                                              2016/10/12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10-30 08:32:47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6-10-30 08:34 编辑

      辨宝路线图196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14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40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17

      “教材方法”究竟在干些什么? 3

      骆正显方法第4条第一自然句,提出本条方法主题任务诉求后。紧接着第2自然句就明确提示:“为此,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这是在讲授本主题方法的具体操作。
      我认为,该第2自然句有两个突出重大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个重要的未及到位。

      第1个重大贡献:“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这揭示了人体整体发力时,各部位先后依序运作的动作协调问题。
      谓之为重大贡献,是因为协调运作问题,攸关乒乓球运动员发力技术动作,是乒乓球运动员能不能学习到、能不能掌握好理想发力技术动作的命门要点。
      因此,要利用人体各部位整体参与发力,首先一定要解决好相关有序协调的正确认知,这是前提。把各环节相互关系搞清楚了,把先后有序,协调运作这八个字丝毫不打折扣地完全落实到位了,运动员理想增大击球力量诉求的实现,才可能途坦路平,只在续步。
      我们可以看到,骆正显方法这里阐述的协调,已经不再是乒乓业界虽宝贵、但纯系个人的经验体会,与人云亦云的坊间传言。骆正显方法在这已返璞归真,已经是在启用“躯干”一类清晰科学定义的生理学名词来释读这一专业发力技术动作。语言简洁、语境可见,非常直观地就让人对这一发力动作各相关环节间必须要依序协调的大致关系一目了然。
      所以必须要肯定:走向科学、依托科学,用人体运动系统科学理论来揭示运动员整体发力,捋清楚人体各部位动作依序协调的相互关系,是该第2自然句的第1个重大贡献,也是中国乒乓业界发力理论研究史上,由主观唯心状态走向客观唯物世界的一个重大图腾点。

      第2个重大贡献:“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
      辨宝路线图181期,比照两个发力方法的10项参考指标第2条:“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这是人体运动系统科学,是我们认知一切相关人体运动、以及相关发力问题时,绝不可须臾偏离的、最最基础的依托点。
      骆正显方法“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就是在用人体运动系统科学原理,来释读乒乓球运动员增大击球力量的整体发力动作。“躯干带动手臂”,即以执拍手一侧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执拍手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即以肘关节为支点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即以腕关节为支点带动手腕。
      为什么业界有“蹬腿、甩胯、转腰、收臂”这样一些“秘笈”、“宝典”般的术语要诀?其内要奥秘就在这里----对各部位的发挥作用,一个重要认知方面是肌肉收缩,还有一个重要认知方面就是利用各相关关节。“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这才有“蹬腿、甩胯、转腰、收臂”的各部位发挥作用,这才可能成功进行理想加速发力。
      大家是不是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通常一谈到加速度、谈到发力,业界的视点就盯在人体胳膊腰腿各具体部位。再往理论上靠一点、深一点的,就是带一句、或反复几句肌肉收缩之类,似乎这就穷尽了全部发力真要,就到位、就完事了,是这样吧?
      骆正显方法这里就不是讲了肌肉收缩、讲了躯干胳膊腿,就觉得讲到位了,骆正显方法不是这样。在揭示了“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后,并没有在这里划句号陶醉喝茶小憩打个盹再另起一行。它认为这讲的只是一个层面,还远不是全部。所以,之后又特别跟进强调:按照这样一个“发力次序进行加速”,可以“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这就特别明确地告诉你----人体各部位的依序加速,一定要有意识地主动利用好、发挥好“以关节为支点”的加速作用。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认知细化、到位了,运动员的发力运作,是不是就可能进入一个由认知到动作全都在科学正确道路上的良性循环?是不是就可能会更主动、更合理地利用各部位、各关节支点,更充分、更好地实施发力?应该是完全可能,一片光明,对吧?

      不错,“蹬腿、甩胯、转腰、收臂”确实在运动员发力动作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练在工作中强调这些并没什么错。可我们还必须要明白,所有这些个强调点都还只是局部。这么些个局部,你每个局部都可能成为击球作用端吗?不可能吧?击球作用端只有一个,就是执拍手。在整体发力动作中,实打实让各部位全都动起来、并让各环节的全部加速努力都能攒集到一个作用端执拍手部位,于最终击球瞬间爆发作用。这么大一个重任落在哪里?就落在“以关节为支点”。
      本《辨宝路线图》第4期就已经讲过,关节,是发力神女的珍珠项链。
      是关节,为“蹬腿、甩胯、转腰、收臂”每一个部位的成功加速,发挥了“舍我其谁”、“没我就不行”的“支点”重要作用。
      还是关节,一个点一个点的把各部位的加速运作串连起来集中于执拍手作用端实施作用,这更是一个无争的事实。
      所以还必须要肯定:明确提出“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使得发力认知深层面的“以关节为支点”要法作为焦点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该第2自然句的第2个重大贡献。
   
      下面我们再聊聊该第2自然句一个重要的、尚未及到位的问题。

      (待续)
                                                                                                               2016/10/30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11-17 08:20:50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6-11-17 08:22 编辑

      辨宝路线图197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15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41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18

      “教材方法”究竟在干些什么? 4

      “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这揭示了运动员全身整体发力这一协调发力动作的大致框架构建,给了你一个照着画瓢儿的葫芦样儿。
      “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这突出强调了关节支点在乒乓球运动员全身整体发力动作中的重要性----各相关部位依次协调加速,可以更好地发挥以关节为支点的加速作用。
      骆正显方法第4条第2自然句讲到这里,像是就把这条方法给讲完了。
      讲过了大致框架构建,讲过了关节支点着眼点,是不是这一条发力方法就真的讲全乎了?
      我们应该明白:
      大致框架构建,只是画出了这一发力动作的运行轨迹;
      发挥关节支点的加速作用,只是告诉了你这一发力动作运行过程中需要把握好的纲领性要点。
      当然必须要肯定,这都是该条发力方法的重要构成部分。
      但是,
      大致框架构建,是不是要做动作?这动作是不是你还得要去做?
      把握关节支点,是不是得要把握?这把握是不是你还得要去做?
      这是不是就必然有这么个事儿:这个“做”,你怎么做??

      可以想象一下:大楼图纸有了,相关施工计划、建筑材料也啥都有了,大楼就自然矗立于世了?没这事儿,对吧?
      要见楼,得建楼,具体还一定得经过个技术活儿,还必须得去施工、建造,而后才可能见得着楼。是不是这样?
      为什么讲术业有专攻?是事儿都一定有特性,要想把事儿做好的话,都一定还得有切合它特性需要的专项办法,这是通理,对不对?要想照葫芦把瓢儿画好,要把握、利用各关节支点发挥作用,这同样必须得有一个能把瓢儿画好,必须得有一个正确对路的、能让各关节支点全都发挥作用的上好专业技术方法。对不对?
      “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动作怎么做,怎么把它做好?
      “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这发挥怎么做,怎么把它做好?
      把这一定得“做”、还一定非得“做”好的事儿都“做”好了,这个发力才可能好;要是“做”得不好,这个发力就肯定不好。是不是这样?
      这样一个“做”什么意思?就是你怎么去加这个速、怎么去发这个力。
      什么叫发力方法?就是这个发力你“怎么做”,发力方法就是告诉人“怎么做”。
      这样一个当口,是不是就来到了增大击球力量发力动作的专业技术核心认知点,就真真切切地来到了本发力方法主题所在----你“怎么做”?
      就在这该告诉人“怎么做”的关键当口,骆正显方法滞步了……

      可以相信,照着“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这一发力动作的整体协调性可以得到保障。
      也可以相信,“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各关节支点都被充分调动、使用了,这一发力动作的幅度与流畅性也可以得到保障。
      可是,具体“怎么做”?怎么来照着这一“发力次序进行加速”?怎么来“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骆正显方法对此未作明确阐述。

      我们再回到原点----
      肌肉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是人体的动能主体。要谈加速,怎么着都一定主要还是肌肉的天职活儿。这不存疑义,对吧?
      照术业专攻通理,乒乓球运动增大击球力量的发力动作,一定有符合本专业特定技术需要的肌肉收缩做工方式要求。这也不存疑义,对吧?
      讲了“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
      讲了“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
      是不是紧接着就得继续跟进,就得讲讲此时的肌肉收缩该咋干活儿、该“怎么做”?因为这统统都要靠肌肉收缩做工干活儿提供动能,对不对?
      此时,我们的肌肉收缩运作应该怎么做?这里就得有一个正确、对路的“怎么做”方法,对不对?只有在这里把这样一个该“怎么做”的事儿也整明白了,该第4条方法才算齐活儿,才可能得以成立。是不是这样?

      十分明确,这个“怎么做”,真真儿的是该第4条方法的法眼所在。都到眼面前儿了,骆正显方法未能继续往前走,画了龙不点睛。所以我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不到位。

(待续)
                                                                                                                2016/11/17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11-30 23:28:32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6-11-30 23:33 编辑

       辨宝路线图198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16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42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19

       “教材方法”究竟在干些什么? 5

       骆正显方法第4条,无论是科学角度,还是专业技术层面,都堪称为整个儿骆正显方法最经典的华彩篇章。虽稍有不到位,但以其所在时代而论,甚至相对于当代中国乒乓理论高层,都已经是相当超前、无人企及的先进科学理论思想了。满满的正能量,足以令每一位真爱乒乓的人心生敬意。

       反观“教材方法”第4条,它对骆正显方法第4条却采取这样一个立场----你讲科学,我就删你、改你;你讲技术,我就把你搅浑、搞乱。
       骆正显方法第4条:击球时,还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为此,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
       “教材方法”把人家一分为二改变成
       第3条:“击球时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除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外,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第4条:“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并使重心前移。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你“教材方法”明晃晃举着的旗号不就是讲增大击球力量的发力方法吗?
       你“除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外,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这一阐述,比“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更接近真实、科学意义上的击球爆发力吗?
       你这“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说来说去,不是还又把“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又倒回去说成“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了吗?
       你这不是明明白白在强调,整个过程都还是要匀速用力击球吗?
       一面装腔作势扯什么“提高击球力量”的方法,而实际上却在叫大家匀速用力击球。
       这是不是蓄意坑人?

       骆正显方法第4条第2自然句:“为此,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
       你“教材方法”第4条把这儿改变成----
       “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并使重心前移。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难道,“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不协调?
       难道,用“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这样一个乱套错序加速还更协调?
       这是不是表面上讲协调,而实际上变着法儿让人没法儿协调?

       “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这样一个人体运动系统的基础科学观点也敢抹掉!
       肩关节脱臼了,你胳膊能动吗?肘关节脱臼了,你前臂还动得了?
       离开关节支点的支持,你人体任一部位再多肌肉又能怎么样?你怎么来生发运动,你还拿什么来谈让“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要是人家骆正显方法没说,你也从没见过、没听过这话,你还可以强辩说你不懂,不知道。可人家已经白纸黑字都说得明明白白的了,你还硬要把这么重要的科学观点删除掉。你这眼睛里也真是没谁没谁的了!

       尤其荒诞的是什么:“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
       无疑许多运动项目的转体都会用到腰,乒乓球运动自然也一样。但这一转体的用腰,是人体躯干利用腰环节增大转体幅度、增大加速发力。这样一个用腰,你只管直接用、直接转就是了。这怎么还冒出来“要使用腰力”来“配合转体”一说呢?
       人体动能来自肌肉收缩,大肌肉群产生大动能。
       到乒乓球运动这里,拥有最丰富、最硕大肌肉群的人体躯干竟然转不动自己、转不好自己?还需要特别“使用腰力”来“配合”转动人体?
       股四头肌、臀大肌、胸大肌、背阔肌这么多大肌肉群加起来还不如你一个乒乓腰肉多,还不如你一个乒乓“腰力”大?这不是腰,这应该是“妖” !
       如此高深道行的“乒乓妖”,该找姜子牙封神了。

       (本《辨宝》在第146期至152期,第168期至179期,前后共对“骆正显方法第4条与“教材方法”第3、第4条比较” 作了19期专聊,具体内容可请参阅 )

       (待续)

                                                                                                         2016/11/30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gjdhb手机认证 2016-12-1 14:54:57
执著的板叟!!我很佩服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12-20 17:39:34
      辨宝路线图199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17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43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20

      “教材方法”的劣行综述

      之所以谓其劣行,是货真价实的乒乓人,货真价实的做着坑害乒乓后人、祸害乒乓基业的坏事。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均为6条。其中实实在在要贯彻到运动员一个发力击球动作中去的要点,基本上都集中在前4条。
      骆正显方法前4条讲的是:1 击球前、2  击球前、3 击球时、4 击球时。
     “教材方法”前4条也是讲:1 击球前、2 击球前、3 击球时、4 击球时。
      第5条是讲击球后之还原相关,第6条是讲击球外之日常基础训练、锻炼相关。当然,这两条也都属于增大击球力量发力方法的重要有机构成。但直接体现在运动员发力击球时的动作上,主要还是体现在前4条。
      我们现在就来归总一下,“教材方法”在前4条当中干的这些个事儿。

      第1条,
      在专业技术方面
      把骆正显方法“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缩改成这么一句----“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
      把“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这一观点删除掉,这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教材方法”反对乒乓球运动员本该得到的----应该依这一板击球的发力需要,来规划自己这一引拍的加速距离----这一发力认知。
      而从专业实际需要,这是一个蕴含在每一板球技术当中的力道讲究,是一个基本决定这一板球质量、以至最后得不得分的关键要素。所以,这是一个必须要让每一位乒乓球运动员得到、并融化入血液中去的发力认知。
      “教材方法”用“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这样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空头表述,来取代骆正显方法“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这一明显具有极重大技术含量的观点表述。
      绝对的、极致专业的团队做这种事,这还能怎么读?只能读之为劣行。

      在科学原理方面
      骆正显方法“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这“各个部分”的表述,完整包含了肌肉、骨和关节。
      “教材方法”的“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这一表述专强调肌肉,避开了骨与关节。
      本《辨宝》第181期,依照人体运动系统科学原理制定的10条比照指标第1、2条已经讲过:
      1、人体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大部分共同构成。
      2、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
      比较科学原理,无疑骆正显方法的表述符合科学,“教材方法”的表述完全背离科学。
      可在“教材方法”这里,符合科学的观点如临大限死,背离科学的观点如沐春风生。
      必须应该看到的是,骆正显方法“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这一科学观点已经成立在前。“教材方法”是于28年后、打着权威教科书教义的旗号,用一个完全背离科学的“以及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观点,来推翻、并取代骆正显方法这一正确的科学观点。
      对于中国乒乓理论,科学过时了?科学不宜?

      肌肉是人体动能三大构成条件之一,但仅仅也只是条件。肌肉在这里只是收缩作用干活儿,通过以关节为支点收缩作用牵引骨移动位置,由肌肉、骨与关节共同构成的人体腿、躯干、手臂各部位协同进行加速生发动能,产生力量。
      从肌肉到力量,这中间必须经过一个加速制造过程。特定项目,还一定需要用特定的科学、专业方法来完成这一过程。
      击球前的全部加速过程,人体各部位都是在加速,加速,加速!都只是在起着加速的作用。只有击球瞬间,于手作用端集中迸发挥拍击球发生作用的,那才叫力量。
      骆正显方法“以利于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整个手臂以及腰、腿等各个部分”,是包含肌肉、骨与关节的。这表述如此完整,人家都没说“发挥它的力量”,人家都还只是说“发挥它的作用”。
      “教材方法”反对骆正显方法人体各部位协同发挥加速作用的观点,提出光凭“身体各部分肌肉”,直接就让人去发挥“肌肉的力量”。
      用一个无比荒唐的谬论,取代一个完全符合科学原理、并且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的正确理论观点。
      绝对的、极致专业的团队做这种事!这还能怎么读?只能读之为劣行。

      (待续)

                                                                                                            2016/12/20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12-31 11:31:27
fgjdhb 发表于 2016-12-1 14:54
执著的板叟!!我很佩服你

谢谢版主的勉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12-31 11:38:39
       辨宝路线图200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18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44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21
   
       “教材方法”的劣行综述  2

       骆正显方法第4条,是整个发力方法的最精要部分。
       “击球时,还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这里提出的是,整个发力动作最最需要认真做到、最最需要切实做好的关键要点就是----触击球瞬间要“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为此,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
       这里跟进告知:要实现理想发力,要想获得理想的击球效果,就应该要依照人体运动系统原理,让全身各部位依序运作,以充分发挥各关节支点的作用协调加速。

       “教材方法”在这里将骆正显方法第4条一分为二变成了两条,改变成了自己的第3条和第4条。
       第3条,将骆正显方法“击球时,还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改成了“击球时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除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外,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我们先来聊聊这个“教材方法”第3条。

       大家都知道,
       为什么要寻求增大击球力量的发力方法?就是要追求击球的杀伤力。
       最强、最高层次的击球杀伤力,就是最大化的击球爆发力。
       所以,所谓寻求增大击球力量的发力方法,就是追求最大化击球爆发力的发力方法。
       我们看看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的这两个表述,
       一个是“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一个是“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这两个表述,哪一个表述更接近真实的击球爆发力?
       毫无疑问,谁都能看出来是骆正显方法的表述更接近真实的击球爆发力,对吧?

       事实上,“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这一表述与骆正显方法观点比较,根本就不只是好一点差一点的问题,而完全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天壤之别。
       骆正显方法强调的是击球“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教材方法”,则直接叫人回到“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是什么速度?那是起步,是初速度。再大点儿胆子说,至多也就是匀速、常规速度。
       击球瞬间,反对用“最快的速度”,教人用“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这是教人增大击球力量,还是教人没法儿增大击球力量?!
       绝对的、极致专业的团队做这种事!这让人怎么读?只能读之为劣行。

       骆正显方法第4条的主题跟进部分:
       “为此,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
       这告诉你,想“达到最快的速度”,就要发挥好人体各部位关节“支点的加速作用”,各部位依序运作,协调加速。
       “教材方法”第4条,对这部分又是怎么改的呢?
       “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 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并使重心前移。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教材方法”在这里,也打了个要“协调”的旗号。
       但是,是“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协调?
       还是“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这样一个排序协调?
       协调的前提就是要有序、依序。人体运动系统,不可能按照“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这样一个排序,来进行增大击球力量的发力运作。
       乱序、失序了,这协调还从何谈起?
       没有协调,运动员还怎么发得出来击球的爆发力?

       将依序协调的正确方法删除不让传播,教人用乱序、用不可能协调、不可能发得好力的错误方法发力。
       绝对的、极致专业的团队做这种事!这让人怎么读?只能读之为劣行。

       (待续)

                                                                                                                        2016/12/31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7-1-19 23:21:54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7-1-23 09:27 编辑

      辨宝路线图201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19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45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22

      “教材方法”的劣行综述  3

      第2条、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系统范畴的原理问题。“教材方法”却在这扯生物学、扯“人体的理论来源”。学习增大击球力量发力方法,还非得先学人类两性孕育、人体是怎么来的?这哪儿跟哪儿!是不是?当然,即使基层乒乓教练员真按“教材方法”所说,教导乒乓后人先学“人体的理论来源”。那也并不直接就能破坏增大击球力量的发力方法。所以,虽然这事儿让人很无语,但还并不构成是存心坑人害人,因而还不能将其列为劣行。

      第3条、击球点问题。击球点那个点,确实与运动员发力动作本身无关。但是,运动员所设定的应对来球实施,需要在挥拍轨迹、触球角度、擦击厚薄等所用技术、速度,恰好与来球,在那样一个正确的瞬间点上集中全力迸发精准击球,才可能获得最佳击球效果。而如果不能把握在那个“正确的击球点”上精准击球,自然这击球效果就两否难说了。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骆正显方法第3条,“教材方法”却整个儿把它给删了,把“正确的击球点”这一概念,从乒乓球增大击球力量发力方法中给完全抹掉了。
      其实,“教材方法”第4条自己也基本照抄了骆正显方法的:“击球时,还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
      那么,这个所谓击球时要掌握好的发力“时机”,是不是要落实到一个“点”上?
      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击球点的设定,这一所谓“时机”存在于何处?如果没有击球点,“时机”一说,是不是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由此可见,在增大击球力量发力方法中提出“正确的击球点”概念,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由此也可以认定,删去骆正显方法“选择正确的击球点”的第3条,显然是一个错误。
      考虑到“教材方法”有可能确实认为“正确的击球点”并不重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可能就只是一个不同看法问题,就属于认知问题,就属于可以理解的范畴。所以,对“教材方法”抹去“正确的击球点”概念这一做法,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斥之为劣行。

      第4条、骆正显方法提出“躯干带动手臂”。
      “躯干”是人体运动系统科学给与人体相应部位的定义叫法,是专义科学名词。“教材方法”把整个儿“躯干”句给拿掉,另用“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来表达同一主题内容。
      躯干与腰同义吗?能通用吗?
      躯干与腰,类似楼与墙的关系。楼体含墙,墙不含楼;同理,躯干含腰,腰不含躯干。“教材方法”抹去“躯干”句,突出强调“腰力”。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说法问题,与增大击球力量发力方法似乎没有实质性厉害关系。而实际上,其中所反映的问题相当复杂。所以,我不会在这里简单地称之为劣行。

      但是,
      “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力,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身体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
      “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为此,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
      这三点,无论谁怎么挑刺儿,最终还必须得承认,这都是乒乓球运动增大击球力量发力方法的核心认知要点。没有这三点,就不可能称之为乒乓球运动增大击球力量的发力方法!
      “教材方法”,却把发力方法的这三大核心要点,一个不留全都给干干净净地去除了。
      《教材》团队里的人,都不懂乒乓球吗?
      
      请看由国家体育总局编著,于2005年12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  乒乓球》一书前面的这样一个名单:
      编审委员会
      主      任:徐寅生 李富荣 杨树安
      副  主 任:蔡振华 刘凤岩 姚振绪 张燮林 朱佩兰
      编审委员:李玉环 戴启军 张晓蓬 郭仲熙 吴焕群 徐增琪 苏丕仁 王家正 庄家富 曾传强 刘雅玲 段翔
     
      编写委员会
      主      编:徐增琪
      副  主 编:刘雅玲 郭仲熙
      参编成员:刘  杰 王人卫 吴家多 左  群 凌群立 刘丰德 王  蒲 唐建军 李振彪
                      程云峰 张  博 刘建和 张晓蓬 李晓东 尹  霄 韩  华 陆志清 闻纯正
                      李志林 王福文 俞  仁 关  俨 厉彦虎 夏东香 柯元昕
      
      这样一个《教材》团队,就算瞎眼,也没谁敢说他们都是不懂球的胖子,对吧?

      乒乓业界方方面面卓越人士构成的《教材》团队,明面儿上教导增大击球力量发力方法,实质上却将已有发力方法中正确的、最最重要的三大核心认知要点完全去除,用一个不可能发得好力的伪劣发力方法推向乒乓基层、塞给乒乓后人。
      像这种打着《教材》旗号,暗暗地白蚁般戕噬弱化我国球基业的恶劣行径,似乎应该只可能是安倍的、特高课的、悄悄的摸进村的,祸祸的干活……
      不敢想象,这竟然是今日顶端中国乒乓前辈团队做下的事!

      (待续)

                                                                                           2017/1/19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