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衣带渐宽终不悔——我的乒乓之路(连载之一~之七)

牧民新歌 2006-5-16 22:28:00

衣带渐宽终不悔——我的乒乓之路 (连载之一)

一、小学时代

我四岁时(1954年),父亲调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我们全家也就由武汉调入了北京。我7岁进入打钟庙小学读一年级(就近入学),不过这所学校是否就是借用在一座庙里?我现在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校园内是否有乒乓球台也记不清了,毕竟我只在那里读了一年的书。不要说乒乓球台,就连教我们课的老师是哪几位我也全都想不起来了,同窗们也忘得是一溜精光,现在还只能依稀记得的,是一位班上的女同学——不好意思,确实是一位很靓丽的女同学。个子比较高,爱说爱笑爱打爱闹,性格外向,喜欢和班上的男孩子们一块玩儿对抗性比较强的游戏。当然,在这里之所以提起她来,是因为在后面描述到我的乒乓之路时还会涉及到她。此是后话,先按下不表。

58年师大实验小学建校,我又转校到了实验小学。那时的实验小学一共就有两三个乒乓球台,其中有一台还是用很差的薄木板钉成的,拼缝高低不平,板面中间下陷,难看极了。打起球来最难受,球的运行轨迹充满不确定性,不知道突然间会往哪儿拐。其余的球台更差,全都是用砖头砌的。那个时候校园里最受孩子们宠爱的游戏项目可不是乒乓球,而是“转伞”。能够旋转的伞顶下有六条(还是八条?)结实的绳索,绳索下端是个直径约40公分的绳结。孩子们把右腿往绳结里一跨(高级一点的是整个身子套进来,用臀部的侧围靠住绳结),游戏开始后大家一起顺时针跑动起来,绳索带着转伞越转越快,大家在旋转的跑动中时而腾空,时而落地,最后凡是抓到前方选手的绳索的人获胜,可继续下一轮的游戏,而输家则下场接茬儿排队。这个游戏既有竞技性又有刺激性,有的人能够把自己悠到离地一米以上的高度沿着弧线俯冲下来“抓人”,场面极为壮观。但弄不好磕在了转伞中央的铁柱子上就相当危险。所以每天放学后转伞周围总是聚集着最多的游戏参与者和观众。至于乒乓球,那时还不为大家所注意,再加上台子也破点,所以包括我这个天生就为乒乓球所痴狂的人,在当时也是一下课就去抢“转伞”。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新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这个消息像一阵春风吹拂着祖国的大地。乒乓球热开始在国内各地悄然兴起。实验小学乒乓球台周围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不过由于打乒乓球需要自带“干粮”(拍子和球),而那时的“娃儿们”基本上都是“一贫如洗”,所以参与者依然不太多。我那时家庭条件应该还算好的,但也同样没钱买球拍和球。幸好我父亲也对新生事物有兴趣,当时曾一时兴起在家里把一张大办公桌和一张小办公桌拼在一块儿当球台,在周末搞了两三次家庭乒乓球比赛。记得当时我大哥的球技为最佳,二哥其次,我排名第三,两个妹妹还小弃权,父亲作为锦标赛的发起者则不幸垫了底,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家庭乒乓球赛的流产。对我来说好处是可以从这次比赛后闲置的乒乓球拍里选一个顺手点的做自己的常用兵器了。

真正让人着迷于乒乓球是在1961年,那一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队一举囊括了男团、男单、女单三项冠军,就这一下子举国上下都沸腾了。走哪儿都是打乒乓球的!实验小学的乒乓球台也第一次压倒“转伞”,成为全校课外活动的“焦点”。我当然也不例外,开始把全部的课外时间都用来打乒乓球。课间十分钟和同学用讲台当球台打乒乓球,没球拍时就用板擦代替,球网用竖起来的铅笔盒充当,还打得挺带劲。放学了就去抢砖头案子打,回家后在屋里的地上打。我们家是水泥地面,地面上划着大约一米见方的格子,于是两个格子正好当一个台子,约着小球友们来打球。那段时间把我妈妈烦的呀,幸亏我的弹弓子(我们一般叫绷弓子)藏的严实,那要让我妈妈翻出来,我可就惨喽。……

拍子问题算解决了,但球怎么办呀?那时的小学生哪有钱买球呀?所以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是基本功。球不小心踩瘪了,拿回家里用开水烫。通过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使球再鼓起来。但有一样,瘪下去的死褶是没办法恢复的,另外开水那么一烫,球也就不圆了。就这种带着褶印的半圆不圆的球,那也是我们的宝贝,照打不误。一打起球来,那球的行走路线飘忽不定,就跟足球场上带球过人的假动作似的,左晃右晃,那叫一个难接!现在回想起来,我在小学阶段打乒乓球之所以胜率比较高,估计就是因为——第一,球不圆;第二,还有褶!

到1962年,也就是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实验小学组建了校乒乓球队,我作为当时学校的“一把”自然恭列其中。球队第一次活动时,学校的一位老师为我们球队全体成员照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现附于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6 9:59:57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快乐乒乓

178条评论

牧民新歌 楼主 2006-5-16 22:48:00
注:中排左起第三人为笔者。
快乐乒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牧民新歌 楼主 2006-5-16 22:50:00

由于我对乒乓球的狂热,也在不经意间诱导了我们班的课外活动风气。例如校队里一共九名男选手,我们班就占了五个(照片中第二排四个人加上后排左起第一人)。我们班的女生乒乓球打得好的不多,校队中也只有一位(前排左起第三人,也是我们班品学兼优的中队主席)。这批小球员后来仍然坚持打球的不多,大部分改向其它方向发展了。例如后排左起第二人就是一位短跑好手,小学就是30米、60米的全校冠军,和我一同升入师大二附中后仍然是60米、100米的全校冠军,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当然,田径之路他也没坚持下来,又改行了,和我一块儿去了北大荒,在连里当司务长。回城后奋力拼搏,如今是北京市商务局的局长,哈! 记得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师大某运动馆举办了一场当时算是比较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赛。我们学校主管乒乓球队的体育老师建议我们去观摩一下,于是我们一干小队员们就一块儿挤到那个球馆去看比赛。嗬,真是里三层外三层,观众那叫一个多呀。在比赛间隙时我随意往观众席的四周扫了一眼,哎,在对面的观看台上,赫然坐着我的那位打钟庙小学的同班同学!实话实说,她还是那么的漂亮。当时心里真的是一震,几年不见,也不知她是否还在打钟庙上学?……随后我就又被后面的乒乓球比赛吸引过去了。那次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她(当然是超远距离的),此后就再没有见过她,也没有得到过她的音信了…… 当时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能进体校打乒乓球。曾有一次先农坛乒乓球班招生,我们几个小伙伴儿约着一块儿去参加选拔。到球馆后捉对练球。那时我们的水平还不高,对攻打不起来,只能一攻一推。当时和我同台练球的是我们学校五年级的一位同学,年龄比我小,球技也稍逊于我,我们俩平常打比赛时他从没赢过我。从基本功来讲,他推挡不太好,攻球还看得过儿。从外形上来讲他是属于那种长得特帅气的小男生。在练球时他主动选择了攻球,我想怎么说我也比他高一年级,理应让着小师弟,于是我就给他做推挡。现在我才知道,从观赏的角度讲,攻球动作幅度大,看上去比较潇洒;推挡动作幅度小,看上去比较死板。先农坛的教练顺着每个台子走了一圈,大致看了一下每个小球员的表现,按照现场的印象打分,我这位小师弟凭着招人喜爱的率真外形和蛮好看的攻球动作,估计赢得了较好的印象分,因此最后的选拔结果是:我的这位小师弟成功入选,而回回都能赢他的我却惨遭淘汰…… 从我迷上乒乓球后,实验小学就没有举办过全校性的乒乓球比赛,因此我的那个“一把”的感觉完全没有官方的依据。只是因为平常大家在一起总是打比赛,很少练球(因为排队的人太多,最多练俩球就开干),所以大家球技的高低是通过平常的比赛成绩看出来的。在校队里我的内部比赛成绩最好,因此就自我封了个“一把”。但有一点却始终让我耿耿于怀,那就是五年级有一位男生,并不是校队成员,但不少人都传他的球技相当不错,让我感觉此人神秘兮兮的。记得这个同学叫“朱身正”,后来在“中间人”雷大侠(他的同班同学兼我的楼上邻居)的撮合下,我终于和他在校内交了一次手,虽然是勉强赢了他,但给我的感觉是他那场球似乎并没有特别较真儿打,再说偶尔一场球的胜负也说明不了什么,因此我内心不由地想:坏了,实验小学的乒乓球“一把”到底花落谁家看来还真不大好说了哪! 随后有一次我和朱身正等几位小球友相约到师大的乒乓球馆去打球,主乒乓球台一侧已经有十来个大学生球迷在排队等着打擂台(一局定胜负,输者下)。我们也就顺势排在了队伍的后面,准备和师大的大学生们较较劲儿。排了好半天总算轮到了我们,前两位小队员功力不够,出师未捷。随后轮到我上场,我奋力将霸着台的那位大学生打下了台。朱身正随后上场。嘿,他首先是将我掀翻,紧接着他居然连“斩”后面的数位大学生,来了个四连霸!其漂亮的球技赢得了现场观战者们的阵阵喝彩。我在场下一边为他加油叫好,一边心里也酸溜溜的,翻译成现在大人的话就是:“唉,即生瑜,何生亮啊”?! 想补充一点的是,小学毕业后,我就失去了和朱身正的联系。直到19796月我回城考入北京市运输公司七场,才又与朱身正巧遇。他也是同一批考入这个单位当司机的。我极为关切地询问他后来是否一直坚持打乒乓球?他回答说早就不打了,上中学后兴趣点转移,改打篮球了。此后在运输七场的篮球场我多次见识了他打篮球的球技,果然十分专业、十分了得。特别吸引人眼球的是他的底线单手跳投(另一只手不扶球),那叫一个潇洒!朱小弟,真的服你了!

(未完待续)

快乐乒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梦梦 2006-5-16 23:21:00
牧民叔叔写的很有耐心啊!佩服!什么时候论坛里可以整理出个精华帖,专门收集大家的“乒乓之路连载”哦?
世上本没有迷信,着迷的粉丝们信了,就成了迷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山 2006-5-17 08:31:00
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那位教练真是有眼不识真香玉啊。当年英俊帅气的“校一把”一定是全校小MM们心中的偶像,铅笔橡皮的没少收吧,哈哈哈。。。。。[em02]
砥砺品学 勤修不倦 信义仁勇 精进惟行 QQ:795683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泰格手机认证 2006-5-17 10:10:00
牧哥完全可以写本书,一定很感人!
失败是成功之母! QQ:630997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lyxb 2006-5-17 10:35:00
以下是引用牧民新歌在2006-5-16 22:48:00的发言:

感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所长 2006-5-17 11:26:00
记得当年我们楼建“向阳院”,同学的父亲光荣当选主席,他的最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争得单位的同意,在我们楼前砌了一个乒乓球台,这可是我们那片唯一的乒乓球台,打的人巨多,只好排队、打双打或打“大小官”的。我们每天早晨起床的头一件事就是看有风没风,只要风不打肯定下楼乒乓一把。当时是半天课,我们特别希望上下午课,原因很简单:上午风小,可以打球。记得当时打的球是兔牌的,9分一个,光荣、盾牌、连环的要一毛六到两毛二,有开封和密封的。有一次,同学找来一个红双席的,大家争着打,那可是国际比赛用球,五毛六一个!打球时大家使的拍子好坏不一,我们就采取谁赢谁挑拍子的方法,那时最好的拍子是红双喜,五块多一把!大家经常为打好拍子“打”得不可开交。由于经常有别的楼的孩子来抢台子,因此矛盾冲突特别多,尤其铁路楼最霸道,号称钢8楼铁9楼。白天不让打,晚上就来砸台子。于是我们十几个孩子,每到晚上就藏在楼道里,准备好砖头石子儿,把灯一关,等那帮家伙一到,我们就是一痛狂打,然后溜之大吉。后来楼里又砌了两个台子,紧张状态才有所缓解。74年,我们楼前要盖新楼,为了安吊车轨道要拆台子,我们都不干,几个老太太干脆躺在台子上,弄的建筑队毫无办法。76年唐山大地震,我都住在外面,不敢回家。一个姓贺的大爷晚上就躺在台子上睡,不幸着了凉,从此一病不起。77年恢复高考后,乒乓球台子又有了新用途,明天早晨起来我们几个先在台子上做数学题,然后开打。80年我上了大学,虽然每周都回家一次,但那些乒乓球台还是逐渐地离开了我的视线,变成了难忘的记忆。 感谢牧民老兄勾引起了我的回忆!
优秀是一种习惯 生命是一个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琴迷美 2006-5-17 11:38:00
时光倒流40年。对大多数人来说,回忆童年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人说50年代的童年是非常快乐的,尽管国家不够富强,但是那是个有信仰的时代。接着就是十年浩劫,国民的命运如果祖国一样多波折。文化活动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了那个时代的浓重色彩。人到中年,看问题总比我这样的小孩儿成熟的多,深刻的多。读牧民新歌的文章,仿佛让我回到了黑白电影描绘的特定时代,体会那看似平凡然而又不平凡的乒乓球人生。
期待下文,该是文革时代了吧。
我的体育博客:blog.sina.com.cn/enhakuga 从此博客还可链接到心情博客,生活博客,旧博客,但与乒乓球无关不喜勿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泰格手机认证 2006-5-17 16:18:00
以下是引用所长在2006-5-17 11:26:00的发言:感谢牧民老兄勾引起了我的回忆!

深有同感! 尽管儿时不像今天这样对乒乓球着迷,但依稀记得那时学校多半是水泥台子,甚至在比较平整的水泥地上划格当台子玩耍.......

好像那个时期的乒乓球材质和现在的不同,过去球瘪了可以用温开水泡,让其膨胀还原,只要不到彻底报销,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使用。 更有趣的是,球保废后,还将球踩偏,用剪子将其剪碎,用香烟锡纸包着做恶作剧时使用的“臭气弹” 此类故事,估计牧哥那里有一篓筐!
失败是成功之母! QQ:630997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