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关于如何拉下旋和上旋?(讨论)

yoyoyo 2004-11-13 11:44:00
我发现我们的一般业余爱好者,下旋较好拉,而上旋易拉出界,上旋一般采用攻,但失误率高。在这里请各位大虾对比讨论一下,拉上旋和下旋的手形及应注意的问题?[em09]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4条评论

箫池 2004-12-12 02:09:00
以下是引用fdys1969在2004-12-11 22:35:12的发言:
感觉是接触球的部位不同吧,上旋:接触偏顶部,下旋:中上部吧,:)
感觉实战中,上旋难拉:),特别对喜欢拉下降期的球友。
如果你有习惯抢前点,那拉上选也不是难事了,个人感觉,不知道对否

我不同意这位老兄的意见!
首先,我认为,拉上旋球的难度会大于拉下旋球,我的理由如下:
1、上旋球着台后会急速下潜,高原期短且第二弧线的弧顶低,我们很不容易准确的找到击球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对拉比较难的原因。
2、下旋球着台后的“上浮”明显,高原期较长,第二弧线较高,且球不是很拱,只要步法到位了,动作不变形,下旋球是很容易拉起来的。
3、所谓的“抢前点”,应该就是抢球的上升期直至高原期击球或拉球,这个时期,上旋球的速度很快,旋转也很强烈,拍形稍稍掌握不好,球就有可能下网或出界。而下旋球在这个时期弹起得比较高,很适合拉球,而且也适合于发力去主动摩擦球。

我对拉弧圈球的理解是这样的:
拉弧圈球(假设拉球时的高度一样,都是高于球网),那么,其触球的位置也都一样——中上部。
不同的是挥拍发力方向:
拉下旋时,向前上方发力,根据球的旋转强度决定向前多还是向上多。
拉上旋时,向前发力更多(其实也是向前上方发力),但要保证接触球的面积要合理,接触偏顶部的做法是错误的,那样缺乏足够的正压力,甚至会造成“打滑”,结果会导致拉球失误。
另外需要说一下的是,拉球时,初始拍形是接近于垂直的,在接触球的一瞬间,前臂快速收缩,同时挥拍向内作弧线运动,正如王吉生教练所说的那样:拉球的感觉就是,“薄薄地撞击球”。
相信看完我以上的解释后,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既然要去“撞”球,那怎么还叫拉球呢?其实他们之间并不矛盾,只是表述时无法找到更加准确的词来形容而已,薄薄的撞球,其实就是在对球进行“摩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拉球”。

我提倡拉球点稍早些,因为那样的话可以借到来球的力量,使回球质量提高、速度加快,但同时也提高了掌握的难度。
上旋球宜在下降初期或者高原期后期击球,这样容易借力,也可以保证球对球拍的正压力,使我们可以发力摩擦,回出高质量的球。
下旋球宜在上升后期及高原期击球,理由也是容易借力、保证正压力,但最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球的弹跳高度通常会比较高,这个时候拉球容易获得较好的弧线,可以最大可能的压低出球弧线,增加回球的速度和力量。

以上是我对拉球的理解,纯属个人看法,欢迎大伙儿拍砖![em01][em01][em01]
老家伙忠告:筒子们,少折腾,伤钱!
晕里飞舞 2004-12-11 16:45:00
我想拉下璇比上璇难得多巴
幽灵★魂 2004-12-11 20:32:00
我同意哦^^;
fdys1969 2004-12-11 22:35:00

精英小分队沧州行

感觉是接触球的部位不同吧,上旋:接触偏顶部,下旋:中上部吧,:)
感觉实战中,上旋难拉:),特别对喜欢拉下降期的球友。
如果你有习惯抢前点,那拉上选也不是难事了,个人感觉,不知道对否
不要轻视行为,因为行为会形成习惯;不要轻视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性格;不要轻视性格,因为性格会决定命运。
箫池 2004-12-13 23:23:00

[原创]血浆470和金jo-->liuzongang转移

以下是引用fdys1969在2004-12-12 19:59:21的发言:
谢谢箫池班主,关于上旋一直是我的心结,收藏,研究。终于有抛砖引玉的感觉了,再次谢谢箫池。

呵呵,这么客气干什么!
我感觉我说得并不一定是对的,希望大家能更多的进行一下讨论才好呀!

另外,还需要说一下,拉球时引拍的高度也十分重要。
对于上旋球来说,引拍就要高些,一般是高于球台的,在迫不得已时,球已经下落到球台以下的时候,那当然是要引拍低些,但这时更要注意摩擦球,而且,根据我自己拉这种上旋球的经验,拉球时得多向前送着点才行,否则很容易使球出界,还要注意,不能发死力哟!
对于下旋球来说,引拍一般是低于球台的,但当球比较高的时候,为了抢点拉球,引拍也可高些,但不可高于球弹起的高点,否则一定会失误的。
对于台内的半高球,可以攻,也可以拉,但拉球时要注意,多用腰和前臂的力量,出手要快,一定要快,不然等球下落了的话,就很容易失误。
老家伙忠告:筒子们,少折腾,伤钱!
fdys1969 2004-12-12 19:59:00
谢谢箫池班主,关于上旋一直是我的心结,收藏,研究。终于有抛砖引玉的感觉了,再次谢谢箫池。
不要轻视行为,因为行为会形成习惯;不要轻视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性格;不要轻视性格,因为性格会决定命运。
gong_chen 2004-12-14 11:20:00
其实这个讨论还可以分的仔细一些。很多结论都是有前提的,前提变了,结论也就变了。

比如某球友说上旋好拉,其实可能是因为他的对手中没有擅长拉高质量弧圈的人,并不是说上旋就真的好拉。说下旋好拉的人同样可能存在这个问题。

如果你面对王励勤的前冲弧圈,或者朱世赫的加转削下旋,你会觉得用弧圈回击都是个恶梦。呵呵。开玩笑的,我们没那个机会的,想请求做恶梦都不行,大家别当真。

回过来说,面对高质量的下旋的时候,一般需要我们在球的下降期用高吊弧圈去拉,发力向上为主;而质量一般的下旋,我们还是可以选择高吊,另外,也可以迎前发力前冲,拉高点期或者上升后期,向前向上的发力结合,注意先向上带一下再冲;

至于上旋,如果对方拉了一个高质量的前冲弧圈过来,我估计大多数的业余球友不太可能选择弧圈回击,即使用了也是搏杀,没把握的。如果面对一般的上旋(比如对方挡过来的球),那么迎前发力前冲是比较好的选择,拍型可以多前压一些,以向前发力为主;当然也可以在下降前期拉高吊,向上向前发力结合,注意控制好弧线和落点。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或者不同的见解?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gong_chen 2004-11-13 13:12:00
拉上旋,注意拍型多前倾一点,发力方向向前多些。

这个在实践中是需要微调的,是一种经验,或者说感觉。首先大致判断来球上旋有多强,然后决定拍型前压到什么程度,发力方向向前到什么程度。

拉下旋其实也存在这个问题。下旋也分强弱,而相应的拉球动作也有微调。总体来说,拉下旋球,以向上发力为主,向前为辅,比例靠自己去调节。拍型是稍前倾。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wutian1221手机认证 2004-11-17 22:07:00
是吗?我倒是觉得下旋更难拉,上旋更容意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