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专业速成(4)

清幽 2003-9-1 02:44:00
专业速成(4)

结论:
下旋球受向上且偏後方的升力,上旋球受向下且偏後方的"反升"力,再考虑球从台面弹起的瞬间所受的磨擦力,球手会感到:下旋球发"漂",不往前走,而上旋球一个劲往前往下"钻"。
[注2] 泊努利(bernoulli)定率的验证
1. 在行驶的车内吸烟。如果把车窗开一小逢,则车内的气流基本仍为静止,速度是0;而车外的气流速度大过车内。所以车内的气压较大,烟往窗外跑。
2. 2。在室内,把一张纸条,平平地吊在下嘴唇下放。用嘴向外吹气,纸条上方的气流速度大,而纸条下方的气流速度基本仍为静止。所以纸条下方的压力大,气压会把纸条托起来。
现在您该猜出我为什麽说,下旋球在高点期的曲率变化特别大了吧。就是因为其升力由於旋转的减弱(下旋本来就不可能特强)而减小,到了最高点,重力的作用占了绝对上风,球好象突然往下掉,下降期的弧线比上升期陡得多。同理,上旋球所受的力("反升"力 重力)从球弹起就基本上非常"团结"地往下拽球,且"反升"力的持续性也很强(上旋一般比下旋强很多),所以下降期的弧线和上升期弧线都很平滑。
下旋球在高点期的曲率变化特别大,是不是说下旋球很可怕呢?恰好向反。下旋球的飞行速度慢,又有升力作用,下降得又比上旋慢,根本没理由怕他!再说对下旋的一板拉(上旋)球,其实并不改变球的自旋,只该变其飞行方向。对下旋的一板拉(上旋)球,其实是对来球的"加转"过程。只要能有足够的"迎前"(因为下旋球不往前走)动做,把球"咬住"(给球足够的"正"压力),拉下旋是件容易的事!再有,乒乓球中的下旋比网球的下旋的威力小得多,因为网球当球在下降期回落到地\台面时,就已经绝对没救了,而在乒乓中,只要来球够长(出台球),您有足够的时间在低於台面的高度(同时旋转也弱不少)回击。
同理,对上旋来球的削下旋,也并不改变球的自旋,只该变其飞行方向。但削球不可能对来球"加转"(削下旋动做不可能造出比拉弧圈动做更多的旋转),而且有对来球的"减转"作用,特别是当上旋来球速度快,又特"下钻"时,削球能否把来球"咬住"是个很大的未知数!
即然下旋不可怕,哪为什麽业余球友拉下旋老是不稳定呢?
# 总想拉高点期,动做又不熟练。
# 对短且出台的下旋,不敢"迎前",怕磕到台子。
# 上身不够前倾,总是依挥动手臂的力量去"咬球",且击球点太靠近身体。
还有一个原因,即使专业球手也觉得难受。当下旋来球的旋转不好判断时(即来球到底有多转),很容易失手。高手们有的还特别会利用这点:搓个很低的不(太)转的下旋,让您拉球出界,或搓个加转的较高的下旋,您放心又放松地一拉,滋溜,下网了!搓下旋时,搞转\不转比较容易---动做小,球的线路短。所以,一定要做及时的准确判断。(拉弧圈时搞转\不转就不吃香了,动做大,线路又长,有经验的球手一般都能判断得出,即便判断错两三个,一会ㄦ也就适应了。
所以,判断准确,并对应地调整拍型(拍子的迎球角度)是拉下旋球的头条大事,大到连大肌群协调发力都可以放到第二位(因为,如果拉下旋不要求一板杀死对方,只求低和转是不需要出太大力的)。所以,听有人说,下旋强就在拉球时腿上多使点劲,而不用太管手上动做???(我老K在换新\旧胶皮时还要在手上做很大调整呢)云云,不得不为他还没走过打球者不擅调整拍型的"初级节段"而稍感遗憾;还有"兜"底击下旋的玩笑论点,简直象瘿鹉学戏,八里地外一听就知道是耍把式的。看看44界老瓦切掉老普的一场球好了--老普的挑下旋,老瓦的点下旋,有谁"兜"底吗!?
我这"专业速成"也快说完了,这许许多多字也都是老K一下下敲进去的,目的就是帮助业余球友,能尽量改掉与"球理"相背的坏毛病。等到您练好了,在球台前一出手,别人就会猜"这位以前可能经过专业训。。。",那就算我没白废"口舌"。而且到那时候,您如果把自己打球的心得贴出来,也会让"业"郎们觉得您是在做research!(^_~)
(4)肚脐前方的击球点的定义
身前击球点的角度说清了,那击球点离肚脐有多远呢?
这涉及到击球的动做幅度的讨论。
我们知道,如果击球半径大,击球的能量才可能大;在击球弧线中,还有另一个叁数决定挥拍能量,即叁与挥拍的质量。
I=sum-of(m * (square-of)r)
I是挥拍产生的能量,m是叁与挥拍的质量,r击球半径。
这就是之所以专业球手抡动上半身的重心(而非仅是手臂)击球的根本:
1。抡动上半身的重心可以大大增加叁与挥拍的质量,有时甚至是抡动全身的重心去击球,如前篇所述。
2。要抡动上半身的重心,则必需向前弯腰,以腰为转动大轴(肩为小轴)的击球半径(与腰的投影 手臂的投影成正比)大过只用手臂转动的击球半径。而且,别忘了,挥拍产生的能量与击球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说到这里,您肯定也能分析出为什麽孔令挥的正手位击球常常力量不够了吧?
还不得不说说t某人对弧圈动做幅度的论点:以引拍结束时(t某人称起拍时)前臂与上臂的夹角为判定标准???---夹角大的是大拉,夹角小的是小拉,可大可小的是中拉?
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如果拉球时前臂收缩得多,挥拍能量的损失就大,但动做的灵活性高;相对地,拉球时前臂收缩得少,挥拍能量的损失就小,但动做的灵活性差。以前中国球员打近台快攻的多,站位近台,为了避开球台的阻挡,为了攻台内球,拉球\攻球时前臂收缩得较多,还特别注重"迎前"击球(便於打快节奏,特别是对下旋来球)。多年之後,拉球\攻球时一定要前臂收缩,成了中国球员的传统动做。有的球员看老金的中远台(几乎)不收缩前臂的拉球,说人家动做难看!?却不问问自己对击球原理有几笔刷子。
正是拉球时前臂收缩得多少,决定拉球中旋转的质量!
简单地说,拉球时前臂收缩得多,等於没有换成"卡车"档,是在拼挥拍的线速度,而非挥拍的抗阻能力。用在刘国梁身上很合适,他是快攻型。用在老马身上也不错,他是中国暴冲(速度第一,旋转第二)型。用在王励勤的近台拉球也挺好,这时王励勤也是以快为主。但到了需要旋转第一的时候(特别是到了中远台发力对拉时,没了球台的阻挡),拉球时前臂收缩得多(没有换成"卡车"档)就要吃亏了,如老马,再如小马琳哥的前臂收缩型拉球--旋转肯定不够。王励勤这点结决得好--随时根据需要换档!老瓦和老普也都是换档的高手。您可注意老瓦44界淘汰阎森的最後一板中台发力拉(冲),前臂几乎一点都没有收缩,拉出的球象个风火轮,又转又快,绝了。中远台发力拉球可叁考的还有王浩,丁松的中远台反攻,前臂收缩几乎看不到---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否则旋转肯定不足。阎森的动做也几乎是直臂拉球,极少有前臂收缩(还喜欢上身扑进台子拉高点期),旋转极为强劲!!!
再看小萨和卡尔松的正手拉球,前臂收缩得也很少,但他们引拍结束时(t某人称起拍时)前臂与上臂的夹角都不大(t某人称"小臂时夹着"),因为他们的身高都几乎1米90,又得前倾上身,其挥拍半径并不小,几乎板板拉球都使"卡车"档,怎麽会以"小拉"来分呢?如果t某人用尺子去量量比比小萨和阎森的挥拍半径(肚脐->球拍的投影),谁小谁大肯定另有一番结论。真正只靠前臂收缩拉球的我只注意到法国的几个狠妈妈(除了希拉) 林德,都是近台凶狠型,除了盖亭能靠一双飞毛腿长期保持高水平,其他的都极不稳定。
总之,仅以身体的某部分的角度去谈动做幅度,没什麽实际意义。有个我的亲身经历,说出来,给您解个闷ㄦ。以前我在北京养狗,经常出去溜狗,顺便让狗上侧所。常遇到个也出来溜狗的老太,她爱保持公共卫生(比我强),总把她的狗的赃东东收到自带的口袋ㄦ里。她常教育我也该这麽做,但常抱怨她狗爱拉稀:" 独独(狗名)小拉最好(流行吗--老k解说),不用管,它自己就一会ㄦ干了;大拉也好(舒展吗--老k解说),一夹就起;最讨厌的就是中拉,不象大又不象小,又大又小,最难啦!"虽然老太不会用排遗,排泄,肠道传染病分类,但她起码以此来区分保持公共卫生的难易,比我强,比t某人用狗的赃东东的分类来谈论弧圈更强。
在网上说话,最好给自己留个圆场的余地。不然,您万一得罪了某个高手,人家又不想亲自动手,派个幼徒寻上门来,您是马上掏出三分送的"竞技与娱乐"之论哄走人家小童呢,还是立马ㄦ毫不客气地给人家示范一招"中拉"呢?刚好昨天看到了个广告,是宣传internet的,上面有一条其貌不仰的狗,一只爪蹋在notebook的键盘上,广告词是:On the Web,nobody knows you are a dog...我多添三个词,送给狗眼看人低的"中拉":On the Web,nobody knows you are a dog, until you bark...
老k的临别赠言---怎麽练?
1。少花时间去检球。如果80%的球您和同伴打不到10回合,要麽是某方的动做有问题,要麽是打得太狠了。
2。先练徒手动做。打球时(上台击球),您是不可能完全知到自己的动做是怎麽样的,最好先对着镜子把姿式教正好(至少您自己满意),再上台击球(打定点,定线。熟了再打变线)。有摄相机帮忙更好。
3。技术训练时的重点是技术动做,而非力量。用70%的力量练足够了。要的是正确动做的重复再重复,让肌肉在酸痛和疲劳後产生正确的记忆。比赛中就不会走型了。
4。把练好的技术融如实战。--打(自我)教学比赛,比如练"一板拉下旋",只要我发球,就发下旋,对方一搓长我一定要拉起来,哪怕下面陷入被动,也坚持这麽打,不去管胜服。
5。打一拍好球後,不要先高兴,要分析自己用的动做是否正确。动做不好,而球好,没用!因为这种球出现的机率肯定不高。
6。不要盲目学非正规动做,不要做摸象的瞎子。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4条评论

okwwyy 2006-5-21 09:52:00
确实,在较大的动作高速发力击球或拉球时,越接近于肢体末端小肌肉群发力速度越大,但稳定性越不好。特别是在快速挥动这一部分肢体时。因此稳定性排名为 腰>上臂>前臂>手腕。
由于腰、腿和大臂已经进行了较大辐度和很高速度的挥动,已经对触球一刻的准确性造成了难度,此时小臂或手腕在进行高速收缩,势必导致击球点和磨擦的厚薄更难把握,因此,在大力拉弧圈时,小臂一般在离球稍近点才开始加速,并分担一定的微调作用,如果不收小臂虽然会使击球时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但却无法发挥小臂这种肢体末端的高效率收缩速度的优势,所以适当加速在击球前收小臂也是必要的,其实手腕的鞭打发力效果最好,但稳定性却最差,如果说在台内身体其它部位发力速度较小的情况下,手腕还能较稳定地发挥其作用,那么在中台正手大力拉冲时,手腕就基本处于不发力的状态,因为要用手腕难度实在太高,比高速度收前臂难度高了不知多少,一般在近台弹打或挑打时,球拍开始就离击球点距离较近,手腕可以在整体动作进行时或稍晚点就开始作动作发力的情况下,此时接近击球点时整体速度并不高,手腕的发力就较容易。有人会说我拉球时手腕用得很好啊!我要说,那是你腰和大臂和前臂并没有在特别高速度的发力下,你中台大力拉冲时要能用好手腕那比国手还国手了。
okwwyy 2006-5-21 09:56:00
转贴一定要注意注明出处。不然可能会产生纠纷的。
织梦猫 2006-5-21 10:47:00
同意楼上
最接近神的人
忘不了 2006-5-20 23:11:00
好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