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浅谈搓球——用铁锹原理(转)

阿木 2012-8-15 17:37:00
<div class="detail" id="detail_0"><font size="2"></font>&nbsp;</div>
<p><strong><br/></strong>&nbsp;</p>
<div class="detail" id="detail_0"><font size="3">自我解析何版&lt;浅谈搓球&gt;用铁锹原理 先看何老师关于搓球基本功的原文,并注意用蓝红色字标识的部分:浅谈搓球 搓球技术与推挡技术一样,也是三项基本功底之一。按击球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手搓与反手搓;按击球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快搓与慢搓;按球的旋转强度的不同可分为搓转与搓不转;按旋转方向的差别又可分为搓下旋和搓侧旋等等。这里的介绍仍以直板为主,横板可参考、借鉴。1.反手搓球:(1).反手快搓:动作小、节奏快、带下旋、以借力为主,是"搓短"与"摆短"技术的基础。基本要领:正常站位稍偏左,左脚稍前,双膝微曲,收腹含胸,身体前倾;手臂自然弯曲,大臂自然靠近身体,小臂略内旋并稍提起至近左胸前、并使拍面略后仰(90+25度)。注意:一定要用小臂与手腕的配合调整拍面角度,不可用姆、食指的"压"拍肩来调整,以保证手腕与小臂的灵活性;当来球从台面上弹起时,在身体重心带动下快速将右脚伸入台内同时上身入台内,以小臂与手腕控拍向前下方迎球;这时重心应略前移至右脚前掌上,以左脚掌为重心的主要支撑点;在来球的上升期,触球的中下部(时钟4-5点);击球瞬间,手腕适当前挺并与小臂快速但适当用力向右前下方摩擦球;击球后,随势挥拍并及时还原。击球过程中,重心转移过程也应做到"轻、松、快",以配合整体击球动作,切实达到"快"的要求。这里要注意三点:1.发力动作要快,但动作幅度要小,力求干净利索。2.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来球反弹上升的力量,所以击球时间一定要在上升期;同时,在手腕前挺并小臂发力时,要摩擦确实,有小幅度"去切一下"的感觉。3.初练时,手腕只有外展即"前挺"动作即可,不要盲目追求多么转而收腕、展腕,这样反倒会使动作幅度过大,难保"快"的效果。(2).反手慢搓:动作相对较大故动作较稳定、击球节奏和球速都相对较慢、下旋相对较重,与快搓、搓短、摆短技术相结合,能有效、灵活地变化比赛节奏和落点,自发力为主。基本要领:基本站位、引拍如快搓,双脚分开距离比肩宽略宽,左脚稍前;当来球从台面弹起至高点期时,身体带动小臂与手腕控拍向前下方迎球;下降期间(以下降前期为主),以稍后仰(角度同前)拍形触球中下部(位置同前),向底部摩擦;击球瞬间,以腕部和小臂发力为主带动大臂向右前下方摩擦;击球后,随势挥拍并及时还原;击球过程中,应有重心后、前、后移动的感觉,以助发力和还原。(3).反手搓侧旋:球速慢、弧线相对较低、带右侧旋。基本要领:站位、引拍同前,身体略左转,当来球从台面上弹起时,前臂及手腕控拍向左前方迎球,在高点期至下降前期,以后仰(90+45度)拍形触球中下部(同前);击球瞬间,以小臂和手腕前挺发力为主,向右前方发力摩擦。击球后,随势挥拍及还原。击球过程中,应有重心前后转移的感觉。(4). 正手搓:基本要领同反手,只是步法调节上有不同。以上为搓球技术的基本基础。(5).搓短:适用于落点较长但不出台侧下旋球。基本要领:站台、引拍基本同快搓;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身体带自然放松的手腕与手臂向前迎球;在来球下降初期,以略后仰(角度同上)拍形触球后中部或稍偏下,向左下方(来球为左侧下旋)或右下方(来球为右侧下旋)顺旋转(或逆旋转)减力摩擦;发力时只用小臂及手腕迎球;触球瞬间,以拍带球稍顺转"引"球后,再向斜下摩擦,即卸力摩擦;注意,这里卸力的关键一是顺转摩擦,二是注意减力,同时一定要注意用手腕调整拍面或左或右的迎球和发力方向,以避免因顺转回球会从对方反手位出台的现象;如采用逆来球旋转摩擦时,除注意减力外,还要注意顺转带球但横向的"轻发力"摩擦,拍触球的始点也同顺转摩擦一样是(来球旋转较强时)球后中部或(旋转不强时)略偏下。搓短要求基本如快搓,但要求比快搓的"迎前"更要快,以改变击球节奏。(6).摆短:适用于落点近网、轻下旋或不转短球。基本要领:站位、引拍同前;确定落点后,及时调整脚步,落点偏左边线时上左脚,偏右边线时上右脚;如落点在正手小三角区内,可左脚先向右脚并一步,然后右脚再迅速伸入台下,同时上半身保证入台面,这时应注意左脚不可距台过近,否则对方回长球时会显得很被动;同时重心应轻平移至右脚前掌上,仍以左脚为身体重心主要支撑点,以利及时还原和随时移动;在来球从台面上弹起至网高或高于网高时,以稍后仰的拍形触球的后中部,利用来球在拍面上的反弹力回球过网。这里要注意的是触球一定要轻,要切实体会"用手心托起球后轻放过网"(直板)的感觉;同时可利用腕部调整球拍迎球和发力方向,以调控落点。(7).反手将下旋搓成上旋球:基本要领与搓侧旋同,只是从来球(后中部或)中下部向中部或中上部摩擦,故有"半推半搓"的形象说法。(8).将不太转的台内上旋球搓成下旋:基本要领与慢搓同,需要稍高引拍,以略前倾拍形从上向下,从球后中部向下部或底部摩擦。(9).搓转与不转:这里有二种方法,第一种是利用球拍触球时起始点和离去点之间的摩擦距离结合球拍作为力矩的方法减小摩擦距离和力矩的方法,具体内容请看我发的"请记住老九"一文;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拍面的倾斜角度及发力方向来控制:搓转时适当加大球拍的后仰角度,击球瞬间充分利用小臂与手腕的力量,触球中下部,快速地向底部发力,同时注意摩擦一定要实;也可将球拍稍后仰,触球后中部,利用小臂与手腕配合的旋内过程,沿球的外园以球为轴心,以"包球"方式从后中部向底部圈弧式摩擦,以加长摩擦距离;搓不转时,球拍的后仰角度可适当减少一些,球拍的摆速适当放慢,轻触球的后中下部以"推或撞"的方式击球来减少摩擦。这里要说明的是:"包球式"摩擦说起来容易,并且以外观动作基本差不多的假象来搓转与不转,也常被用到发球技术中,但其要求手感要非常好才可做到,故初学球友不如用"老九"来控制转与不转,反倒来得容易和直接些。(10)削球:略搓球技术应注意的细节:1.引拍:有球友认为搓球是在球的下部发力,所以引拍高度一般都低于球台平面,这是不对的;应注意搓球技术中大部分是从上向下发力的,所以引拍高度一定要在台面以上,一般情况下是基本与网高同高。2.发力:球龄较长的中老年朋友多以"抖腕"发力,这大多是"正胶"留下的后遗症,正生胶因摩擦系数较小,所以用加大手腕动作来弥补摩擦力的不足;用反胶的初学球友没必要去模仿,只用手腕的前挺及小臂的合力就足可够"转",同时也利于控球。3.控拍:直板的控拍以姆、食、中指为主。但有球友在控制拍子的前倾、后仰角度时以姆、食指压拍肩的压力为主来调控拍形的,这样会使手腕与小臂紧张,不利于正确发力,更会增加整条手臂的负担;正确地方法应是利用小臂的内旋(后仰)及外旋(前倾)并配合自然放松的手腕来调控。4.借力:搓球技术中有很多时候是需要借助来球反弹力来与自发力反向运动形成摩擦的,这在文中巳有交待,但这里还是要再一次强调需要注意击球时间尤其是上升期时的反弹力,以增加摩擦效果和有效控制弧线;同时注意下降期及顺旋转摩擦时的减、卸力。5.站位及步法:由于搓球大部分是在台内,所以有部分球友的准(予)备站位会距台较近,甚至有球友在搓来搓去中会不自觉地越来距台越近。这种现象在初学球友中体现较多,一旦对方"将球变长"或"追身"时,往往会来不及移动就巳失分了。建议大家多注意国手们的予备站位及步法移动;正常站位应以55cm或60cm左右为基本台距,以双脚的前后左右移动来"迎前"。6. 有关各种旋转的来球的不同特性,详细地了解和掌握会对搓球技术非常有利,本人巳在"乱侃劈长"一文中有较详细介绍,因篇幅关系这里不再重复,请感兴趣的球友去搜看。个人对搓球技术的浅见就介绍至此,因本人纯属业余,以上浅见或有不足甚至谬误,仅供球友参考,也请大家补充、点评、斧正!! 搓球一直很不稳定,一直也找不到那种"切一下"的感觉.搓球总是会冒高,下网到是不多见,总觉得有问题,可总也找不到原因.何老师的这篇&lt;浅谈搓球&gt;,其实在还没正式来博乒时就已经看到过了.后来更是反复看了无数回,觉得自己理解了,一上台就知道自己还是一塌糊涂.按理说,搓球本是一项在乒乓技术中来说,较为简单的一项技术,掌握起来怎么这么难?可能也有别的乒友和我一样正处于迷惑之中,或是已然不对却浑然不知.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搓球时手腕上的感觉自认为还是相当不错的,转球会轻轻抬一下,不转球会利于手腕外旋裹球朝下切一下.这样就搓好了吗?差远了.手臂及手腕的负荷相当重,工作相当累.既要负责引拍,又要负责调整角度又要负责发力,怎么可能完成的好?而且还不落好,就这样勉强搓完了,还接不上下一板,总受埋怨.而且什么搓侧旋,侧搓,搓短到最后到演变成了手腕自己搞得形象工程了,尤其是搓短几乎就是不发力的轻托.结果被一板杀死,现在想想,活该! 不知是不是有些球友会和我一样?也认为自己用重心引拍了.我是怎么引的?像反手拨球一样引拍.转体引拍重心压在了右脚上(大家也可以看一下自己搓球时的引拍的重心在哪里),再转体挥拍,重心发力的方向为右上,而被带动的手臂却要求去前下搓球.晕,手臂这个前锋怎么会碰到这么一个不知三四的身体统帅,手臂还怎么工作啊? 怎么办呢?重心重心还是重心.注意我把何老师的文章里打成蓝红色的字体,提到最多的就是身体和重心的带动下. 什么叫带动下?就是靠重心的后 前 后的交换来发力的. 第一个后即引拍,重心放在左脚; 第二个前即略平移至右脚,这就是重心转换,即身体在重心从后向前的运动中发力.小臂及手腕此时就被解放了,就可以有时间,有空间,有基础,有后方保障的情况下在被带动下迎向来球并顺势切的感觉,由于被解放,注意何老师在文章中反复提到"同时可利用腕部调整球拍迎球和发力方向,以调控落点"。手腕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只起到调整发力方向的作用,而不是主动发力,也就做到了放松. 第三个后即右脚蹬伸还原到基本位的站位: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这不就还原了吗?如果下一板球想搓,可以再上步再还原,如果想拉,就可以从基本位姿势出击了.这样不就轻松了吗? 另需注意的就是正手搓与反手是一样的.且何老师在说搓正手位短球时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一句,"这时应注意左脚不可距台过近",以利于下一板的还原. 按上面的原理分析,像不像我们平日里参加劳动拿铁锹铲东西的原理呢?不妨做一下,平日里用铁锹,谁也不会只拿手臂使劲的往地上戳吧,累死也不管用.我们都是把重心放在后脚(这里之所以说后脚,是因为平日里拿铁锹和我们打球时使用手的方向正好相反,但原理是一样的),后脚蹬地,带动身体连同持锹的手臂一起朝前下用力.对了,就是这个感觉. 何老师的文章博大精深,缜密如丝.一时半会只能领会这么点东西了,且都是个人所见.还望何老师一定要点评指正(怕好些地方会歪曲何老师原文的本意),同时也希望其他球友指教帮扶. 第一个动画是张怡宁教学片里的近台快搓,注意张怡宁重心从后向前,从左向右的重心转换,还有前臂和手腕在身体重心向前发力的带动下挺伸辅助发力摩擦球,有一种把球"送"出去的感觉。 </font></div>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随心而动,率性而为

1条评论

微微一笑6 2012-8-27 20:15:00
[em1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2020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