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我的乒乓技术近期简单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紫龙
时间:
2004-5-4 13:04
标题:
◎◎我的乒乓技术近期简单总结
握拍:右手直板。
一、 接发球
尤其是直板,如果没有发接球前三板的优势主动,要想在比赛中取胜的难度较大。
学习邓亚萍,虽然是横握拍,但接发球的手段、变化很多,反手有挤、瞌,有快拨,短的能撇、摆、捅以及出台球的轻重力量拉冲和快打。就是一般的搓球也要用晃的动作或是跺一下脚来扰乱对方,使对手在还击下一板的时候心神不定,这样抢攻就没质量。
作为直板更应该利用手腕灵活,拍形调节快,动作变化的特点,来丰富接发球的手段。
1、准备动作:两脚间的前后距离,不要平行站立;膝弯,前脚掌用力;持拍手与前臂保持弯曲,与台面同高或略高。
2、对方发反手、中路短球:
⑴反手拧。
上步,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迎,
手腕内屈,拍头拧到右下;
来球下旋时,拍形稍仰,用手腕抖动磨擦来球的侧下部,吃住球向左或右前上方磨擦,至对方大角;
当来球不转或上旋时,拍形垂立,触球的中部或侧面中部,按自己的意图向左右前方磨擦拧球回击到对方台面的任意落点。
小臂、手腕发力。
中等力量求稳,机会好时发力。
动作还原。
→对方回球至反手,反手攻。
→相持。
⑵摆短。
最主要的环节是要抢到第一时间击球,在球刚刚起跳时就要击球。
上步,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迎,用腰控制前臀,手腕在接触球的瞬间突然向下发力,和球往上跳的力形成合力。
这样就使摆过去的球很转,使对方不敢轻易挑,只要对方回摆,就有机会抢冲。
→对方回摆,正反手拧、挑
上步,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迎,
反手拧时手腕内屈,拍头向右下;正手时板头在下,紧贴着台面向前插进,使球拍低于来球的上升高点。
来球下旋时,拍形稍仰,用手腕抖动磨擦来球的侧下部,吃住球向左或右前上方磨擦,至对方大角;
当来球不转或上旋时,拍形垂立,触球的中部或侧面中部,按自己的意图向左右前方磨擦拧球回击到对方台面的任意落点。
小臂、手腕发力。
中等力量求稳,机会好时发力。
动作还原。
→正反手拉攻
对方回球下旋较强,拉球注意由下至上发力多些;对反回球下旋较弱,或挑过来的,由后至前发力。
腰带动步法,重心移动。
腰控制大臂。迎前。
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动作(手臂、重心)还原。
⑶搓长。 尽量快搓,少用慢搓。
→对方拉→相持
→对方搓回正手,正手起下旋(台内起板拉)→正手拉攻
→对方搓回反手,反手起下旋(台内起板拉)→反手拉攻
3、对方发正手短球:
⑴尽量拧、挑。不得已摆短、搓、撇晃。
⑵出台,跨步正手起下旋,至大角。根据对方回球:
→正手攻
→并步、跳步侧身正手攻
→并步、跳步到右方正手攻
4、对方发长球。
⑴至正手→跨步正手攻→相持
⑵至反手→反手攻→相持
⑶至中路→小碎步调节正手攻→相持
二、发球
每次发球都有练发球、发高质量球的意识,发球结合抢攻(尤其正手侧身抢攻)的意识。
A、以球拍不同部位触球。拍头与拍柄部位分别发出转与相对不转球;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部位分别发上下旋球。
B、以弧形挥拍路线不同时期触球。前期触球为下旋;后期触球为上旋。
C、以手腕不同发力方式触球。手腕发力摩擦则旋转;手腕发力弹击则不转。
正手手腕抖动发球。触球瞬间手腕抖动,发出旋转相反的球。
手臂引拍动作尽量相同,结合ABC三点发出不同旋转:(侧)上、(侧)下、不转;落点:正反手短球、中路短球、正反手急长。试探对方吃什么球。
1、急长发至右大角→反手攻→相持
2、急长发至左大角→跨步正手攻→相持
3、近台短球
→对方摆短→拧、跳→攻→相持
→对方搓长→起下旋→相持
→对方挑→攻→相持
三、相持
(一) 正手
正手反拉是在近台对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与正手攻球动作有相似之处,近台反拉的用途--对付弧线稍高的前冲弧圈球。
弧圈球渐近身前,手臂后摆引拍至肩宽,小臂自然放松和大臂呈现120度左右。
大臂带动前臂向前,将触球,手腕稍内旋,拍形和台面呈现30度-40度,掌握往来球的上升期。触球体侧,上中部,手腕同时向上,向前发力磨擦,将来球反拉出手。与此同时,腰部向左侧转动。重心移到左脚。
近台反带技术的用途--对付低弧线前冲力很强的弧圈球。反带动作和反拉动作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由于前冲弧圈球速度快,弧线低,所以反带时手臂后摆引扳动作幅度比拉要小,上臂带动前臂向前,触球时手腕向前发力磨擦。击球关键是拍形前倾固定,触球时以上臂,手腕向前发力为主,前臂起辅助作用。
(二) 反手
反手拉下旋,身体重心在右脚上,拉球时用腰控制手臂,转腰向前,手腕用力摩擦球的中上部,在击球的瞬间把球向前顶。
反面快撕球,击球时间是在球的上升期,有时球刚刚跳起就可以去接触球。击球的部位是中上部或顶部,在接触球的瞬间手腕用力直接往前摩擦。注意在击球时是用腰控制手臂,腰和手腕发力。而不是仅用前臂和手腕发力,一定要用上腰的力量。
反手弹击球,板形前倾,在球的上升后期或最高点击球。在击球时用腰控制手臂,身体前迎,用腰和手腕发力,用力方向是向前下方用力弹压。旋转越强,向下的力量越大,旋转稍弱,向前的力量就应该大一些。
反手中台拉球,反面板形前倾,击球点在球的下降期,接触球的中上部,身体重心稍偏右脚,用力的时候用腰和手腕发力,手腕向前用力摩擦球。注意在拉球时手臂不要摔,用腰控制手臂。
反拉弧圈。
1、动作还原。手臂、重心还原。
2、力量、步法(上步、小碎步、并步、跨步、跳步、交叉步)、动作幅度的大小:近台幅度小、远台幅度大。
手腕运用的幅度:近台幅度大,远台幅度小。
3、打大角斜线命中几率大,直线难度大。
4、观察总结对方弱点:一般人反手、中路;有些人正手;有人相持差些;有人小球控制差些……
5、必需养成主动进攻的习惯。第一时间拧、挑。不得已摆短、搓、撇晃;第一时间起下旋。
四、心里
坚信自己能赢。
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打好每一个球。
每打一个球,利用拣球心里总结一下,不着急一个一个连续打。
[em04][em04][em04]
作者:
易水寒
时间:
2004-5-4 15:31
受益匪浅
作者:
威廉姆斯
时间:
2004-5-5 22:06
经典!!!
作者:
冲天一笑
时间:
2004-5-5 22:53
不错的帖子!!!!!顶
作者:
bin
时间:
2004-5-6 09:32
好帖!顶![em01][em01][em01]
作者:
szfish
时间:
2004-5-6 10:40
好文章,受教了!
请教拧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作者:
紫龙
时间:
2004-5-6 12:00
反手拧。
上步,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迎,
手腕内屈,拍头拧到右下;
来球下旋时,拍形稍仰,用手腕抖动磨擦来球的侧下部,吃住球向右前上方磨擦,至对方反手大角;
当来球不转或上旋时,拍形垂立,触球的中部或侧面中部,按自己的意图向右前方磨擦拧球回击到对方台面反手大角。
(拧到对方正手难度大,易受攻击。除非对方已经侧身)
小臂、手腕发力。
中等力量求稳,机会好时发力。
动作还原。
此帖由于比较仓促,在《保定球友俱乐部》的帖子略加了修改。
根据经验,我想以后再改进。
作者:
紫龙
时间:
2004-5-9 11:08
看了网友《渭水长安》的文章很有体会,我也将我的乒乓技术近期简单总结(正在练习中呀)
欢迎批评指正!
乒乓技术简单总结
握拍:右手直板反胶
直板反胶打法的特点风格是以前三板为中心,以正手进攻为主线,积极主动,先发制人。只有在前三板上占优势,才能和横板相抗衡。
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正手的大范围跑动进攻是主体技术,也是这种打法员基本的能力。正手进攻的杀伤力尤为重要。
2、必须掌握反面技术。业余爱好者步法差,强行侧身后正手空挡大。
3、必须掌握一至两套以上的好发球。实践证明,不管什么打法,没有一至两套好发球很难站住脚。直板打法更是如此。
一、发球
每次发球都有练发球的旋转、落点的意识,有发高质量球的意识,发球结合抢攻(尤其正手侧身抢攻)的意识。
A、以球拍不同部位触球。拍头与拍柄部位分别发出转与相对不转球;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部位分别发上下旋球。
B、以弧形挥拍路线不同时期触球。前期触球为下旋;后期触球为上旋。
C、以手腕不同发力方式触球。手腕发力摩擦则旋转;手腕发力弹击则不转。
正手手腕抖动发球。触球瞬间手腕抖动,发出旋转相反的球。
手臂引拍动作尽量相同,发不同旋转:(侧)上、(侧)下、不转;落点:正反手短球、中路短球、正反手急长。试探对方吃什么球。
下旋过于强烈,对方回球后,自己不好起板。
发不转或上旋,利于自己抢攻(也容易被抢)。
(一) 套路:
以⑴为主,以⑵⑶⑷做为变化,掩护、迷惑。
⑴ 正手近台侧上旋(不转)→对方挑→反手快撕(改变节奏高吊)→相持;对方回球冒高→拍死
反手近台侧上旋(不转)→对方挑→正手前冲(改变节奏高吊)→相持;对方回球冒高→拍死
⑵ 近台下旋→对方摆短→拧、挑→后面衔接参见(1)
→对方挑→后面衔接参见(1)
⑶ 急长上旋/下旋发至右大角→对方起板→反手快撕→相持;
→对方劈长→抢冲底线长球
⑷ 急长上旋/下旋发至左大角→对方起板→跨步正手拉攻→相持
→对方劈长→抢冲底线长球
(二) 注意
△ 台内拧挑后的下一板的衔接用近台快撕;(抢拉下旋后)如想发力,稍退台。
△ 抢拉出台后的衔接→相持或全台抢拉。
△ 关于抢拉出台球:对方发球,回球时先准备拧挑、摆短(打击急长偷袭球),抢第一时间。判断球出台再收回手抢拉出台球。
如果先准备抢拉出台球,等判断球没有出台再去摆短,就没有第一时间了,摆短时就不容易控制球的弧线和落点,反而容易被对方抢攻。
△ 对方回球到中路,加强侧身意识。
二、接发球
尤其是直板,如果没有发接球前三板的优势主动,要想在比赛中取胜的难度较大。
学习邓亚萍,虽然是横握拍,但接发球的手段、变化很多,反手有挤、瞌,有快拨,短的能撇、摆、捅以及出台球的轻重力量拉冲和快打。就是一般的搓球也要用晃的动作或是跺一下脚来扰乱对方,使对手在还击下一板的时候心神不定,这样抢攻就没质量。
作为直板更应该利用手腕灵活,拍形调节快,动作变化的特点,来丰富接发球的手段。
(一)套路
1、准备动作:两脚间的前后距离,不要平行站立;膝弯,前脚掌用力;持拍手臂自然弯曲手腕放松,球拍自然后仰置于腹前,与台面同高或略高。
2、对方发反手、中路短球:
⑴反手拧。
→对方回球至反手→反手快撕(改变节奏高吊)→反手连续攻或扑正手。
⑵摆短。
→对方回摆,正反手(挑)拧→后面衔接参见发球(1)
→对方劈长,正反手抢冲底线长球
→对方挑起,正反手快撕(改变节奏高吊)
⑶捅长。 至对方底线。
→对方起板→反拉
→对方搓回正手或中路,正手(侧身)起下旋(抢冲底线长球)→正手拉攻
→对方搓回反手,反手起下旋(抢冲底线长球)→反手拉攻
3、对方发正手短球:
⑴拧、挑至其正手。(不得已摆短、捅长、晃撇)
→对方回球至正手→正手前冲(改变节奏高吊)→相持
⑵发球出台
→跨步正手起下旋或台内起板拉,至大角。根据对方回球
→小碎步调节正手连续攻
→并步、跳步侧身正手攻
→并步、跳步到右方正手攻
4、对方发长球。
⑴至正手→跨步正手攻(抢冲底线长球)→相持
⑵至反手→反手攻→相持
⑶至中路→侧身正手攻(抢冲底线长球)→相持
对方回球下旋较强,拉球注意由下至上发力多些; 击球中(上)部。
对方回球下旋较弱、不转,拉球注意由后向前发力多些; 击球上部。
(二)动作
⑴拧:
上步,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迎,
反手拧时手腕内屈,拍头向右下;正手时板头在下,紧贴着台面向前插进,使球拍低于来球的上升高点。
来球下旋时,拍形稍仰,用手腕抖动磨擦来球的侧下部,吃住球向左或右前上方磨擦,至对方大角;
当来球不转或上旋时,拍形垂立,触球的中部或侧面中部,按自己的意图向左右前方磨擦拧球回击到对方台面的任意落点。
(拧到正手难度大,易受攻击。除非对方已经侧身)
小臂、手腕发力。
中等力量求稳,机会好时发力。
动作还原。
⑵反手快撕。
击球时间是在球的上升期,有时球刚刚跳起就可以去接触球。
击球的部位是中上部或顶部,在接触球的瞬间手腕用力直接往前摩擦。
注意在击球时是用腰控制手臂,腰和手腕发力。而不是仅用前臂和手腕发力,一定要用上腰的力量。
⑶摆短。
最主要的环节是要抢到第一时间击球,在球刚刚起跳时就要击球。
上步,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迎,用腰控制前臀,手腕在接触球的瞬间突然向下发力,和球往上跳的力形成合力。
这样就使摆过去的球很转,使对方不敢轻易挑,只要对方回摆,就有机会抢冲。
⑷抢冲底线长球
腰带动步法,重心移动。
腰控制大臂。
对方回球下旋较强,拉球注意由下至上发力多些; 击球中(上)部。
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动作(手臂、重心)还原。
三、相持练习时左来左打,右来右打,中路侧身。敢于和对手拼正手,敢于和对手拼反手。
即要知道对方的强项,练习反攻;又要知道对方的弱项,关键时克制。
近台运用比较小的动作加快速度,在落点、速度上占优势或中台时动作要舒展、能发力。
(一) 正手
△ 正手攻球
特点与运用:站位近台,击球时间早,球的速度快,动作幅度小,是我们近台快攻打法的主要技术之一。常用于还击正手位的发球,推档球、一般的上旋球等,使对方措手不及,在对攻中以线路、落点变化相结合,调动对方,伺机扣杀。
要点:
①充分利用全身协调用力(蹬地、转腰、移重心)。
②前臂发力为主,手腕辅助用力 。
③击球点在身体右前侧(大约为前臂的长度)。触球瞬间向前打为主,略带向上摩擦。
△ 正手拉球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
正手拉球应注意四点:
1、 必须注意重心的交换,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
2、 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发力,而不是用手臂发力,注意拉球时腿、腰、大臂、前臂、手腕发力的协调。
3、 击球瞬间必须快速收缩前臂、手腕发力,前臂收缩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力量就越大。
4、 击球点必须保持在身体的右前方,击球点离身体越近,越容易控制球。在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去击球,而不要让球来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与球拍之间的距离太小,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你的发力。
△ 起下旋
拉冲下旋球是直板反胶最基础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时除了注意正手拉球提到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外,要特别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击球的瞬间是用手腕去摩擦球。
击球点在来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时还要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再加上一定的撞击。
△ 拉上旋
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于撞击球,击球的瞬间一定要往前送。
抢冲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区别:动作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区别在于抢冲下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中上部,发力的时候根据来球的旋转可带点撞击;抢冲上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顶部,主动发力摩擦球,击球时身体重心也随之向前。特别是在反拉弧圈球时,摩擦薄反而容易过去,摩擦厚或带点撞击就容易失误。
△ 正手近台反拉是在近台对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与正手攻球动作有相似之处,近台反拉的用途—对付弧线稍高的前冲弧圈球。
弧圈球渐近身前,手臂后摆引拍至肩宽,小臂自然放松和大臂呈现120度左右。
大臂带动前臂向前,将触球,手腕稍内旋,拍形和台面呈现30度-40度,掌握往来球的上升期。触球体侧,上中部,手腕同时向上,向前发力磨擦,将来球反拉出手。与此同时,腰部向左侧转动。重心移到左脚。
反拉时应用并步为宜,重心稳定,膝,腰协调转动可帮助制造弧线,增加球的前冲能力。
后摆引拍不宜过大,后摆动作幅度大不易控制来球,而对方的弧圈速度快,容易造成球 “撞扳”现象,只有板主动、快速磨擦球体才能控制住来球。
△ 近台反带技术的用途—对付低弧线前冲力很强的弧圈球。反带动作和反拉动作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由于前冲弧圈球速度快,弧线低,所以反带时手臂后摆引扳动作幅度比拉要小,上臂带动前臂向前,触球时手腕向前发力磨擦。击球关键是拍形前倾固定,触球时以上臂,手腕向前发力为主,前臂起辅助作用。
(二) 反手攻
△ 反手拉下旋
身体重心在右脚上,拉球时用腰控制手臂,转腰向前,手腕用力摩擦球的中上部,在击球的瞬间把球向前顶。
1、拉直线时重心完全在右脚上(一右手为例,左手正好相反),不是用手,而是用腰来控制击球的方向,在击球的时候,身体要稍微向右倾斜。
2、拉斜直线的综合训练。主要是训练拉球的落点变化和重心交换的调节能力。
3、抢拉前冲弧圈球的训练。主要是在对方回球较快,来不及拉手的情况下,放慢拉球节奏,用拉高吊弧圈球的方法把球拉过去。或者是在对方回球较短,自己站立靠后,来不及迎前时,放慢拉球的节奏,用拉高吊弧圈球的方法把球拉过去。
△ 反面快撕球
击球时间是在球的上升期,有时球刚刚跳起就可以去接触球。击球的部位是中上部或顶部,在接触球的瞬间手腕用力直接往前摩擦。注意在击球时是用腰控制手臂,腰和手腕发力。而不是仅用前臂和手腕发力,一定要用上腰的力量。
△ 抢拉对方侧身晃撇到反手位的球
对方在接发球时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晃撇到反手位为主,配合摆正手位短球和搓正手位长球作为牵制。
当我方在接发球摆短后,对方也会采用和接发球同样的方法。所以,掌握好这项技术对前三板的挣抢非常重要。
这项技术的动作要领和拉下旋球一样,但在击球时间上有点区别,击球时间绝大部分都在球的下降前期。平时训练的站位和比赛中的站位有所不同。平时训练的站位重心可以稍偏右脚,在比赛中站位就必须根据来球进行调节。当你算准对方会晃撇你反手位决定用反面拉时,站位可以和平时训练的站立一样;当你需要对方来球来决定用反面抢拉时,你的站位就必须从侧身位调整到平时训练的站位。
△ 反手弹击球
板形前倾,在球的上升后期或最高点击球。在击球时用腰控制手臂,身体前迎,用腰和手腕发力,用力方向是向前下方用力弹压。旋转越强,向下的力量越大,旋转稍弱,向前的力量就应该大一些。
△ 反手中台拉球
反面板形前倾,击球点在球的下降期,接触球的中上部,身体重心稍偏右脚,用力的时候用腰和手腕发力,手腕向前用力摩擦球。注意在拉球时手臂不要摔,用腰控制手臂。
△ 反拉弧圈
反拉是防御中的主动转攻。这个技术运用的难度很大,要掌握和运用,必须具备很好的基本功和判断能力。它的运用有几个方面:一是反拉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旋转不是很强的弧圈球;二是对方轻拉到反手位时,抓住时机反拉;三是变直线后对方拉高吊弧圈球(旋转不是很强)到反手位大的反拉。
作者:
herz
时间:
2004-5-18 21:58
如能到保定,可以练练么斑竹,我直板,正手弧圈,反手拉打结合,希望切磋
作者:
紫龙
时间:
2004-5-21 12:47
欢迎!
作者:
易水寒
时间:
2004-5-21 18:22
厉害!!![em23][em23][em23][em23][em23]
作者:
gslxl689
时间:
2004-5-24 22:15
[受益匪浅!请教接发球反手位直板横打是否可派用“拧”的技术?如何衔接好,请赐教!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4 22:42:11编辑过]
作者:
紫龙
时间:
2004-5-25 16:45
接发球反手位直板横打是否可派用“拧”的技术?
---现在王皓反手位接发球主要是“拧”。
---拧后的衔接一般是反手快撕。
作者:
gslxl689
时间:
2004-5-25 20:33
谢谢!可实战中总是处理不好。下旋尚可,上旋球易飞,
请教斑竹该注意哪些技术及动作要领?
作者:
紫龙
时间:
2004-5-25 22:14
拧:
上步,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迎,
反手拧时手腕内屈,拍头向右;
来球下旋时,拍形稍仰,用手腕抖动磨擦来球的侧下部,吃住球向左或右前上方磨擦,至对方大角;
当来球不转时,拍形垂立,触球的中部或侧面中部,按自己的意图向左右前方磨擦拧球回击到对方台面的任意落点。
(拧到正手难度大,易受攻击。除非对方已经侧身)
小臂、手腕发力。
来球上旋,拍形前倾。感觉更像台内起板拉,拧主要台内起下旋。
个人感觉拧下旋比台内拉难多了。
作者:
gslxl689
时间:
2004-5-26 21:48
标题:
希望用yasaka offensive 40 交换一只stiga的横板
“与君一席话,胜打十年球”!!
今天练习牢记“心法”,牛刀小试爽手多多,往后便照此坚持练习了!!
多谢!
作者:
紫龙
时间:
2004-5-27 11:48
我的苦闷在于理论不能很好应用。。。。。。
祝你球技提高!
作者:
屠龙剑
时间:
2004-5-27 17:12
标题:
理论指导实战,理论家不都是五星上将
理论指导实践,使球友受益,让人深得有理。说的应该比唱的好听才是高手,理论家不都是五星上将,但是上将必须学习理论。佩服!
作者:
day
时间:
2012-5-9 13:33
[em1001]学习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