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体育全国网络底板测试报告(个人) | ||
底板型号:碳中王T1091A速度提升型底板(直拍) | 试打产品日期:2008年11月14-16日 | |
试打人网名:xintian | 年龄:34 | 球龄:16年 |
技术打法:快弧(直拍横打) | 左手/右手:右手 | 直板/横板:直板 |
原使用底板(1):DHS天罡11 | 正手使用套胶:狂飙Ⅱ | 反手使用套胶:纵横729-2 |
原使用底板(2):银河W-6 | 正手使用套胶:海夫蓝鲸 | 反手使用套胶:银河金星 |
主要战绩(右侧填写): | 在单位的比赛中得了第三名(我们单位有1300多人),水平大概在5.0,打法有点类似马琳,小球控制加一板爆冲,当然水平没法跟马琳比。 | |
本次测试使用套胶描述: | ||
方案(1): | ||
正手使用套胶: 霸道2046 | 厚度:2.2 硬度:46 | 胶水使用:729有机胶水 |
反手使用套胶:达克VLON-S | 厚度:2.1 硬度:软 | 胶水使用:729有机胶水 |
方案(2): | ||
正手使用套胶: 省狂Ⅲ | 厚度:2.2 硬度:40 | 胶水使用:729有机胶水 |
反手使用套胶:C7长胶 | 厚度:1.0 硬度:中 | 胶水使用:729有机胶水 |
共同测试对手状况: | 都是平时一起打的球友,个人的特点、习惯都比较熟悉 | |
测试人数: | 3人 | 测试地点:小区乒乓房 |
测试人员技术特点: | 1、横拍,正反反长(方案2是为他准备的,勉强用一下直拍横握吧),正手弧圈善于进攻,反手长胶善于防守,反手的变化很多,能攻能守,防守特别强。 | |
2、直拍(左手执拍,和我配双打的),双面反胶,快弧,正手中远台的拉球很厉害;反手横打,反手弹击为主。 | ||
3、横拍,双面反胶,两面弧圈打法,速度很快,击球也很暴力,基本不退台,但有时打的是无理球,失误较多。 | ||
测试人员技术水平: | 1号选手水平在5.5-6.0。2号选手水平4.5-5.0。3号选手水平在4.0。 |
ffice:office" />
产品整体测试报告单 | |
攻击速度与力量 |
正手快攻的时候,虽然没发多大的力,但速度很快,说明底板是相当弹的,这一点在反手横打的时候更为明显,我的反手力量稍小,但用了碳中王后感觉速度和力量都加快加大了不少。这可能是速度提升型碳中王的特点,传统型的也是这样吗? |
制造旋转的难易度 |
在发球上,制造旋转更多依靠套胶的粘性。但在拉球时,制造旋转更多依靠底板,只要底板的形变足够,制造旋转应该不在话下,在这一点上,碳中王基本做到了,但有一点需要指出,中小力量拉球时,可能因为形变不够,有拉空的感觉。 |
攻击防守的控制性 |
虽然是初次使用碳中王,但是感觉它更接近纯木,应了那句“碳多反柔”,手感较清晰,控制也不错。说到防守的话要提到推挡,虽然底板的感觉很柔,但推挡的威力还是很强,速度很快,落点也比较准确,在速度和控制的平衡上,碳中王还是做得不错的。 |
底板适合打法特点 |
我的是速度提升型底板,适合快攻结合弧圈,相对来说我感觉更适合快攻,另外此板的小球控制也不错,有点全面型的意思。 |
底板制作工艺精细度 |
看过YASAKA17层的底板,厚度6.6mm,重量87g。这次又看到了碳中王的19层,我的是直拍,拍重86g,厚度仅5.8mm。两者对比之下,觉得在制作工艺上三维的碳中王更为精细。国产的也不差啊,为什么总让外国人赚钱啊。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从板面上来看,这款底板如果不涂护木液的话,拉丝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这里向三维提个意见,这款底板的价格毕竟不便宜,要想办法对板面进行处理以防止拉丝,否则在换套胶的时候就会比较难看,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底板性能。 |
底板的重量与软硬度 |
在看碳中王介绍的时候知道拍重在90g左右,由于自己是直拍横打,选用的底板一般在82g以下,90g的话就有点偏重了,但这次拿到的直拍只有86g,比我想象的轻。我平时用的拍重在180g左右,这次反手配了达克的VLON-S套胶,是2.1mm厚,比较轻,正手霸道2046,总的重量也就179g。以前基本用的是纯木,感觉碳中王的硬度和纯木底板的也差不多,我是比较适应的。 |
底板整体设计与包装 |
拍柄的式样感觉有些老,设计也过于简单了,整个板面的灰色调让人感觉不舒服,最好能设计出符合碳中王这个名称的图案。底板正面“碳中王”三个字感觉不错,但是反面的图案太粗糙了。对图案的设计我是外行,不能提供更多的意见,只是谈自己的感觉而已。 |
我的个人建议与意见 |
1、板面还要处理一下,以更好地防止拉丝。 |
2、拍柄和拍面的设计都过于简单,整体颜色是灰色的,总的感觉不太舒服,三维一定要设计一个对得起“碳中王”这个名字的图案,有许多人在选择底板时注重的不仅是性能,外观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拍柄的设计更为重要,毕竟粘好套胶后已经看不见板面的图案了,而拍柄却是露在外面的。 | |
3、把碳中王和银河的W-6作了一下比较,宽度都是15cm,长度(包括拍柄8cm)碳中王是24cm,W-6是24.5cm,也就是说板面略小了(问了三维小徐,小徐说这是标准板面,也是,W-6是加大板面,但我曾把W-6和狂飙皓、YE、YEO作过比较,它们的板面都是一样大小。),虽然只有0.5cm的差距,但这点差距让对爱好直拍横打且打惯了大板面底板的我来说还是有些不适应,直拍横打对底板的要求是大板面、薄板身、重量轻。在这里对三维提个建议,现在用直拍的许多人都在练习直拍横打,以后碳中王的直拍是否可以考虑加大板面以更适合横打(虽然加大板面会增加底板重量,但应该不会太多,多出来的重量还可以用套胶来调整)。
| |
总结 |
实话实说,虽然一直支持国货,但以前比较关注的是银河和世奥得,三维倒没怎么关注,以前也没用过三维的产品,这次参与试打,一方面是支持国货,也感觉碳中王的试打方案很有新意,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验证一些网友对“碳中王”的推崇到底有没有道理。总结如下: |
1、易上手。这种感觉非常明显。以前也用过好几款底板,每次换新底板打球时,总要适应一段时间,但此次更换碳中王却基本没有不适应的感觉,只有在第一天使用时,对高球的扣杀很不适应,很容易出界。自己找了原因,可能是底板弹性相比W-6大,第二天在适当调整板型后,扣杀基本没失手。和我一起练球的朋友也试了此板,和我的感觉一样,非常容易上手。 | |
2、进攻犀利。无论是在弧圈还是推挡,速度都很快,弧线也很低平,二跳比较贼,给我的感觉都不错,突出的是前冲弧圈和借力推挡,在底板性能报告中有详细说明。 | |
3、做工精细。虎口处的事先打磨体现了三维的用心,10木9碳共19层却仅有5.8mm,而且非常均匀,做到这点可不容易。 | |
4、不足。这次方案2的反手配了C7长胶,让我们这里的第一高手使用了,他是正反反长,简单说一下他的体会。他的反手擅长搓球、防守,但在使用过程中感觉偏弹,只是他的个人感觉,我感觉配反胶搓球的话感觉还比较舒服,可能碳中王配长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吧。 | |
5、其它。对此次发送试打产品时附送的护边和护膜表示感谢,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凸显了三维的诚意,谢谢了。 | |
6、总的来说,碳中王作为一款国产新品,在做工、性能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尤其19层的结构是一大亮点,其性能也得到了许多网友的认同。在这里祝愿三维的产品能越做越精,支持国货。 |
测试底板性能数据报告单 | |||||
编号 |
发球技术 |
好 |
一般 |
差 |
感受说明 |
01 |
正反手转不转短球 |
|
☆ |
|
我的发球在这次测试的几个人中是最好的,变化比较多,但大家平时都在一起打,彼此非常熟悉,对评测带来了困难,凭自己的感觉,在发短球时与原来差距不大。 |
02 |
正反手侧上侧下球 |
☆ |
|
|
发侧上侧下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开始的时候2号对手连吃了两个球(先侧下后侧上)。 |
03 |
正反手快速长球 |
☆ |
|
|
值得一提的是快速长球,我的对手是1号,我在正手位发长球至对手的正手位,对手的接发球是最好的,但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我也感觉球又快又低又重。在“发球技术”环节,给“快速长球”最高分。 |
|
接发球技术 |
|
|
|
|
04 |
搓球 |
☆ |
|
|
我用过好几款底板,以前在换新底板或套胶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不适应,搓球的时候很容易冒高,但这次碳中王给我的感觉却非常稳定,也很容易上手,搓出的球比较低平,落点也很准确。在“接发球技术”环节,“搓球”的稳定性和易上手性得最高分。 |
05 |
台内快摆 |
☆ |
|
|
虽然是10木9碳,但性能与纯木底板很接近,手感很清晰,快摆的落点较准确。 |
06 |
快速劈长 |
☆ |
|
|
快劈的速度比较快,比较突然。 |
07 |
台内挑打 |
|
☆ |
|
使用频率不高,速度非常快,弧线也很低,贴网而过,很突然。 |
08 |
晃撇回接 |
|
☆ |
|
偶尔使用,不太熟,侧旋还是比较厉害的,比较突然。 |
09 |
台内抢攻 |
☆ |
|
|
攻一个大角度,速度快,弧线低,威胁还是很大的。 |
10 |
半出台抢冲(拉) |
☆ |
|
|
速度快,弧线低平,有威胁。 |
11 |
抢冲出台长球 |
☆ |
|
|
速度快,弧线低平,基本上一招制敌。 |
|
下旋球技术 |
|
|
|
|
12 |
出台强下旋抢冲弧圈 |
☆ |
|
|
我把这四项放在一起谈感受,我的体会是,拉前冲弧圈的效果和感觉比加转要好得多,在上升期适当加大撞击的力度,并适当减少摩擦,击出的球速度极快,弧线低平,到对方台上几乎不弹,真可谓是一招制敌了。另外特别让1号选手测试了正手高吊弧圈(套胶是省狂40度),虽然威力不小,但1号选手说高吊的感觉一般。在“下旋球技术”环节,“前冲弧圈”得了最高分。 |
13 |
出台强下旋加转弧圈 |
|
☆ |
| |
14 |
稳拉下旋的加转弧圈 |
|
☆ |
| |
15 |
突击下旋的前冲弧圈 |
☆ |
|
| |
16 |
反手台内侧拉球 |
|
☆ |
|
由于是直拍横打,平时在接发球时,反手也常使用台内的侧拉,感觉还行。 |
17 |
台内快拉(冲) |
☆ |
|
|
击出的球速度极快,弧线低平,到对方台上几乎不弹。 |
|
快攻技术 |
|
|
|
|
18 |
台内突击球 |
|
☆ |
|
台内突击球的成功率有所提高,但跟以前感觉相差并不太大。 |
19 |
连续快打技术 |
|
☆ |
|
本来以为形变大的底板,恢复相对也较慢,速度快、适合一板过的底板在连续快打的环节上会差一些,但是可能因为碳中王的制作比较特别的原因,连续快打的效果也不错。 |
20 |
台内快点 |
☆ |
|
|
击球非常干脆,速度很快。 |
21 |
弹击(加力推) |
☆ |
|
|
速度快,到对方台上基本不弹,给对手的防守带来很多麻烦。在“快攻技术”环节,“弹击(加力推)”得分最高。 |
|
相持技术 |
|
|
|
|
22 |
台内快冲 |
☆ |
|
|
击出的球速度极快,弧线低平,到对方台上几乎不弹。 |
23 |
正手中台对拉弧圈球 |
☆ |
|
|
和2号对手练习中台对拉,弧线低,速度快,上台率也比较高,另外它控制的稳定性不错。 |
24 |
反手中台对拉弧圈球 |
|
☆ |
|
反手的横拉基本是一板暴冲,反手对拉的技术不到位。 |
25 |
正手反带 |
|
☆ |
|
反带的速度很快,但要注意板型要稍直一些,否则容易下网。 |
26 |
反手快撕 |
|
|
|
基本不使用,不作评论。 |
27 |
正手远台对拉弧圈球 |
☆ |
|
|
自己的习惯还是在中近台,远台对拉使用很少,这次特地让2号对手测试了一下,他的感觉倒很不错,球速很快,侧拐也很厉害。 |
28 |
反手远台对拉弧圈球 |
|
☆ |
| |
29 |
反拉弧圈球能力 |
☆ |
|
|
这次在正手反拉弧圈球时,感觉还是不错的,1号对手的特点是正手的高吊弧圈威力很大,打出的球非常拱,但在这次测试中,我的反拉成功率相对平时来说还是高了一些。把“相持技术环节”的最高分给“反拉弧圈球”。 |
|
防守技术 |
|
|
|
|
30 |
快拨(推) |
☆ |
|
|
借力的效果不错,只要控制好板型即可借力挡回,落点控制也比较容易 。 |
31 |
快挡(推) |
☆ |
|
|
稳定性极高,而且球速快,只要控制好落点往往会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在“防守技术”环节,最高分给“快挡(推)”。 |
32 |
封挡弧圈球 |
|
☆ |
|
碰到象1号对手的高质量弧圈,要挡住的话还是很困难的,多数是出界的。借用一句话:“单靠挡,是防不住的。” |
33 |
快带弧圈球 |
|
|
|
基本不使用,不作评论。 |
本以为只要邮寄就可以了,现在再发个贴吧
不错
很敬业
够详细
看来碳中王还真是值得拥有
我等都动心了
LZ讲讲霸道内能和狂3做正手的区别
这次方案2主要由一起测试的1号球友进行测试,我只是稍微用了一下,只是初步感觉,2046的脱板速度要快于省狂,但二跳速度省狂更快,另外小球控制还是省狂好一些,当然性价比肯定是2046高了,如果和市场版狂三相比的话,我还是会选择2046的。只是个人感觉,仅供参考
这次方案2主要由一起测试的1号球友进行测试,我只是稍微用了一下,只是初步感觉,2046的脱板速度要快于省狂,但二跳速度省狂更快,另外小球控制还是省狂好一些,当然性价比肯定是2046高了,如果和市场版狂三相比的话,我还是会选择2046的。只是个人感觉,仅供参考
谢谢指点
2046整体的感觉我用起来是不错的,但小球让我很郁闷,相比狂3的小球质量高很多了
不错
很敬业
够详细
过奖了,厂家免费拿板给你试打,就应该认真一点,这样对得起厂家,更对得起自己。
用在正手是不错,反手就偏硬不太合适了
详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