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06-7-11 1:23:00的发言:
我在您很多回复帖子或自己的论著中看到过,您一直倡导的业余球友应该注意加强搓攻能力的强化练习思想,非常明确的为众多期盼尽快提高技战术水平的球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今后训练的重点。我想请教的问题是:对于一个基本掌握了正手攻球的业余球友来说,初学拉弧圈球时,是从拉上旋来球开始还是先从拉下旋来球开始更好呢?两者的优劣区别在什么地方?哪个更有利于尽快提高拉球的动力定型和能力?
从我指导训练实践的体会出发,谈点个人看法:
1、要在正手基本上掌握了搓攻的基础上开始弧圈练习效果最好。这是因为通过搓攻练习,你对各种旋转,尤其是对下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从知识与技术的迁移上分析,就有利于更快的解决拉球中应该强调和掌握的摩擦问题。拉弧圈实际上是打下旋(搓攻)技术的一个提升。
2、初学拉弧圈,应该从不带有强烈旋转的上旋球开始,即在一般攻球的状况下进行,因为球手对这样的节奏很适应,同时拉上旋也降低了学习和掌握拉球技术的难度,如果开始就练习拉下旋的话,球手在击球节奏和旋转上遇到的困难就会多些,同时也会出现等球、挥拍摆动过大而小臂运用过少的现象。
3、拉球的计划安排:
1)中台多球以摩擦为主的拉球练习
要求:体会摩擦,学会摩擦,在快攻动作的基础上,把手臂向外打开,适当加快小臂的挥拍速度。供球采用不连贯的方式,一个一个来。在训练中突出“三个为主”,即以体会动作和掌握动作为主,以建立合理的拉球动作为主,以讲解和介绍拉球的要领为主。帮助球手建立基本的拉球动力定型。这个过程一般为三到五次课就行了(每次课的时间以2小时计算),如果快攻基础好的,或经常参加业余训练的少年儿童,时间还可以缩短。
2)中台多球的连续拉球练习
在基本掌握拉球的动作之后,就进入了巩固提高阶段。以反复练习为主,即通过一定的练习次数进一步改进技术动作,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球手此时的第一感觉是开始出现省力现象,说明动作的紧张状况得到了缓解,拉球的协调性开始提高。因此,可以适当的增加练习的负荷,加深对身体的刺激,使训练对象更好的建立起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牢固的建立起技术动作的基本框架和动力定型。
3)中近台移动中的拉球练习
以1/2台和1/3台为主的定点定线练习过渡到走动练习,即两点拉一点,三点拉一点。完成这样的练习后,就可以在1/2台或2/3台进行不定点的走动练习,逐步过渡到全台。此时的重点是解决手法和步法的结合问题,关键是掌握重心的移动、转换和还原。在上面内容的练习时,可以开始同步安排拉下旋球的练习。
4)中台拉球结合技术的练习
完成上面的练习后,就可以进入结合技术的练习了。一般主要是解决正、反手两边的快攻和弧圈技术之间的衔接和转换问题,如两边摆速、反手攻后侧身接正手连续拉、搓后侧身、反手搓短接正手拉等。此时,基本上按照一定的规定球路和旋转要求来进行练习,分步解决上旋与下旋、短球与长球(左短右长、右短左长、左短左长、右短右长)、连续与交换、反手与侧身、拉球与扣杀、中路球追身球等比赛中常见的线路、旋转与落点变化方面的问题。
5)技术、战术的结合练习与全台不定点线的练习
在完成上面的练习后,就可以进入结合实战的套路练习和不定点线的训练了。
由于是跟帖,不能说得过多,介绍得太详细,就此打住。
仅是个人意见,主要是从训练的角度来谈这一问题,供参考。
你也可以再请教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博采众家之长。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