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咬合,意味着球与胶皮之间是有很深的接触,球象小齿轮,板象大齿轮,这个现象,统称为吃球,就胶皮下陷的程度表达,胶皮下陷越深,咬合的程度就越大。另外一个比喻,就是偏心撞击,一辆高速的汽车,撞在一辆自行车的尾部,自行车就会围绕重心或中心发生旋转,如果撞击时太薄,自行车只是被蹭了一下,这样旋转的角速度是不大的,必须要撞多一点,才能给自行车足够的力量使车转起来。这里已经把旋转产生的要素说出来,偏心的撞击力或转动力矩是使球旋转起来基础,而力量的大小是使球旋转快慢的关键。
球所受力量的大小,主要由球拍的挥拍速度来决定,球接触拍时,拍的前迎速度越快,球就越会深陷入胶皮内,从而提供了最佳咬合方式,这时如果旋转前臂,带动手腕的转动,相当于齿轮转动起来,动作方式是:身体发力,在触球前瞬间前臂收缩,使拍子具有极快的速度,随后手腕开始转动,拍触球,前臂继续前迎,手腕继续转动,这时相当于咬合的齿轮在转动,球离拍,完成摩擦动作。由于手腕的转动是无级差的转动,是一个圆弧式的转动,因此手腕可以作出圆滑的内弧式或外弧式的转动,从而把力量最佳地传递给球拍,这是齿轮式咬合的拉球。
偏心撞击也可以产生旋转,这时,固定手腕,纯以一个很大的速度迎球,拍面前倾到某个角度直接撞击,球拍顺着拍面的前倾度运动,这个动作是没有外弧或内弧之分,这样理解:拍面前倾60度,球拍在空中也是以60度的角度运行,拍面前倾度与球拍运行角度、方向相同(拍面前倾度是指拍面与地面的夹角),这样的力量传递效率也不错,拉出来的球也很转。但是有手腕的转动,球更转更冲。外套常用齿轮式或偏心式撞击来拉球;国套也可以用此法,要求海绵要软点,才好吃球。硬板配软胶的原理就在此。
皮带传动式的摩擦,主要是薄摩擦,是粘性胶才用得上,利用粘性胶表面的粘性产生的摩擦力来制造旋转,对吃球要求不高,在某些时候用得上,但不是主要发力方式,动作基本和上面的相同,只是拍面前倾度更大,吃球浅,借用来球的旋转,把球带或挂过去,这是国套才能用的,外套用不了此法,一用此法击球就容易挂网。
在这里我们再来讨论一种拉球方式,就是直臂拉球,触球时不收前臂,而是单纯地转动前臂来制造旋转。这是目前亚洲选手用得比较多的暴冲球的拉法,动作要点是:以腰为轴,蹬地转腰,极快地旋转身体,伸直手臂,让球拍具有极大的线速度,即将触球时,快速转动手腕来摩擦球,之后收臂还原。这个动作的摩擦原理也是齿轮式或偏心撞击式的,发力方式由收前臂带来极快速度改为身体旋转带来极快的速度,一样使拍子具有很大的速度,从而暴冲一板。这个动作原理符合拉球要求,因此使用率也相当高,想一板打死对方时候,有得比较多。在柳承敏、马琳、王皓身上见得比较多些。
由此可见,手腕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在身体发力的基础上,手腕的转动,极大地增加了作用力,因此才有这样的说法“......用手腕打球,是研究生的水平,用手指打球,是博士的水平。”大意如此,原文可在网上搜索,庄则栋所说的话。
恩,得先吃住球!
只是以前用国套打的时候轻拉的声音很小,而且球很转!现在用涩套拉的时候声音很清晰!感觉始终有击打的成分!前冲力很好,很顶!转不够!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