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分享]乒乓球的“自相矛盾” (一)台内&台外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9-1-6 13:07
标题: [分享]乒乓球的“自相矛盾” (一)台内&台外
 乒乓球的每一分球,往往是由台内球(短球)始,而以出台球(长球)终,处理台内球和出台球的要求有许多不同,前者轻灵机巧,后者大刀阔斧,前者击球点靠前,后者可早可晚,如何能让一分球做到有始有终,而不至于从一开始就尽失先机,也不至于到最后虎头蛇尾?这就需要打球者从站位、手位、重心等各方面建立起长短兼顾的意识,才不会顾此失彼。
  观察当今顶级选手接发球时的站位,多是离台有一定距离(约一小步),这样,当回接短球时,只需一步即可上前,当回接长球时,更有从容空间便于拉手引拍,进退有据;再看他们的手位,多数较高(不低于台面),这样伸到台内回球时,不至受到球台端部边缘的阻碍,回击长球时,又容易在较早的击球点借力发力,进可攻退可守。站位的远近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在来回过程中更会不断变化,但手位的高低却是每个人在周旋过程中都需注意保持的,这是长短兼顾的前提。
  在上前处理台内球时,不少人担心上去之后退不回来,因此重心并没完全跟上去,臀部“掉”在后面,手臂伸得过直,其实这样的做法有些因噎废食。首先,你回短之后,对方是否能迅速地、高质量地回长球调动你,关键取决于你这板回短的质量,如果重心不到位、手臂僵直,势必降低回短质量,从而给对方更多可乘之机。其次,回短后能否及时退回,关键不在于你的重心是否完全扑上前了,而在于你的脚下是否保持了弹性,移动中是否借助了碎步调整,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就不必担心退回的速度,相反,重心没到位时,脚下往往也没到位,常常是因为一步跨上前,把站位站“死”了,丧失了再次起动的灵活性。
  那么,在连续几板出台长球之后,又如何及时上前回接突然出现的短球?一是在回击长球时,每板球的还原过程中,身体重心时刻不忘迎前,这既有助于提高回长球的质量,也有益于扑前回短;二是向前扑救时,切勿正对来球直接往前冲,而要向斜前方移动,使移动方向与来球线路成一定夹角,以便为击球时留出转腰引拍的空间,否则,若被球直接逼到身前,再闪转腾挪就为时已晚了。
  一般人打乒乓球,都知道长短结合的道理,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针对对方的特点:若对方短球感觉好,就要以主动送长、伺机转攻为主;若对方长球威力大,则需以控短制约、寻机突袭为主。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视场上情况灵活运用,切忌不自觉地陷入规律性变化,因为一旦被对方摸准了规律,再高质量的送长、控短都是枉然。

作者: 长春居士    时间: 2009-2-24 09:23
很养眼的帖子,顶楼主!
作者: ddsdcr    时间: 2009-2-24 10:40
好贴!很有帮助!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9-2-25 15:03
温故知新,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新收获。
作者: a276307828    时间: 2009-2-26 11:55
谢谢分享,学习了!顶一个,
作者: 江南左派    时间: 2010-1-7 12:00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09-2-25 15:03:00的发言:
温故知新,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新收获。

支持楼主观点.


作者: wangxudong    时间: 2010-1-7 23:09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庄周迷蝶    时间: 2010-1-8 08:39
好贴子,一看再看,有体会。
作者: abcd321abcd    时间: 2010-1-8 09:27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abcd321abcd    时间: 2010-1-8 09:28
精华!!!狂顶!!!
作者: abcd321abcd    时间: 2010-1-8 10:10
  反复揣摩,感觉句句精华,对绝大部分业余选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建议加精!!!
作者: 天木    时间: 2010-5-14 12:12
一直寻找答案,终于找到了。谢谢!
作者: 天木    时间: 2010-5-14 12:12
听君一席话,胜练十年功,谢谢楼主了![em1001]
作者: 大气游鸿    时间: 2010-5-23 17:32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大气游鸿    时间: 2010-5-23 17:33
  强烈支持10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DYQDSL    时间: 2010-6-12 23:07
d
作者: 江南左派    时间: 2011-10-11 00:31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乒乓工兵    时间: 2011-10-11 08:18
学习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