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波尔的连续小拉之我的实践-->dawanwan转移 [打印本页]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6-2 10:31
标题: 波尔的连续小拉之我的实践-->dawanwan转移
周五晚上我去打球,由于非典闹的我这的球馆全关了。好不容易捞着一个球友把门弄开了,去了十好几位老少爷们。抓着机会,我练习一下波尔的连续小拉,觉得出手频率高、连续性好、速度很快、这种技术的确有他的先进性!但却非常的费力气,结果没把我累死!直到今天后肩膀还酸溜溜的。看来杀伤力虽然大,也要有体力做保证才行。。

[em03][em03][em03]
作者: ht    时间: 2003-6-2 10: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appynj    时间: 2003-6-19 17: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eckwang    时间: 2003-6-19 19:55
反正我琢磨着冲力大的可能性不高,不过要想让球旋转强估计应该不会很难。只要手腕会抖一般问题不大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6-21 10:11
以下是引用happynj在2003-6-19 17:38:21的发言:
请问金林:那种小拉和我们也许业余中所说的小弧圈,区别大吗
那种小拉就是单纯靠摩擦吧,连续性肯定不错,但是这么小的动作能拉出很冲的球吗
你有切身体会,望解答一下,多谢:)
这种小拉和小弧圈还是有区别的,关键在于他的力量和连续性上。因为小拉要靠全身发力,而且手感的要求也很高,还要求步法要快要到位,腰、腿、小臂发力要好、要平稳均匀,更要命的是全身始终要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要是没有好的体能和训练弄几次就累的受不了,不过杀伤力实在是大,因为全身发力,所以球是很冲的,而且也不单纯是摩擦,也有击打成分,不过我是实在吃不消[em02][em02][em02]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6-21 10:14
以下是引用seckwang在2003-6-19 19:55:08的发言:
反正我琢磨着冲力大的可能性不高,不过要想让球旋转强估计应该不会很难。只要手腕会抖一般问题不大
不是手腕抖,而是靠小臂收缩,手腕一动,球就飞了,而且手腕一松,动作恢复就慢,也就失去连续性了[em02][em02][em02]
作者: hexogen    时间: 2003-6-22 07: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eckwang    时间: 2003-6-22 17:35
以下是引用金林在2003-6-21 10:14:09的发言:
不是手腕抖,而是靠小臂收缩,手腕一动,球就飞了,而且手腕一松,动作恢复就慢,也就失去连续性了[em02][em02][em02]
哦。高手。看来我误导别人了,惭愧惭愧。
作者: happynj    时间: 2003-6-23 11: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6-23 14:08
以下是引用hexogen在2003-6-22 7:58:43的发言:
金林:
波尔的小拉,是不是腰的运用很重要?
转腰要小,要爆发力强,恢复要快![em07]
作者: idaho    时间: 2003-6-25 10: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6-25 12:24
可能是连续性太强了吧,第一板我还比较放松,为了加快打击频率,连续发力,身体还是过于紧张了,尤其是我是以肩背发力为主,象孔令辉那种(因为我的腰部肥肉太多了,哈哈),不过我可不是架着胳膊的门外汗,这点你误会了,但是连续多了很自然就累了,特别是一断时间不练球以后[em02][em02][em02][em02][em02]
作者: idaho    时间: 2003-6-27 11: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7-1 12:18
抱歉!才看到!你说的非常有道理,正好说到我的毛病上了,我在拉球时候,由于自身条件有限,小臂的力量不够,再加上自身手感相差太远,不敢太多的利用手腕的鞭打发力(这其实也是业余选手提高的一个瓶颈),这种拉球又要求挥拍距离要短,于是我在拉球时不够的力量,就由肩背来付出了,我平时拉球就是以肩背发力为主(象孔令辉那样),所以在学新东西时,就嫁接到这上面来了,肩背酸痛由此而产生了。其实象波尔和盖廷那样的拉球动作,难度非常之大,纵观整个世界乒坛,也难找出第三人。以小动作发出大力量,没有把子好力气根本做不到!而且保持高频率,一板紧似一板,还能保证命中率,就更不容易。在这点上,波尔做的比盖廷好的多。哈哈,谢谢你的指导,你让我又进步了,哈哈。每当弄懂一个问题时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有问题还望你不吝赐教,再次表示感谢[em02][em02][em02][em02][em07]
作者: idaho    时间: 2003-7-1 16: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7-2 08:42
其实我只有在练习连续小拉时,因为要保持击球的高频率,而且还要有相当比例的磨擦,因此肩部显得紧。平时我的正手发力,肩部乃至全身还是很放松的。我最欣赏的就是老瓦的风格:举重若轻、随心所欲。我是一个乒乓球享受主义者,并不把输赢放在首位,而是注重打球过程中的乐趣,讲究打球动作流畅,自然,很少冒失强攻,讲究技战术的合理性。但我的反手拉球,特别是拉加转下旋球,肩部还是有些紧,比较费力,这可能和我后学的反手拉球有关。在我最早学球的时候(十几年前),反手的动作以推挡和弹拨为主,拉球我是后来学的,但我的反手相持能力还是不错的,防守能力较突出。反手拉下旋是否也存在架肩现象,希望你看见我的留言,能指导一下,拜托了[em02][em02][em02][em02]
作者: idaho    时间: 2003-7-2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常青    时间: 2003-7-2 11:37
标题: 果然高手!
看了金老大的“小拉”发言,确实很有启发;我虽然是公司冠军,但在业余选手中也只是中上水平;我也和省队退下的高手试过,发觉他们除了连续性好外,确实有些绝活。[em22]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7-2 12:28
以下是引用idaho在2003-7-2 11:18:34的发言:
不论是正手拉还是反手拉,肩都要沉下来,你以前反手以弹击为主,肩有时起来是难免的,不过随着你反手改弧圈,以后弹击的动作肩也要下来,这样别人突然变你正手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冲他,否则肩要是还抬着很容易受伤,弹击注意以肘为支点,防守的时候体会用腰靠的感觉,拉球的时候更要先脚到位,沉肩,转腰,发力。。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说的这些兄弟其实也明白,只是半路出家,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我正手拉的水准了。我现在反手的打法属于中性的,就是太转的下旋球一般反手用搓转不转,不转的、侧旋的、或上旋的用挡、拉、弹、带接合。顺便说一下,我的反手封挡弧圈是我所有技术里最好的一项,号称打不死。我发现我年进三十以后接受新东西的能力明显减弱,近一年以来,我有意识的在我的战术组合中加入反手抢拉技术,但收效甚微,唬一唬外行还行,遇到真正的对手就使不出来了。归根结底还是训练不到位,意识不够,脚下的走位尤其不够顺畅,腰部肩部的准备也明显过于仓促,不够放松。所以其它的就根本谈不上了。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细微之处的体会,望还不吝赐教。我需要你细节方面的体会,如第一步你习惯先向那个方向调整,你出手时的重心怎样移动。我希望得到你的个人体会,因为通过我的细微观察,觉得每人的反手都不一样,而且还差别很大,这种差别远远大于各人间正手的差别。拜托拜托[em02][em02]
作者: feifeiwei    时间: 2003-7-2 12:37
好帖子,有启发!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7-2 13:04
兄弟们!兄弟们!都来聊一聊,新东西需要群策群力嘛,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嘛[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作者: idaho    时间: 2003-7-2 15: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7-3 08:57
我觉得我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意识不到位,我多年的反手习惯是弹压封挡,这类技术要求击球在近台,利用身体前压的力量出球,脚步横向移动多,前后移动少,多采用单步,还原快,连续性好;而反手拉在步法上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多采用向左侧后方移动,一般需要两步,先退出去站定后,再向侧前方蹬地转腰发力,还原相对就慢多了。在这一整套过程中,我的手指、手腕、小臂的运用比较好,手感较强,只要步法到位,拉出的球弧线、旋转和稳定性还是不错的,但就是步法始终不连贯,以前打近台的步法嫁接到中台当然有点乱啦。其实我感觉产生的原因就是练习不够,球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再一次感谢你的古道热肠,有啥好东东多聊聊[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作者: junting    时间: 2003-7-8 2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7-20 20:14
这几天连续在练习这项技术,已经初步尝到甜头了,尤其是小臂和手腕“甩”的好处真是言之不尽,有机会一定慢慢道来[em02][em02][em03][em03][em03]
作者: 乒乓肥猫    时间: 2003-7-22 01:27
以下是引用idaho在2003-6-25 10:51:06的发言:
肩膀疼说明动作要领还没有掌握,再看看BOLL的录象,他的肩是沉下来的,非常放松,你一定是有些架肩才会酸的:)
高手。一针见血。[em07][em07][em07][em07][em07][em07][em07]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7-22 10:36
我最新的体会是在手上,我们在谈小拉的时候,只注意了他的动作要领,忽视了波尔的握拍手型,他的握拍相对要松,而且不象孔令辉那样的手腕内扣,而是恰恰相反,他的手腕稍稍外展,这样有利于他手腕的发力“甩”。他是靠拍型的角度变换来打球,这一点有点象老瓦(许绍发语),这样虽然对手感的要求较高,难度相对较大,但是若能熟练掌握,的确是很合理的技术。
作者: idaho    时间: 2003-7-22 11: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7-23 19:42
谢谢idaho的精彩点评!!
我的另一心得是板型压的相对要低,而且在击球时顶住来球发力。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是借助来球的力量发力,击打球的高点期或次高点期,回合的频率明显是加快,球速也加快,特别是对拉的过程中,还不必太考虑对手的回球弧线,球一出台马上反拉,加大对手的回球难度。要说波尔的第一板上手的确非常高级,他是采用小高吊的办法,挺胸,后摆,甩臂,动作小,磨擦薄,节省时间,又低又转,为第二板的连续创造了先决条件。说实话,这几天我的几个球友对我技术中新的元素没太注意,正处在莫明其妙的不适应期,哈哈,的确很爽![em02][em02][em03][em03]
作者: idaho    时间: 2003-7-23 22: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7-26 10:59
哈哈,本专家昨天晚上可看到专家了!!!
本市一个在云南队打球的小姑娘,十几岁的样子,长的文文静静,轻描淡写之间就把我们这一群的市、区、企业、厂矿、机关、公司..........的冠军、专家们挑了个人仰马翻,哈哈哈哈,好在我有自知之明,压根儿就没讨那个二皮脸。
那小姑娘的后摆真好,又快又突然,出手相当的柔和,专业的和业余的就是不一样啊!
[em02][em02][em02][em02][em03][em03][em03][em03]
作者: 金林    时间: 2003-9-9 14:28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觉得这项技术的确很好!!
提高了本人正手的连接速度,增加了正手的杀伤力,已经可以在比赛时有所体现了,紧根一板暴冲,的确令对手感觉难受。
哈哈哈
谢谢idaho的及时点评。

[em01][em01][em01]
作者: 攻攻攻    时间: 2003-9-11 11:15
强烈要求视频版登波尔比赛视频。大家好好研究研究!
作者: linbo7258    时间: 2004-7-24 22: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