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作为接发球的辅助手段,用好了有时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乒乓球的比赛中可以当成一种变化,为下一步的进攻创造条件,本人以前用反胶时经常运用,改用长胶以后,发现撩的变化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了,结合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1、撩是指到反手位的球,借用对方的力量、同时发5—6成力量触球,动作介于反手拨与反手推之间,向前发力为主,并注意胶皮与球之间要有一定的摩擦,上旋球与不转球球拍稍后仰,下旋球后仰的角度要更大一些。 2、撩球时要注意落点的变化,要撩长到对手的反手追身位或撩到对手正手位的大角度空位。 3、撩的下旋球,第二弧线低,并且球下落的比较快,对手一般很难对上点进攻,若勉强对付过来,将出现机会球,可以用正手连续进攻。 4、撩的上旋球或不转球,与拱和磕有很大的不同,节奏变慢、球又比较飘忽,对手很容易失误,为本方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5、要加强撩后的进攻,由于对方不适应撩接发球的变化规律,出现机会球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撩后一定要提高进攻的意识,调整好身体的位置准备连续攻。 6、注意撩接发球要同拱、磕、搓、侧推、侧挤结合使用,或作为关键球时使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作为反手位接发球的单一手段,对手很快就会适应,遭到对手的强烈进攻。 |
赞一个!
其实我理解的“撩”的意思应该与正手的刮相似,理应是一个“一抬二压三送”的过程,应该力求打出低弧线和速度,否则还不能说是一个很主动的球。
其实我理解的“撩”的意思应该与正手的刮相似,理应是一个“一抬二压三送”的过程,应该力求打出低弧线和速度,否则还不能说是一个很主动的球。
真佩服斑竹都半夜3点了还在加班回帖
好贴
能人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