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宁目前在世界乒坛排名第一,是继邓亚萍、王楠之后的乒坛领军人物。 2004年8月,她首次参加雅典奥运会,夺得两块金牌,女单金牌是中国代表团重返夏季奥运会以来的第100块金牌。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英雄竟来自北京小胡同里,她自幼和父母生活在15平方米的平房里,是爸爸用人力三轮车将她送上了冠军之路……
犯错误了?
并肩作战
性别大战?
时尚造型
难道这就是大家说的协调性?
忆苦思甜去了,哈哈,我曾经创下军训10天就吃了4个馒头的纪录 - -
与球迷相处
夺冠之后
这时,张怡宁的舅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喜欢打乒乓球的他见外甥女异常坚强,还挺有点灵气,就提出带她去练乒乓球。于是,舅舅拉着宁宁的手,来到北京东单业余体校乒乓球队。
顿时,宁宁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地上滚动着一层雪白的球,一下就把她给吸引住了。可当教练看了这个瘦小的丫头一眼,便拒绝道:“已过了报名时间,你们先回去吧。”
舅舅急了,举起宁宁的小手说:“这孩子特坚强,您看,她这手上拉了道口子,一声没哭。”
教练微笑着说:“现在的孩子还有不娇气的?
既然这样,就留下来吧。”
宁宁终于找到了感兴趣的事,她高兴得又蹦又跳,张启源夫妇心里这才踏实起来,开始准备接送孩子。
宁宁上小学后,每天早晨6点半,就坐着爸爸那辆小三轮车赶到学校,下午4点钟放学时,
爸爸的小三轮车就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于是,宁宁就坐着三轮车飞奔到体校训练,直到晚上7点,打了两个小时的球,到点了还不想走。见孩子如此痴迷打球,张启源夫妇就期待女儿能在乒坛有所作为了。于是,张启源每次送女儿路过体育馆路2号——国家队大门口时,
他总把车速放慢,对女儿说:“你要努力啊,将来来这儿打球!”
宁宁很是懂事,自信地说:“我长大了要当世界冠军。”
张启源听了女儿的话,心里很是高兴。
那时,宁宁和小伙伴最爱玩的游戏是“发奖仪式”,即模仿运动员夺冠时的情景。
一次,宁宁在讲台上走上去又下来,磨着挂奖牌时俯下身,升国旗奏国歌时态度严肃等等。
张启源被女儿的模样逗乐了,问她这是干什么,宁宁天真地说:“我长大了要当乒乓球世界冠军,这不在练习领奖的动作呢。”
经过多年的努力,宁宁已经崭露头角了。
1991年10月,9岁的张怡宁第一次代表东城区出战,她打得很顺,闯进了决赛,对手是平时从来没有赢过自己的小伙伴。可第三局却让对方领先了,宁宁没想到对手突然变得这么厉害,
竟急得“哇”的哭了起来,吓得对方束手无策,她趁机“猛抽”,结果赢了。
女儿第一次参加比赛就夺得冠军,张启源夫妇更坚定了女儿挺进乒坛的决心。1994年底,12岁的张怡宁晋升到北京市队,她参加全国少年比赛,再次夺得冠军。
张怡宁赢球输球都不动声色,教练们都说这小姑娘沉稳,开始看好她。
1995年底,国家队在湖北黄石进行大集训,以便从中挑选优秀的留在国家队。
13岁的张怡宁刚进队时排名第35位,没想到三轮比赛过后,她竟跃居第6位。
张怡宁终于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可谁也没想到是爸爸的人力三轮车送来了这个乒坛小丫啊!
这时,张启源用那辆小三轮车已接送女儿8年,连他自己也自豪地对妻子说:“你看我这骆驼祥子,称职不?”
王凤英夸奖道:“你服务态度还不错,孩子长大成才,准会孝顺你。”
张启源就慷慨地说:“咱不求回报,只尽义务呗。”
从挫折中崛起,下岗老爸为女儿点亮一盏灯
以前,一家人睡觉就成问题,张启源常常睡在沙发上,而女儿进入国家队开始住宿舍后,住房紧张的问题暂时有所缓和。
不过,夫妇俩为了孩子的成长仍然过得紧巴巴的,平时他们在家很少做荤菜吃,遇到节假日宁宁回家,他们就像过节一样忙碌起来,为女儿做好吃的。
孩子有时封闭训练回不了家,王凤英就做好排骨汤,而张启源就踩着三轮车将汤送到队里。
张怡宁很快在国家队成长起来。1997年1月,国家队备战第44届世乒赛。
由于张怡宁的打法与何智丽相似,就被指定做邓亚萍、王楠的陪练。
对手的水平高,张怡宁的球技不断提高。
不久,在四国热身赛上,张怡宁一口气拿了女单、女双、混双3项冠军,状态好得连她自己都吃惊。
八运会比赛开始了,张怡宁出乎意料地连攻数城,击败了国家队多名大将,李菊、杨影、齐宝华,15岁的她在八运会一夜成名了。
张怡宁的技术全面,凶稳结合,媒体开始称呼张怡宁为“冷面杀手”。
八运会成名后,有关张怡宁的报道开始多了起来,张启源既感到欣慰又十分关注,一有空闲就将这些报道剪贴起来,有些文章还用来给女儿作参考资料。
1999年8月7日,第45届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张怡宁一上场竟将王楠挑落下马。别人吃惊了,她自己却心软了。赛后,张怡宁哭得很伤心,
王楠安慰道:“小张,怎么哭了?”
张怡宁不忍心地说:“还不如让你赢我呢!”
王楠笑了,感激小师妹的天真可爱。
然而,张怡宁最终只拿到了块银牌,先胜后败,她哭得更加伤心了。
女儿拿了个世界亚军,张启源夫妇虽然感到遗憾,但他们还是很高兴,并期待着孩子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一个世界亚军竟给张怡宁带来了沉重的包袱!
2000年2月25日,世乒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张怡宁对台湾的徐竞,论实力和名气,
她绝对在对手之上,可却输给了对方。
那天正下着大雨,张怡宁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头钻进倾盆的大雨中。张启源和妻子从电视里看到消息后,很是着急,他连夜给女儿打电话说:“输一场球不要紧,关键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你还年轻,以后还有许多机会。”
听了爸爸的话,张怡宁的心这才平静下来。
2004年8月,经过4年的等待,张怡宁终于登上了赴雅典参加奥运会的航班。
乒乓球女双比赛最先开始,张怡宁和王楠携手夺得女双的金牌。
分享胜利
当裁判宣布张怡宁以“4比0”战胜对手时,
她激动地跑上前,拥抱着教练陆元盛,接着一个飞吻献给观众。
张启源夫妇从沙发上跳起来,双手挥拳,大喊:“赢了!”
张怡宁的眼泪奔涌而出:“爸爸,我要挣钱养活您!”
孩子的一句话让张启源掉下了眼泪,他安慰她说:“我年岁还不算太大,能再就业,你就一心一意地打球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孝顺的女儿啊,爸爸妈妈感谢你为国争光早在2000年10月,陆元盛教练到张怡宁家看望她父母,他一走进张家就大吃一惊,没想到一家人竟住在15平方米的“贫民窟”里!
然而,在这个狭窄而温馨的家里,有一个小小的展示柜里面陈列着几十座奖杯和十多枚奖牌,
这些奖杯、奖牌无疑凝结着张怡宁和父母多年来的心血啊
这时,张启源拎出一个箱子,说:“这里边全是宁宁爱看的乒乓球技术录像,宁宁回家也不休息,常放碟子看比赛资料。”
陆教练异常感动地说:“英雄出寒门,张怡宁有今天的成绩确实不易。”
受父母的影响,张怡宁自幼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随着在各种赛事中夺金得银,每次获得奖金,张怡宁除了留点零花钱外,都一分不少地给父母,她想攒钱为父母买一套宽敞的房子
2003年7月,张怡宁和父母商量,决定用她的奖金购买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
房子选好了,张怡宁就利用业余时间帮父母张罗着装修。新家布置得异常温馨,每一件家具都是张怡宁和父母一起精心挑选的。张怡宁很喜欢这个新家,以后每次外出比赛她都恋恋不舍,她常对朋友说:“回到家就不想离开,每次离开就特别想家。家才是最温暖的地方。”
张怡宁异常孝顺,她无论到哪里比赛,总是把自己的情况及时向父母汇报。
张启源患有关节炎,张怡宁在马来西亚比赛时,就到药店给爸爸买了特制的护膝带。2002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张怡宁正在上海参加比赛,为了能让父母第二天吃到月饼,比赛一结束她就冲出赛场,买来月饼特快专递给父母。其实,张启源夫妇并不奢望女儿能给家里创造多少效益,女儿能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为国争光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他们一直期待着女儿再次创造奇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文并茂的好帖,代劳加精了。楼主有空的时候在张怡宁的专版发一下就更好了。
图文并茂的好帖,代劳加精了。楼主有空的时候在张怡宁的专版发一下就更好了。
好的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支持张怡宁!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