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讨论]长胶防加转弧圈球的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9-4-24 23:03
标题: [讨论]长胶防加转弧圈球的方法
大家说说,对方拉高调加转弧圈球到您的反手位,您用长胶是如何防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5 23:51:30编辑过]
作者: atom 时间: 2009-4-25 00:28
我是横拍, 这样的球我一般采用减力挡, 吸成短球; 有时也用磕切回击.
作者: 倾心长胶 时间: 2009-4-25 02:59
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09-4-24 23:03:00的发言:
大家说说,对方拉高调加转弧圈球到您的反手位,您是如何防的?
如用长胶,磕切是最佳选择。偶之所以在磕字后面加一个“切”字,就是为了强调在磕加转弧圈的时候最好有一个动作幅度不小的、向下的切削过程。这样接首先能最大幅度地加强回球的逆旋转,其次可以使回球更短。接得质量高的话,可迫使对方只能用搓接,从而使长胶方达到反控制的目的。
话说回来,一味的磕切总还是缺乏变化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如能适时地倒板(直拍倒板打法),用反(正)胶借力挡一个落点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从而打乱对方的节奏。
作者: 温柔刀0911 时间: 2009-4-25 09:40
以下是引用倾心长胶在2009-4-25 2:59:00的发言:
如用长胶,磕切是最佳选择。偶之所以在磕字后面加一个“切”字,就是为了强调在磕加转弧圈的时候最好有一个动作幅度不小的、向下的切削过程。这样接首先能最大幅度地加强回球的逆旋转,其次可以使回球更短。接得质量高的话,可迫使对方只能用搓接,从而使长胶方达到反控制的目的。
话说回来,一味的磕切总还是缺乏变化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如能适时地倒板(直拍倒板打法),用反(正)胶借力挡一个落点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从而打乱对方的节奏。
反手的弧圈我有时挡的很好,磕切得时候动作一定要大吗?正手的弧圈怎么样才能接的更好
作者: 小洋人 时间: 2009-4-25 12:58
我是横板,对方反手加转对我威胁不大,我一般采用吸短,快带,反拉三种方法......正手我只能快带或反拉
作者: 倾心长胶 时间: 2009-4-25 13:18
以下是引用温柔刀0911在2009-4-25 9:40:00的发言:
反手的弧圈我有时挡的很好,磕切得时候动作一定要大吗?正手的弧圈怎么样才能接的更好
对于速度不是很快,但旋转很强的弧圈,下切幅度大的磕切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对于速度很快的前冲弧圈,当然不宜采取这个方法。
对于直拍倒板打法的朋友来说,对付正手位的弧圈,我坚持用近台截切(专业界称为加转)为主要手段,减力挡和长胶或反击反带为辅助手段。正手位加转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可以用减力挡为主要手段,其原理与反手的减力挡是一样的。
总而言之,不管是反手位还是正手位,接弧圈球的手段都不能太单一。
作者: 无天1220 时间: 2009-4-25 22:41
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09-4-24 23:03:00的发言:
大家说说,对方拉高调加转弧圈球到您的反手位,您是如何防的?
我是横板,防御弧圈对我是弱项,因为我主要靠长胶弹打下旋然后转入正手攻,现在对付弧圈主要是拍型略直,直接向前打或来球太快的话直接挡,很少切磕。但是看了陈新华的教学片他对付弧圈的时候是向左下切磕,主要是迎前借力把来球切回去,但是我用的时候感觉手发硬,吸不住球,切回去的球容易冒高,所以实战的时候不太敢用。而且威胁和稳定性都不如我直接打回去的好,所以现在基本上不用切磕回击弧圈球。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9-4-25 23:44
对高调弧圈球用磕切是不错的方法,但磕切的效果是跟击球时间紧密相连的,击球点越靠近来球的落点,磕切出的球弧线越低,下沉明显;但关键是要对来球落点有准确的预判,并能迅速通过步伐的移动到合理的击球位置,这一点其难度我觉得胜过对磕切技术的掌握哟。
作者: 无天1220 时间: 2009-4-26 00:12
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09-4-25 23:44:00的发言:
对高调弧圈球用磕切是不错的方法,但磕切的效果是跟击球时间紧密相连的,击球点越靠近来球的落点,磕切出的球弧线越低,下沉明显;但关键是要对来球落点有准确的预判,并能迅速通过步伐的移动到合理的击球位置,这一点其难度我觉得胜过对磕切技术的掌握哟。
楼主说的很对,很多双反打法对付长胶时使用的战术是:前冲高吊相结合的打法,打乱长胶的节奏,使长胶对不上点,因此回球失误或冒高被打。楼主所说的预判和步伐的迅速移动又是业余选手的通病,因此感觉这个难度要远远大于切磕技术的难度。
作者: 倾心长胶 时间: 2009-4-26 02:16
以下是引用无天1220在2009-4-25 22:41:00的发言:
我是横板,防御弧圈对我是弱项,因为我主要靠长胶弹打下旋然后转入正手攻,现在对付弧圈主要是拍型略直,直接向前打或来球太快的话直接挡,很少切磕。但是看了陈新华的教学片他对付弧圈的时候是向左下切磕,主要是迎前借力把来球切回去,但是我用的时候感觉手发硬,吸不住球,切回去的球容易冒高,所以实战的时候不太敢用。而且威胁和稳定性都不如我直接打回去的好,所以现在基本上不用切磕回击弧圈球。
个人觉得向右下磕切更自如些。你在“用的时候感觉手发硬,吸不住球,切回去的球容易冒高”,一是由于有点紧张,二是没能找到精确的击球点。
至于“威胁和稳定性都不如我直接打回去的好”我持保留意见。我觉得长胶接弧圈,尤其是旋转强烈的弧圈,打回去的稳定性一定是不如防回去的高。而至于威胁性,是否应该与成功率联系在一起?再有威胁的球如果成功率≤50%就要慎用。
作者: 倾心长胶 时间: 2009-4-26 02:19
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09-4-25 23:44:00的发言:
对高调弧圈球用磕切是不错的方法,但磕切的效果是跟击球时间紧密相连的,击球点越靠近来球的落点,磕切出的球弧线越低,下沉明显;但关键是要对来球落点有准确的预判,并能迅速通过步伐的移动到合理的击球位置,这一点其难度我觉得胜过对磕切技术的掌握哟。
说的一点也没错!最佳的磕切位置肯定是在身体的正前方,而要想做到这点,必须要有脚下的碎步横向的快速移动。庄则栋的“三分手,七分脚”的理论是乒乓球理论中的精髓啊!!!
作者: 倾心长胶 时间: 2009-4-26 02:24
以下是引用无天1220在2009-4-26 0:12:00的发言:
楼主说的很对,很多双反打法对付长胶时使用的战术是:前冲高吊相结合的打法,打乱长胶的节奏,使长胶对不上点,因此回球失误或冒高被打。楼主所说的预判和步伐的迅速移动又是业余选手的通病,因此感觉这个难度要远远大于切磕技术的难度。
前冲高吊相结合是反胶对付长胶的拿手好戏不假,但这个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是长胶可以控制的。如他的高吊拉得很转,而你磕回的球却很低、短、转,对方要想前冲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当然,如果磕或挡回的球质量不高,自然是对方前冲的良机。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9-4-26 15:07
同意版主所言“个人觉得向右下磕切更自如些。你在“用的时候感觉手发硬,吸不住球,切回去的球容易冒高”,一是由于有点紧张,二是没能找到精确的击球点。”合理控制板形和找到准确的击球点是成功防守高调弧圈球的关键!
作者: wqz1203 时间: 2009-4-26 16:44
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09-4-26 15:07:00的发言:
同意版主所言“个人觉得向右下磕切更自如些。你在“用的时候感觉手发硬,吸不住球,切回去的球容易冒高”,一是由于有点紧张,二是没能找到精确的击球点。”合理控制板形和找到准确的击球点是成功防守高调弧圈球的关键!
一位专业人士讲一定要找准第一跳。我的理解是在球的上升前期,不知可对?(我是这样试过的)
作者: 倾心长胶 时间: 2009-4-26 19:04
以下是引用wqz1203在2009-4-26 16:44:00的发言:
一位专业人士讲一定要找准第一跳。我的理解是在球的上升前期,不知可对?(我是这样试过的)
当然是对的!问题的关键是要靠预判、盯球以及移动去找。
作者: 南风吹 时间: 2009-4-26 20:12
以下是引用倾心长胶在2009-4-26 19:04:00的发言:
当然是对的!问题的关键是要靠预判、盯球以及移动去找。
言之有理。找点非常重要,时间不对总出高球。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9-4-26 20:52
强烈支持16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aricxie2006 时间: 2009-4-26 23:46
以下是引用倾心长胶在2009-4-25 2:59:00的发言:
如用长胶,磕切是最佳选择。偶之所以在磕字后面加一个“切”字,就是为了强调在磕加转弧圈的时候最好有一个动作幅度不小的、向下的切削过程。这样接首先能最大幅度地加强回球的逆旋转,其次可以使回球更短。接得质量高的话,可迫使对方只能用搓接,从而使长胶方达到反控制的目的。
话说回来,一味的磕切总还是缺乏变化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如能适时地倒板(直拍倒板打法),用反(正)胶借力挡一个落点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从而打乱对方的节奏。
磕切时怎么样可以让回球不出台呢?
作者: 倾心长胶 时间: 2009-4-27 01:11
以下是引用aricxie2006在2009-4-26 23:46:00的发言:
磕切时怎么样可以让回球不出台呢?
切的成分多,挡的成分少就可以使回球短。
作者: 温柔刀0911 时间: 2009-4-27 07:46
以下是引用倾心长胶在2009-4-27 1:11:00的发言:
切的成分多,挡的成分少就可以使回球短。
学习了
作者: aricxie2006 时间: 2009-4-27 22:56
以下是引用倾心长胶在2009-4-27 1:11:00的发言:
切的成分多,挡的成分少就可以使回球短。
一般磕切实击球的哪个部位?对应击球的拍的部位呢? 谢谢。
作者: collinff 时间: 2009-4-27 23:09
以下是引用倾心长胶在2009-4-26 2:16:00的发言:
个人觉得向右下磕切更自如些。你在“用的时候感觉手发硬,吸不住球,切回去的球容易冒高”,一是由于有点紧张,二是没能找到精确的击球点。
至于“威胁和稳定性都不如我直接打回去的好”我持保留意见。我觉得长胶接弧圈,尤其是旋转强烈的弧圈,打回去的稳定性一定是不如防回去的高。而至于威胁性,是否应该与成功率联系在一起?再有威胁的球如果成功率≤50%就要慎用。
我也是觉得找点还是关键。。。点其实就是耗子的十字原理。【接这种球第一是要找前点+第二提前预判后左右找球=交叉点的那个点】。。。。。其他的你用啥技术都可以!
作者: 倾心长胶 时间: 2009-4-28 00:54
以下是引用aricxie2006在2009-4-27 22:56:00的发言:
一般磕切实击球的哪个部位?对应击球的拍的部位呢? 谢谢。
由于磕切的通常是旋转比较强烈的上旋球,而长胶磕的拍型是垂直的,因此只能触球的中后部。如拍型前倾则会触及球的中上部,但那样容易导致下网;而如拍型后仰则触及的球的中下部,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冒高。垂直的拍型向下偏右的快速下切其实就是对加转弧圈的一个再加转。
作者: 冷不丁 时间: 2009-4-28 11:36
以下是引用倾心长胶在2009-4-28 0:54:00的发言:
由于磕切的通常是旋转比较强烈的上旋球,而长胶磕的拍型是垂直的,因此只能触球的中后部。如拍型前倾则会触及球的中上部,但那样容易导致下网;而如拍型后仰则触及的球的中下部,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冒高。垂直的拍型向下偏右的快速下切其实就是对加转弧圈的一个再加转。
确实是高手!偶要好好学习和应用磕切技术……
作者: 温柔刀0911 时间: 2009-4-28 12:37
接弧圈球是不是应该球有多高板有多高 从上往下切球的中下部呀
作者: y1x2f3 时间: 2009-4-28 20:12
学习了
作者: cbl724 时间: 2009-9-22 14:29
长胶防加转弧圈球的最有攻击防御的技术就是磕切,要求根据来球的旋转强度,调整板型前倾大小从上向下触球后有向前拱的动作,再把方向落点控制好,此球的速度很快,线长弧线平,落台后有下扎下沉,下旋很厉害,落点刁点,对方基本无法回球,此项技术需要下功夫掌握是对付反胶打长胶的最有效的技术。
作者: 东北虎xjw 时间: 2009-9-23 07:29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东北虎xjw 时间: 2009-9-23 07:30
[em1002]
作者: 东北虎xjw 时间: 2009-9-23 07:30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作者: 东北虎xjw 时间: 2009-9-23 07:30
[em1003]
作者: pingpangxing 时间: 2009-9-24 11:09
小动作磕切简单有效。
作者: pingpangxing 时间: 2009-9-24 11:10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作者: 津城 时间: 2009-9-30 11:39
还可以在上升期弹击,球速快,线路低,效果不错。
作者: pingpangxing 时间: 2010-3-10 22:44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作者: 小兵0073 时间: 2010-10-21 12:13
一旦对手拉高调到你的反手位,台内球时,第一你的步伐要到位,重心要高,接球上升期板型可以稍稍前压一点点轻轻吸抹一板对方空挡。你可以试试这种球过去不出台还带有一定的侧旋转。出台球立起球板向测下方轻挤一下。我就这样。呵呵。
作者: 狂蹬活佛 时间: 2010-11-25 22:12
说的很好,继续总结,同志们辛苦了,阿弥陀佛,呵呵[em1007]
作者: lys-188 时间: 2010-11-26 17:52
强烈支持3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pingpangxing 时间: 2010-11-29 14:08
吸挡或快带
作者: motmot 时间: 2010-11-30 09:01
我是直板,反面长胶,接这种球时板型是稍前倾的。在球上升期,接触球,但不是磕,而是感觉是“贴”上去,球与胶皮接触时进一步调整板型,我能感觉到球在长胶颗粒上打转,但是与颗粒接触的点不变。此时保持手腕不动,向右前方伸小臂,并有一点下压的动作,这种球下沉并且带侧拐,而且落案后不起,直接就滑走了,威胁很大!
缺点是失误率较高!
作者: pingpangxing 时间: 2010-12-2 20:14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作者: lmwei888 时间: 2010-12-4 22:03
反手横打过去
作者: 隔壁阿二 时间: 2013-8-15 18:20
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09-4-25 23:44:00的发言:
对高调弧圈球用磕切是不错的方法,但磕切的效果是跟击球时间紧密相连的,击球点越靠近来球的落点,磕切出的球弧线越低,下沉明显;但关键是要对来球落点有准确的预判,并能迅速通过步伐的移动到合理的击球位置,这一点其难度我觉得胜过对磕切技术的掌握哟。
这一点俺认为说到点上了。什么切啊的,必须用拍子找球的落点,在刚上台的位置用亮板一切就相当好了。
作者: 大平子 时间: 2013-8-16 10:11
[em1011]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