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运动竞赛具有独特魅力?归因之一即是,比赛结果得不确定性。当中国乒乓球队在全球各项乒乓球赛事中摘金夺银揽铜时,观众往往会失去关注横滨世乒赛冠军归属的悬念,据新浪网调查(如图) 普遍认为中国队获得冠军几乎不成悬念,只是金牌多少的问题。那么假若咱们失去了冠军归属的悬念,但并不等于失去了观赛的乐趣,咱们在欣赏激情比赛的同时也可以留意一下我总结的六大另类看点,希望能在欣赏高水平运动竞赛的同时,寻找乒乓球带给我们的ANG="EN-US">ANSWER!
看点一、无机时代首次国际大赛,国手“武器”不厚反薄
有机变无机后对球的影响:由于无机胶水的化学作用明显不如有机胶水,对海绵的膨胀功能下降,使得海棉胶皮的弹性减小,打出的球速度下降。第一,客观上增加了运动员的反应时间,使运动员有能力处理一些难度(或速度)球,因此来回球增多了,双方对抗性增强了,双方中远台连续对拉的场面增多了;第二,对付单纯以直线速度为主的球会更容易一些;第三,因为球拍的弹力小了,球在球拍上吃的更“实”了,会造成同一个拉球动作,吃球后的延迟时间不同,也会使球的旋转速度不同;第四,大力型进攻的得分率明显下降,而对那些以能力和技巧为主的运动员有一定好处。(有机胶水禁用对乒乓球运动的多维影响及对策研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06)
在横滨世乒赛开赛前一天,国际乒联的检测人员发现王皓的球拍没有超厚,反而变薄了。据本人咨询专业人士得知,国乒队员的乒乓球器材有不同程度的“瘦身”,这god还是evil呢?技术风格会有变化吗?削球选手会利用“无机规则”而成为国乒的拦路虎吗?这是留给我们的一个悬念,谜底几天后揭晓。
看点二、国乒队员如何用行动回应“素质门”
2009年3月下旬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前来北京进行了一次事务性访问,就在这次来华访问中,沙拉拉带来了一封”投诉函”——中国运动员虽然球技不错,但希望他们进一步加强职业素质。信中还非常不客气地直接提到中国运动员的”两宗罪”:不配合比赛举办方的宣传工作以及赛后与对手握手没有诚意。沙拉拉批评道,”这样的职业素质与中国队的成就并不相称。”此次事件被称为“素质门”。
“素质门”受到了中国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的高度重视。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乒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运动员要加强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提供综合素质。体现在赛场上,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其实这不仅是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对中国乒乓球选手的建议,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在总结2008年工作时自我反省的一点。
“提高运动员素质不仅仅是中国乒协要做的,而是整个国际乒乓球界要携手建立一套乒乓球运动的赛场文化,包括运动员进场的方式、比赛结束后双方的握手、向观众的致意感谢以及参加新闻发布会等等各个细节。”刘凤岩表示
王鹏等人在“人文奥运”视野下运动员礼仪的培养一文中提到,乒乓球运动员礼仪的分类:运动员礼仪,就是运动员这个特定的群体与教练员、裁判员、观众、媒体以及运动员之间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运动员礼仪可分为个人礼仪、公共场合礼仪、赛场礼仪和涉外礼仪等。良好的运动员礼仪既服务于人际交往,也有利于运动员精神的塑造,还有利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和奥林匹克理想的传播.
看点三、日本球迷的观赛礼仪
李晓宜在《我国体育赛事观赛礼仪缺失探因》中,将体育赛事观赛礼仪的缺失的原因总结为四种:(一)文化差异导致观赛习惯差异。(二)观赛礼仪引进的相对滞后。(三)观众基本礼仪素养亟待提升。(四)体育礼仪普及教育的缺失。
并不是说咱们中国人的观赛礼仪就比日本人差,而是抱着一种监督与学习的态度,去观察日本球迷的观赛时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喜欢自己设计比赛服的日本选手四元奈生美,被称为乒坛第一潮女。(下图)
小人是听着蔡猛老师解说的声音,度过了童年的乒乓时光,然而时光飞逝,岁月如梭,10年过去了蔡老师的声音依旧,已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他客观而生动的评论,冷静而专业的解说,无疑是央视乒乓球解说员中的头号种子。并且蔡老师对马术项目的专业程度不亚于乒乓球。
杨影同志作为新生代乒乓球解说员,可能是立功心切的缘故吧,显得讲话尺度有点太过了。杨姐姐的专业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没的说,但是总感觉怪怪的,有一种掌握不好大局的感觉,当然我还是很支持杨姐姐的毕竟人不可能在拥有青春的同时拥有青春的经验嘛,从一个由咱们“伟大”举国体制培养的优秀运动员转型为专业解说员,她能占有今天的一席之位已经很不容易了!
按照央视重大比赛的解说惯例,均为主持+嘉宾的形式,说道嘉宾小人我倒是看法颇多。首先嘉宾的任务应是协助解说员的工作,保证安全转播。其次,就解说员提出的专业问题,进行解答。无非就是这两种。这又使我过于发散的思路想起了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王皓VS马林,当场嘉宾是王涛王指导,王指导思路之清晰,嗅觉智敏锐,分析之深刻,让小人受益匪浅,俯首称臣,就王指导的评论是否客观,大家有耳共听,那么首先王指导和主持人抢话,毕竟嘉宾没有专业的解说训练,怎么可以打乱解说员的节奏呢?其次王指导的点评过于专业,专业的都没有客观性了。那么我既不是王皓的球迷,也不是马琳的粉丝,咱只是电视机前千百万观众中的一员。
曾经上海世乒赛,电视台在球馆的上空架设了顶机位。即在规则允许的高度,球网正中的垂直延长线上架设摄像机,鸟瞰球台,这种转播方式多用于慢动作回放。但不知何因这种转播效果在以后的大赛中没有出现过。那么聪明而认真的日本媒体,会用怎样的创新方式将我们领入乒乓球的世界呢?
还有小人曾经想过,如羽毛球比赛中电视媒体利用特殊效果,显示比分的方式,让人有一种就像比分印在了场地上的效果。十分醒目。那么是否所有小球有网对抗项目都使用呢?这些都是我的空想,是否可以采用,小人还没来得及求证,仍需电视人综述、调查、付之行动,未来是属于咱们的!思密达!
看点六、观众上座率,赛场外的宣传与乒乓球运动推广
本届世乒赛,横滨市仅直接投入约50万美元资金,主办城市的义务主要通过“间接”服务来体现。服务之一就包括,凡在横滨市就读的12岁以下学生,均可在现场申请世乒赛礼券,在家长陪同下免费进场观看比赛。即便不能免费入场,购票也十分便宜,分1000日元、1500日元和3000日元三种,折合人民币最高票价不到200元。尽管如此,昨天的比赛以及晚上开幕式,上座率都很低,不足一成,看台上观众稀稀落落。
腾讯体育4月29日日本横滨报道 (特派记者李博、吴志华) 昨日,第50届世乒赛在日本横滨ARENA体育馆拉开帷幕,首日进行的是几个单项的预选赛;据组委会统计数据,截至28日下午5时,进场观众总数为2260人。对于这座拥有11000多张可动座椅的宏伟体育馆来说,这个数据就显得不太理想了。
那么在接下来的比赛日,随着高手悉数登场,日本组委会会用何种方式或何种手段,让大众近距离接触世乒赛呢?在场内和场外的推广和宣传上,会采用的那些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