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横滨世乒赛闭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语重心长地说道“事实证明我们又失败了”,并声称:中国乒乓球承担世界乒乓球复兴的时候到了。和中国乒乓球坚如磐石、无法撼动的地位相比,中国足球喊了多少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口号,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国人从各方面找原因,如训练水平差,教练水平低等等,甚至有人从人种、肌肉类型方面找原因,于是乎各种解决办法接踵而来:送出国训练、引进外援、聘请外教、高原训练等等。“原因”找到了,解决办法也有了,但依然起色不明显,以至于有人悲观之极地感叹:“中国人就不适合足球这项运动”。而作为一名乒乓球爱好者(在学校期间我也是系足球队队员),我却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原因找了这么多,为什么就没人从“文化背景”这方面着手呢?下面我就结合乒乓球运动具体谈谈我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首先,大家想过中西文化各自的特点和其间的差异吗?首先声明我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从我个人理解角度看,中国文化较为“感性”,而西方文化更为“理性”。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理解,我就以中西方美术的差别为例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中国美术是表现型意象,即重表现,而西方美术是再现性具象,即重再现。中国绘画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如易经就以六条基本线的完形和断裂组成不同的图象。中国画的内涵、隐喻、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显示出中国艺术的重性灵、重“意在象外”,象外意、象外之情把艺术的审美对象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把艺术的传导力由再现转向表现。中国绘画的中心观念是“气韵生动”。“气”是画家的内在激情冲动“韵”是“气”表现在画面上的某种韵味、情趣。中国绘画讲传神,包括对象的内在精神,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思。明朝唐志契说过:“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指的就是画家要表现自己的真性情。而西方美术正如达·芬奇所说的“绘画要象镜子般映照自然”。自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等,从那时起,西方美术很长一个时期都力图运用理性的数学方式实现对事物的模仿。西方绘画努力从科学天地中寻找如透视学、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学科渗透到绘画中去。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真指对象的真实、环境的真实。它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等等科学法则。所以,中国绘画是尚意,西文绘画是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文绘画重再现,重理性。
各位了解了吗?如果还没法理解,我就作个更形象的比喻:同样是画一座山,中国古代画家可以很潇洒的玩一圈后回到屋子里关上门,凭自己的感觉就把这座山画下来,而西方古代画家就必须背着笔、油画布、颜料亲临现场才能完成这幅作品。
以上我写这大篇幅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中西文化是迥然不同的,在明白了这个事实的前提下,我们再来谈谈中国文化。笼统说,中国文化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儒、道、佛教。为了简明扼要说明我们讨论的问题,我只说说佛教。佛教虽然不是中华大地的原生教,但是自公元67年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两千年的潜移默化,佛教的教义已完全融入到中华民族血液当中并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中推崇的是“悟”,即那种“当头棒喝”的“顿悟”(或说此人有“慧根”),而这一点同样深深影响到中国文化(只要你是中国人,你骨子里流淌的就是这种经过中国文化洗礼过的血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就是个例证吗?讲到这,估计有些朋友已经隐隐约约明白了我要表达的意思,即中国之所以雄霸乒坛,因为这项运动是建立在“悟”的基础上的。君不见,目前中国王励勤、王皓、马琳三人谁没有自己的绝活?谁不是建立在自己对乒乓球独有的“悟”(或称“理解”)上?当前几乎所有国家队教练和指导都对马琳赞赏有加,为什么?就单项技术而言,他并不比另两人出色,但是他的“悟”的能力最强,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教练和指导们一再说“目前中国队对乒乓球理解最深的是马琳”的原因。同样道理,大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羽毛球队也能成为世界羽坛的劲旅。
按照这种思路,大家应该能理解中国足球的现状了。足球是一项团体运动,更多需要的是团队精神,相互的配合,换句话说,更多需要的是“理性”,而不是“感性”。在这一点上,国人先天不足,正因为有了中国文化注重个人“悟”的羁绊,在足球场上我们甚至不如那些走野路子的没文化的非洲球队,所以有评价说我们中国人“分开个个是龙,合起来就是虫”。关于这一点,我们没必要去和他们争个你死我活,因为现状确实如此,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佛教讲求“悟”,同样儒教(或说“儒家”)也是讲求“个人修养”的。“修身、齐家、治天下”,“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如果大家还有疑惑的话,那就看看《易经》,区区一本六十四卦的古代的占卜书(也有人认为最初只有八卦,即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传),我们中国人研究了几千年,直到现在还没研究透,据说几千年下来包括《易传》、《十翼》等在内的研究《易经》的著作达八千本之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易经》的文字非常简略而又非常难懂,这就导致后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读《易经》,一百个读《易经》的人可能就有一百种理解,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你说如何用“理性”方式去统一,所以历史上并存过很多研究《易经》的学派,如义理派、象数派等等。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易经》,同样是让我们后人凭借自己的理解去“悟”。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反驳我:八十年代中国女排不是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吗?确实如此,但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二是我们的女同胞们确实值得我们敬重,中国女足也让我们激动过,“阴盛阳衰”在这些团体项目中确实存在。
说了这么多,又有人会问了:那你觉得中国足球出路在哪?难道彻底没戏了吗?我个人认为:既然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那么解决之道也就在此。首先打牢基础,发现好苗子,不扼杀有天赋的孩子,其次,学习欧洲足球和南美洲足球的可取之处(但绝不是照搬,否则就成了“邯郸学步”),中国乒乓球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王涛那个时代我们国家不是也派出不少球员到欧洲学习并把欧洲那种俱乐部联赛制引进过来吗?要知道那时候欧洲乒乓球才是老大,我们还得向他们学呢!依靠我们文化特色中的“悟”,结合欧洲先进的观念,不就造就了当今傲视全世界的中国乒乓球队吗?中国足球倘若也能走这条路子,不出十年,不说世界顶尖,进世界八强应该轻轻松松。
说到“发现好苗子”,我还想啰嗦几句:西方发达国家对小孩的教育最重视的是美术和音乐(倒不一定真的指望孩子成为艺术家)。因为美术不但能提高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样音乐也能对孩子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再看看我们的同胞们,你家孩子学钢琴,我家孩子也得学,十家得有八家学,出发点就有问题,纯粹的“功利主义”(不是出于虚荣心就是为了将来孩子能混口饭吃),试想有几个能成音乐家?抛弃“功利”色彩,真正替小孩着想,观察他具有哪方面的天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表现的领域不同,并不以家长意志为转移),然后有的放矢进行培养,这样我们的娃娃们才能健康快乐成长,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当然,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拿我小孩来说吧,前两天幼儿园要从我女儿的绘画作品中选几张参加展览。本来我女儿很有绘画天赋(我父亲和我弟弟都是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而且都是省美术协会会员,他们也很欣赏我女儿的绘画天赋),在家创作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结果那天幼儿园老师一幅都没选,选的都是那些上美术课是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没有一点创意和想象的呆板作品,当时我大跌眼镜,被弄得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即便找对原因,但是人们观念的纠正,体制的完善并不是能一蹴而就。
QUOTE: 以下是引用Northwood在2009-6-24 17:40:00的发言:
不是很同意啊!从语言前提上来说,楼主说: 1、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中西在足球的差距。这等于承认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很高。在我看来,那是一群痞子。 2、说“分开个个是龙,合起来就是虫”。等于承认中国足球运动员个人水平很高。实际上他们分开也是虫。但看我们的乒乓球,分开是龙,合起来是一群龙。 这位朋友好像曲解了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不怪看贴的各位,因为这篇帖子是我昨天上午一气呵成的,有点长,甚至还有些错别字,各位能一口气看完确实不容易),现在我根据您的疑问作个解释:
1、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想这一点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在承认这一点的前提下,我们就应该走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路子。乒乓球走对了,所以强大,足球没走对路子,所以很衰。我从来就没认为中国足球队员素质高,相反,在我读初中、高中时(不知这位朋友多大年龄,我今年36岁),都是那些读书成绩差、高考没希望的人才选择体育专业。当然现在情况有所变化,但人们依旧有这种观念:学习不好就去从事体育。我爱人就是老师,这种情况我现在还经常看到。试想,本身就是一帮文化素质不高(这还不是致命的,要命的是“悟”性不高的人),我们怎么能期望他们给我们带来惊喜?记得有一部国产老电影,名字好像是《腾飞吧,中国足球》,其中一个场景是比赛前我们的教练带领队员看对方球员的介绍录像,录像上旁白介绍这是博士,这是硕士等等,看完录像,教练问我们的球员:大学学历的举手,结果没有一个;高中毕业的举手,只有一个举手。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帖子中强调一定要“发现好苗子”(所谓“好苗子”最重要的是“悟”性高,并不是一定要学习成绩好,因为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一定要纠正“学习成绩不好只能去踢球”这个错误观念,如果我们的这些足球队员从一开始定好自己的“位”,兴许现在已经是优秀的营业员、修理工、推销员等等,而不至于被人骂成“痞子”了)。
2、在我国,乒乓球和足球的情况就大不相同。首先,乒乓球作为国球,普及率高(在我读小学时最差条件的学校也有两张水泥台子,而足球场相对而言就奢侈多了,我是高中时才开始踢球的),而家长的认知度也比足球高得多(毕竟是“国”球嘛!),没有那种“学习不好才去踢球”的潜意识。其次,要归功于我国较为完善的乒乓球体制和功不可没的各级教练们,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送孩子去体校或各类乒乓球训练班学习已被广大家长所认同和接受,而在此过程中,发现乒乓球“好苗子”相对足球“好苗子”而言就容易得多了。 |
为了让大家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有个感性认识,我把我父亲和我弟弟认为好的画和幼儿园老师认为好的画一并贴上(我女儿今年四岁),请大家比较一下:
一、我女儿自创作品:
二、老师选的作品(都是上课时“依葫芦画瓢”的):
楼主的观点有点自相矛盾:踢足球的因为文化素质不高,所以国足水平总是上不去。我们国球这么强,虽然世界冠军多,但也没看出来有几个文化水准高的球员啊。
国球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咱们的投入多,而国外玩的人又少,这个就跟印度,巴基斯坦的壁球,板球一个道理。要讲悟性,咱们的球是练出来的,他们的球才是悟出来的。
这位朋友还是没完全理解我的观点:我们的足球队员不完全是因为文化素质不高,主要是这批人“悟”性不高(这位朋友把“文化素质”和“悟性”划等号了)。打个比方,按某个人的天赋撑死了只能达到7分,就算再科学的训练方法,再好的教练,想取得10分的成绩也是妄想。您说“他们的球才是悟出来的”是对的,也恰恰验证了我的观点,譬如欧洲的老瓦、波尔等就是乒乓球天才,按照我们中国国家队的标准教科书,他们的不少动作甚至是不规范的、随心所欲自创的,但你不服不行,人家就是能自成一家。
所以,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不管是乒乓球,还是足球等其他运动,一定要趁早发现有天赋的“好苗子”,再由好教练带,结合科学训练方法,这样想不出成绩都难(这就好比武侠小说中说的“好师傅难找,好徒弟更难找”一样)。
所以,我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要想出成绩,“好苗子”、好教练、好方法缺一不可,而判断“好苗子”的标准是他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悟性”),不是他是否文化素质高,否则一个人只有7分的天赋,再好的教练、再科学的方法,要想出10分的成绩,那也是白忙活!中国足球走过的路不就验证了这一点吗?请外教、外援、出国学习,再折腾钱和精力,你7分的“悟性”使出吃奶的劲往上窜也永远别想出10分成绩!
说实在的,在听到国人痛骂、羞辱中国足球队时,我还是挺替那些球员难过的:按你的“悟性”,你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人、公务员、老师等等,但偏偏你不合时宜地成为了代表十几亿中国人的足球队员,而在这个领域,按照你的天赋撑死了只有7分成绩,十几亿同胞却奢望你出10分成绩,活得多累啊!
QUOTE: 以下是引用铁蚕豆在2009-6-25 20:26:00的发言:
打乒乓球之前我可是个标准的足球迷,可最后还是让中国足球彻底给伤了心。 关于中国足球我也曾思考过,我认为其根本问题是在整个培养体系上,我们从根上就输了! 把这些柴火树变成栋梁之才,做梦吧! 看来“铁蚕豆”的情况和我差不多(原先是铁杆球迷,但是被中国足球伤透心后转而关注和爱好我们的国球,只是心底对中国足球腾飞依然抱有一线希望)。
您说的“培养体系”我完全赞同,因为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这个体系中的第一步是找到“好苗子”,否则再牛的教练、再科学的训练方法,就像您说的:柴火树永远无法变成栋梁之才。
关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说得够多了,首先我们要承认“理性”思维方面我们确实先天不足(我们学的用的物理、化学、医学、工程、经济、营销等等都是以西方文明为主导,同时不幸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象唐诗、宋词、元曲、《四书五经》除了中学课本偶见几篇外有多少人在学?甚至我们文化中特有的“书法”随着电脑、打印机、复印件的普及也逐渐失传了,放眼看去个个都是“狗爬”的字,很多时候我们确实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了),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正因为我们的文化注重“感性”,所以我们在“悟”方面更有先天优势,因而我们更容易在乒乓球、羽毛球这些注重个人“悟性”方面出成绩(当然有人会拿高尔夫、台球、网球来反驳我,但请大家想想,这些运动在我国有多高普及率?就说高尔夫吧,在我国本身就属于“贵族运动”,那是有钱人用来休闲和摆谱的,这么低的普及率,自然发现不了真正有“悟性”、有天赋的“好苗子”。试想,泱泱大国,十几亿同胞,难道会比“铁蚕豆”说的荷兰这种小国更难发现有“悟性”的“好苗子”?)。 我国的乒乓球恰好走对路子了:高普及率自然容易发现好苗子,而且除了“铁蚕豆”说的世界冠军级的教练外,各级教练在发现和培养“好苗子”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借鉴乒乓球的经验,如果我们也能在提高普及率、发现好苗子、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再结合“铁蚕豆”说的引进科学训练方法(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嘛),就能形成一套真正科学的“培养体系”,那么中国足球腾飞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
本来我不想写这个帖子,因为这是乒乓球论坛,不便过多讨论足球(我发这个帖子的初衷是作为一名既是乒乓球爱好者同时也是足球爱好者,我想能否从乒乓球的成功经验中帮助中国足球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但是一方面出于礼貌考虑,另一方面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和我的原创帖子确实密切相关,所以我就简单说几句,不当之处请各位海涵和指正。
首先,足球是伊拉克的“国球”(就像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一样),当然伊拉克的足球史和殖民主义密切相关(英国人抢夺伊拉克石油的同时将现代足球运动带入了伊拉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足球在伊拉克全国得到普及),虽然伊拉克政局更迭,但是足球始终保持了国球的地位。结合我的原创帖子,高普及率必然更容易发现有“悟性”的“好苗子”。
其次,大家对伊拉克足球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亚洲杯夺冠。说实在的,我每次看伊拉克球队的比赛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态,那是多么“伟大”的一支球队啊!他们是在为民族的尊严而战!战争的创伤给伊拉克足球赋予了更深的内涵!相比之下,中国足球让我感到揪心!向伊拉克足球致敬!
简单分析这么两点,再回到我的原创帖子吧。中国足球和伊拉克足球并不是“有一拼”,在我印象中,好像我们的足球不下十次负于伊拉克球队了,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们真的比我们强,如果做个形象的比喻,也许您能更好理解:“田忌赛马”,虽然他们最有“悟性”的球员不如我们最有“悟性”的球员(虽然还未被挖掘出来),但他们参加比赛是“一流悟性”球员,而我们参加比赛的是“三流悟性”球员,出现这种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结果就不足为怪了。
好了,就简单说这么几句吧,不对之处请各位朋友指正。
抱歉,[em1003]不好推辞啊!
抱歉,不好推辞啊!
理解。其实您说的还是悟性二字,什么球没有悟性都打不好。顶你一下!
说的好!中国人就是缺乏一种团队的精神!
很有内涵啊!!!!!!!!!!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