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板反手格林大法(更新部分反手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多数业余横板选手的一个技术瓶颈就是反手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吃球的方式和方法;(2)发力机制。现在我把参照格林卡反手拉球的动作技术分析,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各位横板(包括直板横打)朋友以启发。现以右手横板为例。
(1)横向吃球。横板反手一定要横向吃球,这个横向吃球是指在触球瞬间,拍面要有横向运动的意思,使得来球在没有脱板之前要向着拍头的方向运动。这一点最为关键。
在引拍时,拍头向左,稍稍向下,拍面面向正前方,或稍向左,垂直稍前倾(如果手感不好的话,你的拍面就不要太前倾了)。当你感觉到球已经运动到拍头的时候(这个过程很短很短,你要有意识的去感觉它),再去发力攻球或拉球。(2)横向发力。发力是从左(下)到右(上)。这个过程关键是肘部。假如你击球时在原地不动,肘部不能有向前运动的距离,肘部可以原地保持稳定,也可以向右运动,就是不能向前送肘。
(3)手腕的运动方式。手腕的运动方式决定回去的旋转性质:手腕没有右向前上方翻转,而是直接摔出去,回去的球是右侧(上)旋的;拉球时手腕向右前上方翻转,回去的球是左侧(上)旋或上旋的。
在这三点中,横向吃球是最为关键的,这个“使得来球在没有脱板之前要向着拍头方向运动”的感觉,需要你在击球中去用心体会;其次是横向发力,切忌肘部向前送。
总之,通过这种方法,我的横板反手有了质的飞跃。感到反手很稳定,发力充分,由于发力方式是从左向右,使得还原要比从后向前的动作还原快,连续性加强了。
看了上面“东海骑士”的“反手横板格林卡大法”以后。很有些感觉。
我直改横半年。以前不是直板横打。在练反手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注重重心转移,哪怕是挡球都是引拍是重心在左脚,击球时重心到右脚,脚步也要动一下。
现在的结果就是这样。当用上手腕时球是上转加右侧转的,手腕不压时球会向左侧。
原来以为不对,看了这个帖子会很有体会,跟我的动作几乎一样。引拍手腕内屈,拔球时用小臂,拇指顶一下板。想加旋转时手腕外展,现在高调,“前冲”都有很高的上台率。呵呵,腰腿的力都能用上。原来这叫“横向吃球”!!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错误的,现在看来没必要改掉了。
现在请教一下:正手是不是应该也是这样的。我正手很烂,练了两三年了(完全自学“成才”)也不会发力。都没找到打击打透板的感觉,当然偶尔也找到两下。我握拍时吊拍,快攻时经常打不出那种脆脆的声响,哪怕是“向前发力”也不行,最近打球时有意把板型外撇一下,突然就找到了击球清脆响亮的感觉。当然还不是太稳定,也感觉打球时拍子外撇的厉害。与以前手腕有点内勾正好相反,球有时也会向中间移动{由于外撇的原因},不知对还是不对?如果下一步练拉弧圈时有这种感觉怎么才能吃住球??但那种击球的声音确实很舒服,也不怎么费力。
从这个反手的“横向吃球”再看这个正手,是不是也应该有个横向吃球的过程?想请教有体会的大侠们,正手拉球是不是也要有个“横向吃球”,如有,应该怎样吃,是不是也是有种球向拍子前部移动的感觉?板型应该有个怎么样的变化?什么部位应该怎么发力才能产生这种“横向吃球”的感觉。
同意道长的意见。
我在不会拉弧圈之前,曾经尝试过正手快攻的时候,刻意向左摩擦球的左上部,结果效果非常有意思。
本来是要落在中线的球,会跑到对方的反手位。
即使接住了,还是会飞掉。
明白道长的意思。
拉球本身就有向上、向左、向前的三维力合成出来的。
当然里面有横向的力量在里面。
我说的那个我也不知道算什么技术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