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转帖]张怡宁ZLC-CS最新评测 [打印本页]
作者: 古木 时间: 2009-8-2 15:59
标题: [转帖]张怡宁ZLC-CS最新评测
我个人从来不认为会有什么“神板”,想要弧圈球力量大、旋转强、底劲足、二跳诡异就需要一块轻软而吃球、比较薄、发力形变大并且材质韧性十足的板子。而想要快攻干脆,一击必杀,推挡扎实有力就需要一块比较硬脆、脱板速度快,稍厚并较重来满足速度和扎实的手感。而想要控制好则需要一款吃球、能有较长停留时间的板子。。。进中台控制细腻手感良好的板在退后中远台的底劲绝不会很足,同样,以速度快力量大暴力见长的板子控制球也不会很在行。在技术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暴力与速度(硬)与追求控制与旋转(软)永远都是一对矛盾体。我们想找一块小球细腻,拉球质量高,快攻犀利,防守稳健的板子,那么它既得是一块软的吃球的韧性薄板,又得是一块较硬脱板快的厚板,。。。。。想有的弧圈、的快攻、的推挡实在是个难事,之所以用STIGA举例是因为我的特长技术全是用培养出来的,而现在我在追求均衡和实力。说着说着跑题跑远了写下这个测评的时候已经打了一段时间了,从最开始的新鲜惊喜无缺点,到逐渐体会加深并发觉底板的各种问题。我觉得我又进步了,上次从纯木过度芳碳足足打了个月。。。
打张怡宁有一段时间了,经过半个月的磨合,基本已经适应了张怡宁,是的考虑到技术的丰富和打法的转型,基本我打球都是我在适应球拍而不是选球拍适应我
我觉得人和拍子应该是互相适应的。除去性能实在比较差的成品拍外,没有什么球拍是用不了的,只是适应时间长短的问题,夸张点说如果你用一块年代的椴木成品拍坚持打到现在练技术,那么对面即是用元的板子也打不过你。在你适应拍子的过程中,拍子也在适应你,你会不知不觉的随着器材的性能而改变自己打法。举个例子:你推档很好,加力推是特长技术和得分手段,那么你用一个很适合进攻拉弧圈的软拍子的时候,那么要想赢球,就会不自觉的去用进攻技术,也许只是开头一下:哦这拍子拉球很不错,上台率高,力量大,旋转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想赢球就会越来越多的运用拍子最适合的技术,同时你自己的打法也在一点点改变。
曾经有人说过:技术决定打法。这话没错,用的越好的技术使用频率越高,从而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打法特点,反过来打法也丰富了技术。不同的打法技术掌握程度和使用频率也不一样,熟能生巧,越是经常使用的技术,自己对该技术的信心越强;越是信心强,出手的质量越高,对对手的威胁越大。借用蔡猛老师的一句话: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我觉得这个道理用到技术和器材上也同样适用。根据技术来选择器材,而同时器材也影响着你的技术。不同性能的球板对技术的影响也是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这里小小的美一下,用了张怡宁后:腰不酸了,腿不痛了,走路也有劲了。。。开个玩笑,习惯张怡宁后,感觉防守更有底了,防守有底了以后,我不怕对方低质量的上手了,于是我可以主动搓加转、搓不转、半搓半推给对方难受的地方逼其上手,然后从容防个落点,然后一个潇洒的正手弧圈。。。在主动防御的过程中,似乎我的控球技术和接发球技术稍微长了一点,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什么球都冲,冲上的是漂亮,但对方控制的好的话伴随的是较高的失误率,往往都是一局球都是我在进攻,经常冲出漂亮的球,累的满身是汗,但最后赢球的确不是我,而对面的基本没怎么动过。我拉人一下拉不死,人拉我一下接不着,而且都是对方逼的自己去拉,很郁闷,有力用不上,然后抬头看看对面,脸不红、气不喘、脚不丁八的往那一站,我不得不仰天长叹:境界啊!这不正是我所追求的境界吗?好吧,废话连篇。。。写正题吧
拍子到手后最初遇到的问题是手柄的问题,本人手不大,又习惯了老BOLL直板的细柄,打起张怡宁后觉得很涨手,而且是越打球越涨,于是一边打一边磨,磨了再打,打了再磨,打到现在比较舒服的状态拍子已经面目全非了,请看图:
拿了拍子打了一个下午后挺有感触的,也许是用了一个星期的拍里奥炭精+抛光胶皮折磨的,也许是刚拿到板子兴奋感掩盖了其他不足,我写的一小段评测是带毒的并且具有
一定煽动性的。下面这段就是当时的测评,看过的大大可以无视,谨防中毒。
和老比:老粘天不灌胶轻拉球很稳很吃球,但发力的时候感觉空,一是发力的时候桐木吸收震动太多了,基本没什么手感,二是打透芳碳后桐木底劲全无。而张怡宁吃球效果比较好,估计和淋巴面材淋巴力材的厚木结构有关系。用张拉弧圈首先是底劲很足,正手在发力的时候打透纤维层然后阿尤斯给球加力的球感很明显,越发大力越像的风格,弧线长而低,球质转而重。而且拉球时候拍子的整体手感很扎实。与正手越发力越柔和对应的是推挡碳味十足,特别是加力推,弧线低平速度很快,值得一提的是封前冲效果十分理想,拍到球就基本能过去,估计是深埋的结构的原因,中小力量如轻拉或者加力推,刚好打到纤维碳的结构上,出球是手感一般的效果,自己发力冲或者封大力球的时候是稳稳的纯木手感。一句话:深埋阿尤斯大芯的效果很是惊喜!!!
球拍具体是多少克没有量过,粘上两面胶皮后,比我原来用的老要重一些。这也导致正反手转换没有原来的老轻灵,而且拍子的柄用着不是很舒服,主要是太厚了,本人手比较小,原来用直板的芳碳握着刚好,个人喜欢上粗下细的扁圆形手柄,拉球舒服,而且容易控制并调节拍面角度,这个拍子握着涨虎口,左手食指大关节靠虎口侧磨的很痛,已经打磨不少,但由于张怡宁手柄上那个前后都有的竖商标,打磨受到了限制,还得适应一段时间吧!!
搓球感觉还对付,碳味重了点,搓出的球不够软转,反手横拉和台内拧起的也很有数,不少球友尝试了一下都说好用,可能是被破拍子折磨时间太长了,我放下张怡宁ZLC拿起谁的拍子感觉手感都不错,交换练球,球友用我的ZLC,我则用了一个YASAKA17层,一个光微子,一个拍里奥的纯木,一块OC,还有一个蝴蝶X系列的7层纯木。虽然手感都很有特点,但手感+综合性能还是张ZLC最好,手感通透的17层没有我的ZLC底劲足,旋转强,手感挺喷的OC没有我的控制和加力推好,又软又轻的光微子没我的速度快。最诡异的是那块拍里奥,手感和我的ZLC十分接近,推挡也很好,出球也很脆,遗憾的是一发力就显原型了。。。
初步试打张怡宁ZLC的性能和手感已经超越了我原来的老BOLL芳碳。而且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挑胶皮。。。暂时用天2挺好没换狂三,用弧圈拉晕了两位球友,久违的感觉啊!嘿嘿还是有惊喜的,打着先。。。等过两周熟练了再上评测啥的。
然而到了第二天,麻烦来了,也可能是热度退了些,多克的张怡宁两面反胶的重量让我叫苦不迭,手腕很痛,拉球拉手变的不灵活,特别是半出台球强拉总是慢半拍,还有拉球的连续。。反手推和正手拉之间的衔接速度。。于是开始了一个多星期的换胶过程,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个张怡宁的缺点,张怡宁的结构很独特,可以说阿尤斯大芯深埋淋巴力材淋巴面材本身的手感和出球质量都是很好的,并没有普通芳碳板或者纯碳板那样的断层的手感。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应该是西山大大说的叫振颤频率吧,很有区别。纯木的面材和力材似乎是一个频率,中间的是一个频率,原来芳碳板里面的桐木大芯可以较好的吸收并转化这个,但用了阿尤斯大芯的张怡宁大芯又是另外一个频率。并不是说层与层之间的手感差别大,也不是性能不好,具体表现就是在一面胶皮固定的情况下,反面粘和不粘胶皮、粘什么胶皮,对板子的整体振颤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可能横板不存在这个问题)
在双面反胶(正手国粘、反手外套)的状态下,敲球拍有绵长的回音,打球很吃球,速度可以,底劲很足,控制旋转都不错,很值这个价格。因为重量和反手打法准备固定的原因,我舍弃了反面反胶,于是问题暴露了,、反面粘单胶片配色:板子整体发颤,有十分明显的震手感,击球声音通透并高亢,类似纯碳板的感觉,脱板变快,但速度力量不足,拉球透板变的十分困难,推挡下网,用狂三后整个球板硬邦邦的,死硬弹,根本拉不出高质量的弧圈,只有在机会球发全力的时候才能找到打透的感觉,但一局球能全力发力的能有几分?头几天试打我板子说好用的球友,再拿起单面胶的张怡宁,说还没他的糠板子好用。连续打了天后放弃。、重新买了一块带海绵的粘后面,粘了海绵后,板子让人难以忍受的震颤减弱到很小,但整体的板子还是硬弹,不太吃球,我不信邪的撕掉反面长胶黏上反胶,立马软软的吃球手感和喷薄底劲又回来了。。。无语中。
似乎是双反后,特别是反面胶皮要粘的紧一些的话,球拍整体的震颤度大幅下降,ZLC纤维+碳的有点控制不住的机械弹力也得到了缓冲,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球友说这拍子软弹,有球友说这拍子死硬控制不住了,和反面有很大关系啊~这个新奇的结构,震颤效果也同样让人很新奇、很痛苦。具体原理不理解,但球还是要打的,咬牙换下反面反胶,贴上755,开始了正面的换胶之路,下面是前几天的帖子,手懒就不打了,直接粘贴。。
打了有几天了,恩,胶皮一直在换来换去,因为最初舒爽的感觉是建立在超级的两面反胶的重量上的,横板可能好一点,直板对重量的要求很严格。当天没觉得重,后来手腕痛,而且面对高水平球友的时候重板在小球、正手衔接、正反手转换上的劣势就显露出来了。既想保持性能又想把重量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于是就有各种套路了。。。最后鉴于用了张怡宁推挡变猛,横打进展不大,放弃反面反胶,用配重,既能专心用正手和推挡不犹豫反手又能保持重量提高正手威力和连续,还能用长胶丰富球路变化,我用以前反面不用的时候就用长胶,估计也是这样才导致动作定型,再练横拉很吃力。弱弱的夸一句我自己:我用长胶横打很准
我觉得张的最大优点就是控球准确防守效果好拉球力量足、喷、而且是越发力越上台,很综合的板子。这可能也和我走国套路线有关系现在不用进攻也能干掉不少人了,控制球有进步啊!
昨天老爹用我拍子,用完说胶皮太哏,非要我用试试(老爷子从来不打粘性国套)把老爹红黑上的弄下来粘到我拍子上,结果他用说好使、透板,到我这就是球倒是飞快,到处飞,一点旋转都加不上,绝对是打纯快攻推挡的配置,风格完全不对嘛总结了一下:张怡宁在弧快打法的球友手上我觉得应该追求或者说合理的配置:
本身力量足、发力好又是纯弧圈没快攻的打法(本人 )不能用纯德系胶皮(德系的涩性套胶速度快,力量足,需要用套胶吃住球才能弄出强旋转,适宜用在快攻推挡的打法上,需要配稍硬一点的球板,不适合以旋转为主的打法),缺点体现为:脱板太快太弹拉不上旋转;、出机会球发大力量的时候德套会有类似天花板的效果,而且球会乱飞,弧线很飘;太透板了而且在发力冲的时候套胶和底板的层次界限很明显,失误会增加。
也不能用硬的国套,硬国套在上虽然不会球乱飞但基本通透性稍差,如本人试的狂三,整体板子配完就是偏硬弹的效果,发力后没有球板劲的二次效果(后面不粘反胶的时候,粘了反胶的话手感会软一些)既打不出纤维阿尤斯的力量和速度又没有国套纯木软板拉球时的通透手感。属于甚至的感觉。
个人感觉弧快打法应该配置半粘半涩的有一定摩擦和张力而平常又不是太弹能吃住球的套胶,也就是介乎于国套的粘性力量和德系的速度弹力之间的套套。也就是日系套胶的风格,这种套胶在不发力的时候既能有很好的控制,发力拉的时候也会容易打出球板的性能,又不会太弹一发力就跑控制不住,当然系列配套胶是各位大大早已经认可的,我只不过是发表下自己的体会
有惊喜的是非常板配非常胶皮的新套路,对于用国套粘性套胶十分顺手的我来说,配系列套胶一是消费不起,二是拉球弧线不贼,三本人是摩擦要多一些偏旋转的球风,于是只好在国产套胶狂三和天系列上转来转去(天三放到上很软很吃球,但我还没有用过有机会试下)。虽然有达人已经下定义配国套不好用,但由于习惯国套的感觉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做各种尝试。
今天在配到狂三的时候很是惊喜。以前狂三放到老上是不好用的,没有了或者狂三的速度和力量,推挡老下网,虽然软软的但也没有日系德系的内能和弹力,感觉有点不伦不类(估计这也是大多数球友不用以下狂三的原因)。当时感觉很失败就放一边换的了。这回翻出来尝试在上居然效果很好!的偏软鸡肋狂三放在张怡宁上在小球的时候既能控制准确的落点能摩擦上旋转,在推挡的时候也能比较透板,推出板子的力量(和那种套胶给球加速的感觉不一样),虽然速度不是太快但胜在稳定,而在正手拉冲方面也没有了平常用的国套放上那种硬梆梆不吃球、速度还不快的感觉,拉对方的劈球失误率下降不少。偏软的粘国套放在张怡宁上居然用中等力量就能打透,不过球速上对比其他套胶要弱一些,让人欣慰的是拉加转弧圈效果比较理想。整体感觉的效果。恩非常板配非常胶,用狂三老张可能和配系列相比差一个层次,但对于习惯国套的俺来说已经很好了。
之后又把手头的胶皮做了一个排列组合放在正手,最郁闷的是正手天2,没有了双反配置正手天2的那种通透感和控球感,转了几天换了一圈后终于又用上了38狂三放正手。
胶皮器材固定了,剩下的就是打球磨合适应了。每天早上去下午逃班去一直坚持正面狂三反面,终于用的差不多了,下面的基本评语只是针对这个配置的,这个板子一个配置一个性能差别太大了!!!!
首先从练球来说,软粘的°狂三张怡宁,手感是吃球的软海绵微硬底劲很足的底板,
整体的速度要偏慢了一些,这是实话,我并不指望的狂飙能有的那样的硬度、支撑力和速度。这个配置在手感、稳定性和旋转要比狂三更出色,况且我本身的特点也是旋转和落点。特别是手感上,有了出色的手感和控球感,我可以把球打在我想打的点上,虽然牺牲了一些弧圈的速度和杀伤力,但实用啊!这几天我深切的体会到——控制才是王道啊!
这样的配置在快攻上表现是我用过其他纤维和纯木所没有的,容错性超强,弧线柔和,原来是纯弧圈,现在每天拣起来快攻了,打分钟左右,对于杀半高球和正手急长侧旋的接球很有好处。而且重新拣起来快攻,让我对弧圈的发力集中又有了新的体会。
发球可以说是很稳很出色,基本可以发在自己想发点上,软软的粘胶微硬板让我既可以在发小球上吃住球发上旋转,又可以在急长球上发准落点。
推挡手感很柔和,不足是在扎实程度上和防加转弧圈上比双反要逊色一些,但出色的推、挡手感可以让我调节起来失误率更低,反手的贴弧圈和推挤弧圈的弧线很短很扎,基本只要放到线上回头就出机会了。加力推速度也可以接受,但质量和杀伤力要下降不少。亮点是推下旋,不太转或偏高些的下旋球用推来接手上很有数,一板撩推一板加力推很是流畅。
在小球控制上这个配置也很出色,旋转强,不足之处在于劈下旋或者搓加转球时候,速度要差、力量感也要差,劈出去的球不硬不太顶,有种软绵绵的感觉。以前劈长对手老磕边,现在都能高调或加转弄回来,理论上增加了我防守的训练强度。
拉球是我主要的得分手段,用的最多,也是体会最深的。这个非主流的配置用来拉球也有点非主流。。。正常的有威胁的弧圈应该是:速度快(保证杀伤)、旋转强(提高命中率和对方接球难度)、底劲足,一般落点要深,弧线要扎,球要顶。我原来的正手毫不夸张的说也确实可以做到上面几点,地区比赛的时候专业人士也是基本封不住的。而用现在这个°狂三,拉出的球有几个特点:
一是弧线诡异,原来拉长线球的动作,现在都是半长不短的,落点进了,但弧线变了,很低很平过网还下扎,习惯接我弧圈的常打的球友一般都会后退半步封,但实际上有不少球都是直接从拍子下面漏了,然后上来贴的话球很转,上前贴很容易出界,弧圈球虽然没有以前那么暴,但似乎更软更棉了,这种球看起来不漂亮但杀伤力很实在,对方上来贴完后我完全有时间去冲第二下。。。
二是变线起来更柔和,张怡宁那个独特的结构在中等发力的时候是很稳健的,发大力又有点的风格,我可以第一板大动作暴一下(虽然没以前暴)然后第二下用小臂包拉落点,作为左手,第一下暴右手外斜线然后兜拉反手直线是很好的得分手段,我其实更喜欢第一下拉内斜线或直线到右手反手然后第二下在包一板外斜线推挤外斜线,效果更好。
不足之处是小力量的轻拉是容易下网的,而且拉高调调不出很好的弧线,这个估计再打一阵调节下板型是可以弥补的。另外在正手拉球和反手推的绝对速度上和力量上要差一个档次,有时候的一板过会被对方出乎意料的弄回来。而且球风上明显从以前的刚猛路线走到偏阴柔路线上了,前冲少了不少,多了拉落点、控制,防守,推挤。本人基本是不退台的,像退到中远台反拉这种测试我的水平是实现不了了,我多数都是在近中台正手摁一板。。。
总结下,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板子,也是打了多年球里面正反手胶皮转换对底板影响最大的板子,没有之一。配的不好犹如块钱的炭精板,配的好又绝对是一款居家旅行、杀人越货的良刃。定下配置后我觉得这样配最大的特点就是控制。不是最暴力的,不是速度最快的,也不是防守最稳的,但绝对是自我控制最拿手的,那种打在拍上和打在手上差不多的感觉。有的拍子就像是一把锋利但很重的大砍刀:是很锋利,很暴力。但多数时候我是感觉在用刀在挥舞而不是我自己拿匕首在捅人想捅哪捅哪!(请原谅我用这么暴力的形容,和谐和谐)。
说两句多余的,也是以前我的一个帖感觉好像很多人都是板子换来换去的,在没改版的时候在二手器材的人就好多,可惜我没有广大球友丰富的换板经验,我也有那么一小段时间,在红黑和OC之间来回换,感觉他们之间的不同球感手感,喜欢OC的弹簧般的正手和漂亮的弧线,喜欢红黑那巨扎实的推挡和暴力,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换女友,每个都有自己可爱的一面,每个都有不同(怎么感觉这两个形容都不和谐捏)但其实久了感觉都一样,那就是没感觉(新鲜感)只剩下温情了。板子也是一样,用久了都是一个手感,那就是你对拍子如臂直使的感觉,然后你慢慢的挖掘并适应拍子的各项性能,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特长技术。所以只要坚持在一段时间内不换板子,并勤练球,那么你的技术一定会逐渐形成体系和特点,再结合相应特点的器材一定会对球技有所帮助。可能之前有很多前辈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上的时候也不多,发的帖子也少,但这确实是我自己这一阵的感悟,希望各位不要扔砖头。
转自阿飘的用心之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 16:01:55编辑过]
作者: 谁与争锋777 时间: 2009-8-2 22:20
好 谢谢
作者: 九乒 时间: 2009-8-3 11:21
写的真好。反面长胶带不带海棉?
作者: xdnyib 时间: 2009-8-3 23:23
支持楼主
作者: 九乒 时间: 2009-8-6 17:34
蝴蝶王手感转换张怡宁zlc—cs手感之比较:
两板配制:正面狂飚三十九度,二点二厚,反面388d-1,零点八厚。
蝴蝶王之手感属于大众化,网中各路高手早有定论,这就不作解说。
从本人的手感简单的说说张zlc—cs手感之比较,张zlc用了共三小时,与蝴蝶王比较,手感较清晰,板子底劲足,旋转也强,使用较灵活,特别反面攻球有质的稳定,拉球较轻松,攻球也扎实,稍微有点震手,手形都要作调整,否则搓、接发球稍许偏高,总的感觉,此板好适应,唯一的感觉板子偏重,光板都有九十多克。相信配其它胶一定有比这更合适,希望各位指点!
作者: jinshuaitao 时间: 2009-8-6 21:49
顶
作者: 九乒 时间: 2009-8-7 11:21
为了尽快适应,昨晚又练习了一个钟,又有新的感觉:
业余水平基本功不行,所以昨晚专门训练正手快攻与反手推挡。
本人是以快攻结合弧圈打法。
快攻是蝴蝶王的强项,用蝴蝶王的手法用张zlc板打快攻,下网较多,稍微调整板形,其快攻速度快过蝴蝶王,需要时间去掉蝴蝶王手感记忆,重新建立张zlc的手感,相信一旦有了张zlc的手感,呵呵球一定能长长。拉弧圈是这板的强项,暴冲有速度旋转,高调有旋转。
重要的是这么薄板推挡给人惊喜,本人用过ci、红黑、p700、达克90、大力神、科贝儿…也就感觉蝴蝶王推挡好,声明本人推挡技术不好。张zlc的推挡本人初试第一感觉好过蝴蝶王,无论是借力推手上感觉有数,还是加力推增加速度,球落点基本上在对方台后五分之一的位置,相当的顶,还能学学马琳的切推,似乎本人原来很差的推挡有点感觉,陪练的朋友都说球又长了。
唯一的担心,狂飚不抹胶水在张zlc时间长了有何变化,手上感觉变化有多大?
每个人的手感都不一样,敬请切误照样!
作者: 九乒 时间: 2009-8-9 10:05
在没灌胶的情况下,正手进攻的失误率高达60%,反手稳定提高了80%,然而决定胜负得靠正手呀。
古木:你是器才专家,希望得到你的指点。
一、是继续适应的训练正手的提拉,还是击打?
二、球拍正反面套胶是否要作调整,特别反手的长胶厚度是否需要增1.0以上?
三、习惯蝴蝶王,有无换拍的必要呢?
四、忧虑傍徨之中需要你指出明亮的前进方向。
谢谢!
作者: 吃转 时间: 2009-8-10 11:32
不错,写得很细致、
作者: 九乒 时间: 2009-8-11 10:45
用蝴蝶王面对对方拉弧圈球时,习惯用挡的方法,结果被二板、三板冲死,反拉反打心里没底。用张zlc挡时球速偏慢甚至下网,退半步反拉反打呵呵好爽,有一种把来球包住摔出去的感觉,看看张怡宁打球就理解了,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作者: hata 时间: 2009-10-31 21:04
楼主很用心呀,写得很详细,也很用心,(虽然有时候跑题)。想问问楼主有没有用过T05在这块板子上,本人也想买这块板子,贴上原有的T05试试。
作者: 紫玉镯 时间: 2009-11-1 10:12
学习了,也感谢古木的转帖。直板对重量要求严格,这个板子的重量是我迟迟不敢下手的原因,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直板测评。
作者: qt初学者 时间: 2009-11-1 15:02
ZLC太重了,迟迟不敢下手
作者: hezq1971 时间: 2009-11-2 17:34
我想正手配40度尼奥天极2,反手配焦点3中软,各位觉得怎么样?
作者: 座山雕 时间: 2009-11-4 15:23
测评下橫拍的配胶?
作者: 食圣 时间: 2009-11-10 15:23
这篇文章可能会毒坏不少人,但大家不要轻易买这块拍子,如果他不适合你,你买了会后悔的,我就是一个例子。没有好的主动发力,没有好的爆发力,不配置好的套胶,就没法打,打不死人。
作者: 乒球过客 时间: 2009-11-16 09:04
好板!好米!
作者: 铁锋 时间: 2009-12-3 20:3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铁锋 时间: 2009-12-3 20:30
听君一席话,胜练十年功,谢谢楼主了!
作者: 力学原理 时间: 2010-1-21 12:47
学习了。
作者: 潇竹 时间: 2010-1-23 18:02
精英有这样的好写手,自然人气火爆!
作者: 我为龙狂 时间: 2010-1-23 18:05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天木 时间: 2010-1-30 00:42
毒!
试过,不适合!
INNERFORCE-ZLF很是不错!感觉比ZLC要好!更持球!(可能纯属个人手感)
作者: 天木 时间: 2010-1-30 00:42
现在ZLF完全取代我的狂王了
作者: 天木 时间: 2010-1-30 00:44
古木兄何不把ZLF、ZLC进行一次对比评测?
作者: jvbaopen 时间: 2010-1-31 15:08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老鹤不老 时间: 2010-6-9 17:05
如果能再分析得深入一些,就更好了!
作者: luntana 时间: 2011-6-13 09:21
向楼主请教个问题,近来想购进一款INNERFORCE ZLC,但是有球友告诉我,INNERFORCE ZLC的中文名就是张怡宁ZLC,我有些迷惑了,我印象中这两款应该不是相同的拍子吧,楼主给解惑下下,谢谢
作者: 落雪无痕 时间: 2011-7-6 15:53
分析的透彻
作者: 醉爱倾城 时间: 2011-11-22 21:37
这款不是85克吗?怎么90多了?
作者: chenjinzhong 时间: 2011-11-22 23:19
好贴[em1002]
作者: chenxich 时间: 2011-11-25 17:52
标题: [求助] 关于反手接发球推直线的一些困惑
学习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