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球共鸣的“乒乓节奏”击球法
jlw
节奏,运动的节律,是一种客观的物理现象,与此对应,在人的心理上便产生了内在的节奏感。换言之,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心理与生理的共振现象。共振创造了宇宙。宇宙万物,一切生命的表现,都必然伴随着运动和声音这两种现象。有运动会有声音,有声音必有运动,动与声、声与动的节律便是节奏。
在音乐的节奏、音高、音色、旋律和风格五大要素中,最先产生的是节奏,人类最先感觉到的也是节奏。作为节奏中最小事件音符的起奏点,原是这些事件的排列方式,由此构成了音乐的节奏。在音乐作品中,节奏给人们以轻松动感的难忘印象,与人们的情感和行动不时发生共鸣激荡。
同理,在乒乓球运动的速度、力量、旋转、弧线、落点和节奏诸多要素中,节奏的重要性早已被人们所关注。许绍发教练称赞老瓦是“节奏性”打法,称赞王楠的手感好、节奏好。好就好在利用主动的节奏变化,能掌握控制权。如果说这种节奏是阳春白雪,那么本帖试图探讨乒乓节奏的下里巴人,即表层节奏中最小事件 “乒乓”音符的起奏点。在最基本的“乒乓”节奏相伴下,球迷朋友都可以去快乐打球,去尽情享受乒乓快乐。
1. 乒乓节奏接球法
接球技术,特别是接发球技术重要的前提条件当然是观察判断和移步到位。说来容易,做来却难。通常有两个难点:一是有假动作就难判,二是难判就必然难到位。要克服难点有简单易行的办法吗?如果你借助“乒乓”声音,利用“乒乓”节奏,起码可以做到化难为易。首先,你在接发球时须全神贯注于对手用拍击球发出的“乒”音上。然后再把注意力转移到球在对方台面落点的“乓”响上。 “乒乓”并非只是相声词,其中“乒”与“乓”两响凝聚了若干信息。当你凝神对手击球一瞬间,不管他的球抛得有多高,不管他的假动作多花哨,一概不理睬,只盯他的拍形、发力、击球一刹那。这时一个“乒”字可以让你判出球的受力、旋转,一个“乓”字可使你断定球的路线、落点。有了对手提供的“乒乓”情报,下一步你将会从容应对。
2. 乒乓节奏回球法
当对手击球出手后,球就开始独立运行了。看到球在台面上空的运行轨线,你自然就会大概判断出球方向、速度、长短和落点。这段时间是移步取位的最佳时间,因为过早移动会被对手利用,再晚了移动会影响击球。当然在球飞行较快时,移步取位还应与引拍动作结合一起去抢时空。通常在来球“乒”的一声落到台上时,要随球的快慢节奏去引拍,根据来球情况使用合理技术去进行“乓”的关键一击。在这“乒”与“乓”两声之间,你可做出控制和变换节奏的最优选择。从球的起点—上升前期—上升后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下降后期,甚至落地前都是有效的击球时间。当能控制和变换不同时间的击球技巧之日,也就是能控制和变换乒乓节奏之时。奥运会上王楠与冯天微一战属于典型的节奏与速度的较量,结果王楠节奏变化老道,这是她战胜对手的重要原因。凡是悟到乒乓节奏真谛者一般是精于控制回球、驾驭比赛的成功者。
3. 乒乓节奏发球法
发球是最具有主动性和威胁性的技术之一。在这一技术中“乒乓节奏”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较老瓦和老萨的发球,前者游击队长作风,快慢节奏,变幻突现;后者绅士风度,节奏有条不紊,不急不慢。两人的节奏理念不同,发球的效果有别。对发球效果影响最大的环节无疑是击球“乒”的这一下,还有球落点“乓”的那一下。 “乒”与“乓”的节奏蕴含着击球的方式、速度、力量和旋转等要素,决定着发球的质量。
先看击球点“乒”这一下,它不仅含有表观的抛球与挥拍动作的节奏合拍,还包含着身体内在的肢体关节和肌肉松紧节律的合拍。再说落点“乓”那一下,若能掌握发球节奏,控制好自己台面上的第一落点,也能有效掌控球过网后第二落点。例如,发短球时一般让第一落点靠近球网,以保证第二落点不出台。实际上也不尽然。当你掌握发球技巧和乒乓节奏后,还可以适当让第一落点远离球网些,再配合适当的侧旋和弧线,还可发出超短球,让球第二落点控制在对方小三角内,这样加大了对手接球的难度。
4. 人球共鸣击球法
“乒乓节奏”击球法是利用球运动最基本的音符起奏点,击点和落点的“乒乓节奏”,把人的思维活动、生理运动和技术动作与球的运动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一种人球共鸣、人球合一的击球方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共振法,像人们弹琴或荡秋千那样的共振法。打球本来是球的运动与人的运动两种运动的耦合,耦合过程最有效的能量转换集中方法当属共振法。耦合表现在人打球,脚蹬地、地顶人、人挥拍、拍击球、球撞台、台弹球、球逗人。而共振则产生于人拍球台、相互作用、刚柔相济、快慢有序、时空同步、同步运动、乒乓节奏,人球共鸣。李晓东教练在讲谐调性关键时归纳为 “同时同向”两个同一性,真是一语中的、一语双关。“同时同向”原意系指 “上肢与下肢同一时间朝同一方向发力”。双关含义可解为,同时指发力转动的时间相同,同向指发力转动的方向相同,即转动的角度相同。两种运动在时间相同和角度相同条件下,表明角速度,即角频率相同。这原是耦合运动发生共振的最关键的频率条件。由此可见,协调性,从物理意义上讲,它可等价于共振性。
乒乓节奏,人球共鸣。
协调共振,击球自成。
帖子最后请球迷朋友品味,人类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共振现象的、发人深思的描述:
“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一于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注:瑟,弦乐器;废,放置;宫、角,音调名)
--------庄周 《南华经 . 徐无鬼》
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速度不同,节拍两样。
节律节奏,耦合振荡。
人球共鸣,同步现象。
节奏主要含有速度和节拍这两个要素。速度和节拍如何去找?其方法精髓在于“耦合”,怎样耦合呢?这里不提倡“以我为主”,而像太极拳那样“舍己从人”,打球则是“舍己从球”。强调的是随球应对去找节奏。“乒乓节奏击球法”就是这种理念的具体操作。当然,也不否认主动变换节奏的重要性。
乒乓节奏,人球共鸣。
协调共振,击球自成。[em1002]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