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削球打法继张燮林及葛新爱夺冠之后便日薄西山,而今只残存于民间乒友的娱乐之中。余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削球打法的被动落后。弧快的全面发展结束了削球的辉煌,规则的变化把削球打入了冷宫,靠稳妥的防守抵御凶狠的进攻已举步维艰。不论横板还是直板,削球选手难有建树。偶有成功者,也是昙花一现。
其二,正手进攻的致命缺陷。削中反攻是削球手的救命稻草,横板选手靠这根稻草能赢球实在不易。而直板为了稳削贴上长胶后却失去了有力的正手进攻,没有正手进攻的削球连救命稻草都没有了。
然而,直板削球却是我的最爱,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些偏激。首先,我选择了打削球。因为削球是一项很锻炼人意志力的打法。意志能征服世界,培养顽强的意志、严谨而耐心的品格正是我所需要的。其次,直板削球最大的优点莫过于能两面稳削弧圈,因为正手反手削球都使用同一拍面,易于掌握与控制,区别于横板两面不同胶皮削球。第三,如今的削球手多是横板,直板削球在专业打法中已经绝迹,在业余选手中也寥寥无几。物以稀为贵,选择直板削球更能体现出个性。同时,在直板削球技术中加入最时髦的直板反打技术,更能体现出独特的风格。
其实在05年暑假我决定自学打乒乓球时还不知道相关的知识,在买了一块廉价的成品直拍后才知道那块板子适合打直板削球。在了解了直板削球的尴尬地位之后,我没有放弃,却思考直板削球的致命难题—-如何加强正手进攻,随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思考得最多的便是这个问题。目前我认为解决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倒板进攻,另一个受直板三面攻启发,引入直板四面攻以解决这个难题。因为直板正手位的长胶扣杀虽然有一定的威力,但受速度的限制而杀伤力不大。如运用得不好,反而被对方抢攻。但如果将正面扣杀结合反面反拉,则威力大增。这样,直板削球正手位的杀伤力明显增加,弥补了传统打法的缺陷。
当然,四面攻打法曾备受争议,其原因在于拍面的选择增加了选手的判断难度。因为在激烈的比赛中,不允许选手有过多的时间去选择运用正面还是反面。事实的确如此,难怪目前四面攻球员寥若晨星且成绩都不理想,不论专业还是业余。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判断是建立在打弧快的基础上的,如果是削球,则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削球手站台远,有充分的时间考虑使用哪一拍面。不像弧快选手站台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拍面的使用。将反拉运用于削球的间隙,有机会球便猛拉,拉不死对方也让他非常难受。所以,我对直板削球充满信心,并试图将其改革,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稳削与猛攻紧密结合。因为削球的握拍与反打的握拍截然不同。传统直板削球的握拍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全部在后面,这样便可以稳削,这样虽然也可以反打,但因球拍易飞出手掌而无法发力,加上反打的球拍面积很小,所以威力不大。笔者试着改变握拍法,握拍类似于王皓,拍后三指不过有些变化。中指在削球时伸尽量伸直张开控制拍形,在反拉时有少许弯曲移动。这样一来,反面的进攻以牺牲正面的稳削为代价,提高了杀伤力,算是对稳削损失的弥补。
四面攻技术体系复杂,既有直板的正面技术,又有正反手的反打技术。吾以为,若以削球为主的话,则练习攻球时只选择威力最大的正手扣杀和暴冲练习,等对方回球质量差时抓住机遇得分。反手位的反打也有重要的作用,结合近台拱磕使用效果更佳。如此一来,正反手都能削能攻,且不用倒拍,做到了削中夹攻,既稳且狠,柔中带刚,自成一派。
也许,这就是直板削球的救星,是直板削球的发展方向。笔者愿意尝试。
理论创新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我期待与广大球友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如能得到各位的指点,我深感荣幸。
学习了,顶起[em1001]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