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抛砖引玉(想到就陆续补充):
练习如何制造摩擦:非握拍手从上面捏紧乒乓球,用板子反复以不同角度和方式接触球,就能够感觉到乒乓球的受力和运动趋向,还能够练习如何以相同动作制造不同旋转。
练习全身发力拉弧圈:
拉球动作,在预定触球点置一硬物,例如一堵墙或者一个人以拳头帮忙顶住球板,然后不断追加力量,直到全身的力量都完全被充分动员起来为止。
练习比赛之中拉下旋
发一个下旋球,陪练必须回下旋,练习者这时必须起拉。
因为比赛中往往是对搓之后起板的,这个练习对于比赛中拉第一板的准头有帮助。
练习摆短
找一个不够自己打的,规定自己只能打近网半台,否则算出界。
效果:对手必然开冲球,你冲球也能回短,摆短自然厉害。
横板练习正反手切换
陪练给固定的中线球。正手三板反手三板。
效果:因为来球线路固定,练习者不得不用步法高速切换,连续拉技术迅速提高。
让练习者注意右侧腹部和右侧髂前上棘首先上去,在全身有所动作之前先往前冲。
原因:许多人的正手都没有身体转动。这个部位先动他们就不得不转腰啦!
学习新动作的长幼分别:
成人学球的规律:先道理,自己摸索动作。
儿童学球的规律:先动作,长大后会道理。
这是因为成人《要尊严》《懂逻辑》,不合理就不会接受的。介绍新动作的时候伴有原理讲解,被欣然接受。
练习找不到点的纠正
眼睛从下往上看着球离开桌面的距离(而不是从上往下悬空看)、尽量上升期触球、整个身体顺着来球线路往前凑、永远自下而上触球(板子永远应该从下方接近球)、必须大力击球、握拍姿势必须正确抓紧、有推着柜子撞击球的感觉。
我在教初学者用腰的时候有个办法,让他们自己想象(如果实在笨的就实际操作一下),体会双手端着一盆水向左前上方用力泼出去这个动作,这时候必然是右脚蹬地、转腰、然后再出手,往往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出手收臂在转腰之前完成,不能形成以腰带手这个动作,如果刻意地去纠正他(尤其是动作定型的成年人)的动作,这时候他大脑里要想着新动作,而注意力又要集中在盯球上,就会形成一心二用,从而造成动作与手感脱节而打不到球。而有了“泼水”(或者甩一重物)这个参照动作以后,他的注意力就能很容易集中在盯球上而不会“分心”了。
简单易行,收益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