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远俱乐部打球日记 2008-9-30
29日,身在青岛,接到球友大施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寒暄过后,约好30日上午到藤远去球打球。事后,他又发来短信,说是约了几个水平相当的球友,一起来切磋,嘱咐我千万别忘了。
对于我来说,别的事有可能忘记,比如,打球忘记带球鞋,甚至忘记带球拍,但是,去球馆打球这件事本身,我是不会忘记的。
此前与大施交手过若干次,尽管他今年五一公开赛上获得男子40岁以上组别的亚军,但是也许是由于球路相克,我俩打过几回,我是胜多负少。今年夏天大施携妻带女到青岛旅游,他是我在青岛接待的第一位来自故乡北京的球友。
他球风稳健中见凶猛,正反手弧圈均有高吊和前冲,尤其反手高吊,很难对付,接不好,往往出界;接好了,也是质量不高,后被他一板冲死。
所以,不论是发球还是搓球,最好不要出台,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住他主动起板。水平相当的球友比赛,其实就是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获得主动权的,胜率则高。
第一轮,我发挥得较好,3:1取胜,
第二轮,他已经基本掌握了我的特点,3:1扳回一盘;
第三轮,那就是他的天下,干净利落地3:0将我击败。
大施已经捅破了隔在我俩之间的那层薄纸,估计从此以后,他会乘胜追击,一直保持优势。
其实,在我俩交手的几轮之间,我还与另外几位球友有过交手,其中印象较深的是的是初次见面的老李和老相识王建。
王建平日下午打球,在大施的盛情邀请下,特意上午赶来。他最近又有了新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进攻能力得到了加强,正手攻球犀利,不退到中台根本没办法回击;反手攻球,他是直板横打,原来他反手不善于攻球时,我基本可以毫无顾忌地向他反手搓球,现在,可不行了,搓球稍高,他就发力反打,其威力,足以令人心惊肉跳;其次是他的发球又有了新的手段,即用反面的反胶发球。
我与王建交手过多少次,已经记不住了,但我记得只赢过他一次,我明显下下风。今日交手,又是2:3,我仍没脱出败北的宿命。
老李今年62岁,06年前一直打网球,据说球友当中有一位曾经的乒乓球专业人士,受其影响改打乒乓。
也许网球与乒乓在打法上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许老李的运动细胞过于发达,这老李刚打三年乒乓,水平竟达到了与我这个有着40多年球龄的人相差无几的水平!他的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的意识,丝毫不亚于年轻人,他基本属于左推右攻打法,反手进攻能力较弱,但他的侧身攻却凌厉无比,要不是我抓住他总想侧身这一点,而不断地偷袭他正手,说不定还真得败在他拍下。最后,我勉强3:2取胜。
有人也许会说,你算什么标准?跟你水平差不多又能说明什么?
那么,王建是公认的业余高手吧,今天老李把王建拿下了,这个事实大概能说明老李的实力不俗了吧?也许老李的取胜有些偶然因素,但毕竟是赢了。
老李的的进步,不论对我们这些混迹乒坛几十年的老江湖,还是对那些初学者,都应该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当然,虽说他的球龄只有3年,但他每天打几个小时,这给他球技的进步提供了保证。一般人每周打2,3次的话,得打8、9年才能达到他的训练量。
即便如此,一个人在年近花甲之时,有这等毅力,这等耐力,这等上进心,实在是令人敬佩!
憧憬一下自己退休后的乒乓生活,期待球技会像老李那样获得质的飞跃。
谢谢你的建议。
在这之前,已经有人鼓励我建博客,但是,我总感觉博客的点击率会很低,也不容易产生互动。
而在论坛里发帖子,谈到的人大多都是俱乐部里的人,大家都熟悉,点击的人多,跟帖的人相对也多,这样,我继续写的动力也就充足。
至于检索、查阅,本论坛有个“,个人主页”的功能,完全可以做到。
所以,建博客一事,我还得考虑考虑。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