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关于横牌反手的一点疑惑 [打印本页]

作者: zxdzxd    时间: 2004-12-30 11:37
标题: 关于横牌反手的一点疑惑
我是横牌快弧打法,有一点疑惑一直控扰着我。就是反手攻球时牌面是先直(稍前倾)再平(加大前倾度)-----《怎样打乒乓球》是这样的;还是一直大前倾,鞭打向前发力(孔令辉教学片是这样的),我有时练基本功时不知该如何?
作者: mzm22    时间: 2004-12-30 12:07
我是用后一种方法。
作者: sgnivy    时间: 2004-12-30 18:16
看来球的高低,旋转,出不出台,选择最适合的
作者: gong_chen    时间: 2004-12-31 15:05
攻球的话,一般还是以“打好乒乓球”教学片里那样的比较容易掌握。孔的教学片我没看过,但从你的描述来看,似乎带前冲弧圈的成分,不是单纯的攻球吧。
作者: ppp9    时间: 2005-1-1 09:52
我打球用第一种(正弧),拉球用第二种(反弧),反手攻球还有台内侧拉和弹击、快带(没弧哈哈),我主要是用这几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 9:57:20编辑过]

作者: mzm22    时间: 2005-1-1 13:20
第一种应该是反手拉高吊时使用吧。我没看《怎样打乒乓球》,但我反手高吊时是与你描述的第一种动作类似。后一种动作是拉前冲的动作。
作者: ppp9    时间: 2005-1-1 17:17
塞夫前冲和加转弧圈都是反弧的,是个人习惯问题吧.现在再去看马文革的反手动作~~技术单一,给对手的威胁太小,把格林卡的反手放到从前说,那不就是错误典型吗!加转弧圈不能再叫高吊了!看看波尔的加转弧圈.大家是否认同我的说法?
作者: armstrong    时间: 2005-1-1 23:08
以下是引用gong_chen在2004-12-31 15:05:54的发言:
攻球的话,一般还是以“打好乒乓球”教学片里那样的比较容易掌握。孔的教学片我没看过,但从你的描述来看,似乎带前冲弧圈的成分,不是单纯的攻球吧。
9494。。。
攻球一般来球都是高于球网的,以击打为主,而且应尽量打上升期,整体的速度较快。那里来得及把拍型变来变去的?呵呵。。。
至于弧圈,引拍各高手的拍型会有所不同。无论高调或前冲,孔令辉可都是拍面朝下与地面平行的呀。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都会有较大幅度的腕型变化,那你说拍型在这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呢?
支持你练基本功,祝进步!
作者: 天使哭了    时间: 2005-1-2 20:15
其实这个问题要因自己的抓拍来绝对,抓拍适合哪个就用哪个了!~
呵呵 难道你没发现一个教练和一个教练教的时候细节上都是不同的!~!
作者: superli    时间: 2005-1-6 20:31
都是一样的,第一种较基础。
手感打出来了,到手腕有感觉了,自然就变成第二种动作了。
作者: sgnivy    时间: 2005-1-8 19:56
多练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作者: 大唐英雄    时间: 2005-1-9 20:15
需要练的太多,太多啊,,,
作者: shipeizhen    时间: 2005-5-24 11:41
是呀,继续努力哟!
作者: 弧圈球好    时间: 2006-3-30 17:11
每个人体会都不同的,饿也这样认为,饿认为欧洲的弧圈有威胁,是怎么形成的呢,很简单,欧洲人弧圈的引牌动作都是稍微前倾,或而我们基本是前倾比较多,影响了发力
作者: 织梦猫    时间: 2006-3-30 22:11
需要练的太多了
作者: okwwyy    时间: 2006-3-31 10:39
一般象孔令辉这些国手反手攻球动作引拍都差不多,都是由较前倾开始的,而反手拉时引拍辐度更大,拍面更前倾些。
我理解:1、由于现在绝大多数国手以弧圈为主,反手位进攻的球都是带有一定磨擦的的,其磨擦效果远非我们可以想象,这样拍面如果不压好拍就会出界,所以国手在击球一瞬间拍型是在45度左右。就击球时的板型来说也比我们稍压一点。而一般业余高手反手位拍面相对来说亮得更多一些才能打出较好的力量和磨擦效果。
    2、而且国手球感超强,挥拍时机好,可以基本保证击球点在身前固定点,比如高点或上升后期,不象我们有时击球点会早一点或晚一点(有时晚得打到下降后期),一般业余选手可能需要挥拍路线在整个可能击到球的路线上与球的下落疑弧线相切成一定角度,这就要球拍面由垂直,由下开始引拍才能保证即使打到下降后期也可以吃住球,而不至于拉薄或者拉空(当然这是一种较稳妥的初级动作),如果我们用国手的向后 ,拍面很平的引拍动作,如果不能在第一合理击球点击到球的话,在下面的击球点就会拉空了。
   3、对于国手而言,反手位强调手腕的运用和前臂在照顾摆速的基础上尽可能稍大的引拍。同时为了增加向前的力量,不会把引拍方向过于向下,在近台会适当向后下仅仅引到台面或稍低于台面即可。而人体的生理特性决定反手位在屈腕和前臂加大引拍并同时收腹时,拍面看起来就是与地面平行的。
    第2点我认为是产生这种差别最关键的因素。至于中远台的反手位动作,我认为就是相应近台的动作的适当放大,并伴随着重心的调整。所以国手的动作看起来还是拍面向下。如果各位手感和水平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发觉国手的动作是最自然,最合理的,而对于初学者或功力还浅的,就不要采用国手的动作了。
作者: wangjiaxuan    时间: 2006-3-31 11:41
说得好,非常谢谢。
作者: nextbook    时间: 2006-3-31 12:11
都可以了,看自己掌握
作者: 星雨下下    时间: 2006-4-2 00:50
hao
作者: 287777985    时间: 2006-4-2 01:21
孔令辉的反手具有弧圈性
不是一般的攻球
练基本功时还是以前着为好
作者: 织梦猫    时间: 2006-4-2 23:14
老孔是属于握板偏反手的
作者: okwwyy    时间: 2006-4-3 16:50
横板反手攻球动作名目繁多,又分为快攻、快拔、快带,挑短球,拉攻,弧圈等等,还有些介于中间的过渡性动作比如弹击什么的,弧圈又分前冲和加转。
楼主说的反手攻球动作应该指的普通的快攻或快拔吧。如果是快攻的话,板型变化应该是前者,不需要较大的后引拍动作,肘开始可以稍前,击球高点,以击打为主。如果是快拔的话,击球上升期,动作比快攻小点,前臂带动手腕磨擦为主、借力发力。引拍时板型也差不多。
       关键是专业的球感好,在保持还原速度和摆速的同时,做动作可以比我们更为舒展,引拍到击球这段距离可以比我们更大一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引拍动作的不同,实际击球前后的一段的板型和我们并没有多大不同。而反手位攻球是要有前臂的外旋和伸前臂的动作,这就要求准备动作时前臂要适当屈曲,所以在往后引拍并屈前臂在加上屈腕导致引拍不是向左下,而是引拍位置稍高一点,也就产生了板型很前倾甚至拍面可以冲后面的效果,特别是在拉球时更为明显。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击球点是否固定和击球时板型和吃球厚度。
作者: 横板正胶    时间: 2006-4-4 16:19
反手攻球,关键是手型固定,前臂发力,以鞭打为主;如果加时手腕的动作,那就是前冲弧圈了!!
作者: lzljay    时间: 2006-5-24 09:44
哪位大侠能不能谈一谈反手攻球(以右手握拍为例)时腰的是如何转动的?是左转?是右转?是同侧脚稍后吗?腰腿如何发力?
作者: gzs    时间: 2006-5-24 14:41
没有固定的格式,完全靠自己的水平和经验。如果来球较高 ,可以弹打,效果很好,比如贴雅娜、福员爱、和朝鲜队的一些队员,使用的很多;还有反手前冲弧圈,象格林卡。如果来球较低,进攻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先控制好缓一板,等机会抢攻,比如搓、挑、或轻拉加转等。
作者: lijun0509    时间: 2010-3-30 14:55
   强烈支持7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