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胶进攻控制比例谈
关于长胶打法到底应该以进攻为主还是以控制防守为主,目前存在不同看法。
从当今长胶打法的现实看,以控制防守为主占居主导地位。就笔者所接触到的长胶球友,比赛中频频用长胶发动进攻的,十个人中超不过两三个。尤其是一些半路出家打长胶的球友,靠长胶的“怪异”性能一时能赢过去赢不了的对手,尝到了一些甜头,但由此也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对长胶的控制防守过于依赖,有意识无意识地要多打一板过渡球,等待对方失误。在球场上,只要看到有打球者站位近台,推来挡去,拱长吸短,不用看球拍就知道打的是长胶。现代的乒乓球运动越来越强调主动上手,单纯依靠防守没有出路,这是普遍规律,任何胶皮都不例外。长胶打法以守代攻,威风八面的历史,在高层次的比赛中,已经一去不复返。当年的邓亚萍能驰骋乒坛多年,长胶的控制防守不能说没起作用,但主要靠的是正手反胶和反手长胶的进攻。
由于长胶防过去的球具有下沉和不往前走的特性,对手连续进攻时不着意提拉极易下网,另外在多拍回合中长胶回球的旋转不像前三板那样容易判断,无形中给对手增加了心理压力,因此长胶比别的胶皮打控制防守球稍多一些是可以的,依靠它适当得分也是可行的,但要把握住 “度”,掌握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方攻球的命中率是高还是低,长胶一方防守得分的概率是高还是低,赔本买卖不能做。对付长胶有章法的选手,都希望长胶用相对保守的方法接发球,由于回球旋转是固定的,极有利于打出有效的发球抢攻。在这种情况下,长胶一方从接发球起就陷于被动,想打出长胶控制防守球的优势谈何容易?从许多长胶选手的比赛看,他(她)们接发球进攻的比例十分低,甚至一场比赛一个都见不到。拱是长胶选手常用的接发球方法,但绝大部分发力不大,用的是4成左右的力,这种力度的拱只能勉强算得上进攻范畴,说它是中性技术可能更为恰当,对对手形成的威胁很有限,遇到高手反而经常遭遇反拉。贾君对付陈晴长胶接发球的拱就经常反拉,所以陈晴几次输给贾君也不奇怪。但陈晴2007年乒超联赛代表无锡山禾与重庆康德远景比赛,在和张莹莹配对的第3场双打中,面对善于对付长胶的李楠和刘纯,接发球抢拉使用率很高,成为制胜的主要因素;还有几年前的一次巴西公开赛,藤沼亚衣胜金茂校,接发球也是用反手长胶频频抢攻得手。以上事例均说明对高水平的长胶选手来说,技术不是问题,关键在意识。
说长胶打法以进攻为主,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树立得分主要靠进攻的意识,机会球一律攻、可攻不可攻的球较多攻,实在不能攻的球才不攻;二是进攻的使用率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做保证。一般反胶进攻使用率大致在50——70%之间,如2009年U-17焦作神农山杯乒乓球赛第2轮来自曹燕华乒乓球学校的采取横拍两面反胶打法的石铭禹,他发5成以上力进攻的板数占击球总板数48.7%(发球因不能进攻忽略不计)。石铭禹打球风格并不保守,他常用侧身正手进攻的做法杨影在解说时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马林在2009年直通横滨热身赛中,进攻的比例占60%左右、许昕占65%左右。笔者在参加2009年全国老年体育健身大会乒乓球项目活动时曾现场统计了著名直拍长胶高手黄建疆的几场比赛,他进攻的使用率在50——60%之间,有一局主要用正胶曾高达83%。对于长胶进攻型打法法来说,在与水平接近的对手比赛时,不论用长胶还是用另一面非长胶,进攻的比例应朝50%甚至更高的方向努力。
我举一个我自身的例子用以说明问题,在本地举办的乒乓球赛事中,我曾与另一名直拍长胶选手打过两次单打决赛,我的长处是打相持,但想不到对方更擅长此道,第一次我输了;等到再次轮到我俩又打决赛时,对方已获得过好几次单打冠军。这次我一改长胶为反胶,结果以3:0轻松获胜。根据事后的一段录像资料统计,我的发球抢攻使用率为75%,进攻使用率为65%,进攻上台率为75%,进攻得分率为27.5%;对方在打的50板球中,进攻球一共7板,其中正手攻球2板,反手发5成力左右的拱球5板,打控制防守球比例高达84.6%。从这个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对方防守功底很深,我平均每攻4板才能得1分。但对方平时养成了一味打控制防守球的风格,处于被动局面后又不调整,而我则可攻不可攻的球较多攻,进攻失误率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所以最终胜出是很自然的。需要说明的是,我在乒乓球业余比赛中仅属于中等或稍再偏上一些的水平,倘若对方遇上高手,肯定输得更惨。
长胶打法(削球打法除外)要求一般发5成力以上进攻的比例达到50%或更高,这样控制防守的比例也大致在30—50%之间,对于长胶的怪异性能的体现来说,这个比例是足够了。当对手的球技有限,长胶一方当然可以适当多打一些控制球,既不冒风险又能轻松赢球,何乐而不为?但长期这样做养成习惯,大脑中对本来已形成的什么球该控制什么球该进攻的条件反射会逐步淡化,等到你不进攻不行时,就难免产生力不从心之感。用进废退是大自然的法则,违背不得,乒乓球的任何技术都要不断使用,这样才能越用越灵,熟能生巧。民间流传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话,是非常适用于乒乓球的进攻技术的应用和不断提高的。
一般人平时打球都愿意找与自己水平接近或更高的对手,长胶也应如此,这样会逼得你增加进攻比例。如果说,反胶的进攻要在使用率、速度、旋转、落点几个方面同时做文章才能具备威慑力的话,那么长胶则相对应把使用率作为第一位看待。因为长胶如果进攻得手,依靠其所具备的攻球下沉性能得分的可能性一般是要超过反胶的。
横拍正面反胶反面长胶打法如能做到两面攻,进攻比例一般可以达到要求;直拍长胶左推右攻打法如有强烈的侧身意识,或一方面用长胶进攻,另一方面适当倒拍和采取反面横打的方法,与球拍另一面胶皮结合适用,使用比例一般也不成问题。
综上所述,由以下口诀做小结:
长胶打法人称怪,不使硬招决胜败。
遇到高手易失灵,控制过多反受害。
长胶攻防五五开,又凶又怪威风来。
两胶互利齐发威,无穷变化霸球台。
不错,本人系正反反长,正手发球抢攻,相持中反攻,反手中远台以削为主,近台以磕、拱、拉打、挡,并能倒板反手反胶攻、搓,打乱对方节凑,正手长胶削、挡、刮来打乱对方。但倒板对有些人无效。倒板的技术无论如何,还是不如不倒板,故倒板不能多用,用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楼主对打长胶的攻与防的使用效果分析得很好,学习了!
遇到高手易失灵,控制过多反受害。
长胶攻防五五开,又凶又怪威风来。
两胶互利齐发威,无穷变化霸球台[em1002]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进攻才会胜利。
太棒了
长胶打法该攻就攻,该防就防,这话没错,但太简单,没有把问题说透。就我见过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打反胶者乱攻一气,失误频频人数不少,但打长胶者一个都没有;打反胶者推来挡去进攻很少的人数仅一两个,但打长胶者十个人中就有七八个乐于防守。这就是现实。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这个重点就是针对绝大多数长胶选手存在的问题,大家讨论应该怎么办。如果遇到该攻的球不攻,或者说能攻的球不攻,发5成力以上的进攻使用率不足20%,并陷入被动局面的长胶爱好者,就应该建议其多攻。应该把国家队要求选手树立搓球只搓一板就进攻、过渡球只要一出台就进攻的意识,在长胶打法上同样得到体现。在这种积极主动思想指导下,进攻比例达到50%及以上是有望实现的。如果进攻比例太少,在高层次的比赛(譬如省一级的全运会、锦标赛)中是难以立足的。
我打乒乓球多年,喜欢对方攻,我用挡防守,尤其是我改打直拍长胶后,由于挡过去的球下沉,迫使对方要执意提拉,这样球速有所降低,回合很多,我交替使用挡和侧推两种方法,感觉十分畅快,从中体会到不少乐趣。但是打球的乐趣是很多的,譬如赢球的乐趣就不能少。
自从输过两场刻骨铭心的球以后,我思考了很久。输的原因是太保守了。第一次是八年前我和一位乒乓球教练比赛,几年过去了,我现在仍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场面,就是对方拉,我挡。七、八个回合后,对方突然发力,一记猛扣得分,如此反复循环,直至0:3我输掉比赛。实际上那时我是具备了一定的反拉能力的,尤其是先用长胶挡两、三板,而后用反面反胶快带和稍退台拉,由于两种胶皮性能不同,只要将球回到对方台面上,得分的可能性很大,我后悔,为什么练就的技术不用呢?一旁观战的人也说我太被动了。第二次是我和一位熟悉的球友比赛。以前我打反胶时,两人互有胜负,我改打长胶后,因为我知道他对长胶陌生,自感取胜把握大,结果我一点风险也不愿冒,仅依靠推来挡去就很快轻松胜出。过了一段时间,比赛中我俩又相遇了,这次我故伎重演,很快以2:0领先,想不到第3局他赢了,我觉得这里面有偶然因素,没有引起注意,直到第4局他又赢了,我才感觉情况不妙。决胜局我是想过该攻就攻,但害怕失误,一个劲地和对方对搓,对方此时显得胸有成竹,不慌不忙,搓几板后突然发力,我防不住。只得最后认输。比赛结束后,他对别人说,终于知道怎么进攻长胶过来的球了,而我则受到好几个人的批评。过了几天,我俩又见面了,这次我憋了一口气,频频发起攻势,又是很轻松地胜出了。
我曾下过决心,上面所说的两场比赛输球的场面再不能在我身上发生,即便输也不能输得窝囊,要打出士气,打出风格。我的长胶进攻型打法,在经过一些教训以后,终于定型了。长胶的强烈的进攻意识,是树立起来了。
不错 不错 学习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